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中国的河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 8 次下载
- 3.1自然资源概况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3.4中国的海洋资源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核心素养】湘教版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4)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展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4、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查找,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水资源的现状特征,组织学生讨论,采用表格对比法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难点: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
教法:
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3、合作学习法:培养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学法: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材料。
2、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如附近水库分布、水资源污染的情况、水费价格、家庭平均用水量等)。
3、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导入新课:
老师拿出捡到的半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提问:
1:这是什么行为?
2:我国水资源是否很丰富?(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一)水资源现状(出示水资源丰富和缺乏的图片,为什么会这样?)
活动一:将全班学生分成A、B、C3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师生共同总结:出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提问:我们在学习中国的气候的时候,知道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主要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这样的规律中我们可以绘制出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图。得出结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学生讨论:读下表,说一说中国哪一区域用水最为紧张,并说说理由。
得出结论:黄淮海流域用水最为紧张。该区域耕地比重大,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总量较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用水十分紧张。
(活动二):读图3-20,对照中国地形分布图,将下列地区填入表中: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部、海南岛。
展示图片,体现中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60%~80%。
师生总结:
(过渡):既然知道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及其原因,那同学们有没什么建议呢?
(活动三):阅读P75- P77 页内容,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A组: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并举例。
B组: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并举例。
C组: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ppt)展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跨流域调水
(ppt)展示):跨流域调水的图片:引黄济青工程干渠、南水北调、兴建水库等
(作业)水资源缺乏可能会导致怎样的严重问题?请从下列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t)展示):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投影):国家节水标志,看图标,你能说说这个标志的含义吗?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提问):你认为怎样可以节约用水?(学生回答,给可行的有创意的同学加分)
(活动五):请为节水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例)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1、空间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时间分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2、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库。
3、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地区
耕地比重
径流量比重
中国南部
40%
80%
中国北部
60%
20%
黄淮海流域
38%
8%
地域
水资源供需现状分布带
对应地区
北方
缺水带
塔里木盆地
少水带
东北平原西部
过渡带
华北平原
南方
多水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丰水带
海南岛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原因分析
降水量河流径流量
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
东部为季风区,降水多,西部为非季风区,降水少
河流数量东部多于西部,因此径流量东部多于西部
南多北少
按照季风进退规律,南方的雨季长于北方,降水南方多于北方
河流数量南部多于北部,因此径流量南部多于北部
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年际变化大
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的强弱不同,进退早晚不同,导致我国降水量有的年份偏多,有的年份偏少,使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初中湘教版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时间分配不均,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