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中高一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中
高一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B.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关于高倍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发现了叶肉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显微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4.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号试管内都呈蓝色,5号试管无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5.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多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有1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
C.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 D.含有3个肽键
6.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SARS病毒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不存在核酸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中的肝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7.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和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人体内的②只有一种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
8.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9.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⑤和⑥
10.下图是ATP提供能量,细胞转运Ca2+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载体蛋白是催化ATP水解的酶
B.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与载体蛋白结合,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
C.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此为主动运输的过程
11.下图表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
A.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
B.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
C.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
D.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
1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氧生物的细胞是以线粒体和内质网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C.真核细胞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1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活动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中,也可能正在复原过程中
B.图中①表示细胞壁
C.本实验中质壁分离的细胞和分离前的细胞对照
D.图中结构②的伸缩性小于图中的结构①
14.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1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1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的解释,正确的是
A.种子需要晒干后储存,主要是抑制种子细胞的无氧呼吸
B.农田进行中耕松土,主要是促进植物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C.稻田需要定期排水,主要是促进水稻根细胞的无氧呼吸
D.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主要是促进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
17.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时溶液S1浓度大于溶液S2浓度
B.渗透平衡时溶液S1浓度等于溶液S2浓度
C.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会跨越半透膜发生扩散
D.渗透吸水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此装置的半透膜
18.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O2浓度: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
C.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
19.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
B.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20.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2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23.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膜结构表示叶绿体内膜,B侧为叶绿体基质
B.图示过程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ATP中稳定的化学能
C.甲表示色素分子,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D.图示光反应部分过程,水分解为氧和H+的同时还产生电子
24.在适宜温度、光照条件下,给处于密闭容器中的小球藻持续补充一定浓度的CO2,待其光合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通入相同浓度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14CO2,并检测小球藻细胞内3种含14C化合物(甲、乙和丙)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可分别表示糖类、C3化合物、C5化合物
B.在t0—t1时段,光合速率增大,且在t1时达到最大值
C.若在t2时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乙化合物含量减少
D.在t0—t2时段,适当提高温度,可使有机物积累量减少
25.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只有乙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6.如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细胞中,图中9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2)若图A细胞能够产生及分泌抗体,参与此过程的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填名称),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体现该特点的实例还有________。
(3)在B细胞内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而互不干扰,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具有_________作用。
(4)有的生物学家推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核细胞内部的膜很可能来自细胞膜,请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从生物膜组成上分析)。
27.甲、乙分别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曲线图和模式图,丙表示某种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其中a、b、c为物质的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与丙图中________(填字母)一样,与乙图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乙图中的蛋白质__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特异性。
(2)丙图中,决定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该细胞,运输速率变化最大的方式是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产生代谢废物尿素时,需要通过丙图中________(填字母)过程将其排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下图。其中x、y代表化学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的物质是____ 。
(2)x为______,多个b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连接两个b的化学键的名称是____。
(3)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它的细胞器由B和____组成(用图中字母回答),其体内单体c有___ 种。
(4)在真核生物体内, A、B、D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
(5)若d为胆固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面甲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丙图为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CO2释放速率。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
(2)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3)甲图中从A阶段到产生E物质的阶段有关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
(4)丙图所示过程中,酒精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试解释C点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5:3,则人体产生的CO2与消耗O2之比是__________。
