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docx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第1页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第2页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第3页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第1页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第2页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 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文件包含专题4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docx、专题4诗歌鉴赏知识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和谐的气氛,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男子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的美丽窈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统摄全诗之句,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后人常用来歌颂和传递美好的爱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赞美了女子的勤劳(一说表现了男子的追求之苦)。男子渴望追求到贤淑的女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借助心理、动作描写表达男子求而不得的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表现了男子幻想求之既得的喜悦与幸福,是虚写。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更能表现其幻想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
    考点梳理
    (1)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不平静,难以入眠。此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男子对女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关雎》是一首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倾慕、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这就是所谓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心情,写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这就是所谓的“哀而不伤”。
    二.蒹 葭
    《诗经·秦风》
    原 作赏 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前四句写景起兴,以萧瑟凄清的秋景点明时令,渲染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主人公落寞惆怅的心情。后几句写主人公寻求“伊人”的过程和可望而不可得的怅惘心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再次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把水边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仍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结尾用“宛在”表现心上人似乎就在眼前。这一虚幻之景的出现深刻地描绘出这位痴情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抒发了他对心上人强烈的相思之情。
    考点梳理
    (1)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和相思之苦。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共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不仅使诗歌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情感逐层加深的过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原 作赏 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本诗的破题句,点明分别地点和赴任之所,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的感情基调,但也隐含惜别之意,暗含不舍之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点明两人感情的基础句,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别中送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全诗的中心句,化用了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劝勉朋友不要为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劝勉友人不要伤别,情深意长,与陆龟蒙《别离》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句相似。
    主 题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旷达胸襟。
    名 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考点梳理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答:“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京城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便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在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答: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诗人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原 作赏 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飞”“洒”“挂罥”“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描绘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会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面对“南村群童”的欺侮,诗人“倚杖自叹息”,可以想象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见诗人悲叹群童抱茅、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俄顷”两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苦的心境;“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四句,可见诗人的生活悲戚潦倒;“自经”领起的两句,表明自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忧国忧民,彻夜难眠,浮想联翩,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由小及大,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这是诗歌的主旨所在,亦是最动人之处。
    主 题作者由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愿天下寒士俱得温饱,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名 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考点梳理
    (1)前人评价这首诗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做具体分析。
    答:诗歌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美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杜甫被称为“诗圣”,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杜甫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是他被称为“诗圣”的最重要的原因。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要让天下的寒士都得以安顿的博大胸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五.卖炭翁
    [唐]白居易
    原 作赏 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后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诗人运用衬托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其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其“伐薪烧炭”的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前两句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反映了民间疾苦。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身之地,别无衣食来源。后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细微复杂的心理活动,真实贴切。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老人生活的艰辛。“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辛。“牛困人饥”侧面说明从南山到长安城路途遥远,“泥中歇”表现出老人的疲累和处境的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故事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考点梳理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2)请结合“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分析诗句中数词的作用。
    答:“一车”“千余斤”突出炭的数量之多、价值之大,“半匹”“一丈”丝织品的数量和价值与之极不相称,形成鲜明的对比。二者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卖炭翁的辛劳和损失之大,深刻揭露出封建社会宫市使者借购买之名行勒索掠夺之实的罪恶行径,反映出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和残忍。
    (3)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答:(示例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将卖炭翁与宫市使者的外貌形成鲜明对比,卖炭翁终日的辛劳、生活的困窘衬托出宫市使者的养尊处优、不劳而获。
    (示例2)“心忧炭贱愿天寒”与“宫使驱将惜不得”,这是卖炭翁前后心理的对比。卖炭翁只要天冷好卖炭,什么苦都愿忍受,但在面对宫市使者时他却无能为力,只有屈从。卖炭翁的艰辛隐忍更反衬出
    宫市使者的霸道蛮横。

    2020-2021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游雁宕山次韵
    明·杨旦①
    鬼斧何年凿地灵,四围山色染衣青。乍登绝?心犹怯,刚脱尘踪眼倍醒。
    花卉一屏初灼灼,风尘双鬓未星星。兹游足慰平生愿,醉倚禅床月满庭。
    【注释】①杨旦:字晋叔,号偶庵,此诗写于被贬温州府时期。
    4. 首联总写了雁荡山的整体风貌,其中“染”字别具风韵,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染”的妙处。


    5. 游历雁荡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探究诗人情感的变化及原因。



    2020-202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阅读《马诗》两首,完成各题。
    马诗二首
    李贺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
    其十
    催榜渡乌江②,神骓③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注释】①韂(chàn):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②榜:船桨。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③神骓(zhuī):项羽的乌骓马,传说项羽兵败临死前,把爱马乌骓送交一亭长带它过江,但因不舍主人,乌骓自跳乌江而死。
    13. 结合加点词,分别赏析两诗中“马”的形象。


    14. 诗人借马抒写的情感是否一样 ?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2019-202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7. 唐朝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阴影,诗中“______________”一句正是诗人心情的直接表露。
    18. 结合《北冥有鱼》,说说杜甫在诗歌末句引用“鲲鹏”这个典故的用意。


    19. 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小作文
    课堂上同学们就“鱼之乐”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惠子的支持者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请你以庄子支持者的身份,拟写一段即兴讲话稿反驳对方,不超过120字。






    2020-202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枕上述梦
    [南宋]陆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②非所恨,咿嘤床箦③死堪羞。
    注:①褠:直袖单衣。②侯:封侯。③床箦:床席。
    13. 甲乙两诗都描写了____________的场景,醒时梦时都难以忘怀。
    14. 你从诗人僵卧孤村“不自哀”,白首不侯“非所恨”中读出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2020-2021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
    东钱湖
    (宋)王应麟
    湖草青青湖水平,犹航西渡入空明。
    月波①夜静银 镜,霞屿春深锦作屏。
    丞相祠前惟古柏,读书台上但啼莺。
    年年谢豹②花开日,犹有游人作伴行。
    [注释]①月波:指东钱湖月波楼;②谢豹:杜鹃的别名。
    17. 誊抄时,横线处模糊了一个字,请根据语境猜测最有可能的一个字是( )
    A. 涂B. 着C. 浮D. 附
    18. 联系全诗,说说“丞相祠前惟古柏,读书台上但啼莺”一联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0-202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重别梦得①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②。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与刘禹锡同时被贬出京赴任途中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②西东:实指东去连州与西去柳州。
    14. 诗中点明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 “若许”二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0-2021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唐]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
    梁州梦
    [唐]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注】白居易和元稹是好友,时称“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相和。当元稹在兴元府作《梁州梦》当天,白居易在长安也写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诗中有“忽忆”,元稹诗中有“忽惊”,这两个词相映成趣,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019-2020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
    1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郊兴
    唐·王勃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①不惜醉,唯畏绿尊②虚。
    【注释】①山人:隐居山中的士人,作者自况。②绿尊:酒杯。
    (1)作者通过写泽兰、河柳、花光、叶影等景物,营造了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0-2021浙江省宁波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20.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1.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相关试卷

    专题8 写作(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8 写作(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文件包含专题8写作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docx、专题8写作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7 非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7 非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文件包含专题7非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docx、专题7非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 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6 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文件包含专题6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教师版docx、专题6文学作品阅读技巧归纳及专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技巧归纳与题型专练浙江专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