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二)—生物试题及答案
展开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生物体的各种功能总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蓝细菌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其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
C.性腺细胞中的内质网较为发达
D.支原体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答案】C
【解析】AB.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A、B错误;C.性腺细胞内大量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因此其内质网较为发达,C正确;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故选C。
2.许多农谚和农学著作中都涉及到了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稀苗结大穗,密植多打粮”,强调合理密植,确保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B.“无水肥无力”,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容易被植物吸收
C.“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可以起到固氮的作用,达到肥田的效果
D.“耕而不劳,不如作暴”,晒田能促进根系细胞呼吸,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稀苗结大穗,密植多打粮”,强调合理密植,确保通风(提高CO2浓度)透光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A正确;B.水常作为溶剂,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容易被植物吸收,B正确;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而根瘤菌具有固氮的作用,可以达到肥田的效果,C正确;D.翻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释放更多的能量,有利于根吸收更多的无机盐,D错误。故选D。
3.ecDNA是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可在癌细胞中大量分布。ecDNA比染色体DNA更加松散,其上的癌基因更易表达,从而会促进肿瘤的发生。下列有关ec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ecDNA分子上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
B.ec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
C.ec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癌细胞中不存在ecDNA与蛋白质结合物
【答案】D
【解析】A.ecDNA是一种的双链环状DNA,ecDNA分子上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ecDNA是一种的双链环状DNA,因此,其上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B正确;C.ecDNA分子与其他DNA分子一样,复制方式也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D.ecDNA是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可在癌细胞中大量分布,当其上的基因复制和表达时,就会产生蛋白质类酶与该DNA的结合物,D错误。故选D。
4.某科研小组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幼苗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缺水条件下,野生型植物叶片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增多,引起气孔关闭
B.缺水情况下,突变体的茎叶长度增加比根快
C.缺水情况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不利于植株的生存
D.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ABA,则其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上升
【答案】A
【解析】A.ABA为脱落酸,有助于气孔关闭,缺水条件下,水分供应不足,而气孔是水分子进出的通道,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缺水情况下ABA升高,有助于气孔关闭,A正确;B.结合图中茎叶的纵坐标(0~20)和根长度的纵坐标(0~120)的不同可知,缺水情况下,120 h处理后,突变体的茎叶长度增加为20左右,而突变体的根增加为40左右,突变体的茎叶长度增加比根慢,B错误;C.结合根和茎叶的增加总和可知,缺水情况下,ABA缺失突变体的增加值少于野生型,因此ABA有利于野生型幼苗的生存,C错误;D.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茎叶的增加比野生型的更多,说明ABA可能抑制茎叶的生长(ABA也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因此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ABA,则其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D错误。故选A。
5.家鸽的视网膜中含两种蛋白质,它们可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参与识别外界磁场,帮助家鸽躲避障碍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编码上述蛋白的基因仅存在于家鸽的视网膜细胞中
B.若编码上述蛋白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不会影响家鸽的行为
C.含铁的杆状多聚体以碳链为骨架,高温加热后与双缩脲试剂无法发生颜色反应
D.家鸽识别外界磁场躲避障碍物,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答案】B
【解析】A.家鸽的所有体细胞都含有这两种基因,但只在视网膜细胞中表达,A错误;B.若编码上述蛋白的基因突变,则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可能不会影响家鸽的行为,B正确;C.高温加热后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但肽键结构不被破坏,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D.家鸽识别外界磁场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传递方式,家鸽识别外界磁场躲避障碍物,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错误。故选B。
6.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现有两只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小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棕眼=3∶1∶3∶1,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长翅性状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红眼性状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长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子代棕眼均为雄性,则该对相对性状中红眼为显性
【答案】D
【解析】分析长翅和小翅这对相对性状,两只果蝇杂交→长翅∶小翅=3∶1,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小翅是隐性性状。分析红眼和棕眼,两只果蝇杂交→红眼∶棕眼=1∶1,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因此,A.由分析知,长翅为显性,但是无法判断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B错误;C.子代两种性状都没有表现出与性别有关,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染色体位置,C错误;D.若子代棕眼均为雄性,则控制颜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子代XBXb和XbY,则该对相对性状中红眼为显性,D正确。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4题,共39分)
7.(11分)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不同发育时期的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为了观察大豆细胞中的脂肪,所用鉴定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然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视野中被染成______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能否观察到位于两个细胞之间的脂肪滴?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选取大豆的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研磨时除加入无水乙醇外还要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10 g大豆种子经5天萌发,质量增加到20 g,其有机物总量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或“不变”)
(3)若要利用大豆植株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现选用无色、绿色、红色和蓝色的4种玻璃纸分别罩住聚光灯,用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时间内,用_______玻璃纸罩住的实验组O2释放量最少。用精密试纸检测溶液的pH来估算光合速率变化,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了溶液pH的改变。研究发现,Rubisco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它催化CO2被固定的反应,则可知该酶存在于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__中。
