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课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69 次下载
- 第23课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73 次下载
-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教案 课件 63 次下载
-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课件+教案 课件 57 次下载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课件+教案 课件 79 次下载
初中语文24* 三顾茅庐优秀ppt课件
展开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其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另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传世。
2.简介作品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3.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屯居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向刘备荐诸葛亮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两人的荐语,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极大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大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4.人物简介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张飞(?—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又斩将军庞德,自许(今河南许昌)以南往往遥应,威震华夏。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往救,而吴乘机袭取江陵,关羽遂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与儿子关平同为吴军俘杀。追谥壮缪侯。好《左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教尊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
5.字词积累
拜谒( ) 纶巾( ) 末胄( ) 愧赧( )
倾颓( ) 存恤( ) 殆尽( ) 疏懒( )
鄙贱( ) 如雷贯耳( ) 顿开茅塞( )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文中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读课文,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疏通疑难语句。
(3)把经过组内讨论也不能解决的疑难语句提交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预设:
①玄德拱立阶下——刘备恭敬地站在台阶下。
②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以前两次来拜见,没有见到你,已经写书信在这了,不知道先生看了没有?
③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男子汉大丈夫,身具旷世之才,怎么可以碌碌无为老死在山野林泉之中呢?希望先生您能以天下百姓为己念,开导愚笨的我,教授我治国的道理。
2.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快速阅读课文,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梳理、概括本文的情节。
开端: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关、张二人劝阻,刘备用典故开导他们。
发展:去拜访时,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他见上面。
高潮:刘备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隆中献策。
结局: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3.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因为汉室衰败了,而董卓、曹操等人夺取了国家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又苦于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只好请人称“卧龙”的诸葛孔明相助,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4.在第三次拜访时,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前经历了哪些波折?请简要概括。
四、精读细研
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刘备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刘备的哪些品质?
体现在语言上: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可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玄德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地邀请其出山辅佐自己,可以说明其求贤若渴,体现了刘备礼贤下士的诚意。
刘备:
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②诚心求贤:刘备为见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③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诸葛亮
2.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思考:选文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直接描写:
a.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外貌,表现诸葛亮的卓尔不群;
b.通过描写诸葛亮的语言,表现诸葛亮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及不贪恋富贵功名,知恩图报的特点;
c.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动作,表现诸葛亮处世持守谨慎的特点。
侧面烘托:
a.通过写后人所作诗句,侧面烘托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形象特点。
b.通过写刘备的礼贤下士,表现了诸葛亮卓尔不群。
3.第3自然段中诸葛亮针对刘备的询问,阐述了哪些内容?强调了什么问题?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
②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
③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
4.说说你从诸葛亮交代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的这一番话中,能够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恩图报
淡泊名利
①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若非刘备一片赤诚,他绝不出山,可见其本心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
②仁心爱人:刘备为天下苍生计,诸葛亮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
③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5.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从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可见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从他躬耕陇亩,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在战略方面进行了精心谋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胸怀大志、富有智慧、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五、深入探究
从文中找出描写关羽、张飞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在拜见诸葛亮的途中是怎样表现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他暴躁、鲁莽。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描写张飞、关公对玄德此举的反应?
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3.朗读第二自然段,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由诸葛均的表现及张飞、刘备对待诸葛均的不同态度,刻画了诸葛均我行我素的形象及刘备善解人意、谦恭有礼,张飞直率的特征。
结构上: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做了铺垫。
4.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一方面写出诸葛亮的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5.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大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分析天下形势:
一论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五论刘备——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提出战略方针: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6. 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7.第3、4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作者善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评点,又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8.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9.诸葛亮故意多次避而不见刘备,你认为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合适,因为一方面此时诸葛亮对刘备是否能成就大业,是否能礼贤下士并没有完全了解,故意采用避而不见的形式对其进行试探和考验,说明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这样合适。诸葛亮躬耕陇亩,隐居山林,原本就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次故意避而不见,正是他的这种想法的表现。
这样不合适。因为这种行为明显是对来访者的不礼貌。虽然诸葛亮有试探的用意,但应适可而止,否则,很可能与赏识自已的“伯乐”失之交臂。
这样不合适。因为诸葛亮的这种行为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很容易给人一种为人高傲的印象。从关、张二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10.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
明确: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1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仍有所怀疑,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由此可见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只有完全信任,才能出山辅佐。
1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六、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卓绝的智慧,以及在成就蜀汉大业中将要起到的巨大作用。
七、学后感悟
1.“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事业发达,国家兴旺。
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旷达胸襟,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八、写作特色
1.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本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比如刘备准备三顾茅庐,张飞说“哥哥差矣……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其鲁莽之态如在眼前;刘备“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犹然侍立”等动作,则可见其求贤的诚心;诸葛亮是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这从他未出茅庐而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分析可以看出。
2.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塑造人物。
课文在艺术创作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烘托陪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张飞在“三顾”过程中的粗率、急躁,一方面反衬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另一方面也衬托出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
九、拓展延伸
1.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勉一生,做了许多大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呢?请列举出来。
预设: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七星坛借东风、巧布八阵图、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
2.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句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绝怜诸葛隆中意,嬴(同“赢”)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文天祥《有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罗贯中,三顾茅庐,语言描写,比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课文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三顾茅庐》课件pptx、《三顾茅庐》教案docx、《三顾茅庐》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三顾茅庐PPT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三顾茅庐》,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