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考点08: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原卷版)第1页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原卷版)第2页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原卷版)第3页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第1页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第2页
    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08: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8: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文件包含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考点08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8:文言文阅读

    (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天子诸侯无事①则岁三田②:一为乾豆③,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日不敬;田不以礼,日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④,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麂⑤,不卵,不杀胎,不妖夭⑥,不覆巢。
    (《礼记·王制》)
    【注】①事:指战事,或凶险的情形。②田:指田猎,猎杀野生动物,③乾豆:祭祀的供品。④绥:指旗帜。大绥,天子指挥田猎的大旗;小绥,诸侯指挥田猎的小旗。⑤麂:小兽。⑥妖夭:刚出生的小动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 )                    (2)昆虫未蛰( )
    2.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 夫 杀 则 止 佐 车
    3.翻译句子。
    (1)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4.《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那时的人们为了保证不破坏自然生态链,规定了哪些合理的“王制”?请从选文中举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1.(1)每年,一年     (2)蛰居,蛰伏。指虫子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2.大夫杀/则/止佐车
    3.(1)天子田猎时不四面团团围合,诸侯田猎时不成群掩杀猎物
    (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3)选拔推荐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示例:规定田猎的频度不能高,“岁三田”;规定田猎时不能完全猎杀,“不合围”“不掩群”;规定田猎的时间选择要合理,如“獭祭鱼”方能捕鱼、“豺祭兽”方能猎兽、鹰长成方能网捕:规定保护幼小动物的生长,“不麂,不卵,不杀胎,不妖夭,不覆巢”。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技巧:把握文言句子翻译,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1)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天子、诸侯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每年田猎三次。岁:每年,一年,名词活用为状语。                    
    (2)昆虫未蛰: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蛰居:蛰伏,指虫子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一般而言,长句根据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间关系断句;短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注意关联词、虚词、语气词等,一般在语气词后面断句,在关联词前面断句;同时注意题干要求断几处,本题要求断两处。
    (1)大夫杀:大夫射杀野兽后。这是一个完整句子,“大夫”是主语,“杀”是谓语,故在“杀”后面断。
    (2)则:就。这是连词,故在“则”后面断。
    (2)止佐车:应命令协助驱赶野兽的副车停止驱赶。“止”是使动用法,使……停止。“止佐车”做谓语,主语省略,故在“止”前面断。
    句子是:大夫杀/则/止佐车。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翻译,把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整体流畅。
    (1)天子:古时对君主的称呼。合围:四面围住。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掩群:尽取兽群,即成群猎杀猎物。掩:尽。
    (2)其:代词,它,指大鹏。视:看。下:向下,名词作状语。亦:也。若:像。是:代词,这。已矣:语气词,罢了。
    (3)选:选拔。贤:贤德的人。与:通“举”,选举,推举。能:有能力的人。讲:讲究。信:诚信。修:培养。睦:和睦。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可知,每年田猎是有次数规定的,这个规定是为了让动物们能够休养生息,能够正常的繁衍,故保持自然平衡的“王制”一:规定田猎的频度不能高,“岁三田”。
    (2)结合“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可知,天子、诸侯在田猎时不能合围、掩群,即不能把猎物杀光、杀尽,要适量猎杀,这样方能保持自然的平衡,故保持自然平衡的“王制”二:规定田猎时不能完全猎杀,“不合围”“不掩群”。
    (3)结合“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可知,田猎是有时间规定的,正月以后才开始捕鱼,秋冬的时候才开始田猎,八月以后,才可以设网捕鸟,都符合自然的规律,让动物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繁衍,然后才开始田猎,保持了生态的平衡。故保持自然平衡的“王制”三:规定田猎的时间选择要合理,如“獭祭鱼”方能捕鱼、“豺祭兽”方能猎兽、鹰长成方能网捕。
    (4)结合“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麂,不卵,不杀胎,不妖夭,不覆巢”可知,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不可以纵火焚草肥田。不捕捉小兽,不取鸟卵,不杀怀胎的母兽,不杀刚出生的小兽,不捣毁鸟巢,给予了小动物充分的时间和保护性的环境,让它们能好好地长大,保持了生态的平衡,故保持自然平衡的“王制”四:规定保护幼小动物的生长,“不麂,不卵,不杀胎,不妖夭,不覆巢”。
    【参考译文】