【答案】(1)苏丹III 橙黄色 能
(2)碳酸钙、二氧化硅 减少
(3)光波长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绿色 黑藻将溶液中的CO2转化为有机物 基质
【解析】(1)苏丹III染液可以与脂肪发生橙黄色反应,可以作为脂肪的鉴定试剂;此时显微镜下可看到橙黄色颗粒;若切割大豆时将大豆细胞切破了,也可看到两个细胞之间的脂肪滴。
(2)碳酸钙有助于保护叶绿素,二氧化硅可以使研磨更充分,提取色素时都应加入;种子萌发时代谢加快,消耗种子中的有机物,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此有机物总量减少。
(3)无色、绿色、红色和蓝色的4种玻璃纸可以探究光波长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于植物几乎不吸收绿光,因此用绿色玻璃纸罩住的实验组的O2释放量最少;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黑藻将溶液中的CO2转化为有机物,将引起pH改变,因此用精密试纸检测溶液pH可以来估算光合速率的变化;CO2固定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该酶在叶绿体基质中。
8.(9分)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并能在兴奋时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其行为学的改变。其中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错误次数 |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 ||
A | 不做任何处理 | 8.76 | 112.39 |
B |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 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 μL | 15.72 | 149.73 |
(1)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________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
(2)胆碱能神经元的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乙酰胆碱的一种受体,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___________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____________与受体结合,进而产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的效果,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
(3)表中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4)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当新增的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______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答案】(1)突触
(2)突触后膜 不能 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
(3)学习和记忆巩固
(4)做与B组相同手术,注射等量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 A
【解析】(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进行传递。
(2)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B组实验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 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 μL,使得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毒蕈碱受体是乙酰胆碱的一种受体,因此,该操作使得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最终产生了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
(3)表中的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的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错误次数的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记忆巩固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可知,B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巩固能力较差,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4)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需增加一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注射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的实验;当新增的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A组相近时,可说明手术对实验鼠的影响,可进一步支持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9.(8分)稻田养殖河蟹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综合养殖模式。河蟹以稻田中的底栖动物和杂草为食,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请回答:
(1)为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稻田中水稻种群的空间特征应为_____________且要合理密植。
(2)调查田泥中的底栖动物丰富度宜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稻田中的底栖动物不仅为水生动物提供饵料,还能加速湖底碎屑的降解,有利于加速稻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河蟹与杂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养殖河蟹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蟹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均匀分布(均匀型)
(2) 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3) 捕食 河蟹以杂草为食,减少了杂草和水稻的竞争(减少杂草竞争促进水稻光合作用) 河蟹松动田泥,有利于水稻根部有氧呼吸(增加田泥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细胞呼吸)
(4)这不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竞争相同资源/食性相似,种间竞争激烈,不利于二者生长)
【解析】(1)稻田中水稻是人工种植的,其空间特征属于均匀分布;人工种植作物时,为充分利用光照等环境资源,应均匀分布、合理密植。
(2)田泥中的底栖动物一般具有区域性强、活动能力弱、个体较小的特点,所以调查田泥中的底栖动物丰富度宜选用取样器取样法;底栖动物可作为分解者或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糖环和能量流动。
(3)河蟹以稻田中的杂草为食,所以蟹与杂草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杂草与水稻为竞争关系,河蟹以杂草为食,可以减少杂草和水稻的竞争;河蟹在活动中松动田泥,可以提高田泥中的含氧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根部的有氧呼吸。
(4)河蟹与青鱼食性相同,竞争相同资源,不利于河蟹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会影响河蟹产量。
10.(11分)豌豆(2n=24)的高茎(A)对矮茎(a)是显性,红花(B)对白花(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两个不同性状的豌豆亲本杂交,F1的性状比例为高茎∶矮茎=1∶1,全部开红花。则两个豌豆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1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茎白花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2)在♀AA×♂aa杂交过程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则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3)现有基因型纯合的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到F1,F1中发现一高茎植株体细胞的7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已知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受精。请设计实验探究控制茎高度的基因A、a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A(a)不在7号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A(a)在7号染色体上。
【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aaBb 矮茎红花∶矮茎白花=3∶1
(2)13或11
(3)让该高茎植株自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子代中高茎∶矮茎=3∶1 子代均为高茎或高茎∶矮茎=1∶1
