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延边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513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延边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513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延边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2513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延边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共100分。
3.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否则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图a和图b,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甲乙两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乙岛南北跨度大约55千米
C.乙岛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D.甲岛河流呈向心状水系
2.图示信息表明( )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 B.图a的比例尺比图b小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下图为“古代《西域水道记卷二》中的罗布泊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
3.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若在图中的甲框中添加一个指向标,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日某地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②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③图中河流流向东南方向
④图中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⑤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都小于90°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5.该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或自然带)和季节最有可能是( )
A.热带草原带 冬季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季
C.温带草原带 夏季 D.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摄氏零下180度到零上150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为保证“玉兔”号能在月顺利工作三个月,特设计了“夜休—工作—午休—工作—夜休”模式。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为保证“玉兔”适应月球环境,“玉兔”曾在地面进行过外场模拟测试,下列最可能被选为地面测试场所的是 ( )
A.新疆罗布泊 B.长白山天池 C.四川横断山区 D.内蒙古呼伦贝尔
7.玉兔号设置休眠模式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
①与地面接收站的作息时间相一致 ②太阳能资源具有昼夜交替
③月面极端高低温的影响 ④避开月面“沙尘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9春节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当然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适宜的温度
9.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后所处天体系统为同一级别的是(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10.《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表面温度太低
B.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
C.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
D.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光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家声称,火星上有液态水存在。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距日远近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地球年)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夹角
地球
1
1
1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1.52
1.9
24时37分
23°59′
11.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其原因是在八大行星中,该星
A.是体积大小居中的行星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现象 D.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
12.根据表格材料分析,与地球比较,火星
①表面温度更高 ②大气层更稀薄
③没有春夏秋冬 ④一年的天数更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在抵达南极昆仑站(80°25'01″S,77°6'58″E)后,于2019年1月5日全面展开天文、冰川、测绘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如图为1月5日当地时间10时在昆仑站拍摄的自动监测设备及其周边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该日后一个月内( )
A.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变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索马里东部海域出现鱼汛
D.开普敦地区温和湿润
14.图中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影朝向和长度再次出现时,可能为( )
A.6月9日 B.7月5日 C.次年10月5日 D.次年12月9日
下图是P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能正确反映L这一天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的是( )
A. B. C. D.
16.M这一天( )
A.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达到最大值
B.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P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地球公转速度很慢
梅雨是指发生在江淮流域的阴雨天气,通常始于初夏时节,持续约1个月。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下图为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时段(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B.延吉太阳高度日变化逐渐减小
C.我国各地黑夜先变短后变长
D.长春的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长
18.2020年“暴力梅”( )
A.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入梅”时间早
B.6月下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
C.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持续偏北,梅雨期长
D.8月初,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梅雨期结束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
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0.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与湿度变化
21.我国夏季汽车在曝晒之后被称之为“火焰车”(如下图),车内温度高达60℃,主要原因是( )
A.汽车在夏季获得太阳辐射较多
B.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
C.汽车油漆对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D.车顶和玻璃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2.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23.“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晴朗无风的夜晚 B.晴朗无风的白天
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 )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5.湟水谷地该地段的平均风速( )
A.正午最大 B.山风大于谷风
C.傍晚最低 D.谷风大于山风
26.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地段( )
A.阴雨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小 B.植被覆盖多,摩擦阻力较大