    译文:天子、诸侯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每年田猎三次,其目的在于,第一是为了准备祭祀的供品,第二是为了招待宾客,第三是为了丰富天子、诸侯的膳食品种。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也不田猎,就叫做不敬。由猎时不守规矩,随意捕杀,就叫做作践天帝所生之物。田猎的规矩是:天子打猎不应四面合围,诸侯打猎不应把成群的野兽全部杀光。射杀野兽之后,天子要放下指挥的大旗,诸侯要放下指挥的小旗。大夫射杀野兽后,就应命令协助驱赶野兽的副车停止驱赶。大夫的副车停止驱赶之后,百姓开始田猎。正月以后,虞人才可以进入川泽垒梁捕鱼。秋冬之交,才可以开始田猎。八月以后,才可以设网捕鸟。到了十月,才可以进入山林砍伐。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不可以纵火焚草肥田。不捕捉小兽,不取鸟卵,不杀怀胎的母兽,不杀刚出生的小兽,不捣毁鸟巢。

    (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笑林》中有云: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②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于半在,闭目以受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矣。
    (选自《笑林》)
    【注】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②侵:接近。③内帑(tǎng):国库。
    5.解释下列加点词。
    (1)聚敛无厌( )
    (2)比至于外( )
    (3)以受乞者( )
    (4)寻复嘱云( )
    6.用“/”为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年 老 无 子 家 富 性 俭 啬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
    (2)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8.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答案】5.厌:满足     比:等到     受:给,交给     嘱:嘱咐
    6.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7.(1)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他迫不得已到家中取出十个铜钱。
    (2)我已经把家中全部财产拿来帮助你,你千万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免得其他人再照你的样子来(向我讨钱)!
    8.讽刺了生活中家财万贯却非常吝啬、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解析】
    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词义。
    (1)句意:积攒搜刮钱财不满足。厌:满足。
    (2)句意:等他走到屋外。比:等到。
    (3)句意:把钱拿给乞讨的人。受:同“授”,给予。
    (4)句意:不一会儿,再次嘱咐乞讨的人说。嘱:嘱咐。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句意为:(他)年老了没有孩子,家庭富裕,生性俭省吝啬。是由“年老无子”“ 家富”“ 性俭啬”三个主谓句构成,故断句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
    (1)或人:有人;从:跟从;者:……的人;入内:回家;钱十:十个铜钱;
    (2)倾家:拿出全部财产;赡:周济,帮助;慎:注意,小心;勿:不;复:再;效:效仿。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文章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故事开篇写汉代有一个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突出老者虽然富有却很小气;“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进一步写他的吝啬。而后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紧扣住老人向乞讨的人授钱这个细节,十个铜钱,对富有的老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他却不肯施舍给乞讨的人,“自堂而出,随步辄减”,走到乞讨的人跟前时,“才于半在”手里就只剩下五个铜钱了,充分表现出他的小气自私;神态描写,就是这五个铜钱,他也心疼得要命,简直像割了他的心头肉,“闭目以受乞者”都不敢睁开眼睛看一眼;语言描写“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进一步揭示老者的内心活动,不仅小气,而且虚伪。文章借此讽刺了生活富足却小气而且虚伪的人。
    【参考译文】
     《笑林》中说:汉代有一个人,年老了没有孩子,家庭富裕,生性俭省吝啬,衣服破旧,食物粗砺。每天很早就起床开始劳动,一直到晚上才休息;经营料理产业,积攒搜刮钱财不满足,然而自己却舍不得用一点。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他迫不得已到家中取出十个铜钱,从厅堂中出来,一边走,一边减少钱数,等他走到屋外,手里只剩下一半的钱了,闭着眼睛把钱拿给乞讨的人。不一会儿,再次嘱咐乞讨的人说:“我已经把家中全部财产拿来帮助你,你千万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免得其他人再照你的样子来向我讨钱!”老人过了不多久就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家没收,货物钱财被充到国库里。

    (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吴门名医薛雪,自号一瓢,性孤傲。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则不招自至。乙亥春,余在苏州,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将闭棺而君来。天已晚,烛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怕胜亦未可知。”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之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上。薛嘱曰:“好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
    乙酉冬,余又往苏州。有厨人张庆者,得狂易之疾,认日光为雪,啖少许,肠痛欲裂。诸医不效。薛至,袖手,向张脸上下视,曰:“此冷痧也。一刮而愈,不必诊脉。”如其言,身现黑瘢如掌大,亦即霍然。
    袁枚《随园诗话》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公卿延之不肯往
    ②烛照之
    ③如其言
    ④亦即霍然。
    10.与“用铁箸锲其齿灌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 B.得狂易之疾
    C.策之不以其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然吾好与疫鬼战,恐怕胜亦未可知。
    12.请你结合文意,评价薛雪的医术和人品。
    【答案】9.①邀请 ②用蜡烛 ③遵照,按照 ④……的样子
    10.C
    11.但是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胜呢?