30.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向研钵中放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图中水在光下分解的场所是___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酶的参与,产生的[8] ___________可以与[5]NADP+结合生成[2] ___________。
(2)若突然升高环境中CO2浓度,则[6]___________的含量短时间内将会__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升高CO2浓度,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当CO2浓度升至一定值后,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将不再加快,此时限制光合作速率继续增加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
(3)在某光照强度下,若此植物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整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具有统一性,A错误;
B、原核生物有些是自养的,如蓝藻和硝化细菌,B错误;
C、原核细胞包括蓝藻、细菌等,细胞具有多样性,C错误;
D、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但都有相似的细胞膜、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仍具有统一性。原核生物中也有自养型的硝化细菌和蓝藻等。
2.D
【解析】
1、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详解】
A、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要将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央,才能换用高倍物镜,B错误;
C、换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
D、一般而言,高倍镜下视野较暗,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更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者凹面反光镜,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4.D
【解析】
【详解】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因为小麦种子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3、5试管中只有蒸馏水,斐林试剂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混合物,生成了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因此1、3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蓝色,5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由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组成,因此,5号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呈蓝色,A错误;甲组实验没有水浴加热,2号试管无砖红色出现,乙组实验有水浴加热,4号试管出现砖红色,B错误;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中含有蛋白质,6号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C错误;由C、B选项分析可知,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忽视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铜离子呈现蓝色,即试管内若没有鉴定试剂与鉴定物的反应,试管只要加入了这两种鉴定试剂也会出现蓝色。
5.C
【解析】
【分析】
分析多肽结构图可知,图中多肽含有三个肽键(-CO-NH-),即含有4个氨基酸,氨基酸的R基团分别为:-CH2-CH2-COOH、-CH3、-CH2SH、-CH3,因此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有三种。
【详解】
A.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多肽有三个肽键(-CO-NH-),即含有4个氨基酸,A正确;
B. 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肽有1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B正确;
C. 图中有3种不同的侧链基团,C错误;
D.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含有3个肽键,D正确。
6.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多糖有糖原、淀粉、纤维素,糖原是动物中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知我者中的多糖。
【详解】
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与蛋白质的多样性有关,A正确;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具有核酸,B错误;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C正确;
D、肝糖原是动物中的多糖,纤维素属于植物中的多糖,D正确。
故选B。
7.D
【解析】
【分析】
示意图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整个图是核苷酸。
【详解】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碱基方面,A错误;
BD、人体内的③有5种(A、T、C、G、U),②有2种(核糖和脱氧核糖),B错误,D正确;C、③在生物体内共有5种(A、T、C、G、U),C错误。
故选D
8.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
【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9.D
【解析】
【分析】
据分析可知,①中“○”中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中为腺嘌呤,③中“○”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中“○”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中“○”为腺苷(即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⑥中“○”为腺苷。
【详解】
A、由题图知,①中的“〇”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的“〇”是腺嘌呤碱基,二者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由题图知,②中的“〇”是腺嘌呤碱基,③中的“〇”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二者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由题图知,③中的“〇”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中的“〇”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二者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题图知,⑤中的“〇”是腺苷(即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⑥中的“〇”是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二者含义最接近,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Ca2+与其相应位点结合时,其酶活性就被激活,在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的同时,进而进行钙离子的转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转运Ca2+的载体蛋白是催化ATP水解的酶,A正确;
B、ATP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时发生载体蛋白的磷酸化,B正确;
C、ATP为主动运输供能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错误;
D、此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ATP水解形成ADP和Pi,ADP和Pi吸收能量又合成ATP,细胞依赖于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由题图可知,②是ATP水解过程,①是ATP合成过程。
【详解】
据图分析,①是合成ATP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放能反应密切联系,A错误;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因此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病毒不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D错误。
12.C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2、溶酶体:
(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
(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
A、需氧型原核生物的细胞例如蓝细菌不含线粒体,内质网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真核细胞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含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
【分析】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互分离,这就是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
A、图示并非动态过程,故图中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中,也可能正在复原过程中,A正确;
B、图中①表示细胞壁,B正确;
C、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与原状态下的细胞形成对照,C正确;
D、图中结构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图中的结构①细胞壁,D错误。
故选D。
14.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详解】
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图中物质c为[H],它能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B错误;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C错误;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D正确。
15.C
【解析】
【详解】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详解】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曲线图的能力,需要根据曲线的斜率来判断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大小,要注意题目关键词“最适温度”,因此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细胞呼吸速率会减慢。
