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二中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种子和子二代种子分别结在
A.F1植株和F2植株上
B.亲代母本植株和F1植株上
C.亲代父本植株和F1植株上
D.亲代母本植株和亲代父本植株上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D.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5.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B.豌豆均为矮茎个体,小麦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
D.小麦均为矮茎个体,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6.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A. B.
C. D.
7.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8.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小麦种子。要确定这批种子是否为纯种,正确且简便的方法是( )
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B.与纯种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
9.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10.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现有遗传组成为GG和gg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1,将F1连续种植(自交)得F3.则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约为( )
A.3∶1 B.4∶1 C.5∶3 D.5∶2
11.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不能存活的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
A.TT B.Tt C.tt D.TT或Tt
12.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下列有关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
B.白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
C.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D.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
13.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14.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
A.1/8 B.1/5 C.1/5或1/3 D.1/16
15.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1/4 B.3/8 C.5/8 D.3/4
16.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四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17.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其子代中,视觉不正常的可能是( )
A. B. C. D.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过程( )
AaBb→①1AB:1Ab:1aB:1ab→②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子代9种基因型→④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19.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交叉互换
B.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的四条染色单体
C.四分体是含染色单体的任意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含有四个DNA分子
20.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21.某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22.在初级卵母细胞内不可能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 )
A.联会 B.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
23.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24.在高等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含有2个四分体
B.乙图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
C.在丙图所示的时期,人的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
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精巢
25.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B.乙、丙两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四条染色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6.人类的生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多胞胎现象,若要形成异卵四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多少个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 )
A.4个,1个 B.4个,2个
C.4个,4个 D.1个,4个
27.下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28.下图表示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 )
A.2个精原细胞 B.4个精原细胞
C.3个精原细胞 D.5个精原细胞
29.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30.以下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31.下列各组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子代的是( )
A.BBSs × BBSs B.BbSs × bbSs
C.BbSs × bbss D.BBss × bbSS
3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3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不变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3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同源染色体是有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④在减数分裂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36.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段,乙细胞处于____段,丙细胞处于____段。
(3)对图2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该细胞处于____分裂的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
(4)丙图所示细胞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____个DNA分子。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
A、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A错误;
B、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B错误;
C、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C正确;
D、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应该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子一代的种子结在亲代母本上,同理子二代种子结在F1植株上,依此类推,B正确。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在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导致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组虽然是表型不同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一种表型,但无法判断显隐性,②③组是相同表型个体交配,后代只有和亲本表型相同个体,无法判断显隐性,④组只能说明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显性杂合子,但无法判断什么性状是显性,综合分析D正确。
故选D。
【点睛】
考查显隐性的判定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B
【解析】
【分析】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详解】
豌豆属于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故虽然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但它们之间不能杂交,只能自交产生子代,故矮茎豌豆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为矮茎。小麦不像豌豆那样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故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每个植株都可能具有自交或杂交产生的子代,因此矮茎小麦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可能是高茎或矮茎,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
1/2n,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纯合子的1/2。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越来越接近于1,纯合子中有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各占纯合子1/2,因此比例会越来越接近1/2,B正确,A、C、D错误。
7.A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遗传规律;孟德尔的假说内容有: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详解】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A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假说内容包括四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8.D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
小麦如果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是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操作方便。如果用测交,要去雄、套袋、授粉、套袋,而且小麦花小,操作难度大,所以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纯种,正确且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
【详解】
A、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GG和gg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1,基因型为Gg;将F1种植并自交得F2,其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gg=1:2:1;F2种植并自交得F3,F3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与F3的表现型相同。
【详解】
种皮的性状为母本性状,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就是F3植株的性状分离比,即F2自交的结果。F1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只有一种性状,基因型为杂合子Gg;F1自交得F2,F2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的基因型及比例有GG:Gg:gg=1:2:1;F2自交得F3,因此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及分离比为灰色:白色=(1/4×1+2/4×3/4):(2/4×1/4+1/4×1)=10/16:6/16=5:3,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一只短尾鼠(T_)与一只正常鼠(tt)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各占一半,即后代正常尾:短尾=1:1,属于测交实验,则短尾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Tt。
【详解】
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为1:1,符合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两只短尾鼠交配,所产子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遗传因子组成全为Tt,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Tt×Tt→TT∶Tt∶tt=1∶2∶1,又因为第二代杂交结果是短尾比正常尾是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遗传因子组成为TT,即显性纯合体死亡。A正确。
故选A。
12.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A×aa→F1(Aa,粉红色),F1自交产生F2,F2中AA(红色)∶Aa(粉红色)∶aa(白色)=1∶2∶1,故F2中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白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纯合子(AA+aa)所占比例为1/2,杂合子(Aa)所占比例1/2,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错误;
C、在受精的过程中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共有16种结合方式,C正确;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
故选B。
14.C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
【详解】
(1)若亲本为AABB和aa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的个体占总数的6/16=3/8,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aaBB约占2/6=1/3;
(2)若亲本为AAbb和aa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的个体占总数的10/16=5/8,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aabb约占2/10=1/5。
故选C。
15.C
【解析】
【分析】
利用分离定律解题方法: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详解】
ABCD、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FF、DdEeff,可以拆分成三个分离定律的组合:dd×Dd、Ee×Ee、FF×ff。亲本杂交后产生这两种表现型的可能性(概率)计算如下:ddE_F_的概率为1/2(dd)×3/4(E_)×1(F_)=3/8;D_E_ff的概率为1/2(Dd)×3/4(E_)×0(ff)=0,即两个亲本杂交的后代中与两个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3/8,不同的概率为1-3/8=5/8,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详解】