C.地形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 D.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读某年4月28日8:00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问题。
27.若实线表示近地面等温面,虚线表示近地面等压面。则图中①地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a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等压面向上突出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③地气压高与②地
29.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C.b为上升气流 D.乙地多晴朗天气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问题。
30.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气流强烈上升,常伴有雷电现象,且大气中杂质含量越大,雷电越强烈。世界上雷电现象最多的地方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地区,一年中有290多天有雷电,晚上雷电多发。下图为马拉开波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马拉开波湖地区晚上雷电多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晚上湖区温度高,气流上升强烈
B.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C.山风及信风导致气流强烈上升
D.东北信风受地形影响,气流强烈上升
32.该地大气中杂质的出现可能是因为( )
①湖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导致大气污染
②风沙活动较频繁,大量沙尘进入大气
③区域内富集油田,排放出油田气
④发展中国家,农业发达,颗粒物排放多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下图示意国家西部海岸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
33.图示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B.首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凉爽
C.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D.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5.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四周有众多河流注入。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透明度不足1米。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6.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 B.河流改道
C.褶皱凹陷 D.冰川作用
37.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B.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
C.气温高,蒸发旺盛 D.太阳高度角小
38.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主要是由于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湖岸沿线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0.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
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 B.远离北冰洋
C.河流向北流 D.太阳辐射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两大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的的喀喀湖湖面海拔3812米,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该湖泊有25条河流流入,只有一条河流由该湖泊向南流入波波湖。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
材料二 的的喀喀湖上还留存着一种奇观,那就是乌鲁族居住的漂浮岛。曾经受印加人侵略的乌鲁族人用当地生长的香蒲草(一种类似于芦苇的多年生植物)捆扎成一座座漂浮岛,并居住在岛上。下面分别为的的喀喀湖湖区位置图、乌鲁族人漂浮岛实景图及的的喀喀湖湖区降水资料统计图。
(1) 推测的的喀喀湖湖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特点,并简述原因。8分
(2) 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8分
(3) 推测乌鲁族人用香蒲草建造漂浮岛的原因。8分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奧里诺科河中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下游河面展宽,平均坡降小,平均河槽深度为10-25米,水位年内变幅12米。汛期出现奥里诺科河河水倒灌阿普雷河的现象,下游河段一年中有两次沙峰(含沙量的峰值),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的干支流涨水季节,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的干流退水期间。奥里诺科河是当地重要交通线,雨季期间“汽艇船”(安装有引擎的普通木质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奧里诺科河大型轮船通航里程约362千米,而枯水期航道不易通行,驻该地的中国M公司采用吃水较深的大型挖泥耙吸船,每年定期对奧里诺科河下游分区段进行为期1个月的航道疏浚施工。左图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其甲、乙水文站的位置,右图示意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正值表示甲水文站水位高于乙水文站水位)。
(1) 奥里诺科河汛期出现河水倒灌阿普雷河的现象,试作出合理解释。6分
(2) 描述奥里诺科河中下游河段第二次沙峰的形成过程。4分
(3)为保证奥里诺科河下游全年通航,中国M公司每年12月至次年1月定期组织疏浚航道施工,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BBDAB 6-10 ABDCB 11-15DCBDD 16-20 BCDAC
21-25BBABD 26-30 CCBAA 31-35 CCBCA 36-40 ABDCD
41.(1)该湖泊海拔较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气温年变化较小;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增温快,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散热快,气温日变化较大。8分
(2)夏季降水较多,河流补给量大;靠近雪山,冰雪融水不断补给湖水;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有河流流出,湖水不断更新。8分
(3)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湖泊附近香蒲草较多,可就地取材;香蒲草材质轻、易漂浮;可避免战乱(外界干扰少);方便捕鱼,有利于生产。8分
42.(1)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下游地势低平,排水速度慢;奥里诺科河汛期流量大,水位高;导致奥里诺科河水位(甲水文站)上涨较快,高于阿普雷河(乙水文站)水位,出现奥里诺科河河水倒灌阿普雷河的现象。6分
(2)汛期干流倒灌顶托导致支流泥沙淤积,退水期间,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河水含沙量增高,从而产生沙峰现象。4分
(3)此时期晴天多,雨天少,便于工程施工;河流水位低,流速慢,河床裸露面大,方便疏浚;水位满足疏浚船舶的正常运行;保证枯水期河段正常通航效益。6分
解析
1.B2.B
1.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判断,甲岛位于东经178°附近,南纬17-18°附近,地处南半球、西半球,A错误;乙岛南北跨0.5个纬度左右,在经线上每隔一个纬度约111千米,故乙岛南北跨度大约55千米,B正确;乙岛北部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且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C错误;甲岛河流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流动,呈放射状水系,D错误。故选B。
2.甲岛位于东经178°附近,乙岛位于西经66度附近,甲在乙的西部,A错误;图a和图b经度跨度相差不大,但图a跨纬度是1°,图b跨纬度0.5°,图a实地面积大,但图幅小,故图a比例尺小于图b,B正确;由图可看出,两岛城市均分布在岛屿的沿海地区,沿公路分布,C错误;公路环岛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受地形影响明显,D错误。故选B。
3.D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在图中画一个从罗布泊到博斯腾湖的箭头,即箭头方向为西北,然后顺时针转45度即是正北方,即指向标的方向,D正确,ABC错误。4.A5.B
4.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可判断出等压线的右侧为低压,在风向处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可看出风向向水平所压梯度力的左侧偏,该地区位于南半球,①正确,②错误;河流流向与穿过河流的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判断出河流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图示区域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或西高东低),③正确、④错误;7月为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最冷月,图中等温线的气温值表明,当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8℃左右,应位于亚热带地区,因此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都小于90°,⑤正确。 A正确。故选A。
