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3577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4氮及其化合物
展开【考纲要求】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掌握氮元素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考点一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基础梳理·自我排查1.氮气的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N2 Mg3N2
N2+3H2 2NH3
N2+O2 2NO
2.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O3、N2O5等。NO与NO2性质的比较
3NO2+H2O===2HNO3+NO
2NO+O2===2NO2
3.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1)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2)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随雨雪降到地面。(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4)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思考]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①2NO2===2NO+2O,②2NO+O2===2NO2,③O+O2===O3。问题:(1)NO2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2)生成O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O2 2O3
微点拨1.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2.NO2虽然与水反应生成HNO3,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O2不是酸性氧化物。3.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原因是二氧化氮先与水反应生成HNO3,HNO3再将碘化钾氧化为I2,最终淀粉遇I2变蓝。
考点专练·层级突破练点一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1.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B.1 ml N2可与3 m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l NH3C.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其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N2+2O2===2NO2D.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解析:A项,氮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氮与氮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B项,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可逆反应;C项,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D项,NO和氧气能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NO。
2.Murad等三位教授提出NO在人体内有独特的功能,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②NO是亚硝酸的酸酐 ③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④NO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可变为红棕色A.全部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NO中氮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它可以是还原产物,如HNO3→NO,也可以是氧化产物,如NH3→NO;HNO2的酸酐是N2O3;NO是无色气体,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3.如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 mL一氧化氮。若通入11.2 mL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为 ( )A.等于1.369 g·L-1B.等于2.054 g·L-1C.在1.369 g·L-1和2.054 g·L-1之间D.大于2.054 g·L-1
方法总结氮的氧化物和O2、H2O反应的计算方法(1)关系式法①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由4NO2+O2+2H2O===4HNO3可知:②NO与O2同时通入水中:由4NO+3O2+2H2O===4HNO3可知:
③NO2、NO、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a.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处理。b.也可先将NO2和H2O反应转化为NO,再按4NO+3O2+2H2O===4HNO3情况处理。(2)得失电子守恒法当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混合,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练点二 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
解析:反应过程中NO、O2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2不是污染物;NO和O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O2===2NO2,2NO2+4CO===N2+4CO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
5.工业废气NO、N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气体之一,工业上常用:NOx+NH3―→N2+H2O,使其转化为无毒的N2。现有NO、NO2的混合气体3.0 L,可与3.5 L相同状况的NH3完全反应,全部转化为N2,则在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2∶1C.3∶1 D.1∶3
6.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1)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NO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两种)。(3)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
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
2CO+2NO N2+2CO2
解析:(2)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当空气不足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当空气过量时,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3)CO、NOx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CO2和N2。
(4)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①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NO2+2NaOH===NaNO3+NaNO2+H2O
方法总结NOx尾气的处理方法(1)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2)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基础梳理·自我排查1.氨气(1)氨气的物理性质______色有__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其溶解性可用_________实验验证。
(2)氨的化学性质①还原性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酸反应与氯化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应用:用于NH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4NH3+5O2 4NO+6H2O
NH3+HCl===NH4Cl
③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④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AgNO3溶液逐滴滴加稀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H2O⇌NH3·H2O
2NH3↑+CaCl2+2H2O
3.铵盐(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____色固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
NH4Cl NH3↑+HCl↑
NH4HCO3 NH3↑+CO2↑+H2O
2.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且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H3、NO2、N2 B.NH3、NO、CO2C.NH3、NO2、CO2 D.NO、CO2、N2
解析:由无色气体知一定无NO2,通过浓H2SO4体积减小,一定有NH3,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一定有NO,还要有能与Na2O2产生氧气的气体,即为CO2。
练点二 氨气的制备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NH4Cl受热可产生NH3和HCl,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凝结产生NH4Cl,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故①③符合题意。
4.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收集、验证NH3的性质并进行尾气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装置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收集NH3时从________(填字母)进气。(3)丙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丁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应如何改进(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图)。
Ca(OH)2+2NH4Cl CaCl2+2NH3↑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管壁上有水珠
(或 等合理即可)
方法总结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两种简易方法(1)加热浓氨水①反应原理:NH3·H2O NH3↑+H2O。②装置:见图甲。
练点三 喷泉实验5.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6.氨气易溶于水可通过喷泉实验验证。回答相关问题。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如图Ⅰ(1)按图Ⅰ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Ⅰ、图Ⅱ(同温同压下)喷泉实验后,烧瓶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为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3)如用图Ⅲ、图Ⅳ做喷泉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图Ⅲ:打开止水夹后用热毛巾捂
住烧瓶,一段时间后松开即可;图Ⅳ:打开止水夹后向水槽中加入浓硫酸或碱石灰等
练后归纳1.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条件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3.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如下表:
基础梳理·自我排查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________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强氧化性硝酸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______,氧化性越强。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①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NO3(浓) 2H2O+4NO2↑+O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还原性物质反应:硝酸可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有机物反应①硝化反应(与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________色。
