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2021·齐齐哈尔学业考)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B.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
C.人类的祖先是黑猩猩
D.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猎豹与斑马的捕食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猎豹追捕斑马属于生存斗争
B.跑得快的猎豹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C.跑得慢的斑马容易被捕捉而遭到淘汰
D.只有猎豹发生了进化,斑马无进化
3.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C )
A.夏天的蝗虫一般是绿色的,秋天的蝗虫一般是黄色的
B.夏天的雷鸟羽毛为麻灰色,冬天的雷鸟羽毛全是白色
C.竹节虫趴在细小的竹枝上一动不动,就像竹枝的一部分
D.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的桦尺蛾大多为深色的
4.如果某一物种缺乏适应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则它可能( D )
A.进化为另一新物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物种D.绝灭消失
5.用关键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是学好生物学的有效方法。下列是某同学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相关关键词的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B )
6.(2021·烟台学业考)去过莱阳市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同学,会被巨大的棘鼻青岛龙骨骼化石所吸引,有科学家认为,恐龙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而迅速灭绝的,下列证据不支持这一假说的是( D )
A.恐龙大量灭绝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
B.恐龙化石常集中出现,表明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
C.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与恐龙灭绝的时期都在6 000多万年前
D.莱阳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只有部分有胚胎,表明其受精率较低
7.下列生物化石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晚近的是 ( D )
A.单细胞生物B.古代鱼类
C.古代两栖类D.古代爬行类
8.物种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常作为比较生物亲缘关系的依据。一般来说,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请根据下表判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
A.黑猩猩B.果蝇
C.向日葵D.酵母菌
9.要根据化石及某些生物的特征,分析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最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A )
A.比较法和科学推测
B.模拟实验
C.调查法和观察法
D.设置对照实验
10.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形成新物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 B )
A.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C.都在进行生存斗争
D.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化石的是( B )
A.在河南西峡发现的恐龙蛋
B.在古代墓穴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
C.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发现的始祖鸟
D.在汤嘎斯国家森林发现的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
12.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 D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13.化石证据表明,有的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灭绝了。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
( A )
A.这些生物体缺乏可遗传的变异
B.它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
C.这些生物体的食量太大
D.它们的生殖能力太弱
1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陈述,属于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D )
A.科学家在我国发现孔子鸟化石
B.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有机小分子
C.米勒在模拟实验中得到氨基酸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15.雌长颈鹿在择偶时青睐于“长颈”的雄性。下列对“长颈”的叙述不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C )
A.“长颈”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B.是通过遗传物质的变异而获得的
C.是长期锻炼加强获得的
D.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下列观点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
A.自然选择是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B.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繁殖能力普遍较弱
C.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无限的
D.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于自身生存的
17.以下哪一生物现象,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 )
A.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现
B.蝙蝠能飞
C.蛔虫有角质层
D.青蛙有保护色
18.(2021·泸州学业考)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地雀,部分雀喙的形状与它们的食性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三种雀喙不同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B.b雀喙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
C.以昆虫为食的地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
D.三种雀喙形状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9.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由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C.野兔能迅速奔跑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能人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和学会用火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A )
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简单到复杂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21.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22.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正确的是( D )
A.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C.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D.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3.青霉素是良好的抗菌药,但由于被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C )
A.细菌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由于青霉素的作用,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C.在青霉素的选择下,耐药细菌生存并繁衍
D.细菌由于个体小,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2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
B.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
D.现代各品种金鱼是由野生类型金鲫鱼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的
2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环境改变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二、非选择题
26.(2021·广东质检)如图是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一部分(从下向上进化)和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c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f (填字母)。
(2)图乙中,沸水模拟的是 原始海洋 ,玻璃仪器A模拟的是 原始大气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A中无 氧气 。
(3)分析米勒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
(4)下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的数目,据表回答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黑猩猩 ,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植物是 向日葵 。
(5)从生物的生活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由水生到陆生 。
27.英国有灰色和黑色两种桦尺蛾,都喜欢栖息于树干上,它们是由一种桦尺蛾进化而来的。一位科学家调查了污染区和未污染区的两种桦尺蛾,结果如下:
(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黑色桦尺蛾和灰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2)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 叶肉 细胞。
(3)要防止污染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是通过 净化 装置,减少 煤、石油 等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 回收 和 利用 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28.如图是生物进化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代表的分别是哪种生物类群?
A 哺乳类 、B 被子植物 、 C 两栖类 。
(2)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是 被子植物 。
(3)地球上最早产生的植物是原始的 单细胞藻类 。
(4)进化树是根据生物的 营养方式 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
(5)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 根、茎、叶 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 输导组织 ,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 。
(6)生物能够不断地进化,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29.(2021·黄山质检)2020年是农历鼠年,鼠是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首。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囊鼠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 变异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 不定向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2)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 保护色 ,该现象说明这种变异属于 有利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 自然选择 。
(4)鼠化石对于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2表示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物种丙、物种甲、物种乙的化石分别在Ⅰ层、Ⅱ层和Ⅲ层首次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种乙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简单
B.物种甲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
C.在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
D.物种丙的化石出现可能早于物种甲的化石
(5)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来看,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等到高等 、 由水生到陆生 。
30.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越来越高的抗药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1)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随着吡虫啉的使用而变化,下列排序最合理的是
B 。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繁殖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的后代中既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变异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体内的抗性 基因 传递给了后代,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选择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选项
关键词
知识梳理
A
原始大气
含有甲烷、氧气、氨和水蒸气等
B
化石
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
进化规律
由复杂到简单
D
生物进化
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关
物种
黑猩猩
果蝇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
基酸数目
0
27
38
44
雀喙形状
a喙短而粗
b喙长而细
c喙大小适中
食物来源
坚果和种子
昆虫
种子和昆虫
生物种类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
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环境
实验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未污
染区
放出数
496
473
重新捕捉数
62
30
重新捕捉数
所占百分比
12.5%
6.3%
污染区
放出数
601
601
重新捕捉数
32
205
重新捕捉数
所占百分比
5.3%
34.1%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与测试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与测试优秀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 嫁接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与测试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与测试精品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