5.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可判断出等压线的右侧为低压,在风向处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可看出风向向水平所压梯度力的左侧偏转,该地区位于南半球;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最冷月气温大于0℃,小于15℃,为亚热带气候,B正确;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15℃;温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小于0℃。ACD错误。故选B。
6.A7.B
6.月球表面没有水,覆盖着由岩石碎块、砂和尘土组成的松散层,并且昼夜温差大,符合月球表面环境的只有罗布泊,罗布泊深居内陆降水少,沙化严重,符合月球表面环境,选项A正确。
7.由于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中午月面接受太阳辐射过多,温度很高,夜晚温度过低,影响月球车工作;其次,月球车能源以太阳能为主,夜晚太阳能资源减弱,夜休可节约能源,选项B正确。
8.D9.C10.B
8.根据材料可知,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是终止地球自转,若这一步成功,地球上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将迅速升高,而背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将急速下降,使地球失去适宜的温度而影响生命的生存,故D正确;地球终止自转不会改变宇宙环境,故A错误;地球终止自转并未改变日地距离,故B错误;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是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密切相关的,与终止自转无关,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9.“地球泊入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据此可知,比邻星是一个恒星,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后,成为一个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并与比邻星组成一个恒星系统,这与太阳系是同一级别的,故本题选C。
10.根据材料“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可知,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太阳,不是地球,故AC错误。“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这将导致地球失去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影响人类的生存,故B正确;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依然可以获得光照,只是光照会不稳定,故D错误。故本题选B。
11.D12.C
【分析】
本题组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声称火星上有液态水存在这一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火星的自然环境特点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11.人类探测火星因为火星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寻求是否有生命存在,D正确;火星体积是地球体积的0.15,是体积较小的行星,A错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C错误;八大行星都有昼夜交替现象,C错误。故选D。
12.根据表格材料可知,火星距离太阳1.52天文单位,比地球远,表面温度更低,①错误;火星质量是地球的0.11,引力小,大气层更稀薄,②正确;火星上有春夏秋冬,③错误;火星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比地球自转周期长,一年的天数更多,④正确。故选C。
13.B14.D
13.此后的一个月内为1月5日至2月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小,故A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一月初到达近日点,速度最快,此期间地球逐渐远离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故B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索马里东部海域盛行东北风,海水向岸流动,底层海水难以上泛,饵料缺乏,不会形成鱼汛,故C错。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冬季,温和湿润;而南半球此时为夏季,开普敦地区炎热干燥,故D错。故选B。
14.1月5日处于南半球夏半年,在当地(地方时)10点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日影朝向西南方向。而要再次出现图示日影状况,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应与1月5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相一致,日期应在南半球夏季范围内,同时与1月5日距离12月22日的天数大致相等,可能为次年12月9日,故D正确。故选D。
15.D16.B
15.读图P地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且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6月22日,所以该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M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P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P地的纬度是20°S,L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故在L这一天,太阳直射20°S,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A图为北半球光照图,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3°26′N,A错误;B图表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则此时直射南回归线,B错误;C图北极圈内某纬度以北出现极昼,则说明直射北半球,与题意不符,C错误;D图为南极点俯视图,南极圈内某条纬线(纬度大于66°34′)出现极昼现象,D正确。
16.根据图示得知,M时刻P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且位于两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90°之间,说明此时直射纬度为23°26′S。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而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并未达最大值,A错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P地日出和日落均偏南,则东南日出,西南日落,C错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错误,故该题选B。
17.C18.D
17.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故从6月1号到8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A错误;南通正午太阳高度在6月22日左右即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太阳高度日变化从日出为0°到正午达到最大,故夏至日这天,南通太阳高度日变化最大,故从6月1号到8月初,太阳高度日变化先变大再变小,B错误;我国各地夏至日黑夜最短,白昼最长,故从6月1号到8月初,我国各地黑夜先变短后变长,C正确;如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日影最短,故从6月1号到8月初如皋正午物体日影先变短再变长,D错误。故选C。
18.由图可知,与多年平均值相比,2020年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A错误;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淮河流域受准静止锋控制,降水强度大,B错误;7月中、下旬,与多年平均相比,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C错误;8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随着其北移,梅雨期结束,D正确。故选D。
19.A20.C
19.地膜的覆盖可以减少地面散失的热量,锁住更多的热量,使地温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因此A正确;地膜是紧贴地面的不会影响到大气辐射的,因此B正确;地膜的使用可以增加地温,不会降低地温的,因此C错误;地膜的覆盖不会,增强太阳辐射的,因此C错误;地膜会削弱太阳辐射,因此D错误。
20.山东胶东的夏季温度较高,地温也较高,不用再保持地温,因此A错误;地膜的覆盖不会使地温降低,因此B错误;地膜会对太阳光照有很强的反射作用,果树可以充分地利用辐射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使果实色泽更加鲜艳、更加饱满,因此C正确;胶东地区的夏季地温足够高,湿度也足够高,不用再增加地温和湿度了,因此D错误。
21.B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汽车玻璃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是透明体的,太阳辐射透过玻璃使车内温度升高,同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而车顶和玻璃阻挡了车内长波辐射,使得车内热量难以散失,温度进一步升高。故选B。
22.B23.A
