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化学含答案
展开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5页。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1~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
A.倡导社会和谐 B.具有民本思想
C.实现国家统一 D.推行仁政理念
2.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就是通晓经学。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入仕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汉代
A.思想活跃有助于官员选拔 B.儒学对人才选拔的影响显著
C.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D.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3.关于唐代河西走廊,初唐重臣褚遂良指出:“河西者,中国之心腹”。《资治通鉴》描述,“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材料表明,唐代这一区域
A.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B.政治、军事战略地位日益显现
C.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D.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时机成熟
4.清代学者戴震主张,“一人遂(注:顺心;称意)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仁者能达到“以我之情,絮(注:衡量)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其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
C.蕴含着朴素的人文情怀 D.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5.清代中期学者沈垚指出,宋太祖乃尽收天下之利权归于官,于是士大夫始必兼农桑之业,方得赡家,一切与古异矣。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势益重。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可见,该学者认为
A.传统经济结构已经瓦解 B.经济发展冲击了四民秩序
C.科举制度失去存在意义 D.统治者理应摒弃重农政策
6.史载,福建武夷地区“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业。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这种状况表明
A.商品经济已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C.民生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7.从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美术学校陆续设立“国画课”“国画科(系)”。1927年,在国乐大师刘天华主持下,国乐改进社成立。1931年7月,中华医药联合会更名为中华国医学会。1931年底—1932年初,国剧大师齐如山参与创建国剧学会。这些现象反映出
A.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B.民国政府注重培养艺术人才
C.传统文化随时代不断更新 D.知识精英找到了救国的道路
8.1940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八一奖励》的指示,决定本年8月1日对全军有功人员予以奖励,要求各部按奖励条例自下而上提出受奖名单,运用民主方式审查后,再颁发勋章。该指示
A.确立了八路军的组织纪律原则 B.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有利于应对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D.弘扬了百团大战的抗日精神
9.1962年2月,山西省滹沱河灌区管理委员会和水利代表会在忻县开幕。会议决议:其一,制定灌溉管理制度,对工程所有权、管理范围、水费征收等事项都作了具体规定,订立了奖惩办法;其二,各受益单位应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既定任务,浇地必须交纳水费。据此可知此次会议
A.预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景 B.展示了农村实行经济改革的成果
C.全面释放了地方水利企业的活力 D.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10.1983年底,全国80%的社员参加农村供销合作社,吸收农民直接参与供销社的管理。到1984年底,全国已有62000多名农民当选为供销社正、副主任。供销社恢复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联营。出现这一现象得益于
A.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C.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十二铜表法》在正当防卫语境中使用的“武器”一语,原文是“用弓发射的东西”,也指一切用手投掷的物体。公元2世纪的法学家盖尤斯在其《行省告示评注》中把《十二铜表法》中“武器”一语解释为包括剑、棍棒、石头以及任何能造成伤害的东西。这一变化说明,罗马法
A.具有灵活与实用性 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成为完整法律体系 D.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12.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如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实质上反映了庄园
A.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单位 B.各项设施的基本齐备
C.掌管从生产到精神等各方面 D.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
13.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A.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 B.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
C.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 D.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
14.1922年12月7日,针对即将召开的热那亚国际会议,列宁表示:“决不接受任何对我们不利的东西。我们决不屈服于最后通牒。如果你们只愿意做生意,那就来吧。但是,没有看到货色,我们是不买的,而且不把‘要价’一分一厘都算清楚,我们也绝不成交。”这表明列宁着眼于
A.营造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 B.抵制西方列强经济盘剥
C.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D.粉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15.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个人全球化”时代,机器、劳动力、设备、能源等实体物质将不再是决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这一论断主要基于
A.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增长模式变化 B.世界经济凸显互联互通
C.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D.个人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第Ⅱ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3题,其中16题20分,17题20分,18题15分。合计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给予北方移民安置点以郡、县的建制,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一时侨州至十数,侨郡至百,侨县至数百”,形成了州中有州,县中有县的“插花地”,同一地区出现了不同行政区划,造成地名系统的大混乱。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晋成帝时下令土断,将白籍用里伍形式重新编制,使之固定在土地上,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改籍当地州郡县。许多侨州郡县也被省并。但直到隋朝重新划定政区,大举省并州县,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才根除掉侨置州县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代把全国人户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两大类。坊郭户是城镇居民,乡村户则是居住在乡村的人户。在户口版籍上还有主户与客户之分。坊郭户划分主、客户的依据主要是有没有房产等生活资料,乡村的主户是指那些占有土地、向国家交税的农户。因为主户一般都要向官府交税,又称为税户。
在宋代以前,客户的含义是外来的客籍户。到了宋代,客户成了佃客的同义语。一些没有任何生产、生活资料,只能租种地主土地和租赁房屋的客户,又被称为“浮客”。唐代以前佃客只作为地主的部曲,不另立户籍,宋代的客户另立户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摘编自吴泰《宋朝史话》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政府采取“侨郡、侨县”管理模式的原因及弊端。(8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事变后,我国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西南、西北等地。内迁企业克服困难,迅速复工,不但制造了许多新设工厂急需的机器,而且生产了大量武器军火。四川在抗战前仅有工厂113家,到1942年就猛增至1654家。上海五金厂先迁武汉,后并入陕甘宁边区机器厂,专门制造军火设备和修理军械。1942年与1939年相比,大后方的发电量增长59.4%,钢增长1013%,工具机增长111%,作业机增长120%,动力机增长2119%,汽油增长10020%。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内迁工厂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都有所提高,如钨、锡、锑、汞等出口矿产品,达到了国际免检标准;由于军事和民用的需要,被服、食品,纺织厂和面粉厂的利润高达90%,生产规模大有扩充。内迁的民族企业家胡厥文、颜耀秋,还联合范旭东、李烛尘、吴羹梅等实业界人士,起来组织政党抑制国民党的独裁,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中还有不少人投入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
——摘编自曾长秋《抗战时期沿海工厂的内迁及其对内地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我国沿海沿江工厂内迁的意义。(8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12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外在体现和内在推动力。下表是法语和法国文化在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
时间 | 状况 |
11—15世纪 | 以拉丁文书写的封建宗教文学占据法国文化主导地位,市民文学开始出现 |
16—18世纪 | 1530年勒费弗尔将《圣经》译为法文,对普及法兰西民族语言贡献巨大;人文主义文学兴起,法语随启蒙思想的著作风行欧洲,成为欧洲贵族竞相学习的“欧洲通用语言” |
19世纪前期20世纪前期 | 巴黎成为世界文化之都,羁旅于巴黎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自称被“幸福的放逐”于此;一战前法国拍摄的影片数量占世界影片总数的70% |
20世纪末至今 | 法国仍是世界一流文化大国,但其地位已在美国文化的冲击下岌岌可危。法国国内电影票房因好莱坞电影的大举入侵而大幅下滑;法国青年趋之若鹜的是英语演唱的歌星,法国歌星也用英语现场演唱;来自美国的畅销小说充斥法国书店;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法语更是难敌英语 |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选取上表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信息,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解析pdf、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他非诺喹是一种抗疟疾新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