![《诗经》语句积累2-2022年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57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诗经》语句积累2-2022年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57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诗经》语句积累2-2022年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57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
《诗经》语句积累2-2022年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
展开写作素材:《诗经》语句积累(二)《诗经》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爱情婚姻类、战争行役类、劳动生产类、政治批判类、歌乐宴享类、祭祀史诗类。《诗经》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艺、道德、宗教等各个领域,因此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本篇“素材积累”从《诗经》选择了一些语句,或浅显易懂,或有生活情趣,或有深刻哲理。 一、【小阅读】(一)诗教是美育,比德育重要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天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小孩子看到花开就喜悦,这就是天性的同情。而德育源于后天,道德教育是为了防止人的过度自私而设定的维系互利的社会契约。我们之所以有道德约束,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群居社会,人不可以滥用自己的自私。就是说在群居社会里边,大家要想都过得好,就必须遵守规则。而美育就不是这样了。用美育诗教代替宗教,是中国之圣教。中国人真正喜欢的生活——宗教生活化:山水之间都是灵性;生活艺术化:眼之所及都是艺术。老子说自然,孔子倡诗教,易经尚象,内经说阴阳,汉推气势,唐咏诗,宋唱词,元玩曲,红楼集山水建筑诗词琴曲之大成,都在此列。宗教解生死谜局,美育诗教得生命美之极致,谜局难了,美与诗却可直入真善美。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美育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化”就是让我们学会分享,尤其是学会分享生命里的美感。比如说我们看到鸟,就要分享它的飞翔;看到天,就要分享它的辽阔;看到地,我们就要分享它的宽厚和仁慈;看到蝴蝶,我们要分享它变化的能力......只要我们眼之所及,就有可能会唤醒我们内心的美感。这种美感和这种分享,实际上源于深刻的爱和同情,从我们分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可以跟天地同化的一部分,天地自然就不再是他者,我们也不再是我们自己,我们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甚至我们就是它,它就是我们。万物之美借助我们的这种分享,而成为我们生命里深刻的一部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美育另外一个“教化”在于培养丰富的精神。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其实人和人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你若站在有限的角度上,那么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局限的;如果你站在无限的角度上,你会觉得你的生命一下子就扩展了。所以这也是美育教育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感受世界的美,担当世界的美,对世界的美负责任。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神魂意魄志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关于诗教和美育,大家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诗教就是背诗。其实,诗教不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可怜今人喜欢以“有用”“无用”区别事物,不知“有用”之物陷你于庸常,“无用”之诗则解脱你于庸常——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人的一生,说白了,不是单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活得美,能够感知天地的这种大气磅礴,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有所提升,否则,我们还是浑浑噩噩。总之,在这世上,光做“人”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那样你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摘自:《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曲黎敏) (二)六经是孔子真正的精华,而非《论语》学习要讲次第,而六经以《诗经》为首就体现了次第。先守住这个次第,然后慢慢地诵读之、感悟之,眼界渐次而开,胸怀渐次而大。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关乎风化。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如此,便养了性情,学了知识,还欢喜了众人,岂不妙哉!一提到孔子,很多人都认为他最有名的著作是《论语》,这是一个误解。其实《论语》不是孔子写的,是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基本以72位贤人为首)怀念他,想着老师在世时说过的话,一人一句地回忆着,而成就了《论语》。所以说孔子真正的伟大之处和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意义并不在于一本《论语》,而在于对“六经”的删定和再创造。至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大盛,“六经”成为中国士人阶层的必读书目,由此,确立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孔子一跃而为儒家文化的总设计师和总教头。因此,可以说,“六经”的地位和影响力远在《论语》之上。 孔子20多岁开办私学,把教育推向民间,40多岁时开始删定《诗》《书》《礼》《乐》。这期间几度被迫带弟子周游列国,尤其以54岁那次时间最长,直到14年后孔子68岁时才返回鲁国,69岁他继续删定“六经”。孔子在68岁以前不得志,一直苦于“人不知”,实现理想终归缥缈,虽“不愠”,抱负却始终在胸中,尽管不懈地教化学生来传承自己的思想,但68岁返回鲁国时,他发现时局已乱,礼崩乐坏,而自己也垂垂老矣,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死去了。这时候的孔子深感自己一生之努力已经收获渺茫,原先终日跟各国君王说来说去的治国理想也无人认可,君王一死,自己的思想就丢了。于是,在将近70岁之时,他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这位伟大的老人开始把他超然的精神自由落实到“六经”的字里行间,经过对“六经”的精密整理,他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架构得以长存于世,并垂青史。“六经”,不仅蕴含了孔子整个一生对生命的觉知,也蕴含了他一生对情感的理解。他要通过对“六经”的整理,完成对先秦文明的高度解读。孔子有两点是非常超越前人的。一是他的“有教无类”。他第一次把原本只属于贵族子弟的教育推向了整个民间,哪怕你是一介农夫,只要你想学习,他就愿意教化你。二是他的“述而不作”,总结整理经典,而不是自说自话,正是他的努力编纂,使我们后人能够完整而系统地看到古人之经典。这大概恰恰就是孔子以《诗经》为“六经”之首的原因吧。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夫妇之道在于经营,人伦之道在于厚道。唯有生存之道,才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而生存之道的要点,不在于下政令、严管教,而最好是“美教化、移风俗”。美教化,是诗教;移风俗,是在潜移默化中改良人性。(摘自:《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曲黎敏) 二、【语句积累】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木瓜》(你将木桃投予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经·黍离》(缓缓行走直至远方,心中翻涌无法安定。)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那些能理解我的人,就说我心中有忧愁。那些不理解我的人,却问我将什么寻求。)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君子于役》(君子行役在外,不知他的归期,何时可以归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诗经·君子于役》(君子行役在外,不知多少日月,何时才能相聚?佸〔huó〕:相聚,聚会。)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君子行役在外,如何让人不思念!于役: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诗经·扬之水》(思念啊思念啊,何时我才能归去啊!)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诗经·中谷有蓷》(有位女子被夫弃,悠然长啸复长啸。悠然长啸复长啸,值遇之人不贤良!条:长啸貌。)