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一中
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
D.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
2.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蓝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不是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③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④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是通过囊泡实现的;
⑤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3.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中的 m 是 T,则甲一定是乙的组成单位
B.病毒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 6 种水解产物
C.人的神经细胞中含有甲的种类是 8 种
D.小麦根尖细胞遗传物质中,含 4 种甲中的 m、2 种 a
4.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1种
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有4种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是相同的
5.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核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仁与三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12种
C.ATP、ADP、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物质和结构中一定含核糖,而酶中一定不含核糖
D.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7.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K+进入小球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8.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所示。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H2O通过生物膜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甘油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9.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中S1为0.3 mol·L-1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B.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D.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
10.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转运蛋白比运载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数量多
B.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分子
D.实验结束后,蔗糖溶液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比实验前大
1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可重复利用
B.ATP的合成可以来自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在平静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细胞内ATP的含量都能保持动态平衡
D.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12.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
B.细胞质基质是破伤风芽孢杆菌产生ATP的唯一场所
C.人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
D.无氧呼吸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13.到达西藏后,很多游客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减弱,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内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D.由于O2缺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14.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厌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L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D.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15.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底部。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该装置气球中如果不加入氧气,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16.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生成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点时该植物器官的无氧呼吸最弱,P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CO2多
C.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多
D.储藏该植物器官,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O~A范围
17.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18.下图表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H元素的转移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过程能产生ATP,②③过程需消耗ATP
B.①④过程在基质中完成,②③过程在膜上进行
C.①③过程产生的[H]相同,②④过程[H]的去向不同
D.①③过程有H2O参与反应,②④过程需要酶的催化
19.将某植物放在透明密闭容器内,给予不同的光照条件,定时检测密闭容器中CO2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O2含量(mg)条件
0s
50s
100s
150s
黑暗
340
347
354
361
遮光75%
340
342
344
346
遮光25%
340
332
324
316
全光照
340
336
332
328
A.不同组别的温度必须相同
B.本实验中该植物生长的适宜光照条件是遮光25%
C.在遮光75%的条件下,光照强度是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D.100~150s全光照条件下植物固定CO2的总量为4mg
2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 18O 标记 H2O 和 CO2 有力地证明了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从叶绿体基质运到类囊体被利用
D.用H2180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0
21.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在相同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柱状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没有ATP产生
B.光照强度为b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光照强度为c时,叶绿体消耗的CO2量与线粒体产生的CO2量相等
D.光照强度为d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为5:4
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23.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时,可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
B.研磨后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
C.滤纸条的四条色素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浅,原因是随层析液的挥发而挥发了
D.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
24.如图为某单细胞生物中进行的代谢过程图,图中序号代表细胞代谢的不同阶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产生的C3可在[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成C5
B.过程④需要在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并产生O2
C.图中产ATP的过程有①②③④,而消耗ATP的过程有⑤
D.图中一定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过程①,一定在细胞器相关膜上进行的是过程③和④
25.将叶面积相等的A、B 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 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30 min 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当CO2 浓度约为0.8 mmol/L 时,A、B 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 植物比B 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D.若A 植物在第5 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
26.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实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当温度达到55℃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
B.图1中30℃时有机物制造的最多
C.18h时,图2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
D.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6个
27.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作用小于零
C.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D.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8.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减小
