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A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409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A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409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A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2409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高三零轮回归课本AB卷
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A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A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应用,乙烯的组成与结构,乙烯的化学性质,【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A卷
(对标知识点总结)
1.应用:乙烯是石油化工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乙烯可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药物等。乙烯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乙烯还可以调节植物生长。
2.乙烯物理性质:乙烯为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小。熔、沸点分别为-169 ℃、-104 ℃。
3.乙烯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简式
分子模型
球棍模型
填充模型
C2H4
CH2===CH2
4.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使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乙烯燃烧:C2H4+3O22CO2+2H2O。
②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
【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但不能用于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①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
②乙烯与H2加成:
(3) 加聚反应
乙烯之间相互加成可得到聚乙烯:
①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乙烯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②能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单体;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称为链节;含有链节的数目称为聚合度,通常用n表示。
例如:乙烯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中乙烯为单体,“—CH2—CH2—”为链节,n为聚合度。
【拓展】乙烯与常见物质的加成反应
X2或XY
反应条件
主要产物
应用
Br2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H2BrCH2Br
鉴别甲烷和乙烯
HCl
催化剂加热
CH3CH2Cl
制取纯净的氯乙烷
H2O
高温、高压和催化剂
CH3CH2OH
制取乙醇
n个CH2===CH2
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
制备聚乙烯
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A卷
(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
1. (2020·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聚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 苯、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共平面
C.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D. 过氧化氢、乙醇、过氧乙酸等杀菌、消毒的原理都是利用强氧化性
2. (2020·福建省·高三段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烃分子中所含碳氢键数目一定为偶数
B. 塑料、橡胶和纤维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
D. 淀粉、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3. (2019·北京市市辖区·高三期中)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无色气体 B. 可作水果催熟剂
C. 分子式为 D.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4. (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期中)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 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冒出黑烟
C. 乙烯可作为香蕉等果实的催熟剂
D. 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5. (2020·浙江省台州市·高三周测)下列关于乙烯用途、性质、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烯通入水中即可转化为乙醇
②乙烯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
③乙烯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1mol乙烯消耗1mol溴单质,说明乙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④乙烯能够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说明乙烯结构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⑤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
A. B. C. D.
6. (2022·福建省·模拟题)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结构简式为 B. 能与反应生成氯乙烯
C.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D. 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
7. (2021·天津市·高三周测)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有关乙烯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是稍有气味的气体 B.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聚合生成聚乙烯
8. (2021·安徽省·高三周测)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烯比乙烷化学性质稳定
B. 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
C. 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乙烷分子为立体结构
D.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烷则不能
9. (2017·广东省惠州市·高三段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蚕丝 B. 塑料 C. 化学纤维 D. 合成橡胶
10. (2020·全国·高三周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硬脂酸甘油酯是合成高分子 B. 棉花中含有天然高分子
C. 蚕丝和动物毛发均属于天然纤维 D. 聚乙烯塑料薄膜可用作食品保鲜膜
11. (2020·河北省保定市·高三周测)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关于不同纤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棉、麻、丝、毛均属于天然纤维
B. 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人造棉、人造丝、锦纶、腈纶均属于合成纤维
D. 合成纤维与橡胶、塑料均属于有机高分子
12. (2022·安徽省·高三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油脂和维生素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称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C. 糖类的组成均可表示为,且均有甜味
D. 葡萄糖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3. (2018·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期中)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纯碱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③动植物的油脂中都含有油酸,油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质
④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⑤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A. B. C. D.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6小题)
