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2莆田九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莆田九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g/mL的NaOH溶液和0,【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试卷
1. 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 一个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C. 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 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
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 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 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D. 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3. 某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是否康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所用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0.01g/mL的CuSO4溶液
②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荡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③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
④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含有蔗糖的蒸馏水溶液为对照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如图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 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其组成元素及化合物的关系如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B(RNA)中
B. HIV中的大分子A至少含有20种氨基酸
C. b为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D. a为含氮碱基,组成DNA的碱基共有4种
6. 如图表示“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
B. ②表示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 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
C. 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
D. 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
7. 如图所示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 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 Ⅰ细胞核、ⅡDNA、Ⅲ染色体
C. 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 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8.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植物吸收的无机盐PO43-是合成DNA、RNA和纤维素等物质的原料
C.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某些无机盐还是大分子的组成成分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9. 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 功能②表示的运输方式均消耗能量
C. 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③有一定关系
D.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通讯
10. 有关下列四种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高尔基体 ②中心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A. 具有单层膜的是①③ B. ③是脂质的合成场所
C.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②有关 D. 氨基酸形成肽链的场所是③④
11.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
①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②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
④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B. 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 核孔是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 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13.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吸水时也会有水分子扩散到细胞外
B. 咸菜腌制过程中Na+、Cl-进人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
C. 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D. 蛋白质运出细胞的方式不属于跨膜运输
14.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 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 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 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15. 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B.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
D. 人体在剧烈运动中,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
16.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乙曲线b点表示无氧呼吸最强
B.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不同O2浓度下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的变化
C. 氧气浓度为d时该器官的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 若甲曲线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在O2浓度为b时消耗了A mol的葡萄糖,则乙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在O2浓度为b时消耗的葡萄糖为A/2 mol
17. 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含量最多的是乙
B. 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 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18.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B. 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 物质a表示[H] D. 物质b表示C3
19. 甲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该植物在两种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光强为n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
B. 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
C. 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低
D. 影响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只有CO2浓度
20. 如图相关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如图中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对应的是( )
①染色体呈细丝状,数目加倍
②染色体散乱排布
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④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移向两极
⑤染色体变为染色质丝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21. 科学家将4个关键基因植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具有类似干细胞功能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图为该技术在人体细胞中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iPS细胞用于治疗其供体因神经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疾病,可避免排斥反应
B. 过程①②③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该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C. 关键基因表达将改变肝脏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使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
D. iPS细胞的mRNA与神经细胞相同,且关键基因在增殖过程中都能复制
22. 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的各项叙述中,正确一组是( )
①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②人体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③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④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⑤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⑥成熟生物体细胞自然更新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A. ①②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⑥
23. 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且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成正相关,(如:Aabb和aaBb的肤色一致)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
D. 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
24. 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
A. 9:4:3 B. 9:3:4 C. 9:1:6 D. 9:6:1
25. 如果用31p、32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32S B. 可在DNA中找到31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31p D. 可在DNA中找到31p、32S
26. 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A. 17% B. 32% C. 34% D. 50%
27. 某DNA分子中有脱氧核苷酸4000个,已知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要的游离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 800个 B. 1600个 C. 2400个 D. 3200个
28.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只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一个基因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DNA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 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相对应的密码子
B. 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 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 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30. 在下列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⑥ C. ⑤⑥ D. ②④⑥
31.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与HIV相比,特有的化学组成是______。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原料是______,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______上合成的。
(2)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应发生在图中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如果在过程f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_。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______,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3)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______。
A.甲组-上清液-①B.乙组-上清液-②C.甲组-沉淀物-③D.乙组-沉淀物-④
32.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具有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
(6)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
33. 如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和_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⑥的名称是______。
(2)图乙为______过程,此过程遵循______原则,发生的场所主要是______。
(3)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______(填“单个”或“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过程需要消耗的原料是______。
34. 回答有关表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
(1)将同位素标记的尿核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不久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从A细胞中摄取的核酸,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B中,当转入______时,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复制传给下一代,当转入______时,在B细胞中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性状不会遗传。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链转录的(以图中的①或②表示)。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转录并翻译出此段多肽的DNA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______。
(4)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通过______进入细胞质中。
35.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在______期,催化过程②的酶是______.