    12.薛雪的医术精湛,能观察入微,理论实践并重;他具有高尚的人品,不阿谀权贵。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公卿贵族邀请他,他也不会去。 延:邀请。
    ②句意为:用烛火照明。烛:名词作状语,用蜡烛。
    ③句意为:按照他所说的。如:介词,遵照,按照。
    ④句意为:刮后很快便好了。霍然:很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10.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用铁箸锲其齿灌之”中的“之”,代词,指庖人王小余。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结构助词,的;
    C.之:代词,指千里马;
    D.之:助词,用在动词后,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意;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重点词语:然:但是;好:喜欢;疫鬼:死神;恐怕:或许。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题目要求从医术和人品两方面评价。
    医术:根据“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怕胜亦未可知”可以看出,薛雪的医术精湛,在王小余将闭棺已不可救时,他用一颗药丸便救了王小余的命;根据第二段“薛至,袖手,向张脸上下视”可知,在看病前,薛雪能观察入微;“一刮而愈,不必诊脉”他根据病情运用不同的方法医治,而不是走不必要的过程,理论实践并重。
    人品:根据“性孤傲。公卿延之不肯往”可知,他性格孤傲,公卿贵族邀请他,他也不会去。可见他他不阿谀权贵;根据“而予有疾,则不招自至”“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将闭棺而君来”可知,对于“我”和厨师王小余,他则不请自来,并出手相救,可见具有救死扶伤的高尚人品。
    【参考译文】
    吴门有一名医,名叫薛雪,自号一瓢。性格孤傲。公卿贵族邀请他,他也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了,不请他,他也会来。乙亥年春天,我在苏州,厨师王小余染病不愈,正准备盖棺的时候,薛医生来了。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啊。但是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胜呢!”便拿出一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撬开厨师的牙齿灌进去。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嘱咐说:“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时分便可以醒来。”到天明,果然如期所说。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病愈了。
    乙酉年冬天,我又前往苏州。当时又有一厨师张庆得了癫狂病,把日光认作白雪,有轻微的痰出,肚痛难耐。看了很多医生均无效。薛雪来了,用手抚摸着张庆的脸,上下打量,然后说:“是冷痧。刮一下便好,不用诊脉。”果然如其所说,身体出现了掌大的黑斑,刮后便好了。

    (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1)咸施之( )                         
    (2)而终其志( )
    (3)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       
    (4)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 有 食 岁 有 衣 嫁 娶 凶 葬 皆 有 赡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
    (2)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16.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3.     全,都     完成     到,及,赶得上     活:使……存活,救活
    14.日 有 食/ 岁 有 衣/嫁 娶 凶 葬 皆 有 赡
    15.(1)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在这件事上。
    (2)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
    16.从“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从“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可知,范文正公始终心怀百姓;从“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自奉俭约的人。
    【解析】
    1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终”是“动词,完成”;“活”是使动用法,“使……存活”的意思。
    14.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的意思是:(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未(没有)、尝(曾经)、是(这)”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虽(虽然)、位充(职位高)、禄厚(俸禄优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6.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地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做的具体的事件分析作答。从文章第一段“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从第三段“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心系百姓之人;“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自律节俭之人。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
    当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千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选择同族中年长而又贤明的人管理这件事,按一定时间共同结算收支账目。每天供给吃的,每人一升米;每年供给穿的,每人一匹绢绸。嫁女的给五十千钱;再嫁的给三十千钱;娶妻的给三十千钱,再娶的给十五千钱。葬的跟再嫁的补贴数目一样,葬小孩的给十千钱。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九十人,从每年的收入中,供给稻谷八百斛。用千亩田的收入,供给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退职回家的等待缺额的人,可以享受供给;出去做官的,便停止供给。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
    起初,范文正公尚未显贵的时候,就曾有志举办义田,由于力量达不到,耽搁了二十年。后来,他做了陕西路的大帅,接着参与了国家的大政,于是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死了以后,后世的子孙继续他办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舍的遗志,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他虽然官位高俸禄厚,但是贫穷一生;他死的时候,连殡殓的衣服也没有,子女没有钱给他办理丧事;他只是把布施穷人和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子孙罢了。

    (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豫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稍辨,则酷刑拷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查灶丁①,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正统中,任九载,当迁。民五千余人列状以乞留,巡按御史告于帝,命增二秩②还。及十年春,考绩群吏,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列焉,赐宴及袭衣。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恩。
    方豫始至,松江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③称。
    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秩:古代官吏的俸禄。③恺悌:和乐平易。
