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11 毕加索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浙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3册,第11课《毕加索》
本课通过对毕加索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的欣赏,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从而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并以此向学生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本课以问题为纽带,采用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以及他的艺术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一、导入
设疑激趣(傻瓜还是天才?)
1、教师提问:2+1=?(讲述毕加索在数学方面的“傻瓜”表现:但是有一个人说,“1+1=2,2+1=?,我的脑子里根本就没办法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为此他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称他是“数学白痴”
2、教师讲述:就是这个数学“傻瓜“,在绘画上却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气。
3、展示众多与牛有关的绘画作品,提问:这个画家有一系列有关牛的绘画,我们能从这些画作当中看出作者的国籍吗?——西班牙
4.揭示课题:他就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来认识下这位画家,聊聊这位画家。我说,他是“毕三多”
(1)多才:毕加索在绘画、雕塑、拼贴、陶瓷等各种艺术领域都有杰出表现。
(2)多产:毕加索的一生究竟创作了多少艺术作品,将永远是人类美术史上一个难解的谜。到现在为止,毕加索的作品被发现的有50000余件,其中包括1815幅油画,7089幅素描,3万多张版画,1228件他亲手完成的雕塑作品,3282件陶制艺术品,几百本速写簿,以及他给各种书籍所创作的难以数计的插图。
图片出示自行车-雕塑(我们看看自行车在毕加索手里变了什么样?)
⑶ 多变:毕加索的整个艺术历程,没有规律可循,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他永远忠于的,也许只有——自由。所以,他的第三多就是“多变”,其作品风格丰富多样
蓝色时期(忧郁):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作品以蓝色调为主,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他把人物结合成一种简单的图样,其中沉着、强烈而流动的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画面中流露出孤独、绝望、灾难与不幸。
玫瑰红时期(幸福):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并且恋爱了,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
2、有人说:他是“小偷”?
对比讲述黑人雕刻: 黑人原始、大胆、强烈的造形,给毕加索很大的刺激,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
黑人时期(几何化):1905年下半年,与恋人关系破裂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又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3、有人还说:他是“疯子”,让我们到他的画中找一找,
(1)游戏激趣“大家来找碴”,请同学们找出在《亚威农的少女》中不符合实际视觉的部分。
从这幅画上,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立体主义:这种很特别的方法就是立体主义。那么什么是立体主义呢?我们以一个杯子为例:是一种多重透视的画法同时表现物体(有前有后)的所有部分,打散、重组、拼贴、叠加重新做成新形象。我们来认识一幅立体主义的代表作《格尔尼卡》
(2)格尔尼卡:(看图说话)截取格尔尼卡画中一部分,让学生看画谈感受
“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种种独特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的时候,重要的并不在于去弄明白它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东西,而在于去体验作品历引起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我们先看看这个局部,讨论:画家想表现什么,这画面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死亡、呐喊、恐怖、痛苦、绝望
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战争是很残酷的,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也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格尔尼卡”就是一个曾经生活在战争中的地方,它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镇,在1937年遭受了纳粹空军的轰炸变成一片废墟,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后义愤填膺,放弃了原本创作的一幅作品,用6周的时间完成了这幅笼罩在黑暗中的格尔尼卡
色彩:战争让人民的生活一片黑暗,画家用黑白灰极致表现了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等全部意义
师问:好,下面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你是一位曾经生活在战争中的画家,你会在你的画面中画些什么物体呢?
生:飞机、大炮、装甲车、坦克、枪。。。战火弥漫的情景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贴切,一提起战争我们便会立刻联想到飞机、大炮等情景,这些东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这是我们一般情况下会想到的描绘战争的事物,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身处战争中的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内心的情感的呢?让我们来感受下
出示整幅画,问: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整体感受?
生答:丑、看不懂、还没自己画得好。。。。。。
师:看这幅滑稽、怪眼牛、大嘴马、凌乱,这就是大师的作品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被后人做成3D版的视频,然后再来看看究竟这是怎样一幅画呢?
视频欣赏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刚才的视频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震撼,这画原作尺寸其实巨大,同学们如果身临其境去感受原作,一定会被这幅巨作所打动,它给你带来的不仅是一点点的震撼,还有很多的感动。让我们褪去背景看看画面上有哪些形象?让我们来描述一下(生回答)
师小结:画面中间有一匹马,它好像被定格在了一个奔腾的姿势,它好像听到了炮火声,紧张地转头向公牛吼叫;而公牛则高高地摆着尾巴;画面中有人在奔跑,有女人抱着孩子坐在地上,有摔在地上的战士,有呐喊的人,有拿灯的人,他好像想照亮整个昏暗的城市。
构图: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幅看似凌乱松散的画面中隐藏着一个等腰三角形?(ppt演示,三角形中线又将画面分成两个正方形,这就是毕加索构图的手式,虽然画出来好像是凌乱破碎的景象,但画面没有因此而显得松散,反而相互平衡了)
形象分析:
图片出示三个形象:牛、马、握剑倒下的战士
师问:你们觉得牛和马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牛:很冷漠、很可怕;马——仰天嘶鸣,伤口,看起来很慌张很痛苦)那谁代表着善良谁代表邪恶呢?(生讨论) (提示:你们知道西班牙有一项特别著名的传统活动吗?——斗牛)因为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斗牛场上出现的公牛,往往代表着妖怪、恶魔等黑暗势力之文化因素,所以毕加索会以牛来代表着无视人民疾苦的残暴政权。同时,在斗牛场上的斗牛士攻击下,公牛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之西班牙斗牛文化下,这匹马乃为象征着面对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们是对抗暴政的主力军。战士虽然已经倒下(图示),但他仍然紧紧地握着那柄剑与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达了人民的复仇的决心和决战到底的精神。
人物:在画面中还表现了什么样情绪的人物?你都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什么?(连线)
怀抱孩子仰天哭嚎的母亲:象征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她仰着头,双眼已经哭成了两滴泪珠,仿佛我们可以听见她那种嘶鸣声,给人以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感,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画的非常形象)
举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希望
奔跑的人:象征着战争中那些受到残害的西班牙人民,他们在向着自己的幸福奔跑
大声求救的人: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很恐惧、无奈,象征战争中所有受苦难的
全画制高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地照射四方,画家这样来表现有什么用意呢?——将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战争的罪恶
师:我们刚才一起分析了这么多的形象,《格尔尼卡》这件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运用了和其他同样表现战争题材不同的艺术手法,包括:抽象,变形,夸张、立体主义等。打散、重组、拼贴、叠加重新做成新形象,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束缚,作品就好像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但又显得井井有条。
总结: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压制他那颗不平静的心。所以,他说自己是“万年青”。立体主义只不过是毕加索人生中一个短暂的停留点他永远在思考,在突破,就像年轻时一样,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把握生活的真谛——生活要感受,而非度过。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上册11 毕加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上册11 毕加索教案及反思,共2页。
美术11 毕加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美术11 毕加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过程,模仿大师,深入实践,小结,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10 齐白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美版七年级上册10 齐白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入感知,升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