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 记叙文阅读之学会赏析句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303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34 记叙文阅读之学会赏析句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303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34 记叙文阅读之学会赏析句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303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34 记叙文阅读之学会赏析句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展开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
记叙文阅读--学会赏析句子
【考点解读】
●考点1:探究句子含义
◎常见题型
1.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2.品味文中画线句,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必须联系上下文。
2、根据句子的语境义,结合位置、特点、关键词、背景入手分析。
方法 | 内容 |
句子位置 | ①总领句,从下文搜索信息:2总结句,从上文寻找信息;③过渡句,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
句子特点 | ①句子是否是主旨句;②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情色彩;③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④结合上下文,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分析其深层含义。 |
关键词 | 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注意句中的多义词或词义的转移引申等用词方式,借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 需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代入原词语比对是否一致。 |
◎例题示范
【七下《伟大的悲剧》“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3)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种走去。(怎样理解“劳伦斯·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意思?)
【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永远尊敬。
(3)奥茨直面死神不拖累探险同伴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考点2:句子的表达效果
◎常见题型
1. 品析下面的句子。
2.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四段画线句。
3. 赏析第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选择恰当的赏析角度。
句子赏析,一般为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⑤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句子;⑥人物、景物描写的句子。因此。赏析句子,要审清题干,选择恰当的角度人手。
第二步:根据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
角度 | 内容 |
词语运用 |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 |
描写手法 | 运用了……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事物/人物)………特点,表现了…… |
修辞手法 | 运用了……修辞方法,表现了……特点,表达(抒发)了….… |
句式角度 | ①句式工整,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②短句:善用短句,干脆利落,短促有力,节奏明快……③疑问句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④反向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或使观点更鲜明);⑤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
表现手法 | 先判断运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
阅读重音 | 重音位置不同,表现为对句子理解不同。 |
◎例题示范
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欢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
没说“来”,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传达出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中考速递】
(2021·安徽中考真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儿子的一幅画
徐则臣
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例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一不小心就哭就笑。
因为工作忙,在下班后、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关在书房里读书写作,难得陪孩子,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他要给班上的小朋友一人送一本。这个底线其实一点都不低,但愧疚越发让我心虚,无论如何得如期完工。紧赶慢赶,儿子毕业之前,长篇的《青云谷童话》出版了,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人手一册。送完书,过两天儿子放学回来,开心地说:“爸爸。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吧。
“债”算还了,愧疚缓解了一些。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当然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借口,再忙也得陪孩子。但道理明白,不代表事情就能做对,愧疚又一日日( )在心头。
前些天在成都做社会调研,坐车去机场路上,太太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发来微信。一张照片,儿子的画,一个大胖傻小子,肚子上写了一行字:“妈妈,我爱您!”正打算夸小东西的画有长进,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也发过来。儿子两个同学的画。都是画了一个自己,画旁边写有一行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不是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参会吗?太太回:“是,都一个。”
一点没矫情也没夸张,我突然难过得好像肠子都打了一个结,刚吃过晚饭的胃里陡然地空空落落,眼泪哗地就出来了。别的孩子的笔下都是“爸爸妈妈”,我儿子只写了”妈妈”。太太见我半天没吱声,回一句:“别多想。”能不多想么?人家娃儿不管来的是爹还是妈,心里装的都是父母两个人;我儿子心里肯定没我这个当爹的什么事儿。要是心心念念他爹,我去不去都会被提上一笔吧。
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给个警告处分,他应该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昝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是爸爸来开家长会,我就会写“爸爸,我爱您”了。那为什么不把爸爸妈妈一起写上?老师说,,家长会刚开始就要给家长一个惊喜,来的是妈妈呀。可是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都写上的呀。他们是写在旁边的,我是写在肚子里,写在心里的,我的字又大,心里装不下那么多字呀,所以就只写妈妈了。
视频之后太太又发了一条:“别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还加了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