(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
(3)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有______.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_____.在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______.
(5)如合成胰岛素,共含51个氨基酸,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上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______个.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生命系统中单细胞生物无组织和系统,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
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不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
故选:C。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代谢和繁殖离不开细胞。
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在解答时考生要熟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内容,知道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因此大分子和病毒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2.【答案】C
【解析】解: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A正确;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正确;
C、不同细胞的结构不同,但都含有细胞膜和细胞质,这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C错误;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C。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解:①所用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故①错误;
②使用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先混合均匀,再向尿液中斐林试剂,故②错误;
③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故③错误;
④蔗糖不属于还原性糖,不能用于对照实验,故④错误。
故选:D。
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正常者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是现配现用,且两种溶液混合后利用。
本题主要考查还原性糖的鉴定,意在考查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还原性糖鉴定的原理。
4.【答案】B
【解析】解:肽键的结构式为-CO-NH-,图中多肽含有4个肽键,而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所以图中含有5个氨基酸,它们的R依次是-CH3、-H、-CH3、-CH2CH3、-H,由此可见,该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3种。
故选:B。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0种,它们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中多肽片段含有5个完整的氨基酸,但有两个氨基酸的R都是-CH3,还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都是-H.
本题结合多肽片段结构示意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首先要求考生掌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判断图中含有氨基酸数目;其次要求考生明确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然后再判断图中多肽片段水解后形成的氨基酸的数目及种类。
5.【答案】A
【解析】解:A、HIV为RNA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B(RNA)中,A正确;
B、HIV中的大分子A表示蛋白质,其蛋白质中最多含有20种氨基酸,B错误;
C、b为核糖核苷酸,是由磷酸、核糖和碱基组成的,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HIV病毒的成分为蛋白质和RNA,其中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因此根据元素组成可知图中a表示氨基酸,A表示蛋白质;b表示核糖核苷酸,B表示RNA。
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6.【答案】D
【解析】解:A、①表示制片,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
B、②表示水解,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B正确;
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C正确;
D、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液对标本同时进行染色,D错误。
故选: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答案】C
【解析】解:A、Ⅰ包括Ⅱ和Ⅲ,而且Ⅱ和Ⅲ互不包括。核酸包含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应该是Ⅲ包括Ⅰ和Ⅱ,A错误;
B、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和DNA不是并列关系,B错误;
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固醇除了胆固醇和维生素D以外还有性激素,C正确;
D、少数酶和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本题着重考查了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8.【答案】B
【解析】解:A、自由水可以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有无机盐,B错误;
C、生物体内无机盐对于维持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进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C正确;
D、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正确。
故选:B。
本题是对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考查,回忆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及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答案】B
【解析】解:A、①即系统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功能②表示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浓度差、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则B错;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C正确;
D、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一、细胞膜的功能:
1.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①即系统的边界,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
2.在细胞识别③、信号传递④、纤维素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等方面,生物膜也发挥重要作用.
3.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但是这些物质并不是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而是穿过细胞膜,与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的某些受体相结合,从而介导两个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二、物质运输的方式为:
一个是主动运输是消耗能量的;一个自由扩散、还有一个协助扩散②,都是被动运输,是不耗能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以及识图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具有单层膜的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A正确;
B、内质网是合成脂质场所,B正确;
C、动物细胞中,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氨基酸形成肽链的场所是④核糖体,D错误。
故选:D。
1、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2、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考查应该学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11.【答案】B
【解析】解:①细胞核内含有蛋白质,3H标记的亮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因此细胞核中可能含有放射性,①错误;
②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核糖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②错误;
③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因此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③正确;
④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如果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④正确。
故选:B。
1、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用放射性3H标记的亮氨酸后,细胞结构中含有蛋白质的结构都可能含有放射性;
2、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答案】C
【解析】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都含有少量DNA,A正确;
B、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都能形成消化酶,因此高尔基体较多,B正确;
C、核孔是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而DNA不能进出细胞,C错误;
D、吸收和转运某些营养物质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则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D正确。
故选:C。
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都具有双层膜,都含有少量DNA,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2、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都要合成外分泌酶,需要较多高尔基体.
