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莆田九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
A. 石油的分馏 B. 粗盐的提纯 C. 煤的干馏 D. 干冰的气化
2. 有机物中的烃是
A.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B. 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
C. 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
D.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
3. 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A. 紫色石蕊溶液 B.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溴水
4. 下列物质中,由酯类组成的是
A. 甘油 B. 矿物油 C. 煤油 D. 牛油
5. 医院里检验糖尿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入到和NaOH的混合液中,加热后若产生红色沉淀,则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A. 葡萄糖 B. 乙酸 C. 蛋白质 D. 脂肪
6. 下列物质与溴水混合后,充分振荡、静置,上层液体呈橙红色,下层液体无色的是
A. 碘化钾溶液 B. 苯 C. 四氯化碳 D. 酒精
7. 双项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时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 青苹果中含有淀粉 B. 熟苹果中只含单糖
C. 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 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8.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氯气 B. 溴水
C. 氯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9. 有关乙烯的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③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④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A. 全部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②③④
10. 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 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 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 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与水互溶,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 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
11. 下列有关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B. 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
C.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是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
D. 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羧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12.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
C.
D.
13. 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②、③、④、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的分子式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从苯的凯库勒式看,分子中含有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 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 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15. 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A.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 和互为同系物
D. 和互为同位素
16. 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产生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水;③醋酸溶液。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17. 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
C.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烷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双键不如单键稳定,导致乙烯的性质比乙烷活泼
D. 乙烯分子中因含有不饱和键,导致乙烯能使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8. 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乙烯的加成产物的是
A. B. C. D.
19. 下列叙述的乙炔的结构和性质中,既不同于乙烯,也不同于乙烷的是
A. 存在碳碳不饱和键
B. 不易发生取代反应,易发生加成反应
C.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D.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20. 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 与足量溴蒸气反应 B. 通入足量溴水中
C. 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 分别进行燃烧
21. 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和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2. 下列是有关生活中的醋酸的应用,其中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
A. 醋酸不小心滴到大理石桌面上,桌面失去光泽
B. 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
C. 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
D. 用醋烹饪鱼,除去鱼的腥味
23. 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增重假设完全被吸收,则乙烯占混合气体体积的
A. B. C. D.
24. 在光照条件下,将与反应,得到等物质的量的4种取代物,则耗物质的量为
A. 1 mol B. 2 mol C. D. 10 mol
25. 在烷烃分子中,每增加一个碳原子,每摩尔该烷烃完全燃烧需要多消耗氧气
A. 1 mol B.
C. 2 mol D.
2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有机物需用结构式或结构简式表达
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______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只须写出生产一氯甲烷的反应方程式即可______ 。
苯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
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
乙酸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
由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7. 在石油的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在 ______ 冷凝管的水流方向 ______ ,放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______ 。得到的馏分为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8. 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A、C都是有机物.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9. 如图所示,某气体X可能由、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气体X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下列问题:
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X是 ______ 。
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气体X是 ______ 。
30. 氯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通过如下两个反应均可得到氯乙烷:
①
②
①属于下列 ______ 反应;②属于下列 ______ 反应。
A.加成
B.取代
C.氧化
你认为采用哪个方案合理?为什么?答: ______ 。
31. 实验室通常用浓硫酸和乙醇反应来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
A.品红溶液 溶液
C.浓硫酸 酸性溶液
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______ .
