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
展开9 木兰诗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归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赞扬了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学习排比、对偶、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
3.感知课文对木兰形象独到细致的刻画及由此展现出的人物魅力,体会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4.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中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难点:(1)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2)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吗?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你们知道有谁吗?〔预设:樊梨花、杨门女将、刘胡兰〕
〔播放黄梅戏《木兰从军》〕
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黄梅调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故事吗?这就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巾帼英雄——木兰。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品。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2.检测生字词。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辔头(pèi) 燕山(yān)
胡骑(jì) 啾啾(jiū) 溅溅(jiān)
戎机(róng) 金柝(tuò) 阿姊(zǐ)
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霍霍(huò)
三、了解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较《诗经》《楚辞》而言,更为活泼自由,有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多种形式,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四、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感受声韵美
1.学生听课文录音,体会语调、语速、节奏。
2.教师提示正确的朗读停顿,引导学生把握节奏。
3.学生齐读课文,读出节奏。
步骤二: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用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探究,全班集中释疑。
3.指导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 户:[古]门 [今]窗户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古]只 [今]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出郭相扶将 郭:[古]外城 [今]姓氏
双兔傍地走 走:[古]跑 [今]行走
(2)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作动词,记下
4.班内交流翻译成果。〔教师指名翻译,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纠错〕
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步骤三: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这首诗按照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征战,最终战斗胜利。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乡与家人团圆。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五、课堂小结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诗歌,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再读一读、品一品这首乐府诗歌,更深入地领会它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背诵《木兰诗》。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者是谁?〔可从不同角度理解〕
明确:①家人。家人如果听到木兰的叹息,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
②叙事人。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询问,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样写烦琐吗?
明确: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这四句表明是到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这样写并不烦琐。这样写是为了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表明战事紧迫;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3.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赞美了木兰的谨慎和机警,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步骤二:再读课文,探究人物
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木兰的形象。
明确:木兰既是一个普通女子,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处事果断的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未被揭穿。在凯旋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重过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步骤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本诗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对刻画木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详写部分:代父从军的原因;行前准备和踏上征途的心情;辞官还乡,家人团聚。
略写部分:十年的战斗生活。
作用:这样安排有助于突出代父从军这一中心,避免平铺直叙,便于集中刻画木兰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这首诗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对偶、顶真、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试从文中找出此类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写出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描写了作战的艰苦环境,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经过长期激战,才得以凯旋;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铺陈地写出亲人迎接木兰归来的行动,符合各自的年龄、身份、性别特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感。这几句诗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亲人们带来了欢乐;
⑤“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这几句诗表现了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装后欣喜、兴奋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北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
四、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这首诗。
2.请你以“木兰”为话题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并向同学们介绍木兰这一形象。
【板书设计】
木兰诗英雄气概 女儿情态
课后反思
在《木兰诗》的教学过程中,用名家朗诵来营造一种氛围,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发现学生自己在下面读得很不错,然而让他们主动站起来展示时,就有些扭扭捏捏,使课堂陷入一种沉闷的氛围。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得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比较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这启示我们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范读课文,背诵全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8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8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呈现目标,走进文本,完成导读,问题生成,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