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
展开12 台阶 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体会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本文源自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作者入伍后离开了家乡,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作者小说创作的灵感和契机。他带着对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本文就体现了这一点。
四、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凹( āo ) 凼( dànɡ ) 门槛( kǎn )
砌( qì ) 揩( kāi ) 嘎叽( ɡā jī )
筹划( chóu ) 烦躁( zào ) 尴尬( ɡān ɡà )
撬( qiào ) 涎水( xián ) 晌午( shǎnɡ )
唿嗒( hū dɑ ) 黏性( nián ) 嵌着( qiàn )
烟瘾( yǐn ) 舀( yǎo ) 大庭广众( tínɡ )
硌( ɡè ) 庄稼茬( chá ) 微不足道( wēi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微不足道:是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五、层次结构
1.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开端——父亲立志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二部分(10-16):发展——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进行了漫长的准备。
第三部分(17-24):高潮——父亲终于造好了有九级高台阶的新屋。
第四部分(25-32):结局——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
六、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明确: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于是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明确:父亲捡砖拾瓦,砍柴种田,积钱累石,干到半夜,早起踏泥,父亲就这样积累了大半辈子,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了一个日子,破土动工”,最终盖起了新屋。
3.“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一句含义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含义:指的是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
作用:开篇点题,直接交代父亲对“我”家台阶的看法,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也就是为下文写父亲造高台阶的新屋埋下伏笔。
4.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明确: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4)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可见台阶低。
(5)写父亲在台阶上洗脚,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5.“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明确: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6.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明确: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7.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明确: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8.“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局?
明确:小说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追求物质理想是人类生存动力的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等同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怎样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人类一直在求索。
七、人物描写方法与修辞手法
1.“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表现出父亲劳动的艰辛,蕴含着父亲的身上拥有中国传统农民根植于土地的勤劳本色。
2.“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一句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每一根细发“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实际上也是父亲为了建造新屋,超负荷承担生活重担的真实写照。拟人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建造新屋的艰辛、勤劳、投入,又营造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意境。
3.“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但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长期的自卑使他在这样的场合表现出窘态,更反映出一个农民地位的卑微。
4.“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语言、动作描写。写父亲的衰老,以此来说明超负荷的劳动已经损害了他的健康,折耗了他的岁月,一个人一生劳动,终究有用尽力气的时候。也写出了父亲的好强。
5.“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头发的长短不齐,突出了父亲衰老之快,表现了父亲的失落和沮丧,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营造一种伤感的气氛。
八、合作探究
1.文中写到了几种台阶?分别有什么含义?
明确:三层台阶:理想的起步,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
高高的台阶:理想的动力源泉,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
九层台阶:理想的勋章,父亲人生的杰作,是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
2.以《台阶》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明确:含义:台阶不仅仅是台阶,还象征了地位,象征了父亲的自尊和理想,为了台阶,父亲奉献了一切。
作用: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蕴含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同情和怜悯。
3.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1)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2)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3)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4.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
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是父亲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他对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希望通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怕千辛万苦,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
5.“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九、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父亲拼命苦干一生建造一座有高台阶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谦卑厚道,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普通农民形象。在他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农民为了理想能够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作者用父亲新屋建成,人已衰老,精神支柱也随之倒掉的现实,引发读者对农民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进行积极主动的多元思考。
十、文本特色
1.线索清晰。
本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使造屋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敬的热切渴望。
2.细节描写出神入化。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了父亲既要强能干又老实厚道的性格特点。
3.详略得当。
父亲建新屋的主要目的是建起高台阶,因为父亲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台阶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较简略,对造新台阶过程则详写。
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本文以形绘神地表现了父亲鲜明的个性特点。如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态、动作刻画,表现了父亲既高兴,又尴尬的心情,符合人物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
(片段仿写)请你认真观察母亲的外貌、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母亲的特点。(100字左右)
答案:母亲穿着一身破旧不堪的工作服,正弯腰洗鱼,血污的手麻利地干着。一缕干枯而又焦黄的头发随风飘浮。突然,母亲微微咳嗽起来,佝偻着身子,好一会儿,母亲才直起腰,捶捶胸,敲敲背,一切我都明白了,我和妈妈的目光相遇,她尴尬地笑了。
解析: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母亲的特点。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品读,感知形象,主题思想,写法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教师寄语,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讨论,拓展延伸,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1* 台阶/李森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 台阶/李森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新课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讨论,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