使用装置②和③的目的是 ______ ;
说明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段的产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粗盐的提纯,过程复杂有溶解、过滤、加试剂除杂质,过滤,蒸发等过程,单对食盐来说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氨气液化是利用降温或者加压的手段使气态的氨气变为液氨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分解生成焦炭、粗苯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正确;
D.干冰的气化为升华过程,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判断,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干馏、分馏的操作原理。
2.【答案】B
【解析】解: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无机物如CO等,故A错误;
B、烃是指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故B正确;
C、含有碳与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烃,如乙醇等,故C错误;
D、烃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能生成与,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也能生成与,如乙醇、乙醛等,故D错误。
故选:B。
烃是指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判断。
本题考查烃的概念,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答案】A
【解析】解:甲烷和乙烯都不能溶于水,水无法鉴别二者,故A选;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不选;
C.乙烯中含有官能团,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鉴别,故C不选;
D.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D不选。
故选:A。
甲烷属于饱和烃,性质较稳定,乙烯中含有官能团,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侧重有机物性质的考查,明确乙烯、甲烷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是醇类,故A错误;
B.矿物油是由石油分馏得到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故B错误;
C.煤油属于矿物油,是石油分馏得到,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故C错误;
D.牛油属于脂肪,而脂肪是由饱和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故牛油属于酯类,故D正确。
故选:D。
酯是由醇和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官能团为酯基,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酯的结构和常见物质的成分,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甘油不是油,而是醇。
5.【答案】A
【解析】解:选项中只有葡萄糖含,加入到和NaOH的混合液中,加热后若产生红色沉淀,则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B、C、D均不能出现此现象,
故选
含的有机物与新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碘化钾溶液与溴水混合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不分层,故A错误;
B.苯的密度小于水,与溴单质不反应,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少量的溴水加入苯中充分振荡,上层液体呈现橙红色,下层液体是无色,故B正确;
C.的密度大于水,与溴单质不反应,溴单质在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少量的溴水加入中充分振荡,下层液体是橙红色,故C错误;
D.酒精与水互溶,溶液不分层,故D错误。
故选:B。
混合液分为两层,说明所加液体和水互不相溶,上层液体呈现橙红色,下层液体是无色,说明溴单质更易溶于所加液体,液体与水互不相溶,密度小于水,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题目难度不大,记住常见的有机溶剂的密度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7.【答案】AD
【解析】解:青苹果汁遇碘酒显蓝色,证明含有淀粉,故A正确;
B.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葡萄糖,但是不一定只有葡萄糖,故B错误;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故C错误;
D.熟苹果汁与新制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生成了葡萄糖,从而证明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
青苹果汁遇碘酒显蓝色,证明含有淀粉,熟苹果汁与新制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生成了葡萄糖,从而证明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本题考查糖类的检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乙烷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但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气态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点燃条件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A、氯气为气态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丙烷与氯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溴水不是气态卤素单质,丙烷与溴水不能发生反应,故B错误;
C、氯水不是气态卤素单质,虽具有强氧化性,但丙烷与氯水不能发生反应,故C错误;
D、乙烷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乙烷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发生反应,但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气态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点燃条件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本题考查了烷烃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对乙烷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发生反应,但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气态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点燃条件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9.【答案】D
【解析】解:乙烯和水发生加成需要催化剂等条件进行,故①错误;乙烯分子中含双键,易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故②③正确;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故④正确;
故选:D。
乙烯难溶于水,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乙烯与水反应的条件,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乙醇和水互溶,故不能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提纯,故A错误;
B.乙醇是常用的有机溶剂,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易溶于乙醇,故经常用作药材的萃取剂,故B正确;
C.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故乙醇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故C正确;
D.乙醇沸点低,易挥发,“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乙醇易挥发的这个性质,故D正确。
故选:A。
A.乙醇和水互溶;
B.乙醇经常用作萃取剂;
C.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D.乙醇沸点低,易挥发。
本题考查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应注意的是乙醇和水能互溶,故不能用乙醇萃取水中的溶质。
11.【答案】D
【解析】解:乙酸可与水、乙醇形成氢键,则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故A正确;
B.二者均含氢键,且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则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故B正确;
C.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且为一元酸,则能与碳酸盐反应,故C正确;
D.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则乙酸分子羧基中的羟基跟醇分子中的氢结合成水,故D错误;
故选:D。
A.乙酸可与水、乙醇形成氢键;
B.二者均含氢键,且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且为一元酸;
D.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本题考查乙酸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是甲烷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是无机物之间的置换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C.是无机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是中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题目较为简单,注意理解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注意取代反应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区别.
13.【答案】C
【解析】解:①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①错误;
②氯气和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易溶于水,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②正确;
③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③正确;
④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④错误。
故选:C。
氯气和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易溶于水,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其它两组气体在光照下不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性质,明确题干信息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4.【答案】D
【解析】解:苯分子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故A错误;
B.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与碳碳单键,不属于烯烃,故B错误;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苯分子中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碳碳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一种独特的化学键,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A.苯分子不含碳碳双键;
B.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与碳碳单键;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取代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不存在碳碳单键与双键,六个键完全相同。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苯的结构特点以及性质的独特性,难度不大。
15.【答案】B
【解析】解: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冰为水的固体状态,不是同种物质,故B错误;
C.和结构相似组成相差,互为同系物,为烷烃的同系物,故C正确;
D.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碳元素的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B。
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为同分异构体;
B.干冰为二氧化碳固体;
C.结构相似组成相差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同种物质概念和特征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6.【答案】C
【解析】解:乙醇中的羟基氢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醋酸中的氢离子能和金属钠反应放氢气,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酸性醋酸>水>乙醇,三者的氢的活泼性顺序是③>②>①,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为③>②>①,所以产生速率顺序是③>②>①,
故选:C。
①、②水、③溶液均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自由移动的氢离子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
本题考查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钠与物质反应生成氢气的实质判断上H的活泼性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酸性醋酸>水>乙醇,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A
【解析】解:A、乙酸结构简式应该为:,故A错误;
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乙烷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乙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比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容易断裂,导致乙烯更加不稳定,故C正确;
D、乙烯中的碳碳双键不稳定,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A、乙烯的结构简式必须表示出碳碳双键;
B、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乙烷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来分析各物质的共面原子;
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比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容易断裂;
D、乙烯中的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和乙烯的性质,注意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性质不稳定,易发生氧化和加成.
