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83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第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83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第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83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第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832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第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832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第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321832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
02 第二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02 第二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02第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02第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二模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法国巴黎出版了首部拉丁文本的《中国哲学家孔子》,该书在之前耶稣会士译作的基础上编译而成。之后根据该书又出版了其他语种的改编本或节译本,其中最早的有《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关于孔子道德的信札》以及英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其实在这几部作品发表之前,贝尼耶于1687年就已经完成了《中国哲学家孔子》的法文全译本《论语导读》,其全名为《孔子或君王之道,包括中国古代皇帝和官员政治统治特有的道德原则》。但遗憾的是,同年贝尼耶因中风去世,该部译著的出版工作便被搁置下来。对比这四部作品,仅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关于孔子道德的信札》和英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都强调了孔子在道德层面的影响,同时后两者还保留了拉丁文本中孔子作为哲学家的一面。而贝尼耶则完全改变了对孔子的定位,强调的是孔子思想的科学性和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某些学者认为贝尼耶曾希望服侍于国王左右,但近十年的国外生活已使他与当时法国的政治和社会脱节。仕途上的失败使他只能在精神层面幻想自己能辅佐国王。所以他翻译《论语导读》的目的是希望能用中国的智慧来培育欧洲年轻君王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正如他在序言中所坦陈的:“因为我真诚地热爱着我的国王和我的祖国,所以我认为这些伟人或许能成为我们年轻君主的向导和楷模。”不同的翻译目的也导致不同的译本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贝尼耶将拉丁文本中《大学》和《中庸》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以使文章的表述更为流畅。在《论语》的译文中,贝尼耶保留了对话的方式,但将大部分的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叙述有时是从译者的角度,有时是从暗含的某个人物的角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复调的效果。他用中国先贤的格言来揭示法国社会的问题,唤起人们对仁德治国、礼法治国、礼乐治国等问题的思考。其次,贝尼耶在法译本中删减了拉丁文本中的大量注疏。《中国哲学家孔子》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在翻译过程中,耶稣会士不仅保留了这些中国学者的注解,还补充了自己依据《书经》《诗经》等经籍而撰写的大量释义,以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这两类注解分别用正体和斜体呈现,以示区别。而贝尼耶只保留了那些在他看来对于理解不可或缺的条目,也无正体和斜体之分,其目的是使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思想本身,专注于法国的王公贵族们可汲取的精神食粮。贝尼耶的这部译著首次将儒学与稳定国家政治的理念联系在一起。2015年《论语导读》由费林出版社在巴黎首次刊行。2020年底,《论语导读》的手稿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三百年的流转,它终于抵达了最初想要探索和发现的国度。这部稀世之珍见证了中法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展现了不同文明的相互启迪与共同发展。(摘编自吕颖《法译本<论语导读>的创新意义与时代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贝尼耶对《中国哲学家孔子》的翻译早于欧洲其他几部译作,但当时未能立即出版。B.因为仕途失意,贝尼耶完全改变了对孔子的定位,有意强调其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C.贝尼耶在翻译《论语》时,通过改变叙述者的角度,让译文具有了一种复调的效果。D.贝尼耶对《论语》注疏的处理不同于其他版本,希望读者更加专注于儒家思想本身。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书名角度对四部作品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贝尼耶译本不可替代的时代性。B.文章引用《论语导读》序言中的文字,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贝尼耶的翻译目的。C.作者重点关注了贝尼耶译本与同期其他译本的差异,突出了这部作品的创新意义。D.作者着眼不同文明交流的背景,既关注贝尼耶译作的特点,也强调了其文化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传入欧洲后,人们最初大多是从哲学和道德的层面来理解孔子及其学说的。B.贝尼耶认为,孔子学说不仅能揭示法国社会的问题,也能为稳定国家政治提供帮助。C.耶稣会士根据自己理解而撰写的释义可能并不准确,因此贝尼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D.贝尼耶的译著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象征,作者高度评价其手稿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做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20年2月3日,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以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数据显示,76.8%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如考勤签到、会议沟通、项目管理/协助、在线审批等)。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所,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并未像国外发达地区一样得到较好的发展,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目前中国在线办公软件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互联网企业,以办公软件作为其他业务的廉价获客渠道,这种类型软件相对简单,覆盖面广,但不深入,如钉钉、企业微信等;一类是专业在线办公软件,功能深入,但较为单一,如CRM系统。(摘编自《疫情防控下全国近两亿人开启居家办公模式》)材料二在家办公不是没有好处,比如,没有太多协同性的工作,理论上完全适合在家办公,对北上广深互联网广大的员工们来说,还节省了大量通勤的时间。理论上,没有了上班的仪式感,人会在潜意识里变得放松,适度的放松,或许也会提高效率。但也会怕,怕的是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这些会成为思想的病毒,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在家办公为什么会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因为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信息不对称。在家办公,你和公司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公司没法全面掌握你工作的过程,只能100%地根据结果来“评价”你是否努力,前者可能导致你过度放松,后者则会导致你过度紧张和焦虑。在家办公,要么是工作对家庭和生活的进一步挤压,要么是“散事”对工作的入侵。你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这也意味着,在家办公并不会比正常上班更轻松。。