    17.下列句中的“以”与“民五千余人列状以乞留”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策之不以其道 B.能以径寸之木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D.卷石底以出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赵豫择吏很有原则,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加以任用,并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任职期间均徭节费,裁减吏员,上奏章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说明他很关心百姓疾苦。
    C.赵豫深受百姓爱戴,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朝廷给他增加两级俸禄,让他告老还乡。
    D.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赵豫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他的做法改变了这里的风气。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简廷臣九人为知府
    ②咸获苏息
    ③留一履以识遗恩
    ④专务益军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答案】17.C
    18.C
    19.①挑选   ②全、都   ③记住   ④增加
    20.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捉拿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发配边疆,于是其余的人都服服帖帖。
    【解析】
    17.“民五千余人列状以乞留”中的“以”是“来、用来”的意思,连词;
    A.按照,介词;
    B.用,介词;
    C.来,连词;
    D.相当于“而”,连词;
    故选C。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
    C.从“命增二秩还”可知,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俸禄,不是“让他告老还乡”,而是回去继续任职;故选C。
    1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简:挑选。
    ②句意:百姓都因此获救。咸:全、都。
    ③句意: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识:记住。
    ④句意:专门扩充军队。益:增加。
    2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 “时:当时。恣横:恣意横行。执:捉、拿。杖:施以杖刑。配:发配。之:到。遂:于是,就”的翻译要准确。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朝中选拔九个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有什么举措,都一定跟赵豫商议。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当上调。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
    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那里有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说:“明日来。”众人都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到起诉者过了一夜后忿怒渐平,或被劝阻,大多就不再来起诉了。
    赵豫除政绩斐然外,尤其以和乐平易著称。

    (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蜃说
    (宋)林景熙①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③,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注】①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②走使:派遣仆人。③歘(xū)起:忽然涌起。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既至
    ②向之有者安在
    ③是亦一蜃也
    ④家僮走报怪事
    22.用“∥”为下面的句子合理断句。(限断2处)
    钟 鼓 楼 翼 其 左 右 檐 牙 历 历 极 公 输 巧 不 能 过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鱼》)
    24.作者借助叙事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21.①已经   ②先前的   ③这   ④跑
    22.钟 鼓 楼 翼 其 左 右∥ 檐 牙 历 历∥ 极 公 输 巧 不 能 过。
    23.①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
    ②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4.作者由蜃景的幻化漫灭,感慨世间华屋丘墟、沧海桑田,包含着对宋王朝的追忆叹恨。
    【解析】
    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到了海边。既:已经。
    ②句意: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向:先前的。
    ③句意: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是:这。
    ④句意:家僮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走:跑。
    2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
    句意: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停顿应该是: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
    2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本题重点词有:
    ①涌:涌现。数:几座。皆:全是。未尝:以前没有。
    ②野马:山野中的雾气。以:用。也:表判断。
    2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与内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情感。
    分析此题可以抓文章最后一段,它是文章的主旨。抓住“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历朝历代和海市蜃楼一样荡然无存。包含了对宋王朝的追忆叹恨。
    【参考译文】
    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会有这样的事情。
    唐寅三月,我为了躲避兵乱,暂住在海滨。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时,家僮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奇。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颍川主人派人来邀我前往共赏此奇景。到了海边,我和颍川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在广大无边的海面上,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犹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几十万户人家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的像站立着的人,有的像野兽在逃散,有的像飘扬的旌旗,有的像瓮盎之内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傍晚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沈括在《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我是因为亲眼看过,所以才开始相信有这回事的。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如此高耸入云的楼台殿阁,历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换星移、朝代交替,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还有闲暇工夫去讨论这种蜃景的奇异现象呢?