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诗经·中谷有蓷》(凄然啜泣再啜泣,纵然嗟叹怎来及!)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诗经·兔爰》(在我出生的初时,尚且没有兵役之事。当我长成的后来,遭逢这种种的苦难。)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采葛》(一天看不到他,就好像过了九个月啊!)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大车》(活着之时不在一室,死后就要埋在一坟。毂(gǔ):生,活着。)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诗经·大车》(如果你还不信我,太阳作证在天空!)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诗经·女曰鸡鸣》(此时适宜饮用美酒,和你一同白头到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琴瑟弹奏起来,莫不安宁美好。) 洵美且都,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确实漂亮又温婉,美好的声名难以忘怀。)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褰裳》(你若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其他的人?)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墠》(他的房室离得较近,他的人却相距很远。)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经·东门之墠》(怎会对你没有思念?你却不来与我相见。)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风雨有如暗夜,鸡儿啼鸣不止。)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既已见到君子,心里怎会不欣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子衿》(你的衣领颜色青青,我的心意悠悠不绝。)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纵然我没有去见你,你难道不传个音信?)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子衿》(纵然我没有去见你,你难道不能主动来?)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经·野有蔓草》(有一个美丽的人,眉清目秀又温婉。)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野有蔓草》(与你邂逅相遇,正合我的心愿。)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诗经·鸡鸣》(飞虫嗡嗡作响,甘愿与你同梦。)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诗经·园有桃》(心中忧愁苦闷,又有谁能知道?)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诗经·蟋蟀》(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完结。聿〔yù〕:语气助词,无实义。)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诗经·山有枢》(姑且以之喜乐,姑且以之度日。)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绸缪》(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见到我的情郎!)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诗经·杕杜》(嗟叹行路之人,为何不来亲近?人既没有兄弟,为何不予援助?比:比附,亲近。佽〔cì〕:支持,帮助。) 岂无他人?维子之好。——《诗经·唐风·羔裘》(难道没有他人可交?只因念及与你交好。)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诗经·鸨羽》(悠远无际苍苍之天,何时是个尽头!)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诗经·葛生》(我的贤人消逝此处,孤自有谁伴我天明?)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葛生》(夏天的白昼,冬天的夜晚。百年之后,我也回归到你的墓穴。)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小戎》(心中思念怀想那位君子,温润文雅就如玉石一般。)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口中所说那个人儿,就在河水另外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经·蒹葭》(逆流而上前去追寻,道路险阻且又难行。)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经·黄鸟》(如果可以赎回他,愿以百人换一身。)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诗经·晨风》(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没有快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无衣》(难道说没衣可穿?与你同穿一长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无衣》(修缮我的兵器,与你一同前行。)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经·渭阳》(拿什么赠送给他?琼瑰和美玉之佩。)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经·东门之杨》(约定黄昏为期,明星璀璨夺目。)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月出》(月亮出来皎洁光明,姣美之人敦敏灵慧。佼〔jiǎo〕人:美人。僚〔liáo〕:通“嫽”,美好,敏慧。) 岂不尔思?我心忧伤。——《诗经·桧风·羔裘》(怎么能不思虑于你?我的心中忧愁哀伤。)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诗经·蜉蝣》(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是我归去之处?于〔wū〕:通“乌”,何,哪里。)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诗经·鳲鸠》(仪容节度终如一,心如牢结坚不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七月大火星下沉(天气转凉),九月要制备寒衣。)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经·七月》(没有上衣和粗衣,如何度过这一年?)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鹿鸣》(我有善美宾客,弹瑟且又吹笙。)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经·鹿鸣》(他人因喜欢我,为我阐释大道。)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经·鹿鸣》(我有香醇美酒,嘉宾宴乐悦心。)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诗经·四牡》(难道不会想要归去?王室之事没有止息,我的心中哀伤悲忧。盬〔gǔ〕:停止。)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将父/将母)。——《诗经·四牡》(谁不会想要归去?王室之事没有止息,没有时间安居家中(奉养父亲/奉养母亲)。盬〔gǔ〕:停止。)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诗经·常棣》(兄弟墙内相争吵,对外共同御欺侮。务〔wǔ〕:通“侮”,欺侮。)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从幽深山谷飞出来,迁徙到高大树木上。)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伐木》(它发出的嘤嘤鸣叫,是为求得好友之声。)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诗经·伐木》(天上神明请予聆听,永久和乐且又平顺。)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诗经·伐木》(如果有酒为我滤清,如果没酒为我买来。湑:〔xǔ〕:将酒滤清。酤〔gū〕:此指买酒。)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天保》(如同月亮到上弦,如同太阳之高升。恒〔gēng〕:通“縆”,弦,指月到上弦。)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天保》(像南山永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像松柏永繁茂,福寿都由您传承。骞〔qiān〕:破损,亏损。或承:即“是承”。承,继承,承受。)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斯干》(如竹树之繁盛,如松树之茂密。)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诗经·小雅·杕杜》(王事没有休止,担忧我的父母)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经·采薇》(王室之事没有休止,没有时间宴然安处。盬〔gǔ〕:终止,停息。)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诗经·小雅·出车》(王室之事多危难,没有时间可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