工作是有短期、长期明确目标导向的,而家庭和生活则不然——家,是一个放松、舒适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太多琐碎任务的场景,这个场景,天然和工作不兼容。只有处理好额外的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摘编自《在家办公:当职场人的梦想照进现实》)材料三远程办公看似很诱人,但是实际操作却面临许多挑战。并非所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比如,可以带回家和独立完成的灵活工作,相对来说容易安排远程办公;工作日程固定、要求相互依赖和人与人交流的工作,比较难以安排远程办公。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因人而异。相对来说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庭职责,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更大。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不希望在工作时间离群索居,一些人害怕因远程办公而被孤立。缺少规划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员工,参与远程办公可能会出现工作拖延问题。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在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的软件应用方面,阿里巴巴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等都是典型代表。来自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员工打消对远程办公的顾虑。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要通过考勤、打卡、验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立。除了企业,一些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采取灵活的办公方式。特别是同疫情防控直接联系不大的公共部门,可以通过灵活办公来减少员工通勤和接触,避免由此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摘编自《防疫时期的灵活办公应该如何安排》)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我国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B. 目前我国在线办公软件主要有互联网企业所供软件和专业在线办公软件,两者各有优劣。C. 信息不对称会让在家办公的人出现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的状态,而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利于工作。D.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些党政部门也可如企业这样做,采取远程办公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员工接触。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国企业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的发展不如国外发达地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认识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B. 在家办公的人既要顾及单位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是否满意,也要顾及没有公司的监督是否会导致自己过于放松。C. 家庭和生活的场景天然和工作相矛盾,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调和,都不可能达到自由自在地在家办公。D. 不同的人群有着各自的具体情况,他们对居家办公的需求也不同,企业不希望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在家进行办公。6. 请结合材料,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荒山秃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人们懒得给它起一个像样的名字,只用了一个编号,叫506矿。506矿到底是什么矿?我弟弟神秘地告诉我:“是铀矿,铀矿是造原子弹的。”原子弹的威名谁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教语文的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活泼了一下。相比来说,我们更喜欢作文课,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让一个大学教授当小学老师,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福分。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他在命题作文前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启发我们,然后望着窗外随意给我们出作文题目。比方:《戈壁滩》《矿山人物之一》《矿山人物之二》等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于是,在第二周的作文讲评中,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有坝子上的黄桷树。我爹是河南人,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在一次作文讲评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你们是兵团人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有一棵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独自走了。同学们有些内疚,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非要一棵树,这不是给老师出难题嘛。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在第二周的星期三就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胡杨树被运上山后,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简直就是一个节日。(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中“神秘的石头”“506矿”“铀矿”等词语,交代了建设兵团抽调千名人员来到天山深处矿区的目的,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特定的背景。B. 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博学多识,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让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大千世界,激发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望。C. 孩子们回家问父母,父母向孩子们讲述家乡的各种树,这看似平常,实则很有用心,说明树寄托着乡愁,也寄托了美好的希望。D. 小说从“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写起,用“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收尾,两相对照,突出了主题,耐人寻味。8. 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房顶上响起咚咚声,大家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小说中这一情节合理且有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写,比用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内容更为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弘治七年迁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使其将牙兰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乃荐为右金都御史,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十一月诸军俱会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贼退保土刺。土刺守者八百人,诸军再战不下。问其俘,则皆哈密人为牙兰所劫者,进乃令勿攻。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即下。录功,加右副都御史。明年移抚陕西。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敕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辅等玩寇,并论进,致仕去。