C+4HNO3(浓) CO2↑+4NO2↑+2H2O
H2S、SO2、Na2SO3、HI、Fe2+
[思考]木炭屑与浓HNO3共热,产生的气体X等分为①和②两份,将两份气体分别按下图实验:①、②中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
[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锌粒与稀硝酸制取纯净H2( )(2)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为化学变化( )(3)可以选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的银或铜( )(4)含4 ml HNO3的浓溶液与足量Cu充分反应,理论上可生成2 ml NO2气体( )(5)1 ml Fe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6)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7)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 )
微点拨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四个注意点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4.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并非不反应,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
考点专练·层级突破练点一 硝酸的性质1.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解析:硝酸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原因是硝酸和NaOH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体现的是硝酸的酸性,D错。
2.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产生的有毒气体也越少B.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稀硝酸少于浓硝酸C.试管内壁上的铜用浓硝酸除去比用稀硝酸好,因为反应速率快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体积相同
解析:铜完全反应,在进行相关计算时以铜为标准,等质量的铜在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数相同,生成的Cu(NO3)2的量相同,浓硝酸被还原为NO2,化合价由+5降到+4,每个氮原子只得到1个电子,稀HNO3被还原时每个氮原子得到3个电子,故被还原的浓硝酸多、稀硝酸少,生成的NO2也比NO多。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会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故两种情况收集到的气体一样多。
练点二 硝酸的探究实验3.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的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解析:A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2NO+O2===2NO2,正确;B项,铁遇浓硝酸钝化,阻止铁继续与浓硝酸反应,正确;C项,对比Ⅰ、Ⅱ,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错误;D项,装置Ⅲ形成原电池,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可判断铁是否被氧化,正确。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①中过量的Fe与HNO3反应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不呈红色;③中Al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而遇稀硝酸反应。
5.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________的功能。
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
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
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
练点三 硝酸和金属反应的判断与计算6.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②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 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A.只有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依据Fe+4HNO3(稀)===Fe(NO3)3+NO↑+2H2O及Fe+6HNO3(浓)===Fe(NO3)3+3NO2↑+3H2O可知,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多,①错;根据铁元素守恒,最后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正确;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多,③错;因3NO2+H2O===2HNO3+NO,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均为NO,且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④正确。
7.取x 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 960 mL NO2气体和672 mL 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 g,则x等于( )A.8.64 B.9.20C.9.00 D.9.44
8.(1)在100 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3 ml·L-1、0.15 ml·L-1,向该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铜粉至不再溶解,所得溶液中c(Cu2+)为________ ml·L-1。(2)向200 mL 2 ml·L-1 HNO3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在此过程中,n(Fe2+)随n(Fe)变化如图所示。①Ob段与bc段消耗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②向c点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 mL相同浓度的HNO3可将溶液中Fe2+全部转化为Fe3+。
方法总结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
1.[2021·全国甲卷,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
解析:NH4Cl受热分解能生成NH3和HCl,但试管口温度较低,NH3和HCl在试管口会重新生成NH4Cl,A项错误;铝片遇到冷浓硝酸钝化,不能用该方法制备NO2,B项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和SO2,不能生成H2S气体,C项错误;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可以制备O2,其中MnO2作催化剂,D项正确。
2.[2020·全国卷Ⅲ,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解析:本题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A项,H2S气体不易溶于稀盐酸,烧瓶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错误;B项,HCl极易溶于水,能与稀氨水迅速反应,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故可以形成喷泉,正确;C项,NO难溶于水,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烧瓶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错误;D项,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且不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烧瓶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错误。
3.[全国卷Ⅱ,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解析: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项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形成雾霾的无机颗粒物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NOx、SO2等分别转化为HNO3、H2SO4后,吸收空气中的NH3生成NH4NO3和(NH4)2SO4,即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项错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挥发的NH3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项正确。
4.[北京卷,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①中浓HNO3受热分解,发生反应4HNO3(浓) 4NO2↑+O2↑+2H2O,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选项A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故选项B正确。根据①和②,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同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NO2为还原产物,故选项C正确。红热的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故选项D错误。
5.[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解析: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所以为硝酸。
6.[2019·江苏卷,16]N2O、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1)N2O的处理。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2O2 N2O+3H2O
解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NH3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NO的转化率越高
7.[天津卷,9]烟道气中的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Ⅰ.采样采样步骤:①检验系统气密性;②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140 ℃;③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④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⑤关闭系统,停止采样。
(1)A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是________。(2)C中填充的干燥剂是(填序号)________。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P2O5(3)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是与D(装有碱液)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4)采样步骤②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是除去烟道气中的粉尘。(2)C中填充的干燥剂不能吸收NOx,因此不能为碱石灰,而无水CuSO4通常只用于检验水而不是吸收水,故该干燥剂为P2O5。(3)D的作用是吸收NOx,故该装置中应装有碱液,为洗气瓶装置,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4)NOx中的N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防止NOx溶于冷凝水。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8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3强氧化性,反应规律,硝酸的用途,典型例题,思考与交流,课堂练习,酸雨及其防治,酸雨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4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4氮及其化合物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