29.分析甲、乙、丙三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从b点开始出现光合作用
B.图乙中,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时植物表观光合速率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叶绿素
D.在塑料大棚中种植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应选用绿色的塑料大棚
30.如表表示苹果在储存过程中有关气体变化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氧含量/%
a
b
c
d
CO2的产生速率/(mol·min-1)
1.2
1.0
1.3
1.6
O2的消耗速率/(mol·min-1)
0
0.5
0.7
1.2
A.氧含量为a时,细胞呼吸会产生乳酸
B.氧含量为b时,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C.氧含量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为0.3 mol/min
D.氧含量为d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2倍
31.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ATP生成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
B.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则a点时有机物消耗最少
C.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动物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则随O2浓度不断增大CO2的产生量变化是先减少后逐渐增加
D.人是恒温动物,丙图为人体内组织细胞中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32.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拼接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和高等植物相比,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它与细胞的________有关。图B中结构[ ]_____和[ ]_______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所不具有的。
(2)图中结构[6]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功能特性是具有__________。
(3)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填代号)。
(4)图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结构为_______。
(5)能够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对肽链进行加工,使之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6)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几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据表分析,甲、丙分别是 、 。抗体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的功能。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甲
67
28
少量
乙
59
40
0
丙
39
0
59
33.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___(填编号)。
(2)若将正常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若将其置于1mo1/L的KNO3溶液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3)如图b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戍)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高”或“低”)。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③甲-戊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34.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物质B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若为花生种子在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花生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
35.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情况进行了探究,设计了图A所示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装置A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图B一天中的_____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4
29
32
34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_____段获得的。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添加设置C?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真光合速率?添加装置C:__________。
(4)数据处理:若1小时后,装置A读数为a,装置C读数为b,(a、b均为绝对值)则真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
(5)据下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图中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两倍。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
A、胆固醇和磷脂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
B、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错误;
C、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C正确;
D、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而不是蛋白质类激素,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DNA,并且细胞质中均含有RNA;
区别: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染色体和其它复杂的细胞器,并且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原核细胞中虽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有些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有些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蓝藻、硝化细菌等)。
【详解】
①蓝细菌、霉菌、水绵都属于细胞生物,细胞中均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①错误;
②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错误;
③细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③错误;
④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为胞吐,其运输过程是通过囊泡实现的,④正确;
⑤核膜具有双层膜,但不属于细胞器,⑤错误;正确的只有④。
故选A。
3.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为核苷酸,其中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m为含氮碱基;分析乙图:乙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分析丙图:丙为mRNA。
【详解】
A、若甲中的 m 是 T,则甲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则甲一定是乙DNA的组成单位,A正确;
B、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故彻底水解得到 磷酸、1种五碳糖、4种含氮碱基,共6 种水解产物,B正确;
C、人的神经细胞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C正确;
D、小麦根尖细胞遗传物质是DNA,含有四种含氮碱基m,A、T、C、G,1种五碳糖a,即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D。
4.B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
【详解】
A、氨基酸是由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R基、一个H共同连在一个碳原子上形成,如果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3是R基,R基种类有21种,A错误;
B、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如果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是碱基,碱基有4种(A、U、C、G),B正确;
C、由于碱基连接在五碳糖上,如果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碱基有4种(A、T、C、G),C错误;
D、如果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摸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是不同的(化学键有差异),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分析】
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统一性,即生物界中含有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均能找到。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部分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是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而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
①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②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如蓝藻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②错误;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如病毒,③错误;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才是RNA,④正确;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⑤正确;⑥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正确。故选D。
【点睛】
