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必考题练习
- 必考点01 字音-【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 试卷 2 次下载
- 必考点02 字形-【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 试卷 0 次下载
- 必考点04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 试卷 0 次下载
- 必考点05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 试卷 0 次下载
- 必考点06 修辞-【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 试卷 0 次下载
必考点0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
展开
这是一份必考点0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文件包含必考点0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解析版docx、必考点0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考点0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题型一 选择题
例题1选词填空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_______正浓。( )
A.兴趣 B.志趣 C.乐趣
(2)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_______印象的。( )
A.深刻 B.深厚 C.深沉
(3)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_______的成绩。( )
A.优异 B.突出 C.卓越
答案:(1)B;(2)A;(3)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1)爱好是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最后成为志趣(简称三趣),也就是说爱好有三种境界。兴趣是你对这件事情是否有感觉,是否想去做,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做事的冲动感;乐趣是你能去做,并把它做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感;志趣是你不仅能把它做好,还能把做的最好,在做得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并为之努力和奋斗。结合句子选“志趣”。
(2)深刻 ①深入透彻,达到事物的本质。深沉:心里感受的程度很深,思想感情不外露。深厚:指感情深切浓厚。结合句子选“深刻”。
(3)“突出、优异、卓越”都有出众的才能、成就。区别在于程度逐步加深。结合句子选“卓越”。
例题2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
解析:“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这里使用错误。
例题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可以歌唱,可以哭泣)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毫无愧疚地接受荣誉或称号)
C.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D.至今热血犹殷红。(带黑的红色)
答案:A
解析:“可歌可泣”的意思为“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例题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B.冬野寂寂,万物悄然积蓄力量,静待生命在春天怒放。
C.2020年南宁经济增速在全省排名中锋芒毕露,这与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D.邓稼先当年隐姓埋名研“两弹”,今日家喻户晓扬美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使用正确,妇孺皆知,妇女、小孩都知道,指人人都知道。B项,使用正确,悄然,这里形容寂静无声。C项,不合语境,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华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D项,使用正确,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题型二 简答题
例题1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
(2)马革裹尸: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
(4)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人的才华和锐气完全显露。
答案:(1)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3)当之无愧
(4)锋芒毕露
例题2读下列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领悟加线词语的深刻意蕴。)
(2)纸烟听子不放在床边,而仍很远地蹲在书桌上,若想吸一支,是请许先生付给的。(想想看,这里的“放”与“蹲”能否互换?)
答案:(1)“旷代”指当代没人比得上。的确,鲁迅的智慧和犀利在同时代的人是无人能比的。
(2)不能。“蹲”比“放”更富有拟人色彩。纸烟听子与鲁迅先生相伴多年,成了鲁迅形影不离的朋友。
解析: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句子内容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解题技巧提炼】
【考点透视】(1)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2)辨析近义词语(成语);(3)词语(成语)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恰当运用;(4)了解、掌握成语典故;(5)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题型概述】根据对近几年初中考试题的分析,试卷中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题型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较少部分以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一)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
(二)辨析近义词语(成语)
(三)词语(成语)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恰当运用
(四)了解、掌握成语典故
(五)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解题思路
(1)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包括准确理解基本义、褒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
【名师支招】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例如成语“万人空巷”,直接字面意思就是巷子没人,是空的。而实际意思确是家家户户都从巷子里出来庆祝,欢迎,街上人很多。与其字面意思恰恰相反。
2.对象误用。有些成语应指特定的对象。其使用范围仅限所指对象,用在其他对象上就不合适。例如: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生做的好事罄竹难书。句中成语“罄竹难书”本义是用来形容罪行累累,多的写不完。它不能用来陈述雷锋这一值得大家学习的人物身上。可以将其改为“不计其数”。
3.褒贬误用。成语多是由典故引申而来,部分成语有释义中有明显的褒贬之分。例如:如做官数年,他犯下的罪行叹为观止。句中的“叹为观止”一词往往赞美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此处却用来形容“罪行”这一不好的事物了,属于褒义词错用贬义词,可以改为“罄竹难书”。
4.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义无反顾”指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此句使用了语义成程度较重的成语,属于轻重失当了。可以改为“毫不犹豫”。
5.不符语境。汉语讲究一定的语境,而成语更甚,语境不合,也非常容易导致误用。例如:为快速到达目的地,救援官兵们只能安步当车。句中的成语“安步当车”运用就不合语境。“安步当车“多形容不紧不慢的行走,与句中“救援”一词不符。
6.近义混淆。有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很容易出现混淆的错误。例如:①老师一再给他指出错误,他却不以为然,照旧我行我素。②尽管队员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意,天天早出晚归,决心要为祖国做出贡献。两句中的“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在意思上是有差别。主要区别在“然”和“意”字上。“然”是“正确”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正确的;“意”是心意的意思,“不以为意”就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意思。
7.多重含义的误用。有些成语、熟语具有双重含义,许多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命题者也在这里巧设机关。例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句中的“灯红酒绿”一词用来形容饭店这一对象不妥,应该改为“热闹非凡”。因为“灯红酒绿”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再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句中的“想入非非”当指想法不合实际时这一意思时,该词是贬义词。当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该词是为中性词。凭常识判断,句中所述“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神话和传说”,并不是凭空、天真想象出来,是有历史根据的。因此可以判断出句中的“想入非非”是贬义词,不符语境。
8.表意重复。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语义重复的错误。如:那感人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句中的“记忆犹新”本就是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与后面的“印象非常深刻”一词在意思上有重复,可将“印象非常深刻”删去。