14. (2021·安徽省·高三周测)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OOH
(4)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5. (2021·山东省·高三段考)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在储气瓶中),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然后再使乙烯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3)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选用________。
(4)为了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采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017·广东省湛江市·高三段考)1,2-二溴乙烷(CH2BrCH2Br)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密度是比水大,沸点是131.4℃,熔点是9.79℃,不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试管D中小试管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1)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A装置一个作用是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D中小试管里的导管是否发生堵塞。另一作用是______。
(3)容器B中所装试剂为______溶液,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如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后果是______。
17. (2021·福建省莆田市·高三段考)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①所示:
(1)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反应②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反应④______。
(4)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上图②装置:
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
③试管b中液体作用是______。
18. (2019·山东省德州市·高三段考)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实验室里用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图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2H4和SO2。回答下列问题:
(1)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______;II____;III_____;IV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用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与溴水作用制取1,2﹣二溴乙烷的部分装置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和装置③中都盛有水,其作用相同
B. 装置②和装置④中都盛有NaOH溶液,其吸收的杂质相同
C. 产物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1,2﹣二溴乙烷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D. 制备乙烯和生成1,2﹣二溴乙烷的反应类型分别是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
(5)利用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也可制得乙烯,某实验小组为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乙烯设计了以下的装置。请回答:
利用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a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若省去试管a,试管b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
19. (2021·全国·高三周测)(一)氢氧化铝的制备
(1)原理
a.Al3+与NH3·H2O的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
b.与过量CO2的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
c.Al3+与的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
(2)注意事项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但不溶于氨水,制备时一般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
(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原理
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步骤
加热蒸馏水至沸腾,逐滴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⑤________色,停止加热,不可搅拌。
(三)乙酸乙酯的制备
(1)原理
COOH+OH+O。
(2)试剂的混合方法:先加⑧________,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⑨_______,冷却至室温后再加⑩_______。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溶解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溶液分层,析出乙酸乙酯。
(4)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5)碎瓷片或沸石的作用:防止发生暴沸。
(6)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冷凝;为防止倒吸,导气管不宜伸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四)乙烯的制备
(1)原理:OH=+O
(2)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碎瓷片或沸石的作用: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作用: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NaOH溶液洗气:除去混有的杂质CO2、SO2及乙醇等。
(3)迅速升温到170℃,防止生成乙醚。
(五)溴苯的制备
(1)原理:
(2)长导管的作用: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管出口在液面上的原因: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纯溴苯的方法:水洗、碱洗、再水洗。
(六)硝基苯的制备
(1)原理:+HO-
(2)加试剂顺序:浓硝酸→浓硫酸(冷却)→苯
长导管的作用: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纯硝基苯的方法:水洗、碱洗、再水洗。
1.【答案】
C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合成橡胶、苯的组成与结构、合成纤维、苯的同系物的组成与结构、塑料、蛋白质的变性、乙烯的加聚反应、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的判断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思路】
A.聚乙烯是乙烯分子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分子中没有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甲苯分子中的甲基上三个氢原子最多只有一个氢原子能与苯环共平面,故B错误;
C.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故C正确;
D.乙醇消毒的原理是其可使蛋白质变性,不是氧化反应,故D错误。
2.【答案】
A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有机物的概念、烃的概念
【解析】
本题考查合成高分子材料、双键、水解反应,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也是常考点。
1、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
2、苯在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但溴更易溶于苯中,溴水与苯混合时,可发生萃取,苯的密度小于水,因此上层为溴的苯溶液,颜色为橙色,下层为水,颜色为无色,这是由于萃取使溴水褪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思路】
A.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一定为偶数,烃分子中所含碳氢键数目一定为偶数,A项正确;
B.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都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而天然橡胶、天然纤维不是合成高分子材料,B项错误;
C.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二者原理不同,C项错误;
D.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
故选A。
3.【答案】
C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来源及用途、乙烯的组成与结构、乙烯的物理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熟悉乙烯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功能,常做催熟剂.