3、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4、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细胞两端都会发生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线粒体就集中分布在细胞两端.
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高尔基体、核孔和线粒体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3.【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吸水时也会有水分子扩散到细胞外,只不过进入细胞的水多,A正确;
B、咸菜腌制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Na+、Cl-进人细胞通过扩散作用,B错误;
C、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通过主动运输进行跨膜运输,C正确;
D、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其运出细胞的方式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D正确。
故选:B。
1、小分子的运输方式:
(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
②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
(2)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离子)
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
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的运输方式、影响运输方式的因素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相关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A正确;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错误;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C正确;
D、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是7,故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D正确.
故选:B.
1、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还要注意,低温使酶失活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2、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①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②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③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④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15.【答案】A
【解析】解:A、人体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将增大,产生ADP的速率也增大,两者趋于动态平衡,A错误;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
D、人体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ATP合成的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A。
1、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2、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其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很快,这样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6.【答案】B
【解析】解:A、图中乙曲线b点是与甲曲线的交叉点,此时的无氧呼吸已经受到抑制,可以表示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点,而在a点表示无氧呼吸最强,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乙曲线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吸收量曲线,甲是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曲线,B正确;
C、氧气浓度为d时该器官的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由于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三倍,若甲曲线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在O2浓度为b时消耗了A mol的葡萄糖,则乙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在O2浓度为b时消耗的葡萄糖为A/3 mol,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意结合图解可知,甲曲线表示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的变化,即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最终在c点消失.
乙曲线表示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的变化,也可以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分析题图判断两条曲线代表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含量最多的是乙叶绿素a,A正确;
B、四种色素都是有机物,都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正确;
C、溶解度高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扩散更远,因此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丁胡萝卜素,C错误;
D、由于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则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叶绿素b和乙叶绿素a,D正确。
故选:C。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进而扩散距离最远,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则图中甲表示叶绿素b、乙表示叶绿素a、丙表示叶黄素、丁表示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的是丁,含量最多的是乙。
以柱形图为信息载体,考查了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的分布、提取及分离,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18.【答案】C
【解析】解:A、图中阶段Ⅰ能够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错误;
B、图中阶段Ⅱ能够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并且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错误;
C、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物质a表示[H],C正确;
D、在光反应阶段,ADP+Pi+能量ATP,因此图中b表示ATP,D错误。
故选:C。
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图解如下: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相关的物质变化,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能够根据图中物质变化判断阶段Ⅰ和阶段Ⅱ,以及图中标号ab表示的物质,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要求。
19.【答案】B
【解析】解:A、曲线①表示光强为m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A错误;
B、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导致二氧化碳固定反应加强,a点与c点相比较,是叶肉细胞中C3的C点含量高,B正确;
C、b点与c点相比较,b点的光合速率高C3的还原比c点加快。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b比c高,C错误;
D、b点所在曲线是研究影响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而不只是只受二氧化碳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甲图表示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乙图表示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图象①和②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理解图示信息和解答有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解:①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细丝状,复制后DNA分子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①错误;
②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②正确;
③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③正确;
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染色体移向两极,④错误;
⑤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为染色质丝,⑤正确。
故选:C。
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同时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子染色体由纺锤丝拉向细胞的两极;末期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重新出现核膜和核仁。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且明确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难度不大。
21.【答案】A
【解析】解:A、用iPS细胞治疗其供体因神经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体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故A正确;
B、过程①②③是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并没有体现iPS细胞的全能性,故B错误;
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因此关键基因表达不会改变肝脏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故C错误;
D、神经细胞是iPS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这两种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图示不表示将4个关键基因植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具有类似干细胞功能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细胞分化和干细胞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要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2.【答案】D
【解析】解:①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是能连续有丝分裂的细胞,①正确;
②人体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②正确;
③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不都处于衰老状态,如造血干细胞,③错误;
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④正确;
⑤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⑤错误;
⑥成熟生物体细胞自然更新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⑥正确。
故选:D。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掌握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正确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23.【答案】C
【解析】解:A、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或1个,所以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A正确;
B、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肤色最深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
C、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和,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C不正确;
D、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和,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肤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肤色最深;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肤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肤色最浅。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情况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
本题肤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难点在于显性基因的数量与肤色成正相关。
24.【答案】B
【解析】解: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它们交配所得后代为B_C_(黑色):bbC_(褐色):B_cc(白色):bbcc(白色)=9:3:3:1.因此,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9:3:4.