9.语法功能的误用。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例如: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句中的“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妙计”;再如: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句中的词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本应充当谓语。此处误将其当作名词性成语,充当了句子的宾语,因此应改为“瓮中之鳖”。
10.谦敬错位。中国人在用词方面一向比较讲究,对自己喜欢用谦词,对他人用敬词,而生活中常犯敬、谦词颠倒的错误。例如:今天因为我的到来而蓬荜生辉。“蓬荜生辉”一般是指客人到来,主人说因为客人的到来,使自己家蓬荜生辉,而不能说是因自己的到来,使主人家蓬荜生辉。
题型一 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的事迹家喻户晓。
B.“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他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邓稼先的事迹,如此感人,同学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答案:C
解析: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作谓语时,前面一般不加修饰限制成分,且主语是事迹。
2.选词填空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________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A.培养 B.哺育 C.孕育
(2)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________的巨大转变。( )
A.深远 B.长远 C.久远
(3)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________的骄傲。( )
A.永久 B.永恒 C.长久
答案:(1)C;(2)A;(3)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1)孕育是指从怀孕到生育的过程。而哺育是出生后的喂养过程。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故选孕育。
(2)深远 : 指思虑﹑计谋等深刻而长远。长远:意思是指将来很长时间。久远:长久。故选深远。
(3)恒是不变的意思,永恒指永远不变;久是长久的意思,长久表示时间持续很长的意思;永久表示长时间的持续下去。故选永恒。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奧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可歌可泣 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 ②任人宰割 ③家喻户晓 ④鲜为人知 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家喻户晓 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 ②家喻户晓 ③任人宰割 ④鲜为人知 ⑤当之无愧
答案:A
解析: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在具体的语境中从内容的衔接、词语的搭配等角度恰当辨析运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任人宰割:任凭别人侵略、压迫、剥削。当之无愧:可以毫无羞愧地接受荣誉或称号。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题型二 简答题
1.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__________(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
(2)个个都那么__________(留心、细心、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__(安静、肃静、寂静)!
(3)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__(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4)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______(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
(5)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_________(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_________(谢意、敬意、敬爱)。
(6)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___(装进、塞进、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答案:懊悔; 专心; 安静; 严肃; 温和; 忠诚; 敬意 ; 塞进
2.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攀谈: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切: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指繁重的捐税。
(4)____________________:畅快地入睡。
答案:闲谈。 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3.体会诗歌用词精妙的析下面加粗词好在哪里。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答案:(1)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2)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啊!黄河!你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少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答案:B
解析:A.惯→贯。C.儒→孺。D.噪→躁。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B.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答案:D
解析:A.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与对应的语境相符。B.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与对应的语境相符。C.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变化无常: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3.下列对语段中加粗的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只”是副词。
B.沿河边 从昨天 往那边 三个短语中的加粗字都是介词。
C.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而”是连词。
D.“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哎呀”是拟声词。
答案:D
解析:句中加粗的“哎呀”是表示感叹的叹词。
4.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那次腰闪(因动作过猛而扭伤)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
B.他那颗很倔(性子直,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C.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的笑。
D.而父亲自己却熬(煎熬、难受)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
答案:D
解析:根据语境,此处的“熬”意思应是“忍受”。
5.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内心恭敬,诚惶诚恐)
B.(我们)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塌陷破败)
C.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呆滞笨拙)
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答案:A
解析:“惶恐”意思为惶惧惊恐。
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旱涝灾害频繁,庄稼的收成不好,农民只能过个兀兀穷年。
B.对于同学的建议,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C.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聚焦抗疫合作,而不是相互指责。
D.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肉菜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哄抬物价的行为。
答案:A
解析: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7.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塌陷破败)
B.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争取缔造)
C.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呆滞笨拙)
D.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答案:B
解析: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8.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的小胡同。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______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了。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
A.偏僻 坍塌 取消 惭愧 B.荒僻 塌败 取缔 愧怍
C.荒僻 坍塌 取缔 愧怍 D.偏僻 塌败 取消 惭愧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严重地说。
D.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
答案:C
解析:“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多指消极的)。不能用来形容说话的态度,此处可用“郑重”。
