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0.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
展开《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指出,美术课程应“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化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本课教学设置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通过学习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让学生体验部分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掌握部分基本编织技法、探究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体会民间美术对当下生活的感染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美术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这样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的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本着这种精神,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选取了方便易得的各种废纸,通过利用身边的废纸制作纸条,学习民间编织,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学习民间各种编织技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废物利用,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态度,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民间艺术,汲取民间艺术的养分,并尝试着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巧用这些材料学习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了解民间编织的技法,能用雪花编织技法或十字编织技法编织一个小储物篮。通过本课节课编织学习,学生还可以真切地领会如何用自己学到的美术技能制作编织品,享受到动手设计制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民间编织品的种类、了解非物质文化知识及非遗传人。
②能利用废纸作编条学习民间编织技法。
③能利用十字编织法、井子编或雪花编织法编织一个小储物篮。
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多媒体、视频、直观示范等环节让学生赏析民间编织品种类,合作讨论,了解民间编织技法和柳编传人。
②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利用废纸编织条学习简单的民间编织技法,编织小储物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纸编,加深了对民间编织品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民间编制技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民间工艺品制作,热爱非物质文化。
②通过对废纸等材质的利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
③学生通过动手编织提高了动手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纸条;掌握经条和纬条穿插。
2.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对编织技法的掌握,对纸条收口的驾驭以及对造型和制作细节的把握。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制作课件;收集准备教具,并在课前安排好同学们上课该准备的学具。
准备纸质的制作材质;收集一些有关竹编、柳编、藤编等有关资料
准备上课用具,为教学做好准备。并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
1.引导同学们观看教室里环境布置:各种用竹子、柳条、蒲草编制的生活用品。问:这些是用什么制成的的呢?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2.引导同学想一想生活中所见到的编织品。
由课堂上这些常见的民间编织品,展开对其它民间编织种类的认识,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
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触摸感受民间工艺品。
学生想一想,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对民间编织品的感受。
通过展示、提问环节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
讲授新课
一、民间编织品种类
1.材料:柳编、竹编、秸秆编、稻草编、麻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等
2.功能:审美为主 实用为主
3.艺术价值:
香港影星刘嘉玲花费60万买的两个篮子
二、民间编织传人
由工艺品编织篮,引出编织大师。
观看安徽阜南县国家级非非物质文化传人柳编大师吴文忠的视频。教师说明其中有很多的民间工艺品制作工艺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非遗的认识,并渗透、引导学生重视非遗,积极参与到非遗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引出对下一个环节的了解。
三、文化历史
1.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的“中国柳编之乡”是安徽阜南县。
2.素有“竹编之乡”称号是浙江东阳。
3.“藤乡美誉”是广州市郊的沙贝。
4.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性保护产品的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柳编”。
5.享有“细货桂冠”盛誉是浙江省温州的麻编、浙江台州的麻编。
我国编织技艺绚丽多彩,其中柳编的起源比陶艺还要久远,目前已知的最早柳编制品出现在7000年前的古村落遗址,也就是说柳编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出现的,最早是作为生活用品而存在,其它的民间编织品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理念的深入,各种编织品以及不仅仅作为生活用品了,很多作为工艺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被人们欣赏、喜爱。
教师告诉学生民间工艺品因其环保、美观、实用深受人们喜爱,更是为国外人士喜爱,在我国许多地区,劳动人民由原先利用农闲制作竹编、柳编等补贴家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大量出口创汇。
四、学蒲草编图片
教师说明,看到精美的民间编织品和民间编织大师的视频,老师深受感染也想学民间编织,看一看,老师在干什么?老师在学习蒲草编织!
1.PPT展示教师正在用蒲草编制杯具的照片
2.教师谈自己学习蒲草编的感受
教师阐述像竹编、柳编、蒲草编这些天然传统的编织材质对于你们学生来说取材麻烦了些,还有,在编制过程中比较容易伤手,怎么办?想一想也许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可以替代学习的编条,这样既不伤我们手,又可以学习到我国传统的编织技法!看看老师编织的一些物件,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呢?废报纸、牛皮纸!
五、学纸编
(一)纸编作品欣
赏:教师结合纸编图
片引导学生认识
到教师编织纸编
物件也有它们的
审美性和实用性。
通过纸编制作,
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传统的民间编织技法。引出学习纸编,播放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
(二)播放视频《小储物篮》
教师结合视频说明制作步骤,以及材料的准备。引出经条和纬条的说明。
(三)学纸编
1.教师结合视频示范如何用废报纸卷纸条
2.教师运用废报纸卷纸条代替天然编织材质,示范民间编织法
①米子编法
②雪花型编法
③十字编法
④井子编法
⑤龟型编法
⑥经条、纬条编织技法
3.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桌上试着用纸条代替天然经条和纬条演示各种编织法
4.教师结合视频边讲解边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编织《小储物篮》
①材料准备:废报纸、剪刀、国体胶、乳胶、细铁丝、织毛衣针或牙签、水粉颜料等。
②制作过程讲解:
卷纸条、小储物篮编法讲解(十字编法或雪花编)、编小储物篮底、编篮身、收口完成
教师说明上色环节留在下节课进行。
1.赏析: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民间工艺品,谈谈对民间工艺品的认识。
2.学生尝试着评述所欣赏的作品。
学生学习了解我省柳编情况。
1.学生学习了解
2。观看、聆听、思考
1.学生观看教师的蒲草编制品
2.学生观看教师用废报纸、牛皮纸编制的生活用品。
1.学生观看、思考
2.学生观看学习
3.学生用纸条练习摆各种编织法
4.学生学编织
1.通过欣赏民间工艺品,加深对民间工艺品的认识。
2.了解民间编织品的价值
了解非物质文化,加强探究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引起学生重视,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提高认识。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1.引导学生感受材质的特性
2.直观感受纸编制作成品,加深对废物利用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习纸编的热情。
1.渗透设计创意、敢于创新的思想
2.直观教学,便于学生学习
3.养成勤于观察学会设计、制作
4.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直观教学。多种形式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的民间编织技法:雪花编或井子编,利用身边的废纸,编织小储物篮。
学生可以个人编织也可和同桌合作完成
通过实践提高技艺制作能力;通过合作加强交流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巡视辅导
快速巡视全班,注意答疑解惑,协助学生完成纸编作品。
学生制作
学习民间编织的技法,加强对民间编织技艺的了解。
作品展示交流
时间充分可以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品开展点评。
1.说说利用废纸学习编织的意义。
2.学生之间展开小组互评。
3.教师点评。
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要求课下利用身边的材质变废为宝学习编织技艺,练习其它三种编法制作编织品。
3.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及学具准备。
学习任务:学习用米子编或龟型编学习编织花篮。
学具准备:水粉颜料、笔洗和相关编织用具。
拓展延伸
拓展:你认为编织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本节课,我们用废纸编织了一件非常实用的小储物篮,感受到动手制作的乐趣!希望大家将学到的编织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其它用品的制作中,把中华民族宝贵的民间编织艺术传承发扬下去。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对本课介绍的各种民间编织品感兴趣。
能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各项学习活动中来。
能否按要求利用身边的材质,废物利用完成编织任务。
教学设计
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
一、民间编织品种类(材质、功能、艺术价值)
二、柳编传人
三、文化历史
四、编织技法
五、编织小储物篮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积极对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10.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10.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节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10.民间工艺品制作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10.民间工艺品制作优质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布玩具赏析,制作过程,泥玩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10.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10.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