    (2021·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尧观乎华①。华封人②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③。”“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④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⑤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⑥,鸟行而无彰⑦。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僊⑧;乘彼白云,至于帝乡⑨; 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
    (节选自《庄子》,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
    【注释】①华:地名。②封人:守护边疆的人。③辞:谢绝,推辞。④女:通“汝”,你。⑤所以养德:调养无为之德的办法。⑥鹑居而鷇(kòu)食: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像幼雏仰母哺食而满足。⑦无彰:不留下踪迹。⑧僊(xiān):同“仙”。⑨帝乡:天地交接的地方。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女独不欲
    (2)是三者
    (3)鸟行而无彰
    (4)则修德就闲
    26.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
    多 男 子 则 多 惧 富 则 多 事 寿 则 多 辱。
    2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28.封人与尧对话后,为什么认为尧是“君子”而不是“圣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25.(1)想;(2)这;(3)像鸟儿一样;(4)培养,修养。
    26.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27.这三种祸患(长寿、富有、多子所导致的忧愁、麻烦、恐惧)都不会降临在我身上,身体也不会有灾难,那么又有什么屈辱呢?
    28.封人认为圣人顺应自然规律,随物而安,逍遥自在,天下有道则与万物同昌,天下无道 则隐居以修身养性,而尧畏惧“三患”,可以回避,固守调养无为之德的办法,因此不能算圣人,只能算君子。
    【解析】
    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
    (1)女独不欲:你偏偏不希望得到。欲:想。
    (2)是三者:这三个方面。是:代词,这。
    (3)鸟行而无彰: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行不留下一点踪迹。鸟:名词作状语,像鸟儿一样。
    (4)则修德就闲:就修身养性趋就闲暇。修:培养,修养。
    26.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故正确的断句为: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2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三患:三种祸患,即长寿、富有、多子所导致的忧愁、麻烦、恐惧;莫至:不会到来,即不会降临在我身上;无殃:没有灾难;则:那么;何辱之有:倒装句,即“有何辱”,有什么屈辱呢。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可知,封人认为圣人顺应自然规律,随物而安,逍遥自在,天下有道则与万物同昌,天下无道 则隐居以修身养性;根据“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可知,尧畏惧“三患”,可以回避,固守调养无为之德的办法。因此封人认为尧是“君子”而不是“圣人”。
    【参考译文】
    尧在华巡视。华地守护封疆的人说:“啊,圣人!请让我为圣人祝愿吧。”“祝愿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守护封疆的人说:“寿诞、富有和多男儿,这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是为什么呢?”尧说:“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我谢绝你对我的祝愿。”守护封疆的人说:“起初我把你看作圣人呢,如今竟然是个君子。苍天让万民降生人间,必定会授给他一定的差事。男孩子多而授给他们的差事也就一定很多,有什么可忧惧的!富有了就把财物分给众人,有什么麻烦的!圣人总是像鹌鹑一样随遇而安、居无常处,像待哺的雏鸟一样觅食无心,就像鸟儿在空中飞行不留下一点踪迹;天下太平,就跟万物一同昌盛;天下纷乱,就修身养性趋就闲暇;寿诞千年而厌恶活在世上,便离开人世而升天成仙;驾驭那朵朵白云,去到天与地交接的地方;寿诞、富有、多男孩子所导致的多辱、多事、多惧都不会降临于我,身体也不会遭殃;那么还会有什么屈辱呢!”守护封疆的人离开了尧,尧却跟在他的后面,说:“希望能得到你的指教。”守护封疆的人说:“你还是回去吧!”