10.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B.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絮絮叨叨地说)
C.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惊害怕)
答案:D
解析:D“震悚”在句中是“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的意思。
11.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诗情洋溢。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草包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由于缺乏相当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
D.随着他位高权重,周围巴结奉承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人家送上烟酒他都不收,让人家拿回去。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不以为然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D项“不以为然”然,是、对。意为不认可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与对应的语境不符。A、B、C正确。
1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__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_______地看着我。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_______起来。
A.淡薄 惶急 震悚
B.冷淡 急切 震惊
C.冷漠 惶急 震悚
D.淡薄 惊惶 震撼
答案:A
13.选出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_________两脚两手,在床中间_________一个“大”字,_________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_________得那么热。
A.张开 摆成 压 烤
B.伸开 摆成 挤 烤
C.张开 摊成 挤 烘
D.伸开 摊成 压 烘
答案:B
解析:“伸开”“摆成”更能突出长妈妈的不拘小节;“挤”与“没有余地”对应,比“压”恰当;“烤”比“供”更突出“热”的程度。
14.下面全是褒义的一组近义成语是( )
A.①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②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B.①绘声绘色 有声有色 ②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
C.①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②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D.①改头换面 面目全非 ②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
答案:C
解析:词语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词义带有赞扬、喜爱、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词义带有憎恨、厌恶、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贬义词。有的词不表示褒贬,是中性词。A①“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是贬义词;②“耳闻目睹耳濡目染”是中义词。B①“绘声绘色有声有色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是中义词;C“①赴汤蹈火出生入死②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都是褒义词。D①“改头换面面目全非”是中义词。②“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是贬义词。故选C。
15.下列对句中加粗字词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副词)
B.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介词)
C.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实饿了。(连词)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动词)
答案:D
解析:“欢笑”在句子中的词性是名词。
16.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极为痛苦)
B.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肮脏的东西)
C.我想起幽远的车铃……狐仙姑深夜的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D.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远古)
答案:A
解析:“挚痛”在句中是“诚恳而深切”的意思。
17.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挚痛:火辣辣的疼痛。 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亘古:远古。
C.污秽:肮脏的东西。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
D.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A挚痛:诚恳而深切。
18.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__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_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______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不论 即使 还是 总
答案:B
19.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指感情无法抑制,不能自控)
B.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形容奋勇杀敌的痛快心情)
C.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好像说又没有说)
D.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觉察)
答案:C
解析:“隐隐约约”这里指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20.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________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________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________的队伍战胜了。
A.灌输 疲劳 笨重 B.浇灌 疲倦 笨重
C.灌输 疲劳 沉重 D.浇灌 疲倦 沉重
答案:A
解析:“灌输”指输送(思想、知识等);“浇灌”指浇水灌溉。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应选“灌输”。“疲劳”指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疲倦”指疲乏,困倦。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是指红军战士们因翻山而体力消耗过多,所以应选“疲劳”。“笨重”指庞大沉重,不灵巧;“沉重”指分量大,程度深。联系上下文可知,红军翻越老山界,并没有轻装,而是带着辎重等一起翻山,所以称其为“笨重”的队伍。故选A。
2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答案:D
解析:D.“细切”在句中形容声音细微急促。故选D。
22.下列文段中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大自然是伟大的,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无数美景。三峡群山万壑,江轮在危岩绝壁间穿行,眼看要撞在迎面横过来的陡壁上,却灵巧地一闪,辟出一片别有洞天的景象。“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不绝口。
A.危岩绝壁 B.别有洞天 C.巧夺天工 D.赞不绝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对象误用,“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里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不恰当。A项,使用正确,“危岩绝壁”形容山势陡峭险峻。B项,使用正确,“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D项,使用正确,“赞不绝口”指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2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个月以来,他天天上课迟到,课上玩手机,期末成绩不及格也是不可捉摸的。
B.劳累了一天,大家一躺到床上,就酣然入梦了。
C.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波涛澎湃。
D.这里海拔很高,夜晚更是寒气逼人,很难入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不合语境,“不可捉摸”指不能够预料或猜测。此处应是“意料之中”。B项,使用正确,“酣然入梦”指畅快地入睡。C项,使用正确,“波涛澎湃”指波浪相互撞击,形容声势浩大。D项,使用正确,“寒气逼人”形容寒冷气流的侵袭使人感到难受。
2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国家飞速发展,平稳过渡,因此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力挽狂澜的企业家。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了。
答案:B
解析:“力挽狂澜”比喻控制猛烈的潮流,挽救危险的局势,而句中的局势却是“飞速发展,平稳过渡”,因此B项使用不当。
2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__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_______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吧!