16.B
【解析】
【详解】
种子需要晒干后储存,主要是抑制种子细胞的有氧呼吸,A错误;农田进行中耕松土,主要是促进植物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为无机盐的吸收提供能量,B正确;稻田需要定期排水,主要是促进水稻根细胞的有氧呼吸,C错误;由于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在包扎伤口时,可选用透气的纱布进行包扎,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D错误。
17.B
【解析】
【分析】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是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详解】
A、分析图解可知,漏斗内溶液(S1)液面上升,说明水分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了扩散,因此实验开始时S1浓度大于S2浓度,A正确;
B、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两种溶液的浓度是S1浓度>S2浓度,B错误;
C、渗透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同,所以渗透平衡时水分子还会发生跨越半透膜的扩散,C正确;
D、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D正确。
故选B。
18.A
【解析】
【分析】
1、乳酸菌只能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消耗有机物就能产生乳酸。
2、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ATP远远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详解】
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进入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由于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因此氧气浓度关系为: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正确;
B、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水,即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只能来自有机物,B错误;
C、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中产生ATP最多,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C错误;
D、同一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产乳酸或酒精的酶,D错误。
故选A。
19.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物质a是底物,含有两个单体,而且这两个单体相同。b物质在反应前后没变,可推知b是酶,酶是加快反应速率的,正常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等同到达反应平衡所用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达到最适温度后,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对应的酶的活性最高,即相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但是与曲线②和③对应的温度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详解】
A、b是酶,a是底物,在b的作用下水解成c和c。因为麦芽糖水解得到的是两个葡萄糖,乳糖水解得到是葡萄糖和半乳糖,因此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A正确;
B、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从图中可见,2min内该物质的浓度为0,说明a物质被酶催化全部分解掉了,B正确;
C、曲线①对应的酶的活性最高,即相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但无法确定与曲线②和③对应的温度的大小关系,有可能高于曲线②和③的温度,也可能低于,C错误;
D、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曲线①酶促反应速率最快,由于酶浓度与酶促反应成正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D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详解】
据图分析,色素A吸收波峰为红光和蓝紫光,则色素A表示叶绿素;色素B吸收波峰只有蓝紫光,则色素B代表类胡萝卜素。
故选A。
21.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①中的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
图②中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甲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以知道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以知道曲线丙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详解】
A.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在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改变,A错误;
B.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能够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说明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可能具有类似结构,B正确;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曲线甲中的酶促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不再增加,表明此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此后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丙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作用机理图,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22.ABC
【解析】
【分析】
分析左图:①是核糖体,无膜;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③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④是细胞膜;⑤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⑥是囊泡;⑦是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分析右图:a表示碘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
【详解】
A、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而氧原子来自羧基,故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A正确;
B、细胞内碘浓度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则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该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参与修饰加工,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C正确;
D、图中③表示内质网,而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ABC。
23.A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生物膜吸收了光能,发生了水被分解成H+和O2的过程,因此该生物膜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图示甲为色素分子,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乙为H+的载体,且能够催化ATP的合成,H+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光能来自于A侧,H+运输到A侧参与暗反应,说明A侧为叶绿体基质。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侧为叶绿体基质,A错误;
B、图示过程为光反应,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B错误;
C、甲表示色素分子,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正确;
D、图示光反应部分过程,水分解为氧和H+的同时还产生电子,D正确。
故选AB。
24.BC
【解析】
【分析】
若光照、温度等条件不变,CO2浓度减少,则短时间内C3减少,C5增多,有机物合成减少;若CO2浓度、温度不变,光照减弱,则短时间内C3增多,C5减少,有机物合成减少。
【详解】
A、根据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最先出现14C的应是C3,然后才是C5和有机物,故甲、乙、丙可分别表示糖类、C3化合物、C5化合物,A正确;
B、在t0-t1时段,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因为温度、光照强度及CO2浓度等条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乙化合物为C3。若在t2时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光反应减弱,导致ATP、[H]的量减少,直接导致C3的还原减少。C3消耗量减少但生成量不变,故C3量增加,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为最适光合作用温度,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会下降,呼吸速率升高,有机物积累量会减少,D正确。
故选BC。
25.B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
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详解】
A、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
B、乙装置中NaOH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
D、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BD。
26.(1)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
(2)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融合、变形虫的变形、胞吞等