    (2021·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阅读《郑燮传》,完成下面小题。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①,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上宪嘉其能。秋又歉,捐廉代输②,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为立祠。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③休归,囊橐④萧然,卖书画以自给。
    【注】①[苞苴(bāo jū)]馈赠和贿赂。②[捐廉代输]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缴赋税。③[乞]请求。④[囊橐(náng tuó)]口袋。
    2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阻之( )                      ②去之日( )
    ③悉取券焚之( )             ④尝夜出( )
    (2)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民事则纤悉必周
    A.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B.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3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标两处。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31.翻译下列句子。
    (1)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32.你从郑板桥身上读出古代知识分子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评析。
    【答案】29.(1)①有人,有的人     ②离任、离开     ③全、都     ④曾经     (2)D
    30.此 何 时 / 若 辗 转 申 报 / 民 岂 得 活 乎
    31.(1)(郑板桥)后来请求退休回家,口袋空空的样子,依靠卖字画来生活。
    (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2.①勤于政事,爱民如子,从“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捐廉代输,去之日,悉取券焚之” 可以看出;②有担当精神,从“上有谴,我任之”可以看出;③爱惜人才,从“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可以看出。④清正廉洁,从“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可以看出。(写出任意两点即可,要结合原文具体内容)
    【解析】
    29.(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①句意:有人劝阻他。或:有人,有的人。
    ②句意: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去:离任、离开。
    ③句意: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悉:全、都。
    ④句意: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尝:曾经。
    (2)例句中“于”意思是对于;
    A.介词,在;
    B.介词,在;
    C.介词,在;
    D.对于;
    故选D。
    30.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据此可划分停顿为:此何时 / 若辗转申报 / 民岂得活乎。
    3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
    (1)乞:请求。休:退休。囊橐萧然:口袋空空的样子。
    (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32.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分析。结合“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分析,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可见他勤于政事,爱民如子。结合“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可以看出他有责任、有担当;结合“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供给穷人家子弟一些生活费帮助,可以看出他爱惜人才。结合“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分析,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参考译文】
    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郑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 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

    (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北之晋,西适豳①,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②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④。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①豳:bīn古国名,唐代邠州。②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③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④龂(yín)腭(è):龂,牙根。腭:牙床。
    33.加点字解释。
    ①西适豳        适:
    ②两山墙立       墙:
    ③树益壮        益:
    ④居其地          其:
    34.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黄溪初潭奇丽特点的一组是(     )
    ①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②来若白虹,沉沉无声③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④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⑤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⑥溪水积焉,黛蓄膏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35.请试着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36.本段文字与《小石潭记》对鱼的描写都颇为传神,你更喜欢哪一处?请写出相关描写词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33.适:到 墙:像墙一样 益:更加 其:这(那)
    34.D
    35.这里以山水著名的村子,用百计数(有好几百个),黄溪最好。
    36.示例一:《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既以游鱼“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来衬托水的清澈,又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出游鱼的活泼,“似与游者相乐”,赋予鱼以人的情感,把鱼写活了,也衬托出作者心情的轻松愉快。
    示例二:《游黄溪记》中“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会”字是聚会的意思,运用拟人的写法,采用特写镜头,活现了游鱼嬉戏的情态。
    【解析】
    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西适豳:西面到邠州。适,到。
    两山墙立:两山像墙一样站立。墙,像墙一样。
    树益壮:树木更加茂盛。益,更加。
    居其地:就居住在这个地方。其,这(那)。
    3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题目要求选择“直接”表现黄溪初潭奇丽特点的一组,而③④⑤是直接写鸟、石、树,据此排除ABC。
    故选D。
    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名山水而村者,以山水著名的村子;以,用;善,好。
    3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写其动静状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写静态的鱼,“椒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动态的鱼,以静衬动,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游黄溪记》中描写鱼的句子是“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其中“会”字把鱼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鱼嬉戏的情态。以游鱼来衬托水的清澈,同时又写鱼儿似乎在与游人取乐,采用拟人的写法,把鱼写活了。
    【参考译文】
    北面至晋地,西面到邠州,东抵达吴地,南濒临楚越交界之地,在永州周边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山清水秀之州可以以百来计算,其中永州风景最美。在永州治所的百里之内,北至浯溪,西至湘江的源头,南至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山川秀美的村庄又有上百个,其中黄溪的风景最优美。
    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两山像墙一样站立,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
    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散落着许多平整的大石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
