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跟踪检测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语言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语言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于一匹枣红马的记忆
于 博
一碗高粱米,磨得有些破碎,里面夹杂着糠皮儿。德才死死地盯着,气喘得也粗,手心有些发热,他使劲儿在大衣襟上揉搓着,咽了一口唾沫,四下瞅了瞅,四周很黑,只有马槽上的马灯有些明亮。四周很静,狗叫的声儿都没有,只有马吃夜草的声儿。德才终于一咬牙,把那碗高粱米慌乱地倒进大衣兜里……
这碗高粱米是枣红马的夜宵。枣红马怀了驹,但日渐消瘦。生产队长就叫饲养员每天夜里给枣红马加一碗高粱米补身子。德才就是队里的饲养员,这活儿自然就落到了德才身上。
德才的老婆也怀孕了。因为粮食不够吃,多半是吃烀土豆,老婆有些浮肿,这几天总吐,德才担心她一不小心把孩子给吐出来。于是,这天夜里,他把枣红马的夜宵偷回了家,老婆喝上了一顿香喷喷的高粱米粥。
德才剥削了枣红马几碗高粱米呢?不知道,但德才媳妇自从喝上了那晚的高粱米粥,浮肿慢慢消了,也不吐了,德才很高兴。看着枣红马,他的心却有点发酸。
枣红马要生产了,德才媳妇的肚子也拧劲儿地疼上了。生产队的大院里围了一帮人,德才家也围了一帮人。
德才媳妇一阵折腾,孩子顺顺当当地生了出来。
枣红马产驹却不那么痛快。好半天,马驹生下来了,枣红马却意外地死了。队长心疼得直叫,说枣红马是因为缺营养,后悔高粱米加少了。
德才喘着气跑到生产队时,正好听到队长这句话。他心一绷,脸色就跟枣红马的毛一样。他低着头,看着枣红马的尸体,手心里出了一堆汗。他不明白,这么大的一匹马,咋还没媳妇尿性呢?想着想着,心里又是一绷……
队长说,这是两匹马的命。母马死了,小马驹还能活吗?可也怪,从那天起,家家轮班给小马驹喂饭喂米汤,小马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生产队长叹了口气,吩咐人给枣红马扒皮。忙了小半天,一块块马肉被分到了各家。
德才拎着一斤多的马肉摇晃着回到家,媳妇乐了,说枣红马是可惜了,但好歹能吃上一顿马肉馅的饺子。说完,拿刀就去剁肉。倚在门框上的德才忽地抢过菜板子上的马肉跑出了门。媳妇当时愣住了,跟着撵了出去。德才跑得飞快。他出了屯子,在东山湾把马肉埋了。
不知什么时候,媳妇已经站在德才身后,抹着眼泪,她不明白德才为啥这么做。德才眼珠子有些发红,回过身狠狠地说:“你想吃肉?你早就把马肉吃了,你吃了一匹马,一匹枣红马!”
德才媳妇看着德才,有些害怕。结婚两年了,没见过老实巴交的德才这般吓人。嘴张了两下,想问问这话是从哪说起呢,但没有说出来。
德才在马坟旁边坐了好长时间,太阳落山了才往回走。屯子里到处弥漫着马肉的香气。德才媳妇吸了吸鼻子,眼睛有些湿润……
小马驹长大了,又成了一匹枣红马。德才也成了生产队里出了名的车把式。
这年,他领着队里的三挂马车去山里倒套子,就是从小兴安岭上把木头运下来,再拉回屯子。下山时,枣红马不知什么原因受惊了,突然狂奔起来。跟着德才的赶车的副手刘二急忙跳下车。德才拼命地拽着枣红马,刘二大喊,叫德才赶紧撒手,不然被卷到车底下或者挤到树上,德才肯定得成馅饼。德才没有理会刘二的喊叫,他使劲儿地一边拖住枣红马,一边喊叫着。德才说他要撒手,枣红马就成了馅饼。
结果,德才被挤到一棵粗大的松树上,成了馅饼。马车卡在树上,枣红马仰脖嘶叫一声,前蹄抬起,然后落下,浑身的毛被汗水湿透了,喘了几口粗气,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似的,低下了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了。
马坟旁,多了一块新坟。德才媳妇跪在坟前烧纸,眼睛瞪得老大,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转,但始终没有掉下来。人们奇怪,不是因为德才媳妇没哭,而是坟头有一碗新磨的高粱米……
德才的儿子长大了,考到省城师范大学,学的是画画。毕业那年,德才的儿子画了一幅画,老师推荐他参加省里的美术比赛,说一准能获奖。交作品时,老师却找不到他了。
德才的儿子这时已经坐着火车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二佐村。
在德才的坟和挨着德才的马坟旁,德才的儿子磕了三个响头后,慢慢站起身,打开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匹奔腾的枣红马,昂着头,鬃毛飞舞,四蹄腾空。
(选自2018年第8期《海燕》,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对高粱米的特写很有意味,数量之少、品质之劣赫然在目,突出了当时物质财富的匮乏,引出下文德才“剥削”枣红马的补品并导致其死亡等情节。
B.小说情节简单而又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跃然纸上,在刻画主人公德才时,综合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C.小说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通过对德才媳妇神态、动作的刻画和对“高粱米”的特写,表现了德才媳妇对德才的理解与痛悼,对枣红马的感激与愧疚。
D.小说有主副两条线索:枣红马一“家”两代的故事是主线,德才一家两代的故事是副线;两条线索有时并行,有时交错,其联络点是对马的态度。
解析:选D D项,“枣红马一‘家’两代的故事是主线,德才一家两代的故事是副线”说法错误。应为“德才一家两代的故事是主线,枣红马一‘家’两代的故事是副线”。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前半部分将怀孕的德才媳妇与枣红马对照着写,表现了德才一家与枣红马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为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B.德才明知偷枣红马的夜宵会导致枣红马死亡,但他还是将高粱米给了怀孕的媳妇吃,之后他得知枣红马死去的消息,内心愧疚至极。
C.德才因救小枣红马而死,德才媳妇明白他是为了报答枣红马的恩情而死,所以在坟头放了一碗新磨的高粱米。
D.小说先从德才偷高粱米写起,又介绍了小枣红马的现状,一步步讲述了德才一家与大、小枣红马的故事。
解析:选B “明知”说法错误,原文中的“他不明白,这么大的一匹马,咋还没媳妇尿性呢”,说明德才并不知道自己偷枣红马的夜宵会导致枣红马死亡。
3.小说结尾写德才儿子在坟前展示了自己画的一幅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注重分析这幅画描述的内容以及德才儿子在坟前展示自己的画这一情节与标题、前文、主旨等的关系。这幅画是德才儿子画的,画上是一匹奔腾的枣红马,这幅画体现的是德才儿子对枣红马的纪念,而这一纪念照应了小说标题“关于一匹枣红马的记忆”。小说前面都在写德才与枣红马的故事,而小说结尾写到了德才儿子与枣红马的故事,这样就丰富了小说情节;而由父亲到儿子,都纪念枣红马,可见知恩图报的思想由父亲传到了儿子,这样就深化了小说主旨。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德才儿子对枣红马的纪念,照应标题;②由德才与马的关系延伸到儿子与马的关系,情节更加丰富;③表现知恩图报思想的传承,深化主旨。