【解析】(1)两个不同性状的豌豆亲本杂交,F1代中的高茎∶矮茎=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代全为红花,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二者杂交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高茎红花)、aaBb(矮茎红花)。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茎白花的比例为1/4×1/4=1/16,而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矮茎红花∶矮茎白花=3∶1,其中矮茎白花植株比例为1/4,即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白花的比例最高。
(2)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则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两条同源染色体同时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经过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得到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12+1=13条;另一种可能是两条同源染色体同时进入了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12-1=11条。
(3)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受精,所以可让该高茎植株自交,若A、a基因不在7号染色体上,那么所有花粉都能受精,自交结果为高茎∶矮茎=3∶1:若A、a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则有两种情况,一是若A在正常7号染色体上,则a花粉不能受精,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全是高茎,二是若A在异常染色体上,则A花粉不能受精,自交后代高茎∶矮茎=1∶1;因此其实验设计思路是:让该高茎植株自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应为,若子代中高茎∶矮茎=3∶1,则基因A(a)不在7号染色体上;若子代均为高茎或高茎∶矮茎=1∶1,则基因A(a)在7号染色体上。
(二)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多做按第一题给分,共15分)
1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制作多种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制作葡萄酒时,没有接种酵母菌的环节,发酵所用的酵母菌来自_______________。
(2)家庭酿制果酒并没有严格的灭菌过程,但是发酵液中很少有杂菌污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糖度(葡萄糖的质量分数)和酒精度(酒精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发酵的前24 h内,糖度变化很小,酒精度上升很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醋的制作是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果醋制作时,醋酸菌在供应________和糖源充足时,会将果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后一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腐乳的生产过程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腐乳制备过程中,加盐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豆腐块变硬。
【答案】(1)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仅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
(3)菌体数量少且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4)O2 C2H5OH+O2→CH3COOH+H2O
(5)毛霉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解析】(1)葡萄皮表面附着有酵母菌,所以家庭自制葡萄酒时不需要接种,所用的菌种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2)由于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仅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所以家庭酿制果酒时并没有严格的灭菌过程,发酵液中也很少有杂菌污染。
(3)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图中显示发酵的前24 h内,糖度变化很小,酒精度上升很慢,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菌体数量少且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4)在果醋制作时,运用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为好氧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则将乙醇(酒精)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5)腐乳的发酵是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腐乳制备过程中,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得豆腐块变硬。
1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和SARS病毒一样,新冠病毒也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识别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并与之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图1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单克隆抗体可阻断新冠病毒的黏附或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图2为筛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病毒,并将病毒的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抗原被_________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会激活该细胞。此时,抗原已突破_________道防线。
(2)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的作用下,经过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细胞。
(3)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常采集鼻咽拭子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___________;而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
(4)据图2所示,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_____________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已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答案】(1)T 第一、二
(2)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浆细胞和记忆
(3)核酸
(4)刺突蛋白(或S蛋白)
【解析】(1)据题图1可知,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吞噬新冠病毒,并将新冠病毒的抗原暴露,呈递给T细胞,抗原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T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说明此时抗原已突破第一、二道防线。
(2)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并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临床上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常采集鼻咽拭子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疑似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而采集血液样本主要是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是否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4)据题中图2所示,结合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可知要研制抗刺突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为小鼠注射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或S蛋白),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融合的、未融合的细胞,最后用HAT筛选培养基培养,其中未融合的B细胞将因不能长期生存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将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能成活。
(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二)—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二)—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三倍体牡蛎,油菜素内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全国卷)(6):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全国卷)(6),共10页。
2022届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全国卷)(5):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全国卷)(5),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