(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报 积蓄 侥幸 B.回报 积压 荣幸
C.补偿 积蓄 荣幸 D.补偿 积压 侥幸
【答案】D
【分析】考查词语的选用与表达。第一空,依据前文“难得陪孩子,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可知,应该选用“补偿”,而不是“回报”;第二空,依据语境叙写的是愧疚不断地累积的情形,所以应该选用“积压”,而不是“积蓄”;第三空,依据空后的语句“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可知,应该选用“侥幸”,而非“荣幸”。据此,三个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是:补偿-积压-侥幸。故选D。
2.体味原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原文 | 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 | 眼泪哗地就出来了 |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 |
情感 |
|
| 感动、安慰 |
【答案】激动、愧疚难过、失落
【分析】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
(1)结合语境,我“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是在“我”兑现了承诺,儿子回家后开心地对“我”说“爸爸,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情况下,此时的“我”的心情是激动的。
(2)结合语境,我“眼泪哗地就出来了”是在看到儿子和儿子同学的画,发现儿子的画只写有“妈妈”;而儿子同学的画却写有“爸爸妈妈”,此时“我”的内心既有愧疚,又有失落。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债台”日渐高筑比喻对儿子的亏欠越来越多,表达作者因不得不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的无奈和愧疚。
【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把“对儿子的亏欠”比作“债台”,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的情况,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对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之情。
“我”内心的“感动、安慰”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文章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视频中的母子对话,使“我”明白了儿子没在画上写“爸”的原因。②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太太的体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③既呼应了上文“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第8段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从内容上看,承接上文,交代了孩子作画的整体构思,使“我”明白了儿子没在画上写“爸爸”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儿子的天真、太太的体贴,表现了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叙写的内容承接了上文的儿子作画的内容,也与“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相照应,同时,又为下文叙写。
5.你认可文中“我”作为父亲的表现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认可。尽管工作忙,还是努力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重感情,始终为自己不能陪伴孩子而心怀歉疚;知过愿改,具有反省意识,下定决心扮演好父亲角色。示例二:不认可。因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孩子,有时还敷衍孩子;对孩子没有充分的了解,误以为孩子心里没有父亲,有时太过敏感,缺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性。示例三:有些方面认可,有些方面不认可。(“理由"参考示例一、示例二)
【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观表达能力。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我”是一个因忙于工作而不能常陪伴孩子而心怀歉疚之情,有时还会采用敷衍孩子的方法,但又知过愿改,具有反省意识,尽力想办法来兑现自己的承诺,下决心做一个好像好父亲。文章中的“我”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因此,对文章中的“我”作为父亲的表现可认可,也可以不认可。认可的话可以从父亲的优点去阐述理由;不认可,可以从阐述父亲的不足来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前行的小龙虾
[意大利]詹尼·罗达利
1)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一样。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们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不过,情况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这就像你可以学会任何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等他信心十足时,他跑去对家人说:“你们看看我。”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
2)“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回到你原来的那个样子吧,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
3)他的哥哥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冷笑。他父亲严肃地站在那里,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
4)小龙虾爱自己的家人,但他觉得自已完全正确,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他拥抱了母亲,对父亲和哥哥们说了再见,就出去闯世界了。当他从一群青蛙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们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围坐在睡莲叶上,闲言闲语地聊起来。
5)“世界真是颠倒了,”一只青蛙说,“你看那只龙虾,如果可以的话,请告诉我,我错了。”
6)“再没有什么尊重可言了。”另一只青蛙说。
7)“啧啧,啧啧。”第三只青蛙说。但小龙虾用他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行走。当他走到一个地方时,他听到一只很老的大龙虾叫他。大龙虾独自一人呆在一块石头旁边,一副很伤心的样子。“早上好。”小龙虾说。
8)老龙虾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才说:“你认为你这是在做什么呢?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这就是我所得到的:我终生孤独,其他龙虾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愿意跟我说话。现在你还来得及,请听我说:接受事实,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吧,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给你的这个建议的。”小龙虾不知道怎样回答,就保持沉默。他内心想道:“我是对的。”
9)小龙虾向老龙虾告别后,又继续他的旅程。
10)他能走远吗?他能成功吗?他能纠正这个世界所有的错误吗?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仍然。是按第一天的勇气和决心在往前走。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
(选自《美文》2021年第一卷,陈荣生译)
