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 | 语文园地一 | 课时 | 1课时 | |
备课人 |
| 单位 |
| |
导 学 案 | 一、读一读 读词句段运用的3个句子2遍,想一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二、背一背 背诵日积月累:《蝉》 | |||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积累古诗词,了解诗人虞世南,理解并背诵《蝉》,体会作者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许和对人的内在品格的赞美和高度自信。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蝉》,体会作者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许和对人的内在品格的赞美和高度自信。 | |||
教 学 过 程 | 修 改 建 议 |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二、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2.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___________,或引发了作者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___________;《白鹭》一文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____________和对白鹭的____________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也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浓浓的感情 深深的思考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做人的道理 赞美 喜爱 信任) 5.拓展探究: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 (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通过谈话,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填空的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再通过拓展探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三、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对比的修辞手法。
①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
①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对比(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小结: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二)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 1.(出示课件)比较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拓、扩展”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第二个开辟是“开创、创立”的意思,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2.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如: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4.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让学生通过自主地朗读和比较发现“对比”修辞手法和“一词多义”,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四、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朗读《蝉》这首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虞世南的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3.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交流背景。 唐代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②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1)出示课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同桌交流。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赖。 2.全班交流。 诗意: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思考: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作者以借物寓意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板书:借物寓意)
【让学生借助查找的资料和注释理解诗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古人也常常通过描述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1.交流: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师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思考,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通过对比描写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应注意体会语言这种巧妙性,并在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实践。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白杨》,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
| |||
板 书 设 计 | ||||
表达情感 描写事物 语文园地一 引发思考 对比 一词多义 《蝉》 托物寓意 | ||||
教 学 反 思 | ||||
| ||||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课堂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语文园地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语文园地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