A.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答案:B
解析:因“唱出”不能与“光芒”搭配,所以排除A、C两项;又因“打开”不能与“心曲”搭配,所以排除D项。故选B。
26.下列对加粗词词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介词)
B.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副词)
C.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副词)
D.海婴不安地来回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地坐下。(连词)
答案:C
解析:“向”是介词。
2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答案:B
解析:“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在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28.下列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像邓稼先一样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B.鲁迅先生必须休息,医生是这样说的,可鲁迅先生听了却不以为然,脑子里想的事更多了,想做的事也更多了。
C.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了,在武汉抗疫前线有时还要通宵达旦地工作。
D.闻一多先生的演讲,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答案:B
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二、问答题
1.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答案:(1)人很多的公开场合。文中指有很多村民在的场合下。
(2)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文中指台阶修好后,父亲也老了,甚至不能劳动了,不能劳动的父亲感觉失去了一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解答本题,一是要理解词语本来的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即要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含义。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好处。
(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答案:(1)“镶嵌”本义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此处充分(夸张)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而毫无生气的病态。
(2)“强”意为“勉强”,“强笑”表现了“我”当时不了解老王心思情况下的为难。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3)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
答案:(1)呆滞笨拙。(2)明令取消或禁止。(3)愉快的样子。
4.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
(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___________”,也可以说“祝你______________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我真的__
(3)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_____”
答案:(1)金榜题名 蟾宫折桂 独占鳌头 名列榜首
(2)爱莫能助 无能为力 心长力短 无法遵命
(3)不吝赐教 斧正
5.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答案:(1)“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2)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6.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微不足道:________
(2)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若有所失:________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大庭广众:________
答案:(1)小得不值得提。
(2)好像失去了什么。
(4)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1)微不足道:小得不值得提。(2)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3)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7.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低眉顺眼:______________
(2)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4)______________:话里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答案:(1)低着头,垂着眼。形容谦卑恭顺的样子。
(2)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3)若有所失
(4)言外之意
8.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塌败:________
(2)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凑合:________
(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滞笨:________
(4)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________
答案:(1)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2)将就
(3)呆滞笨拙
(4)惭愧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2)凑合:将就。(3)滞笨:呆滞笨拙。(4)愧怍:惭愧。
9.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愧怍:___________
(2)滞笨: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明令取消或禁止。
(4)___________:荒凉偏僻。
答案:(1)惭愧。
(2)呆滞笨拙。
(3)取缔
(4)荒僻
10.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①切切察察:________
②絮说:________
(2)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顺顺流流:________
(3)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________
(4)我惧惮她什么呢!
惧惮:________
答案:(1)①现在多写作“喊喊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②絮絮叨叨地说。
(2)即“顺顺溜溜”,顺当。
(3)谋杀
(4)害怕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①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喊喊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②絮说:絮絮叨叨地说。(2)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3)谋死:谋杀。(4)惧惮:害怕。
11.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深不可测:___________________
(2)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
(3)切切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思慕。
(5)___________________:追问;责问。
答案:(1)深得难以测量。比喻道理深奥或人的心思等难以捉摸。
(2)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3)细碎的说话声。
(4)渴慕
(5)诘问
1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
________的白桦林 _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_的高粱
________的鹿群 ________的山雕 ________的原野
答案:葱郁;挺拔;饱满;奔驰;敏锐;广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情况,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在名词“风沙、脚掌”前加形容词。依据规律做题就容易了,比如:葱郁的白桦林、挺拔的白桦树、饱满的高粱、奔驰的鹿群、敏锐的山雕、广阔的原野。
1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污秽:_________________
(2)嗥鸣: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荒诞离奇;古怪。
(4)_________________:没有根据的话。
答案:(1)肮脏的东西。
(2)(野兽)大声嚎叫。
(3)怪诞
(4)谰语
14.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澎湃:________________
(2)狂澜: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形容水势浩大汹涌。
(4)________________:喂养,也比喻培养。
答案:(1)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2)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3)浩浩荡荡
(4)哺育
15.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深恶痛绝: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使事情得到平息或结束。
(4)__________:安稳。
答案:(1)厌恶、痛恨到极点。
(2)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3)了事
(4)安顿
16.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冲斗牛: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____________________:心思不在这里。
答案:(1)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2)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锲而不舍 (4)心不在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考点08 默写-【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文件包含必考点08默写-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解析版docx、必考点08默写-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考点07 标点-【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文件包含必考点07标点-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解析版docx、必考点07标点-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考点06 修辞-【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二),文件包含必考点06修辞-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解析版docx、必考点06修辞-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