    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更加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黄神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2021·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37.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今 人 可 不 勉 乎
    3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 )          
    (2)教学相长( )
    (3)不日进则日退( )          
    (4)若既不出户( )
    3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40.在【乙】文作者看来,“为学者”要做到哪几点才能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
    41.【甲】【乙】两文都围绕“学习”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但观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37.今人/可不勉乎
    38.(1)甘美。     (2)推动、促进。     (3)每天。     (4)门。
    39.(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
    (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40.在作者看来“为学者”做到注重积累,相互学习,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求其是非之所在(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方可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41.甲文强调了①教与学相互促进,从“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等句子可以看出来;②学习还要自我反省,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等句子可以看出来。乙文强调了①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与别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书等)交流,从“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等句子可以看出来;②学习还应当持之以恒,从“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等句子可以看出来。
    【解析】
    3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故朗读停顿为:今人/可不勉乎。
    3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甘美。
    (2)句意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长:推动、促进。
    (3)句意为: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日:每天。
    (4)句意为: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户:门。
    3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知,知道;反,反省。
    (2)重点字词:独,独自一人;则,就;孤陋,见解片面浅显。
    4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可知,要与旁人交流。由“犹当博学审问”“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可知,要仔细并且刻苦钻研书中的含义和其讲述的道理,同时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
    4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学习有关。由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等句子可知,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由“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可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作者强调的是学习还要自我反省。由乙文“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可知,作者强调要对于人交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由乙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作者强调学习贵在坚持不懈。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圣人无常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选自《古文观止·师说》)
    【注】①常:永久的,固定的。②徒:同一类的人。
    42.用斜线(/)为【甲】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虽 有 至 道 弗 学 不 知 其 善 也。
    4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___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
    (4)如是而已____________
    4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嘉肴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其贤不及孔子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D.师不必贤于弟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秋水》)
    4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6.【乙】文中孔子拜郯子等人为师的事例,能不能证明【甲】文“教学相长”观点?请简述理由。
    【答案】24.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3.吃;     反思;     道理;     此,这样。
    44.A
    45.(1)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5.不能,【甲】文“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乙】文中孔子拜郯子等人为师是为了说明“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学生可以超过老师”的道理,没有谈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解析】
    42.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在“道”“学”后停顿。
    4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1)句意为: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食:吃;
    (2)句意为: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省;
    (3)句意为: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道:道理;
    (4)句意为:如此罢了。 是:此,这样。
    4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
    A.连词,虽然/连词,虽然;
    B.连词,所以/形容词,旧的;
    C.代词,他们/代词,大鹏;
    D.介词,比/介词,在;
    故选A。
    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重点词语:困:困惑。然后:这样以后。
    (2)重点词语:行:行走。则:那么。必:一定。
    4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运用。先答“不能”,然后答理由:甲文中“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而乙文阐述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和“教学相长”没有关系,因而,不能证明甲文观点。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相关试卷

    专题08:写作(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8:写作(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写作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8写作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8:文学作品阅读(考点梳理)-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8:文学作品阅读(考点梳理)-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典型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间的关系,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7: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7: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文件包含考点07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考点07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