18.【答案】B
【解析】解:乙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故A不选;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会生成,故B选;
C.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C不选;
D.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溴乙烷,故D不选;
故选:B。
乙烯中具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氯气、水、HBr发生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明确乙烯中的官能团及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C
【解析】解:乙烯、乙炔都存在不饱和键,乙烷中不存在不饱和键,故A错误;
B.乙烯、乙炔都易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乙炔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乙烯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乙烷中碳原子与所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乙炔既不同于乙烯,也不同于乙烷,故C正确;
D.乙烯、乙炔都能能与发生反应,乙烷不能与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乙烯、乙炔都存在不饱和键;
B.根据乙烯、乙炔都易发生加成反应;
C.乙炔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乙烯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乙烷中碳原子与所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
D.乙烯、乙炔都能能与发生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了乙炔、乙烯、乙烷的化学性质,注意比较不同点,难度中等。
20.【答案】B
【解析】解:与足量溴蒸气反应,关照条件下易发生取代反应,易混入新杂质,不能得到纯净的乙烷,故A错误;
B.乙烷性质稳定,与溴水不反应,乙烯含有官能团,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而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
C.通入氢气不能鉴别乙烷和乙烯,且能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
D.燃烧不能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D错误。
故选:B。
乙烷性质稳定,与溴水不反应,乙烯含有官能团,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除杂,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乙烯和乙烷在性质上的区别,特别是除杂时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1.【答案】B
【解析】解:混合烃,、,
即该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原子,
所以该烃的平均分子式为,
①C原子数小于2的烃只有,中含有4个H,则另一种烃碳个数大于2且氢原子数等于4,可以是、的混合物;
②若碳个数均为2,则两种烃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一个大于4,另一个小于4,
A.和混合,平均H原子数目介于之间,不可能为4,故A错误;
B.和按照1:1混合,平均分子式为,故B正确;
C.和混合,平均C原子数目介于之间,不可能为2,故C错误;
D.和混合,以任意比混合,平均C原子数目都是2,平均H原子数目介于之间,不可能为4,故D错误;
故选:B。
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水的物质的量为,则混合气体平均分子式为,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利用平均分子组成判断烃的组成,注意掌握质量守恒思想在确定有机物分子式中的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22.【答案】ACD
【解析】解:醋酸能与大理石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使桌面失去光泽,体现酸性,故A正确;
B.醋酸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可杀死流感病毒,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不能体现酸性,故B错误;
C.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水壶上的水垢,体现酸性,故C正确;
D.用醋烹饪鱼,除去鱼的腥味,食醋中的醋酸与碱性的胺化物结合成中性盐,体现酸性,故D正确;
故选
酸的通性为: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活泼金属=盐+氢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酸+碱=盐+水;酸+盐=新盐+新酸.
本题考查酸的通性,难度不大.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3.【答案】B
【解析】解:乙烯具有双键,性质较活泼,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较稳定,不和溴水反应,所以溴水增重的质量为乙烯的质量。
乙烯的体积为:;
乙烯占混合气体体积的;
故选:B。
乙烯具有双键,性质较活泼,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较稳定,不和溴水反应,所以溴水增重的质量为乙烯的质量,根据计算乙烯的体积,再根据计算即可.
