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二 认识多位数教案
展开教科书第21~22页例6、例7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合理性,提高把握大数实际大小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感。
3.使学生在认识近似数、用近似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出示例6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场景图中的信息。
提问:读了上面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每条信息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讲解: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揭示课题:近似数)
提问:请同学们再来看刚才的两条信息,说一说哪些数是近似数。
再问: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或用过近似数?
2.做第22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读一读场景图中的信息,再判断哪些是近似数,并说明理由。
二、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
1.教学例7。
出示例7中的文字和表格,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这个城市的总人口是多少?男性和女性人口各是多少?
启发:这个市实际的人口数量会一直和表中的数量完全一致吗?
讲解:由于每时每刻都可能会有人出生或死亡,一个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统计人口的数量,一般都是统计某个特定时间的人口数。例如,2012年末某市的人口数一般是指2012年12月31日24时这个市的人口数量。另一方面,虽然一个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的幅度都很小。所以,表示一个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一般不用一个十分精确的数来表示,而用一个能反映这个市人口情况的近似数来表示。
谈话:那么,这个市的男性和女性人口大约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请大家看这里的直线(出示书上的数轴),你能在直线上描点表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数吗?自己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组织反馈,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找到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数的点的。
提问:从图上看,男性人口比38万5千大还是小?女性人口呢?
谈话:男性和女性人口数各接近多少万?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学交流。
组织反馈,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然后组织讲评。
小结:男性人口是384204人,比385000小,接近38万;女性人口是386685人,比385000大,接近39万。我们就说,这个市的男性人口大约是38万人,女性人口大约是39万人。
指出: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请大家仔细阅读教科书第22页下面的底注,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生阅读后组织交流,并小结“四舍五入”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
谈话:你能写出这个市男性和女性人口的近似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尝试后组织交流。(板书:384204≈380000,386685≈390000)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并组织交流。
小结: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指出:这里是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所以要用约等号连接。而前面在例5中是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写出的数与原数相等,所以要用等号连接,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5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由读题,并指名说一说题中的表格表示什么。
谈话:你能用“万”作单位写出这四个城市人口数的近似数,并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先自己试一试,并与同学交流。
组织反馈,并让学生具体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排序的过程和结果。
2.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并读一读题中的数,然后按要求写出题中各数的近似数,并组织反馈。
3.做练习四第9题。
出示题目,提问: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尝试写出题中各数的近似数,并组织交流。
4.做练习四第10题。
出示左边一题,提问: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
再问:一个九万多的数,“四舍五入”后得10万,这个数的千位上可能是几?这道题的“口”里可以填哪些数?
出示右边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反馈。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近似数的含义的?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四第7、8题。
2.课外作业:练习四第11题。
【板书设计】
近似数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先从生活中的信息出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近似数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明确“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在教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时,先通过直线上的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怎样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此基础上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这样学生有了感性认知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抽象,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知,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