22.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 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 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因此符合此原理的图是B图,B正确。故选B。
23.在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热容量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B、C错误。阴雨多风的夜晚,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D错误。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A正确。故选A。
24.B25.D26.C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风一般表现为白天谷风,夜晚山风。结合材料,日出后2~3小时至日落2~3小时应以谷风为主,图中偏东风在此期间出现频次最多,故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偏东风,B正确。故选B。
2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偏东风为谷风,偏西风为山风;结合图分析,偏西风即山风盛行时,风速较小,偏东风即谷风盛行时,风速较大,平均风速谷风大于山风,D正确,B错误。读图可知,18时左右风速最大,而非正午最大,A、C错误。故选D。
26.同为湟水谷地,各地段天气、植被覆盖率差异小,不是该地段成为典型山谷风地段的主要原因,A、B错误。由材料“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可知,该地段由于地形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导致该地段成为典型山谷风地段,C正确。若河道较宽阔,会缩小山谷地区的热力差异,不是该地段成为典型山谷风地段的原因,D错误。故选
27.C读图,①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为高压中心,气压高,气温低;①地近地面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等温面应凸向近地面方向;近地面气压较周边地区高,等压面应凸向高空,C正确。
28.B29.A
28.甲处近地面气压与高空差异大,故近地面气压特征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处与高空的气压差小,故推算出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即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地,B正确;②地位于近地面,③地位于高空,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②地气压高于③地,D错误;②地气压低于①地,②地等压面应向下弯曲,①地等压面向上凸出,因此①地的等压面高于②地,A、C错
29.由上题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a地风向应从①地吹往②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应为西北风,A正确;①地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说明近地面气温低,②地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说明气温高,根据垂直递减率计算,④地的气温低于③地的气温,B错误;①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②地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D错误。故选A。
30.A
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冬季北方有亚洲高压,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挤压,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夹带的沙雪,形成了闹海风,A正确;乙、丙、丁均不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BCD错误;故选A。
31.A32.C33.C
31.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下垫面等。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④地靠近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降水多,D错误;③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C错误;②地位于湖区,水汽充足,降水较多,B错误;①地虽然临海靠湖,但地形平坦,不利于水汽抬升,加之受赤道低压的影响较小,因而降水较少,A正确。故选A。
32.题干中强调的是“晚上”雷电多,赤道低气压和信风不存在白天、晚上的差别,不符合题意,BD错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晚上湖区的温度比周边陆地高,但比白天的温度低,不会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A错误;受地形影响,夜晚山地冷空气下沉,形成山风,与从东北信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在湖区相遇,在冷气流的抬升下,暖湿气流强烈上升,形成雷电,C正
33.读图可知,该地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等会导致大气污染,①正确;该地气候较湿润且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少,②错误;区域内油田面积广,开采石油时会有部分油田气进入大气,③正确;委内瑞拉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并不发达,④错误。 综上分析,①③正确,故选C。
34.C35.A
读图分析,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故选C。
35.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选A。
36.A37.B38.D
36.由材料可知,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与东非大裂谷一样是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凹陷,加上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A正确;B、C、D都错;故选A。
37.12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该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处于一年中的湿季,降水丰富,入湖水量大,入湖径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湖水透明度降低,同时还给湖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湖中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也会降低透明度,B正确;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有利于泥沙沉积,不会降低湖水透明度,A错;气温对湖水透明度影响较小,太阳高度角与湖水透明无直接因果关系,C、D错。
38.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湖水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有利于慈鲷鱼的生长,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慈鲷鱼提供充足的饵料,从而导致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D正确;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慈鲷鱼生长,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入湖,A错;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B错;水质差别不大,C错;故选D。
40.(1)该湖泊海拔较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气温年变化较小;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增温快,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散热快,气温日变化较大。
(2)夏季降水较多,河流补给量大;靠近雪山,冰雪融水不断补给湖水;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有河流流出,湖水不断更新。
(3)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湖泊附近香蒲草较多,可就地取材;香蒲草材质轻、易漂浮;可避免战乱(外界干扰少);方便捕鱼,有利于生产。
41.(1)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下游地势低平,排水速度慢;奥里诺科河汛期流量大,水位高;导致奥里诺科河水位(甲水文站)上涨较快,高于阿普雷河(乙水文站)水位,出现奥里诺科河河水倒灌阿普雷河的现象。
(2)汛期干流倒灌顶托导致支流泥沙淤积,退水期间,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河水含沙量增高,从而产生沙峰现象。
(3)12月-次年1月间(12月、1月、12月-次年1月都可以)。此时期晴天多,雨天少,便于工程施工;河流水位低,流速慢,河床裸露面大,方便疏浚;水位满足疏浚船舶的正常运行;保证枯水期河段正常通航效益。
202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二中北校区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第一次月考docx、参考答案docx、延二北校区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亳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亳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岛上植被终于能够成活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