注意:叶绿体不是判断细胞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同理,线粒体也不是判断细胞是否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结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不含DNA 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
6.D
【解析】
【分析】
1、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详解】
A、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错误;
B、DNA和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8种,即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1种磷酸和5种碱基(A、C、G、T、U),B错误;
C、ATP、ADP中的“A”表示腺苷,含有核糖,RNA中含有核糖,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物质都含有RNA,所以都含有核糖,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所以如果酶的本质是RNA,那么含有核糖,C错误;
D、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液泡,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也无叶绿体,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
【分析】
由题图曲线可知,①物质运输速率只与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代表自由扩散;②物质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物质运输速率不变,因此可以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物质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④物质运输速率与能量有关,因此为主动运输;⑤物质运输与载体数量无关,因此可表示自由扩散;⑥物质运输速率与载体有关,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可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详解】
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油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与能量和载体无关,因此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与浓度差和载体有关,与能量无关,因此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B错误;
C、K+进入小球藻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浓度无关,与能量和载体有关,因此与K+进入小球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④、⑥,C错误;
D、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与上述图都无关,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且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人工膜对物质的通透性与物质的大小有关。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蛋白质,A错误;
B、由图可知,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这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B正确;
C、由图可知,甘油的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正确;
D、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图中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不同,可见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能列表进行比较,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9.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由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多的一侧透过半透膜向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少的一侧扩散,如图装置A中烧杯中S2为蒸馏水,而漏斗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烧杯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所以水分子会透过半透膜由烧杯向漏斗内渗透,使漏斗内液面上升;同理,B装置中起始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水分子仍然会发生渗透作用。
【详解】
A、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刚刚开始时,由于装置A和装置B中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分别相同,所以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A正确;
B、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B正确;
C、装置A因渗透作用,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液面上升,加酶后,漏斗中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液面会继续上升,但是由于蔗糖被水解酶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漏斗内溶液浓度减小,而烧杯中溶液浓度增大,故漏斗中液面开始下降,C正确;
D、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重力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装置B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最后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相等,由于装置A中烧杯内的蒸馏水不可能进入到漏斗中,所以最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U”型管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即S1溶液浓度大于S3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
【分析】
在清水中细胞外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体积膨胀,从而萝卜条有所伸长;在甘油溶液中,由于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体积有所减小,即表现为萝卜条长度缩小,又因为甘油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以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压,因此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浓度相同,细胞体积恢复;在葡萄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体积有所减小,即表现为萝卜条长度缩小,又因为葡萄糖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因此细胞液浓度升高,当其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之后,植物细胞由失水过程转变为吸水过程,细胞体积恢复,即萝卜条长度恢复;在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体积有所减小,即表现为萝卜条长度缩短。
【详解】
A、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转运蛋白,A错误;
B、对照组中萝卜条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B正确;
C、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仍然大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因此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C正确;
D、蔗糖溶液组细胞失去了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比实验前大,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关键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结合质壁分离现象的原理,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11.C
【解析】
【分析】
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特殊化学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
【详解】
A、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不可重复利用,A错误;
B、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不释放能量,不产生ATP,B错误;
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但体内含量比较少,消耗后可迅速转化,在平静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C正确;
D、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分析】
1、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是无氧呼吸。
2、在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是有氧呼吸。
【详解】
A、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A错误;
B、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细胞质基质是破伤风芽孢杆菌产生ATP的唯一场所,B正确;
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 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人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C错误;
D、无氧呼吸过程中反应物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D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过程需要氧气,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2、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氧呼吸过程;
3、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
A、由于氧气浓度降低,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A正确;
