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1认识地图教学设计
展开七年级上册地理晋教版·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图
地图比例尺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教材分析】
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理范围的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掌握地图比例尺的基本知识。
2、 学会运用地图量算距离。
3、 通过对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比较,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理范围的大小及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及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理范围的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理范围的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把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才能画在纸上。
师: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但它们都具备三个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三种比例尺的互换
比例尺的大小:
师问:如何判读比例尺的大小?
学生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比例尺的大小,即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比值的大小。我们按照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师问: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实际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是什么?(对比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
学生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与比例尺相关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内容丰富,总体较好。不足之处在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图教案及反思,共10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图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