正德元年为尚书。应诏陈时政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格不行。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中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进言:“边将出万死馘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得之,孰不解体?”进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意,而瑾终不悦。欲去进用刘宇代。未几,削其籍。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欲籍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十一月/诸军俱会/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B.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十一月/诸军俱会/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C.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十一月/诸军俱会/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D.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十一月/诸军俱会/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B.汉时凡尊长或长官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C.“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D.秩,本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进临危受命。哈密被攻陷时受举荐任右金都御史,巡抚甘肃,火筛进犯大同时又受命与金辅等带兵御敌。B.许进有勇有谋。攻打土刺时,他面对恶劣天气,慷慨陈词激励将士;收复哈密时,他主张歼敌有度,减少了无谓牺牲。C.许进正直敢言。正德元年担任尚书时陈述时政,直言京城管理中一些问题,还曾进言反对不合格的官员滥于晋升。D.许进通达机敏。对权臣刘瑾虚情敷衍,虽被削除官职,终因刘瑾被诛得以幸免。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 (2)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意,而瑾终不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绝 句杜 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站在江边,看见飞翔的鸟儿在清澈的江水的映衬下越发明显,盛开的花在青山的映衬下更是如燃烧的火焰,一动一静,更加迷人。B.诗人看着翻飞的鸟儿和盛开的花朵,慢慢地一天就过去了,春天就过去了,一年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的感叹和建功立业的渴望。C.也许回家早在计划之中,但因为战乱,诗人看着飞鸟和红花,“何日是归年?”可能根本就没有归年,心中涌起的是因战乱而回不了家的感伤和对社会的不满。D.诗人写的是鸟和花,说的却是对回家的渴望,表达的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控诉了战乱给自己和人民带来不幸,言简意赅,发人深思。15.这首诗景物描写很有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大鹏一飞冲天,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飞向南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论语》中阐述的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历代文人笔记著作卷帙浩繁,________________,而内容、风格、功用、性质各异,是中国文学、思想及文化事业独特而绮丽的奇观。苏轼《东坡志林》、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张岱《陶庵梦忙》、李渔《闲情偶寄》……皆个中翘楚,书中妙文________________时现,是________________者。至范成大撰《梅谱》《菊谱》、述名卉栽培之法,王应麟作《困学纪闻》、顾炎武修《日知录》,继往圣之绝学,如此之类士人思想与实践之文化遗珍,皆以笔记体成全。( ),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会意而不刻意之妙,须读者慢慢领会,细细咀嚼。好比中国画,写意之可贵正在于寓匠心于________________之中,寄情思于不假思索之外。再者,人多以文人之随笔漫谈为笔记而不甚重视,是不知儒学圣经之《论语》其实亦笔记也,道家之《老子》又何尝非笔记欤!(摘编自沐斋《滋兰笔记》自序)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胜枚举 吉光片羽 妇孺皆知 漫不经心B.不胜枚举 鲁殿灵光 妇孺皆知 漫不经心C.不计其数 吉光片羽 老少咸宜 苦心孤诣D.不计其数 鲁殿灵光 老少咸宜 苦心孤诣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笔记之最大特点在于缺乏组织与逻辑性,全书看似不成系统B.全书看似缺乏组织与逻辑性,乃笔记不成系统之最大特点C.笔记之最大特点在于全书看似不成系统,缺乏组织与逻辑性D.全书看似不成系统,缺乏组织与逻辑性,乃笔记之最大特点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会意而不达意之妙,须读者慢慢领会,细细咀嚼。B.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会意而不达意之妙,须读者细细咀嚼,慢慢领会。C.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用意而不刻意之妙,须读者细细咀嚼,慢慢领会。D.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用意而不刻意之妙,须读者慢慢领会,细细咀嚼。(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 (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祝融号”着陆火星以来,环绕器一直在承担着数据中继的角色并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对于环绕器而言,承担好中继通讯的角色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 ① 。环绕器要始终保持在中继轨道,才能使 ② 。为此,它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轨道维持,确保稳定运行在中继通讯轨道。二是 ③ 。环绕器携带了2个太阳电池阵,同时通过优化调整器上的设备工作模式,成功应对光照不足带来的能源问题,保障持续能源供应。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环绕器将迎来“日凌现象”的考验,在此期间,火星、地球将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受夹在中间的太阳的电磁辐射干扰,环绕器与地球的通讯将中断约50天,届时“祝融号”也将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白居易在《答友问》中写到: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销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作者认为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就像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一样,一个人有德无才,很难大有作为。德如良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本保证。就像同在炉中易销而玉不热一样,一个人有才无德,不可能在事业持久,最终必定失败。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在主题班会上做一个发言。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 第十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10第十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10第十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8 第八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08第八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08第八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 第七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07第七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07第七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