故选:B.
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_C_,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bC_,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_cc和bbcc.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推断后代的情况,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5.【答案】B
【解析】解: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35S,A错误;
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31P,B正确;
C、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蛋白质外壳中不含P元素,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31p,C错误;
D、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不到35S,D错误。
故选:B。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31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2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
26.【答案】A
【解析】已知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即A+T=64%,则A=T=32%,C=G=50%-32%=18%.又已知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即A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所以A2=34%,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17%。
故选: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其他碱基同理。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首先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双链DNA中的A所占的比例;其次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计算出另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
27.【答案】C
【解析】解:(1)某DNA分子中A+T占60%,则A=T占30%,C=G占50%-30%=20%.该DNA分子中有脱氧核苷酸4000个,则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为4000×20%=800个。
(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要的游离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22-1)×800=2400个。
故选:C。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后,形成子代DNA分子需游离的胸腺嘧啶为(2n-1)×m个。
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掌握其应用,能根据题干数据计算出一个DNA分子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分子数;识记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计算。
28.【答案】A
【解析】解: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A错误;
B、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
C、基因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也决定了基因的特异性,C正确;
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间期或末期)或2个DNA分子(分裂期),D正确。
故选:A。
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答案】C
【解析】解:A、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氨基酸一共有20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不含T碱基,B正确;
C、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
D、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
故选:C。
密码子是指mRNA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碱基种类包括:A、G、C、U.由这四种碱基可以构成64种密码子,总共决定20种氨基酸,并且密码子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因此密码子和氨基酸是61对20 的关系,因此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码子决定.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氨基酸和密码子的对应关系,考生要明确密码子中有两种起始密码子和三种终止密码子,并且三种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30.【答案】B
【解析】解: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发生在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内,如动植物细胞;
②表示转录,动植物细胞整个生命活动历程中可以转录形成RNA;
③表示逆转录,某些致癌病毒、HIV等能在宿主细胞内逆转录形成DNA,再整合到宿主细胞;
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如HIV,烟草花叶病毒;
⑤翻译形成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所有生物,包括病毒依赖宿主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
⑥该过程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在生物体内不能进行;
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③④⑥。
故选:B。
据图分析,①表示DNA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自我复制,⑤表示翻译.⑥该过程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在生物体内不存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通过DNA的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即过程①,通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来表达遗传信息,即过程②⑤.RNA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RNA病毒中,所以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③④.