(3)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4)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两者组成成分相似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B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细胞膜、2是液泡、3是细胞质基质、4是叶绿体、5是高尔基体、6是核仁、7是核基质、8是内质网、9是线粒体、10是核孔、11是核糖体、12是染色质、13是中心体、14是核膜。
(1)
在A、B细胞中,9为线粒体,其功能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过程需要许多酶参与,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折叠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可使大量酶附着。
(2)
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的产生及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参与此过程的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抗体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体现该特点的实例还有细胞融合、变形虫的变形、胞吞等。
(3)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在B细胞内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而互不干扰,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具有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作用。
(4)
有的生物学家推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核细胞内部的膜很可能来自细胞膜,从生物膜组成上分析,依据是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两者组成成分相似。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7.c 都需要载体蛋白 具有 ③ c c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能量供应减少,运输速率下降 a 尿素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方向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
【解析】
【分析】
甲图虚线表示细胞外的浓度,但是该物质超过细胞外的浓度还可以继续运输,说明可以逆浓度运输即主动运输,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乙图中物质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丙图中Ⅰ代表膜外,Ⅱ代表膜内,a、b代表自由扩散,c代表主动运输,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载体蛋白。
【详解】
(1)甲图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与丙图中c一样,乙图代表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与c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乙图中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2)丙图中,决定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的物质是③即载体蛋白,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该细胞,运输速率变化最大的方式是c,原因是c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能量供应减少,运输速率下降。
(3)当人体产生代谢废物尿素时,需要通过丙图中a即自由扩散将其排出,判断的理由是尿素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方向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通过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8.(1)糖原 纤维素
(2)N(或氮元素) 肽键
(3)D E 8
(4)B
(5)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表示葡萄糖,A表示多糖;b表示氨基酸,B表示蛋白质;c表示核苷酸,C表示核酸,D表示DNA,E表示RNA。
(1)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表示葡萄糖,A表示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糖原;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纤维素。
(2)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因此图中x为N。多个氨基酸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接。
(3)
大肠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即D。它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RNA,即由B和E组成。由于大肠杆菌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体内含有8种核苷酸,即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4)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表示蛋白质,故A、B、D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B。
(5)
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的作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区分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9.(1)酒精和二氧化碳
(2)②①
(3)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 逐渐下降 此时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还较弱
(5)1: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呼吸作用,ACD表示有氧呼吸、AB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X是丙酮酸,E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图乙是线粒体的结构图,①②③分别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图丙中:A点对应氧气的吸收量为零,则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C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无氧呼吸得到了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
(1)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图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故X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可氧化分解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故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在第三阶段中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H2O,故C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分别为②线粒体基质、①线粒体内膜。
(3)
甲图中从A氧化分解葡萄糖阶段到产生E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阶段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
丙图所示过程中,由于氧气浓度不断增大,无氧呼吸受到抑制,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减小,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表示此时呼吸作用最弱,主要是因为细胞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强度弱。
(5)
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还可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只有乳酸,所以人体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都是有氧呼吸过程中的,而有氧呼吸中O2的消耗量与CO2的生成量是相同的,即1:1。
【点睛】
本题结合流程图、结构图和曲线图,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意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30.防止色素被破坏 类囊体薄膜 需要 H+和电子 NADPH C5(或五碳化合物) 降低 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 小于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1表示氧气,2表示NADPH,3表示ATP,4表示ADP和Pi,5表示NADP+,6表示五碳化合物,7表示三碳化合物,8表示H+和电子。
【详解】
(1)提取色素的实验中,进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水的光解属于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需要酶的催化;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8表示H+和电子,5表示NADP+,2表示NADPH。
(2)图中6表示五碳化合物,若若突然升高环境中CO2浓度,二氧化碳固定加快,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增加,而三碳化合物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的速度基本不变,因此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降低。
(3)在某光照强度下,若此植物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0,而其他一些部位如根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整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弄清楚各个过程发生的物质变化,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四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四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