本题以乙烯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明确溴水增重的物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反应完全后,得四种有机物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碳原子守恒知,、、、的物质的量都是,与发生取代反应:1个氯原子替换出1个氢原子,另一个氯原子则与氢原子结合生成HCl,可得关系式,,,,
生成需要的物质的量为,
生成需要的物质的量为,
生成需要的物质的量为,
生成需要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总共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
故选:
根据碳原子守恒计算四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甲烷与氯气发生的取代反应:1个氯原子替换出1个氢原子,另一个氯原子则与氢原子结合生成HCl,可得关系式,,,,据此计算总共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取代反应,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特征,明确取代反应中被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2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烷烃燃烧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烷烃的通式为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烷烃通式,每多一个碳原子就多1个原子团,消耗氧气
故选
26.【答案】
【解析】解: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乙烷,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第一步是1个氯原子替换出1个氢原子,另一个氯原子则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
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
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乙烷;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HCl;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所取代,生成硝基苯和水;
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乙酸酸性大于碳酸,乙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乙烯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
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试题题量过大,注意掌握常见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明确反应原理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7.【答案】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下口进、上口出 防止暴沸 混合物
【解析】解:石油的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用加热的方法将各组分分离的操作,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其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水充满整个冷凝管且与蒸汽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冷凝效果越好,故冷凝管内水流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碎瓷片能防止暴沸;石油的馏分是一个温度段内的蒸馏产物,故仍然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下口进、上口出;防止暴沸;混合物。
石油的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用加热的方法将各组分分离的操作,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冷凝水充满整个冷凝管且与蒸汽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冷凝效果越好;碎瓷片能防止暴沸;石油的馏分仍然是混合物。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蒸馏操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根据实验原理来理解能加深记忆。
28.【答案】
【解析】解:根据题中转化关系,乙醇与氧气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氧化成C为,乙醇与钠反应生成A为,乙醇点燃生成B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根据题中转化关系,乙醇与氧气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氧化成C为,乙醇与钠反应生成A为,乙醇点燃生成B为,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涉及醇、醛的性质与转化,难度不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9.【答案】 CO
【解析】解: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即气体燃烧有水生成,但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燃烧无二氧化碳生成,则气体X中只含H元素而不含C元素,故气体X只能是,
故答案为:;
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无水生成,即气体X中不含H元素;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即有二氧化碳生成,则气体X中含C元素,故气体X是CO,
故答案为:CO。
某气体X可能由、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则气体X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含水或二氧化碳或两者均含,则能被浓硫酸吸收的是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增重的是二氧化碳,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进行物质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准确根据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30.【答案】B A ②方案合理,因为①方案在产生氯乙烷的同时,有大量的副产物产生,反应很难停留在第一步取代上
【解析】解:反应①中是用一个氯原子取代了乙烷中的一个H原子,故属于取代反应;
反应②是将乙烯中的碳碳双键断开,将HCl中的H原子和Cl原子分别连接到乙烯断开的半键上,由不饱和的有机物变为饱和的有机物,故属于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B;A;
烷烃的取代反应是连续反应,故反应①发生后,生成的能继续和氯气发生取代生成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五氯乙烷、六氯乙烷等,导致的产率很低;而反应②是加成反应,产物只有,原子利用率达,故方案②合理,
故答案为:②方案合理,因为①方案在产生氯乙烷的同时,有大量的副产物产生,反应很难停留在第一步取代上。
反应①中是用一个氯原子取代了乙烷中的一个H原子;
反应②是将乙烯中的碳碳双键断开,将HCl中的H原子和Cl原子分别连接到乙烯断开的半键上,由不饱和的有机物变为饱和的有机物;
根据烷烃的取代反应是连续反应来分析。
本题依托一氯乙烷的制取考查了烷烃的取代和烯烃的加成,难度不大,应注意加成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但取代反应不符合。
31.【答案】A;B;A;D;装置①中品红溶液退色;除去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检验SO2是否被除尽;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退色,装置④中的酸性溶液退色
【解析】解: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可与碱反应,可使品红褪色,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同在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装置①中盛有品红溶液,用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然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②除去二氧化硫,再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③确定二氧化硫是否除干净,最后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的④检验乙烯的存在;
故答案为:A;B;A;D;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装置①中品红溶液退色;
装置②用来除去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装置③检验是否被除尽,故答案为:除去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检验是否被除尽;
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退色可以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若装置④中的酸性溶液退色,可证明乙烯的存在;
故答案为: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退色,装置④中的酸性溶液退色.
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可与碱反应,可使品红褪色,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同在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产物的检验,熟悉二氧化硫、乙烯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气体检验的顺序,题目难度不大.
2021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 有机物中的烃是指,下列物质中,由酯类组成的是,有关乙烯的下列叙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莆田九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莆田九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营口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营口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能说明溶液呈中性的可靠依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