依题意P∶BbCcד个体X”→F1中直黑∶卷黑∶直白∶卷白=3∶3∶1∶1,根据F1中直毛∶卷毛=1∶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Bb×bb,根据F1中黑毛∶白毛=3∶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Cc×Cc,因此“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各选项后代中不同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17.A
【解析】
【分析】
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A_B_),视觉才正常,其余情况下视觉均异常。
【详解】
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所生后代为A_B_(正常):A_bb(异常):aaB_(异常):aabb(异常)=9:3:3:1。由此可见,视觉正常(A_B_)的可能性是3/4×3/4=9/16,则视觉不正常的可能性是1-9/16=7/16。A符合题意。
故选A。
18.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①--减数分裂的过程。
【详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配子的产生过程中,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四分体时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间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
B、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B正确;
C、含染色单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才能形成四分体,C错误;
D、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含有四个DNA分子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20.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
【详解】
A、间期进行DNA复制,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着丝点分裂,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暂时加倍,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到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D错误。
故选C。
21.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题中的关键词“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细胞即将分离形成子细胞,这有两种可能: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在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另一条件“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从而排除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
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点已分裂,每一极有5条染色体,即无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将形成配子,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复制发生在间期,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D
【解析】
【分析】
初级卵母细胞是由卵原细胞经过DNA复制后形成的,细胞内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现象。
【详解】
A、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A不符合题意;
B、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B不符合题意;
C、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不符合题意;
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D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其中只有卵细胞具有生殖功能,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理清细胞图像分裂方式的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24.C
【解析】
【详解】
A、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A正确;
B、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46条,故C错误;
D、由于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丙是初级精母细胞,故D正确。
故选C
25.A
【解析】
【详解】
A、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A正确;
B、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
C、甲、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四条染色体,乙含有8条染色体,C错误;
D、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26.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每个卵原细胞分裂最终产生1个卵细胞,每个精原细胞分裂最终产生4个精子;异卵四胞胎由4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异卵四胞胎是由4个卵细胞同时或相继与4个不同的精子结合发育而成的。1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而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要形成异卵四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4个卵原细胞和1个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故选A。
27.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
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有两种情况:(1)若该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为1、3;(2)若该极体是由第一极体分裂形成,则第一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1、3,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4,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也为2、4。
故选C。
28.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8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CcD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详解】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
(1)①ACd和④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2)②ACD和⑥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3)③Acd和⑦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4)⑤AcD和⑧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综合以上可知,图中8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B正确。
故选B。
29.D
【解析】
【详解】
A、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已经复制,染色单体最多可达92条;A正确;
B、若发生基因突变或者在联会过程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则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B正确;
C、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C正确;
D、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D错误;
故选D。
30.C
【解析】
【分析】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减数分裂后形成了三个小的极体和一个大的卵细胞;精细胞的形成过程,细胞质分配均等,精子形成后细胞质大部分丢失,便于精子的游动;
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因此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均等;
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不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远远少于雄配子。
【详解】
A、卵细胞形成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超过1/4的细胞质,每个卵细胞都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的1/4遗传物质,A错误;
B、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进入子细胞中,所以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B错误;
C、在受精作用发生时,精子仅包含细胞核的头部进入卵细胞,所以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遗传物质不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不是因为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事实上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31.D
【解析】
【分析】
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BB和Bb、SS和Ss的表现型相同,为显性性状,bb、ss为隐性性状。
【详解】
A、BBSs×BBSs子代的表现型为1×2=2种,A错误;
B、BbSs×bbSs子代的表现型为2×2=4种,B错误;
C、BbSs×bbss子代的表现型为2×2=4种,C错误;
D、BBss×bbSS子代的表现型为1×1=1种,D正确。
故选D。
32.C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抓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进行辨析。
【详解】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符合“同一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33.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①正确;
②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
④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正确;
⑥复制发生在联会之前,且四分体是联会后形成的,⑥错误;
⑦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⑦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⑤,故选C。
34.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
【详解】
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①正确;
②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错误;
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③正确;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因此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④正确.
综上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选C。
35.C
【解析】
【分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首先在减一间期需要进行DNA的复制,使DNA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含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DNA含量又减半。
【详解】
A、该曲线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A错误;
B、该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DNA数量的变化曲线或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曲线,B错误;
C、该曲线中通过复制使DNA加倍,两次分裂后最终使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含量变化,C正确;
D、该曲线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D错误。
故选C。
36.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细胞分裂间 着丝点分裂 DE BC BC 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0 4 4 卵细胞和极体或极体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B段表示DNA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代表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图2中甲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分裂,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
(1)根据分析,图1中的AB短形成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图1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
(2)图2中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图1 的DE段,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图1的BC段,图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处于图1 的BC段;
(3)图2 的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为8条,DNA分子为8,染色体:DNA=1:2,该细胞分裂时不均等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丙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该细胞分裂后为卵细胞和极体或产生两个极体。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之一是明确图1图像的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而不是“细胞内DNA含量”,另一个关键是图2乙图细胞不均分,为雌性动物,准确识图是解题关键。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高一上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高一上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①②③④为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