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展开初二语文八年级(下)教学设计
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课题 | 《时间的脚印》 | 备课人: |
学情分析 | 《时间的脚印》所说明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比较陌生。尽管时间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尽管如课文所说时间在自然界留有许许多多"脚印",但若要到千古的岩石中去寻找时间的踪迹,也还不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所随便可以获得的。因此,阅读本篇课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秘感;既有不少困难,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借助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再借助于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 |
教学目标 |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 |
教学重难点 |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 |
|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 师:这张照片是同一个人,三幅图有什么不同?(图片展示) 生:同一个人逐渐衰老 师:我们为什么会变老? 生:因为时间的流逝 师: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变老,变得满脸皱纹,变得白发苍苍,变得弯腰驼背,变得脚步蹒跚…… 时间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吗?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 生:日历、钟表、花开花落、雁去燕来、树木荣枯...... 师:还有一样东西记录下了时间的脚印,那就是岩石。那么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踪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三、【字词积累】 1、注音 掸(dǎn) 踪迹(zōnɡ) 装置(zhuāng ) 烘烤(hōng) 腐蚀(shí) 沙砾(lì ) 山麓(lù) 沟壑(hè) 龟裂(jūn) 帷幕(wéi) 海枯石烂(làn) 钟鼎文(dǐnɡ) 楔形(xiē) 刨刮(bào) 粗糙(cāo) 2、解释词语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四、【整体感知】 (一)、问题抢答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等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3、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 4、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1、5、7、11、13、18、22、24、27) 这些段落中哪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5、7、18、22、24、27) 分析示例.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段)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小知识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6、 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时间漫谈”(1~5)——“石头的毁灭与新生”(6~21)——“无字的天书”(22~29)——“读懂记录,造福人类”(30~31) 7、认真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5):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6~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三部分(22~29):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30~31):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五、【精读品析】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引用高士其的诗作为题记,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自由读6-21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2)作者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为了说明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3)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A、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说明了风沙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B、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突出了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教师点拨:分析句子说明方法归纳:这句话应用了xxx的说明方法+结合例句分析+说明了XXXX的特征(说明了XXXX )+表达效果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会对表达效果造成什么影响? 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不能删,“大约”一词表估计并不确定,去掉后意思变成了“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教师点拨:方法归纳 、表态:不能删; 、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自由读22-29自然段思考: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分点概括回答) ①地壳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4、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六、【主旨概括】 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七、【拓展延伸】 搜集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感受的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8、明日歌(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朝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八、【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案,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 回延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 回延安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听读朗读】,【整体感知】,【语言品味】,【拓展延伸】,【自我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课文研习】,【合作探究】,【主旨归纳】,【拓展延伸】,【自我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