[注释]①詹尼·罗达利: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1.在下面空白处填入合适的词语,概括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2.画横线的句子看似重复,但重复中有变化。请推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在讨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重音时,同学们出现了分歧。下面两种读法,你赞同哪一种?写出理由。
A.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
B.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
4.“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内涵。
【答案】
1.(1)哭求(2)命令,威吓(3)嘲讽
2.画横线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人物的身份、语气不同。妈妈说“像你哥哥们那样”,是教:以情动人,父亲要求“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是以势压人;老龙虾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语重心长。这意味着小龙虾的“向前行”,是离开家人、违抗权威、改变现实,反映了小龙虾受到的阻力和心理压力是多方面的、巨大的,突出小龙虾 “向前行”的勇气和决心。意思相近的句子重复出现,特别是“像……那样”这一句式的重复,还在表明,阻力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传统的、固执的观念。
3.示例(1):我选A.重读“想”,说明老龙虾只是有过“教龙虾向前走”的念头。小龙虾的“向前走”,不是想法,而是行动,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所以,重读“想”,可突出这种对比的意味。
示例(2):我选B.重读“教”,表明这位同学读懂了亲身实践和口头指导的区别。小龙虾的“向前走”,是亲身实践,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而文中没有交代老龙虾是否“亲自”实践过,只是说“教龙虾向前走”,我认为作者这样写,就是要让读者体会二者间的区别。重读“教”,意味深长。
4.示例: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错误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工具,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才是最可怕的。作者关心的,是人们把自己的生存现状看做理所当然,还是学会思考其他可替代的选择?,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想要通过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孩子带去自由,进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示例: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对小龙虾“向前行”的美好愿望和对它的赞扬。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只要像小龙虾一样,亲自实践,保持勇气,坚定信念,就应该得到祝福。
【分析】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结合第2段 “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回到你原来的那个样子吧,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归纳答案:哭求。
2)结合第3段“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归纳答案:命令,威吓。
3)结合第5段“世界真是颠倒了,一只青蛙说,你看那只龙虾,如果可以的话,请告诉我,我错了”,第6段“再没有什么尊重可言了”,第7段 “啧啧,啧啧”,归纳答案:嘲讽。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第2段“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这是母亲以母爱以亲情打动小龙虾。
2)第3段“他父亲严肃地站在那里,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这是父亲在命令小龙虾。
3)第8段“老龙虾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才说:你认为你这是在做什么呢?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这就是我所得到的:我终生孤独,其他龙虾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愿意跟我说话。现在你还来得及,请听我说:接受事实,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吧,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给你的这个建议的”,可见,老龙虾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语重心长。所以,画横线句看似重复,实则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这体现了小龙虾受到了来自于传统的、固执的观念的阻力,但小龙虾没有放弃,突出小龙虾 “向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A: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想”,是一种念头,并不一定付出行动。文中的小龙虾的“向前走”,不是想法,而是行动。结合第1段“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可见,小龙虾已经在做这件事,重读“想”,是把“想和做”进行对比,突出小龙虾付诸行动的勇气。
2)B: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教”,能体现出老龙虾愿意付出行动去教小龙虾前进,但文中并没有写老龙虾是否亲自实践过这个动作,而第1段“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可见,小龙虾是自己偷偷地练习,偷偷的实践这一动作。这样写,还是突出小龙虾付出了行动,让学生读懂亲身实践和口头指导的区别。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结合第10段“他能走远吗?他能成功吗?他能纠正这个世界所有的错误吗?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仍然。是按第一天的勇气和决心在往前走。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可见,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是作者对小龙虾“向前行”的美好愿望和对它的赞扬。结合第8段“小龙虾不知道怎样回答,就保持沉默。他内心想道:我是对的”,可见,小龙虾本身是坚持的,所以,他的行为是对固步自封行为的否定,带有改变,带有叛逆的意味。对于新事物,我们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应该在实践中得到结论,在事实中得到论证。在以后的路途中,小龙虾还会遇到阻力,遭到否定,但是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得到正确结论。对这种实践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祝福、给予支持。
专题35 记叙文阅读之掌握记叙顺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35 记叙文阅读之掌握记叙顺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1页。
专题33 记叙文阅读之探究人称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33 记叙文阅读之探究人称方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0页。
专题31 记叙文阅读之拓展问题研究-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31 记叙文阅读之拓展问题研究-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2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