【思路】
A.乙烯为无色气体,故A正确;
B.乙烯可作水果催熟剂,故B正确;
C.乙烯分子式为C2H4 ,故C错误;
D.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含有碳碳双键,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
D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来源及用途、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组成与结构、乙烯的氧化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乙烯的结构、性质与用途,比较基础,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思路】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由于乙烯分子中含碳量较高,碳不能完全燃烧,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且伴有黑烟;乙烯可以作为催熟剂,据此解答。
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故A正确;
B.乙烯分子中含碳量较高,碳不能完全燃烧,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且伴有黑烟,故B正确;
C.乙烯对水果有催熟作用,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故C正确;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双键中的一个键容易断裂,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
C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来源及用途、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组成与结构、乙烯的氧化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乙烯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思路】
乙烯含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且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以此来解答。
①乙烯通入水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乙醇,故错误;
②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故正确;
③乙烯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1mol乙烯消耗1mol溴单质,说明乙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故正确;
④乙烯能够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不能说明碳碳双键的个数,故错误;
⑤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故正确;
故选C。
6.【答案】
B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组成与结构、乙烯的加聚反应、乙烯的氧化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乙烯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思路】
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正确;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故B错误;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
C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的加聚反应、乙烯的氧化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反应类型,题目难度不大。
【解析】
A.常温常压下乙烯是一种稍有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
B.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正确;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
A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组成与结构、烷烃的化学性质、乙烯的氧化反应、烷烃的概念、通式、结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乙烯和乙烷性质的区别,注意烯烃的特征反应,难度不大。
【思路】
A.碳碳单键比双键更稳定,即乙烷更稳定,故A错误;
B.烯烃含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链状烷烃是饱和烃,故B正确;
C.乙烯为平面结构,乙烷为立体结构,故C正确。
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能和溴单质发生加成,故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烷则不能,故D正确;
9.【答案】
A
【对标知识点】
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解析】
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性习题,明确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题目难度不大.
【思路】
A.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塑料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化学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合成橡胶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
A
【对标知识点】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的概述
【解析】
略
11.【答案】
B
【对标知识点】
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高分子材料,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了解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思路】
碳纤维是指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B错误。
故选B。
12.【答案】
B
【对标知识点】
合成橡胶、葡萄糖的性质与检验、合成纤维、塑料、糖类的概念及分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解析】
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糖类、葡萄糖的性质等对标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熟识相关对标知识点,并灵活运用,难度不大。
【思路】
A.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B.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称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C.部分糖的组成不能用Cn(H2O)m表示,淀粉和纤维素没有甜味,错误;
D.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错误。
故选B。
13.【答案】
A
【对标知识点】
淀粉的检验、合成橡胶、烯烃的氧化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葡萄糖的性质与检验、合成纤维、有机物分离提纯的几种常见操作、塑料、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解析】
解:①米酒变酸,原因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故正确;
②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纯碱溶液,乙酸可与纯碱反应,可用于除杂,故正确;
③植物的油脂中含有油酸甘油酯,动物的油脂中不含油酸甘油酯,但都不含油酸,故错误;
④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氢氧化铜浊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⑤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为高聚物,为高分子材料,故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
(1)催化剂
(2)CH2=CH2
(3)AC
(4)溶液紫色褪去;CH2=CH2+Br2CH2Br-CH2Br
【对标知识点】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组成与结构、有机物制备实验、乙烯的氧化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乙烯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难度不大,掌握乙烯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即可解答。
【思路】
(1)石蜡油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反应,则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催化剂;
(2)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3)A.乙烯和氢气加成可以得到乙烷,故A正确;
B.乙烯加成得不到CH3CHCl2,故B错误;
C.乙烯和水加成得到CH3CH2OH,故C正确;
D.乙烯加成无法得到乙酸,故D错误。
(4)乙烯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现象为紫色褪去,装置C中发生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15.【答案】
(1)CH2==CH2+Br2→CH2BrCH2Br
(2)不能;AC
(3)H2S;H2S+Br2==2HBr+S↓;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
(4)分别用pH计测量反应前后溴水的pH,若反应后pH明显减小,则是取代反应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烯烃的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反应原理的探究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乙烯的性质,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思路】
(1)CH2==CH2含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
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