本题以中心法则的图解为载体,考查动植物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平时学习时注意:高等动植物只有DNA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但具体到不同细胞情况不尽相同,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DNA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信息传递.RNA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RNA病毒中,是后来发现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31.【答案】(1)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e→b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细菌的核糖体
(2)e→f 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搅拌不充分
(3)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实验图示,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1)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两者相比,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有的化学组成是脱氧核糖、胸腺嘧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e→b过程之间,原料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应发生在图中过程e→f之间,如果在过程f之后搅拌离心,细菌会裂解,释放出子代T2噬菌体,所以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部分T2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3)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且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对应于曲线④。
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DNA随着细菌分布在沉淀物质。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有的未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降低,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降低,对应于曲线②.故选:B。
故答案为:
(1)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e→b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细菌的核糖体
(2)e→f 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搅拌不充分
(3)B
32.【答案】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DNA是遗传物质 不能 因为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大肠杆菌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解析】解:(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所以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方法。
(2)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并且DNA是遗传物质,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在离心时,含有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沉在底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因此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出现在上清液中,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b.在实验中,如果保温时间过短,会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因此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由于DNA和蛋白质中均有N元素,所以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6)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故答案为: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3)a.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4)DNA是遗传物质
(5)不能 因为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6)大肠杆菌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误差分析,考生要明确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并且侵染大肠杆菌后培养离心其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考生要学会分析如果保温时间过短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
33.【答案】① ② 鸟嘌呤 DNA复制 碱基互补配对 细胞核 多个 脱氧核苷酸
【解析】解:(1)DNA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图中⑥是与胞嘧啶配对的鸟嘌呤,所以其名称是鸟嘌呤。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乙为DNA复制过程,此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3)从乙图看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这样可以提高复制速率;图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消耗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故答案为:
(1)①②鸟嘌呤
(2)DNA复制 碱基互补配对 细胞核
(3)多个 脱氧核苷酸
甲图为DNA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为含氮碱基,⑨为氢键,10为磷酸二酯键。乙图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进行的DNA分子复制过程。
准确识别DNA分子的结构组成以及DNA复制过程的图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4.【答案】mRNA tRNA rRNA DNA RNA ② -CCUGAAGAGAAG- -GGACTTCCCTTC- 核孔
【解析】解:(1)尿核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是RNA合成的原料,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同位素标记的尿核苷,会在转录产物RNA中出现,而RNA分为mRNA、tRNA和rRNA。
(2)在细胞生物中,其遗传物质是DNA,所以提取的核酸如果是DNA,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够复制传给下一代;如果是RNA,在B细胞中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RNA不能复制传给下一代,故性状也不会遗传。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根据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对应的密码子的序列,可以推测该模板链是②,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CCUGAAGAGAAG-;发生基因突变后的多肽中氨基酸发生改变的是第二个谷氨酸变成甘氨酸,第二个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G,因为突变是由一个碱基被替换而引起的,因此甘氨酸对应密码子与谷氨酸对应的密码子GAG只有1个碱基不同,由此推出甘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GGG,则是由于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了由T到C的改变,则DNA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GGACTTCCCTTC-。
(4)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为mRNA,它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故答案为:
(1)mRNA tRNA rRNA
(2)DNA RNA
(3)②-CCUGAAGAGAAG--GGACTTCCCTTC-
(4)核孔
分析题意(3)和图示可知:根据多肽中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各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确定决定第一个氨基酸(脯氨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或者最后1个氨基酸(赖氨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在尝试决定第一个氨基酸和最后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时,可发现与赖氨酸的密码子AAA或者AAG互补的是②链后面的三个碱基TTC,再用其他的氨基酸进行验证,最后确定②链为模板链。
该题易错点为:转录的产物不只是mRNA,还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3种RNA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作用不同。
35.【答案】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RNA聚合酶 甲硫氨酸 a→b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点进行的 306
【解析】解:(1)①过程表示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
(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则信使RNA的三个碱基是AUG,则tRNA所携带的是甲硫氨酸.
(3)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判断依据是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④蛋白质的加工过程,其进行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较多的肽链.在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点进行的.
(5)根据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如合成胰岛素,共含51个氨基酸,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上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为51×6=306个.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RNA聚合酶
(2)甲硫氨酸
(3)a→b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点进行的
(5)306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产物是RNA,分为mRNA、tRNA和rRNA;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蛋白质的加工过程.
本题结合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
相关试卷
2021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B卷)含答案
2021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含答案
2022安庆桐城八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安庆桐城八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