B、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浓度降低,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值会略有下降,但不会显著下降,B正确;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过程中不释放能量,C正确;
D、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
故选D。
14.D
【解析】
【分析】
本题实验材料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故只考虑呼吸作用,不考虑光合作用。图中O2吸收量代表其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CO2释放量代表其总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L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M点总呼吸作用最弱,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N点之后CO2释放量小于O2吸收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如脂肪)氧化分解。
【详解】
A、当氧化分解底物是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和释放的CO2量相等。因为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所以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并不能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总呼吸的强度最低,B错误;
C、L点时,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图中N点之后CO2释放量小于O2吸收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如脂肪)氧化分解,D正确。
故选D。
15.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同时释放出CO2。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所以烧杯内的液面也不会发生变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有二氧化碳的产生,气球体积变大,所以烧杯内的液面上升。
【详解】
A.在气球设置的过程中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然后放在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这个过程中温度也可能导致气体体积的变化,因此最好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A正确;
B.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有氧呼吸不会引起烧杯液面变化,而无氧呼吸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烧杯液面没有变化,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B正确;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是放出二氧化碳,使气球体积增大,因此液面应该上升,C错误;
D.可设置多个该实验装置,自变量为不同梯度的温度,观察因变量为烧杯页面上升的高度,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并根据题中装置判断气体变化的原因,并能够对实验装置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评价。
16.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氧气浓度小于10%时,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进行。在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生成量最小,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在氧气浓度大于10%时,细胞仅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达到20%以后,二氧化碳释放总量不再继续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
A、R点时该植物器官的CO2生成量最少,说明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P 点时CO2的生成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的CO2产生量和无氧呼吸的CO2产生量相等,B错误;
C、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的CO2产生量和无氧呼吸的CO2产生量相等,由于无氧呼吸大部分能量存储在产物酒精或乳酸中,未被释放出来,所以A浓度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多,C正确;
D、储藏该植物器官,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A,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D错误。
故选C。
17.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处理组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A、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厌氧呼吸不吸氧只释放二氧化碳,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A正确;
B、第20天,处理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大于1,存在厌氧呼吸,对照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
C、第40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知,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厌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18.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②是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③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
【详解】
A、①③④过程中能合成ATP,②过程中消耗ATP,A错误;
B、②③过程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完成,①④过程在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B错误;
C、①③过程产生的[H]不同,分别是NADPH和NADH;②④过程[H]的去向不同,分别为还原C3化合物和与氧结合生成水,C错误;
D、①③过程有H2O参与反应,②④过程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D。
19.D
【解析】
【分析】
该植物黑暗中CO2变化量即为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由表可知50s内为347-340=7mg;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变化不同,在测定范围内减少值即为净光合速率,在遮光75%、遮光25%、全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50s内分别为-2 mg、8mg、4mg。
【详解】
A、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A正确;
B、该植物在遮光2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为8mg,最适宜植物生长,B正确;
C、在遮光75%的条件下,光照强度较小,光照强度是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C正确;
D、由分析可知,100~150s全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呼吸强度为7mg,净光合速率为4mg,植物固定CO2的总量为总光合速率,为7+4=11mg,D错误。
故选D。
20.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A错误;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从类囊体运到叶绿体基质被利用,C错误;
用H218O培养小球藻,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进行水的光解形成氧气和[H],同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需要水参与,产物是CO2,则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产物是氧气和CO2。CO2再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D。
21.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点没有氧气产生,故只有呼吸作用,b点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c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d点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
A、光照强度为a时,只有呼吸作用,故此时叶绿体不能产生ATP,A正确;
B、光照强度为b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正确;
C、光照强度为c时,氧气的产生量为6,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0,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叶绿体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量=6,C正确;
D、光照强度为d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的相对值为8,而呼吸速率的相对值为6,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为4:3,D错误。
故选D。
22.C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D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
【详解】
A、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
B、B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0,表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由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因此B点右移;D点表示最大净光合速率,现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增大,故净光合速率减小,故D点上移,C错误;
D、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
故选C。
23.C
【解析】
【分析】
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
A、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A正确;