★4.请简要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6分)
答:
解析:可以从语言的风格、文本使用的词句特点、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修辞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乡土气息浓厚,语言表达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生动细腻。
参考答案:①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小说语言十分朴素自然,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贴近生活。比如描写德才“剥削”枣红马的夜宵高粱米时,“使劲儿在大衣襟上揉搓着,咽了一口唾沫,四下瞅了瞅……”,用质朴的语言刻画了德才的紧张、害怕等心理。②地域性强,富有乡土气息。使用了很多地方方言,比如“烀土豆”“尿性”“倒套子”等,乡土气息浓郁。③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在叙述故事以及描写人物对话时,句式灵活多变。比如表现枣红马死后德才的内疚时,用“倚在门框上的德才忽地抢过菜板子上的马肉跑出了门”,表现了他开始的犹豫不决和此时的坚定;描写德才的儿子画的马时,用了“昂着头,鬃毛飞舞,四蹄腾空”,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马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题。(16分)
文本一:
蘑菇圈[注](节选)
阿 来
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
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
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
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
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
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
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
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
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
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
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
阿妈斯炯没有言语。
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
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
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炯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镜头中,阿妈斯炯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
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炯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阿妈斯炯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
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
阿妈斯炯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公司怎么在阿妈斯炯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
阿妈斯炯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
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炯,我们找到了。
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只有丹雅在跟她说话。
丹雅说,我的公司不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
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蘑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
阿妈斯炯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她问,是为什么?
丹雅说,阿妈斯炯,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
阿妈斯炯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
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炯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
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炯,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
阿妈斯炯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打个电话。
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炯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
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她。
胆巴直到冬天,最早的雪下来的时候,才回到机村来接她,离开村子的时候,汽车缓缓开动,车轮压得路上的雪咕咕作响。阿妈斯炯突然开口,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胆巴搂住母亲的肩头,阿妈斯炯,你不要伤心。
阿妈斯炯说,儿子啊,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有删改)
[注] 蘑菇圈:阿妈斯炯偶然在深山里发现的蘑菇源,传说圈里的蘑菇是山里所有同类蘑菇的起源。蘑菇是一切菌类的总称。松茸是其中的一种。
文本二:
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上)
阿 来
过去我们听说小说,首先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学,叙事性的文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不是叙述而是叙写?