(2)溴水褪色,未必就是乙烯反应,也可能是乙烯中的杂质气体与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故答案为:不能;AC;
(3)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可以推断还原气体为H2S,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2S+Br2==2HBr+S↓ ;可以选择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除去H2S,
故答案为:H2S;H2S+Br2==2HBr+S↓;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
(4)如果乙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溴化氢(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计予以验证;
故答案为:分别用pH计测量反应前后溴水的pH,若反应后pH明显减小,则是取代反应。
16.【答案】
CH2=CH2+Br2→CH2BrCH2Br 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 NaOH 吸收溴蒸气 1,2-二溴乙烷易凝结成固体而发生堵塞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
【解析】
解:(1)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2)A装置中导管与大气相连,能够平衡气压,则A还是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
(3)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与溴单质反应,需要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单质有毒,易挥发,需要用E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NaOH; 吸收溴蒸气;
(4)1,2-二溴乙烷的熔点是9.79℃,若温度过低,1,2-二溴乙烷易凝结成固体而发生堵塞,
故答案为:1,2-二溴乙烷易凝结成固体而发生堵塞。
实验室中用图示装置来制备1,2-二溴乙烷,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然后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在装置D中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溴有毒、易挥发,需要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E装置吸收,
(1)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据此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装置一个作用是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D中小试管里的导管是否发生堵塞,另外A装置中导管与大气相连,能够平衡气压,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3)结合分析可知装置B中试剂机装置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4)1,2-二溴乙烷的熔点是9.79℃,若温度过低,1,2-二溴乙烷易凝结成固体。
本题考查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组成、结构与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7.【答案】
(1)CH2=CH2;羟基;
(2)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H3CH2OH+O22CH3CHO+2H2O;
(4)①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②防止倒吸;
③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对标知识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乙酸乙酯的制备,涉及烯、醇、羧酸的性质与转化等知识,是对常见有机物知识的简单运用,注意乙酸乙酯制备中长导管、饱和碳酸钠溶液以及浓硫酸的作用。
【思路】
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则B为CH2=CH2,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转化得到A,A可以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条件下也反应,可知②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3CH2OH,④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D为CH3CHO,③是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为CH3COOCH2CH3,①是乙醇与钠反应生成E为CH3CH2O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为CH3CH2OH,含有官能团为:羟基;
故答案为:CH2=CH2;羟基;
(2)反应②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④是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反应①是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反应④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H3CH2OH+O22CH3CHO+2H2O;
(4)①a试管中为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同时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③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18.【答案】
(1)A B A D ;
(2)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3 )Ⅲ中的品红不褪色,Ⅳ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D;
(5 )①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②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对标知识点】
分液与萃取、乙烯的加成反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机物制备实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烯的氧化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和乙烯的性质和应用,难度一般,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思路】
(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褪色,所以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检验,然后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二氧化硫,之后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乙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最后用高锰酸钾检验乙烯,所以装入的药品依次为A、B、A、D,
故答案为:A B A D ;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3 )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Ⅲ中的品红不褪色,Ⅳ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Ⅲ中的品红不褪色,Ⅳ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A. 装置①中水的作用是平衡压强的作用,装置③中水的作用是冷却液溴的作用,故A错误;
B. 装置②中氢氧化钠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杂质,装置④中NaOH溶液吸收溴蒸气,故B错误;
C. 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密度比水大,产物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1,2﹣二溴乙烷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倒出,故C错误;
D. 制备乙烯是乙醇的消去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是乙烯的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 )①溴乙烷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生成乙烯、溴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②乙醇易挥发,但乙醇和水互溶,所以试管中水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乙烯能和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所以若省去试管a,试管b中可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代替高锰酸钾,
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9.【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红褐 ⑧乙醇 ⑨浓硫酸 ⑩冰醋酸 ⑪反应液中 ⑫防暴沸 ⑬催化剂、脱水剂 ⑭冷凝、导气 ⑮防倒吸 ⑯冷凝回流
【对标知识点】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乙烯的来源及用途、铝及其化合物、胶体的制备、苯的性质实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无机非金属材料A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硅酸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化学反应与能量A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辨析,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答案】B,【答案】A,【答案】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高中化学高二下零轮回归课本AB卷: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B卷(知识点总结 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五大特征,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6,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组合是,0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