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欣赏 青藏高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欣赏 青藏高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间曲,新歌学唱,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貌,风景,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2、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3、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4、通过对青藏高原的游览观光,启发学生树立“长大后能够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工作当中”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教学难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2、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曲。3、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电脑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教学流程示意图: 视频短片(引情)新歌学唱(入情)欣赏歌舞、视频短片 (动情)课堂小结(激情)教学过程:一、课间曲1、播放歌曲《天路》。2、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二、导入1、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那首歌?(天路)2、《天路》这首歌唱的是哪一条路啊?同学们肯定都知道,请大家一起回答:(青藏铁路)3、对,今天啊,咱们今天就沿着这条青藏铁路到青藏高原去游览一番,那再去之前,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青藏高原知道多少?4、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屏显高原简介)5、观看青藏高原风光剪辑视频片段。(看了这段视频你是不是有想要歌唱的欲望?)三、新歌学唱1、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碟片,整体把握藏族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2、作者简介:(屏显)3、屏显青藏高原乐谱(师范唱)4、分析青藏高原特点:情绪,节拍、节奏、旋律、曲式结构,表达情感5、分三部分跟录音哼唱。6、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 7、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青藏高原》?”8、欣赏藏族舞蹈四、教师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九年级上册欣赏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三拍,引子为散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中国流行风欣赏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 新歌学唱,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梦幻曲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