述是一个动态性不太强的字,在述的状态下,我们开始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把对于小说丰富文本的关注只放在事件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然后,推进情节。这种推进没有延宕,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没有回旋。如果用水流打个比方,今天的很多小说就像农村的人工渠道里头的水,渠道里的水很有效率,流得很快也不会浪费,但是人工渠道,一样的宽度深度,同时也规定它是一样的速度,一渠水这样一泻往前奔流,这样的水用于生产当然是有效率的,但是这样的水没有观赏性。
我们从事的,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叙事文学,它是有美学效应的,它永远相伴于审美活动,那么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它就一定是另外一种状态。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条山溪,蜿蜒曲折,快的时候比所有快都要快,慢的时候比所有慢还要慢,它要回旋。叙写和叙述相比,当然一样关注情节的进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在写的状态中的人,或者说一个好的小说文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它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所以短篇小说是从语言展开的,语言一旦展开,叙事就已经开始了,但难道小说就是从头到尾地把一个故事言说一遍吗?如果我们只是重复一个事件,重复一个故事,这样的小说具有审美的意义吗?
如果说我们承认是写,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所以小说一定要有旁枝斜出,一定要有言外之意,一定要有关涉趣味的笔墨。多丽丝·莱辛说,我有一个巨大的困难,当我需要写作一个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在倾听,写作的时候在倾听,在倾听什么呢?它的中文翻译是,我在倾听一种腔调。换句话说,她就是在等待一种叙事的格调,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她在等待一种语言风格的出现,而这种语言风格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听得见的,语言都是要发出声音的。
(选自《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阿来文学演讲录》,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阿妈斯炯接连四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蘑菇圈,写出了阿妈斯炯肯定、惊讶、怀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变化,虽多次描写却无雷同之感。
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了阿妈斯炯守护的蘑菇圈被丹雅公司追踪拍摄并以此骗钱的故事,塑造了阿妈和丹雅两人对比鲜明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C.文章结尾写到阿妈斯炯的蘑菇圈被发现了之后有种“空洞的迷茫”,这种“迷茫”表现了她面对时代与个人命运变化时茫然失措的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比如两次写到阿妈斯炯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都没有回来,这既表明阿妈斯炯内心的孤独与难过,又表明儿子对阿妈的蘑菇圈并不在意。
解析:选C C项,“这种‘迷茫’表现了她面对时代与个人命运变化时茫然失措的心态”错,这种“迷茫”不包含面对个人命运变化时的茫然失措。
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今天的小说大多数先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后推进情节,这类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与回旋,因此没有可读性。
B.叙写和叙述有异有同,互为表里,两者都关注情节的进展。不同的地方在于叙写强调动态性,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而叙述强调完整性。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简单但叙事具有动态性,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关系,表达了人应爱护生态环境的宏大的主题。
D.作者在文本一中运用了文本二提出的“叙写”手法,不仅仅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而且根据作者的写作需求进行延宕,具有美学效应。
解析:选D A项,文中只说今天的很多小说的叙述缺乏美学效应与观赏性,“因此没有可读性”属偷换概念;B项,叙写和叙述不是表里关系,“叙述强调完整性”于文无据;C项,“表达了人应爱护生态环境的宏大的主题”有误,小说有多重主题,除了“人应爱护生态环境”这一主题,还包括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对人性温暖的呼唤。
7.阿来认为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不是“叙述”而是“叙写”,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中“叙写”的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①小说叙事要注意节奏,跌宕起伏,要有灵动之美。②小说叙事要语留三分,意在言外,要有含蓄之美。③叙写要有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风格或语言风格。
★8.作者认为小说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文本一具有诗的语言风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歌的形象性。如“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形象地描绘出松茸的生机;“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形象地写出阿妈斯炯因为丹雅千方百计找到了她的蘑菇圈而感到愤怒。②运用反复、叠词等手法,如反复出现的“你怎么可能知道”,叠词如“树叶湿淋淋的”“水滴簌簌落下”,使小说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律感;运用整句,如“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使小说的语言有一种整饬之美(或:“句式整齐”)。③作者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感情渗透进作品里,使小说语言具有诗歌的抒情性。小说中的第一个视频、第二个视频对蘑菇圈的环境描写浸润着作者对自然的深情和热爱,意境之美、语言之雅,体现出抒情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环境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叙述特征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形象题”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