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广东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2022年广东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试卷第1页
    2022年广东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试卷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广东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右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试卷1.右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2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与诗句描绘相关的中国古代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黄河3.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5.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6. 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司母戊鼎都江堰丝绸之路大运河夏朝青铜器代表沟通了湘江漓江开通于东汉时期加强了南北交通ABCD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下表空白处应正确填写的内容是   皇帝措施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土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A汉武帝             B唐玄宗               C隋炀帝            D明太祖8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再这段话称颂的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9.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李清照2.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10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贞观十三年高宗永徽元年武周神龙元年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天宝十三年200304380615841906.9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11.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右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A.张择端                             B.王羲之C.阎立本                             D.辛弃疾  唐朝《步辇图》12文成公主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13下列图片所示工具,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是                      A石器          B骨耜             C铁农具                D曲辕犁14.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15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铜镜(见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A.农业发展的水平B.疆域范围的辽阔C.对外开放的气象D.社会矛盾的尖锐 16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17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西汉  秦朝  明朝               B.秦朝  隋朝  元朝C.西晋  隋朝  元朝               D.秦朝  西晋  隋朝18.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                         曲辕犁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开元通宝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二卷材料题18.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材料三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的最见功效的一部分。——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2分)(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2分)(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3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2分)19.材料解析题(8分)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 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材料三                            图3                                   图4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1分)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1分)(2)材料三中图3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1分)图4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1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1分)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1分)(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1分)(5)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 20.10分)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士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4分)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2分)  参考答案1-5 DCCDB  6-10  DCCAD 11-15  CDDBC  16-18 BBC18.(1)措施:采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劳疫负担的措施,同时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表现: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农作物的一季多熟;水稻产量的增如。(3)主要观点:兴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与保障。作者:徐光启。地位:是有关国际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4)认识:轻徭薄赋,以民为本,发展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兴修水利等等。19.(1)措施:统一 货币和度量衡。(1分)盛世局面:文景之治。(1分)(2)名称:都江堰。(1分)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分)(3)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1分)(任答一点即可)著作:《齐民要术》。(1分)(4)措施或理念:民本思想,轻徭薄赋,发展生产。(1分)(5)因素: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科技的进步;统治者的重视;恰当的经济政策;人口增长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20(10分)(1)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2分)特点:炎、黄部落联合,并与众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分)(2)民族:藏族。(2分)友好关系:患难相恤,暴掠不作。(2分)(3)措施: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等。(2分。写出一例即可)     

    相关试卷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下第一单元测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卷04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含答案解析)-【好题精解】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基本考点集训: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卷04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含答案解析)-【好题精解】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基本考点集训,共7页。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广东省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广东省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