B、提取色素时,由于滤纸具有吸附性,要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滤液收集到试管后要将试管口塞严,B正确;
C、“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不会消失,所以色素条带不会因层析液挥发而消退,滤纸条的四条色素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浅,推测色素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被分解量增加,C错误;
D、若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中,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所做的滤纸条上则不会得到任何的色素带,导致实验失败,D正确。
故选C。
24.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水的光解;⑤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⑥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
【详解】
A、过程①产生的C3是丙酮酸,继续参与细胞呼吸,不可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不在[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成C5,A错误;
B、如图为某单细胞生物中进行的代谢过程图,④是水的光解,如果该单细胞生物是蓝细菌,蓝细菌无叶绿体,也能进行④,B错误;
C、图中产ATP的过程有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①②③、④水的光解,而消耗ATP的过程只有⑤C3的还原,C正确;
D、图中一定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过程①,若该单细胞生物是蓝细菌,则过程③和④不在细胞器相关膜上进行,D错误。
故选C。
25.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植物:0~20min时,密闭小室中CO2浓度减少,说明这段时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20min之后,密闭小室中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植物:0~25min时,密闭小室中CO2浓度减少,说明这段时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25min之后,密闭小室中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
A、30分钟后A、B植物不再吸收CO2,此时表明A、B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分别等于各自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A正确;
B、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曲线相交,表明密闭小室中被A、B两种植物叶片吸收的CO2相等,只能说明此时密闭容器中的A、B两种植物叶片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而不能说明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B错误;
C、据图可知B植物在低浓度CO2时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C错误;
D、光照突然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量减少,C3还原生成C5的量减少,而CO2的固定量在短时间内不变,因此从总体上C5的量减少,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能根据曲线图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D
【解析】
【分析】
光合总产量和净产量的常用判断方法:若CO2的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光下植物对CO2吸收量、O2的释放量和有机物的积累量都表示为净产量;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对CO2吸收量、O2的释放量和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总量。
【详解】
A、分析可知图1中,当温度达到55 ℃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A正确;
B、图1中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30℃时测得的光合曲线(最高)与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差值最大,此时有机物制造的最多,B正确;
C、18 h时,图2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但植物有些部位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C正确;
D、该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包括图1中40℃实线与横轴的交点、图2中6时和18时两条曲线的对应点4个,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5个,D错误。
故选D。
27.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曲线光合作用CO2消耗量代表光合作用总量,27℃左右时值较高,说明此温度为光合作用最适温度。CO2产生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两条曲线间的阴影部分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即表观光合速率)。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7℃左右,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大于35°C,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表观光合速率=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积累了有机物,B错误;
C、由图可知,温度为25~30℃时,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因此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C正确;
D、由题干可知本题研究的是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此实验结果中看不出光照强度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28.C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
【详解】
A、T1时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正确;
C、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错误;
D、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错误。
故选CD。
29.B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曲线,d点以前总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分析丙图:丙图表示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图,其中f代表叶绿素,e代表类胡萝卜素。
【详解】
A、图甲中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a点之后开始出现光合作用,A错误;
B、表观光合速率即净光合速率,从图乙中可以看出,t2℃时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表观光合速率最大,B正确;
C、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f代表叶绿素,C正确;
D、色素虽对红光和蓝紫光吸收最多,但也吸收其他光,因此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无色的塑料大棚,D错误。
故选BC。
30.AC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为:C6H12O6 +6O2 ——6CO2 +6H2O +大量能量,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相等,消耗葡萄糖与产生CO2的比为:1:6,当产生的CO2比消耗的O2多时,剩余的部分CO2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消耗葡萄糖与产生CO2的比为:1:2。
【详解】
A、氧含量为a时,O2的消耗速率为0,故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与CO2,A错误;
B、氧含量为a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是1.2 mol/min,根据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计算出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为1.2×=0.6 mol/min;氧含量为b时,有氧呼吸O2的消耗速率是0.5 mol/min,则无氧呼吸CO2的产生速率是1.0-0.5=0.5 mol/min,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计算出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为0.5×+0.5×≈0.33 mol/min,按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氧含量分别为c、d时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分别为0.42 mol/min、0.4 mol/min,故氧含量为b时,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最少,B正确;
C、氧含量为c时,据表格数据可知,有氧呼吸O2的消耗速率为0.7 mol/min,则有氧呼吸CO2的产生速率为0.7 mol/min,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为1.3-0.7=0.6 mol/min,C错误;
D、氧含量为d时,O2的消耗速率为1.2 mol/min,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为1.2×=0.2 mol/min,此时无氧呼吸CO2的产生速率为1.6-1.2=0.4 mol/min,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为0.4×=0.2 mol/min,故氧含量为d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等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D错误。
故选ACD。
31.BC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可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故ATP生成速率与氧浓度无关;乙图为氧浓度与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a点无氧呼吸最强,故b点时有机物消耗最少;丙图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
A、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故ATP生成速率与氧浓度无关,可用图甲表示,A正确;
B、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则乙图中b点时有机物消耗最少,B错误;
