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
第三单元 【过关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过关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过关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第三单元过关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过关测试
(本试卷共21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颔首(hàn) 匪徒(fěi) 斋戒(zhāi) 停滞(zhì)
B.脐橙(qí) 胸脯(pú) 疮痍(cāng) 门槛(kǎn)
C.投掷(zhì) 憎恶(zèng) 绷带(bēng) 脑颅(lú)
D.花圃(fǔ) 悼念(dào) 欺侮(wǔ) 惧惮(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尴尬 拮问 取缔 磕头
B.菩萨 霹雳 镶嵌 糟糕
C.守寡 烦躁 愧作 晌午
D.辫子 惶恐 渴慕 笨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庭广众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B.她经常自言自语,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2分)
A.综艺节目《一本好书》播出后好评如潮,是因为形式新颖——在镜头面前用话剧形式表演出来。
B.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每天清晨,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二、名著阅读(6分)
6.名著阅读。
选段一 牌局散了,太太叫他把客人送回家。两位女客急于要同时走,所以得另雇一辆车。祥子喊来一辆,太太撩袍拖带的浑身找钱,预备着代付客人的车资;客人谦让了两句,太太仿佛要拼命似的喊:“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
选段二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1)选段一是祥子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拉包车的一个情节;选段二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祥子与老王都有着令人同情的命运,根据原著简要概括祥子在这家拉包车时的遭遇。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2分)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树。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莱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莱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哪嘟的真像狗尾巴。
虽然祖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有删改)
8.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如此喜爱大花园?(4分)
9.请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0.文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胡老师的木箱
陆天明
①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涩岁月,更多是因为它的恬静、谦和、持久的含蓄、不露声色的执着……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②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在乡中心小学任教时,跟我同宿舍的一位胡老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
③只要有一点儿空闲时间,他就在一盏油灯下写着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木箱里,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来,放进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
④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但在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几乎还是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了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
⑤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木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在小雨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他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呈现出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在泥泞中,默默祈祷。在我的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我希望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儿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
⑥后来他再也没回过乡中心小学。
⑦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前推开了一扇窗。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虽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粗陋的砖块以它们的坚韧和执着,甚至是“牺牲",构筑起了金碧辉煌的底架。
⑧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
⑨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
⑩我们愿意为无数个“普通"做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儿实实在在的弥补吗?
⑾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渐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
(有删改)
11.第⑦段开头写道:“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为何“震惊”。(2分)
12.文章主要写胡老师,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小雨”?(4分)
13.品析文章⑧——⑩段,说说这几段文字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14.任选以下一则链接材料,联系本文,谈谈你对“普通人”的理解和感受。(4分)
材料一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一节选自杨绛《老王》
材料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袁枚《苔》
五、对比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卖蒜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康肃忿然曰
(4)但见杨双膝跪地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拳打砖墙
B.睨之久而不去 旁睨而揶揄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老人自缚于树
1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18.【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杨二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4分)
六、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9.请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诗。(2分)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个人像长妈妈一样伴你成长,总有一个人像老王一样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像卖油翁一祥给你以教育……
请以“只是因为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过习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过习题解析版docx、第三单元过习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第三单元 【过习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过习题解析版docx、第三单元过习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过关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过关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解析版docx、第一单元过关测试-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