C、若乙图表示氧浓度与动物呼吸产生CO2量的关系,由于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随O2浓度不断增大CO2的产生量逐渐增加至稳定,C错误;
D、人为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酶活性也不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D错误。
故选BCD。
32.(1)3中心体 有丝分裂 8叶绿体 11大液泡
(2)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 选择透过性
(3)1、8、10
(4)高尔基体
(5)4内质网
(6)线粒体、核糖体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图中1表示线粒体,2表示核糖体,3表示中心体,4表示内质网,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细胞膜,7表示细胞壁,8表示叶绿体,9表示细胞质基质,10表示细胞核,11表示液泡。由于A含有中心体,且不含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所以A表示动物细胞,B含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所以B表示植物细胞。
(1)
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都具有中心体这个细胞器,所以和高等植物相比,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3]中心体,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洋葱是高等植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所以不具有图中的8叶绿体和11大液泡。
(2)
6表示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
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1线粒体、8叶绿体和10细胞核。
(4)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植物细胞中5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
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网状结构,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所以能够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对肽链进行加工,使之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细胞器是4内质网。
(6)
抗体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分析表格可知,细胞器甲含有脂质,说明具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以及与抗体合成有关,所以细胞器甲是线粒体。细胞器乙具有脂质,不具有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细胞器丙不具有脂质,说明不含膜结构,可能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点睛】
掌握细胞结构和功能,能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能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3.(1)原生质层 2、4、5
(2)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3)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4)高 降低 乙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1)
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原生质层的结构包括2细胞膜、4液泡膜以及5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
若将正常的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蔗糖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故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质壁分离;若将其置于1mol/L的KNO3溶液中,刚开始由于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后来由于KNO3溶液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加,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的现象。
(3)
如图b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细胞可能继续失水分离、也可能处于吸水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三种可能。
(4)
①在丙溶液中,相同浓度的溶液,但红心萝卜A的重量变化大于红心萝卜B,说明A吸水多,故红心萝卜A细胞液浓度高于红心萝卜B细胞液浓度。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
③甲-戊蔗糖溶液中,乙溶液处理后质量减少最多,故细胞失水最多,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
【点睛】
易错点:注意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34.(1)由蓝变绿再变黄
(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3)①③④ ①②
(4)0.85
(5)等量死亡的小麦种子、清水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图2中: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的差值,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
(1)
图1中B为二氧化碳,物质B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2)
图2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3)
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值为0,;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气,故10min内小麦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即图1中①③④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或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了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墨滴不动(没有消耗氧气),说明10min内小麦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图1中①②表示无氧呼吸过程。
(4)
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多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所以,二氧化碳为200-30=170mm,呼吸商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170÷200=0.85。
(5)
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实验应遵循等量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等量死亡的小麦种子)、清水。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以及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35.(1)18#g
(2)de或fg
(3)设置如A一样的装置C,将C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4)a+b
(5)20 b、d 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图中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了。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B中,c点的含义表示在8点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速率相等,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图乙中b、d两点净光合量等于呼吸作用量。
(1)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了。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所以装置A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图B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 即图B中的18 (或g) 点。
(2)
分析表格可知,刻度线在向右移动,但是移动的格数在减小,说明氧气的产生速率在逐渐减小,表明光合作用在减弱,在B曲线上所对应的区段是de或fg。
(3)
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还需要测定出呼吸速率,具体做法是设置A装置完全相同的C装置,将C装置遮光放在与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装置A中测定的是净光合速率,装置C中测定的是呼吸速率。因此在处理数据时,将A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加上C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实验装置中实验组读数表示净光合速率,对照组读数为呼吸速率,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a,对照组读数为b,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a+b(a、b均为绝对值)。
(4)
由第三小问可知,真光合速率为:a+b。
(5)
据乙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该保持植物的净光合积累量是最大的,分析图乙可知,在温度为20度时,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最大,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图中b、d两点净光合量等于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的总量等于呼吸作用的两倍,a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此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被呼吸作用利用。根据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可知,葡萄糖中氧原子在有氧呼吸中的移动方向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和一中高一(下)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和一中高一(下)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口服全反式维甲酸,4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