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2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2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表达,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舟楫(jí)   参省(xǐnɡ)   木直中绳(zhōnɡ)
    B.砥砺(lì) 槁暴(bào) 锲而不舍(qiè)
    C.驽马(nú) 跬步(kuǐ) 金石可镂(lòu)
    D.蛟龙(jiāo) 骐骥(qí) 跂而望(j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势拔五岳 拔:超出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B.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枉用相存 存:依存
    C.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訇然中开 中:从中间
    D.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B. 列缺霹雳
    C. 君子生非异也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
    A.斗折蛇行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3分)(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何以伐为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夫晋,何厌之有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 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 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 大关系。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 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在国内外都被广为 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8.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9.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写给上帝的报告
    于德北
    我闻到了一股甜丝丝的气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苹果在我身边放了太久的时间,但是,我知道我的身边没有苹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他来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在梦里,我们有过多次交锋,他不止一次告诫我,我,以及整个亚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堵石墙怎么会阻挡瘟疫的飞跃呢?死神说:“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
    说心里话,我知道上帝在看着我,可我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恐惧。死神披着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举着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礼物。
    “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蹲下身来。
    此时,我的耳畔没有上帝的指引,只有我自己的心跳怦然。
    “答应我!”死神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躁。
    “不!”我本能地回答。
    “好,我有耐心,我会给你时间,但也会给你惩罚,记住,是你杀死了这些村民。”他站起身,说,“你的良心会不安的。”
    半个月前,布商乔又一次路过村子,他去了裁缝的家里。乔走之后,裁缝一家四口就开始发烧昏迷,皮肤溃烂,相继死去。然后是蔓延至全村……又不久,从南方传来消息,伦敦发生了大规模鼠疫,整个英国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
    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牧羊的孩子告诉我,他们准备搬家了,搬到北部,趁着瘟神还没进他家的门,他们要避难去,向北走,北部没有鼠疫,那里很安全。
    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包括那些正在发烧的老人,他们被亲人安置在马车上。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生满烂疮的脸绝望地贴向大地,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一具具黑色的尸体横卧道边……在亚姆村村民的身后,是大批从疫区来的灾民,他们像一股黑色的巨流,跨过亚姆村,又以支流的方式漫延到北部的各个地区……
    我闭上了眼睛,不敢继续想下去。
    “上帝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仰头看天。
    可是,上帝没有回答我。
    脑海里的画面翻卷着,由巨幅的可以俯瞰的图景,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变成了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变成了一段段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变成了蝇虫的狂欢,变成了黑暗最深处的死寂。
    “医生!医生!”我猛醒过来,在人群中寻找着医生,很快,我看到了他。他正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妻子回娘家了,他决定不了是否去接她。我奔向医生,一把抓住他,急切地问他:
    “你想过吗?想一想,你想过吗?”医生把目光转向北方,茫然的目光中慢慢地凝聚了坚定。
    “是的,”他说,“牧师先生,我想过。”
    我知道,我们脑海中的图景被无限真实地扩大了。
    “不能走,我们不能走!”我抓住他,紧紧地抓住他。
    “对,不能走。”他说。
    我们又找到在铅矿做工的莱德,他听了我们的话,沉默了半晌,说:“是的。”他开始从车上往下卸东西,并未多言,只是还给我们一个苦涩的微笑。
    请记住,不是我一个人,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人集合了所有心存良知的村民召开了一次会议。无需过多的解释,也不用强硬的阻止和劝慰,我只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就都默默地回家了。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忘了是谁提醒我,也许是莫伯桑,对不起,太紧张,我记不住了。他说应该在村子通往北部的必经之路上筑一道墙,轮流派人看守,劝阻那些来自南部的人就此停下脚步,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
    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真的感谢“就此止步”的每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
    我又闻到那甜丝丝的气息了,也许我的内脏已经开始腐烂,我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暗色斑点,也感觉到了身体像火一样在燃烧。死神又来了,我听见他说:“走吧,离开这里!一切都来得及!我可以救你,只要你带着村民走,毁掉那堵墙,一路向北!”
    我笑了。
    我笑,不是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上帝的指引,而是看到了墙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静,不再有一丝的不舍和绝望。他们目光深邃而辽远,一直凝视着更为遥远的未来,那里充满了人类的美丽的希望。
    我拿起笔,写下最后的话——善良需要传递下去。
    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
    ——我叫威廉,死于英国1664年至1666年间那场鼠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牧师,这是我写给上帝的报告,希望他可以收到。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故布疑云,叙写“我”与死神的对话,让“我”做他的使者。这种开头让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小说没有着力刻画“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最初的迷茫到觉醒到最后的坚定,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
    C.小说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却没有同应“我”,目的是为了表现更深刻的主题:上帝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类要自我拯救才能战胜病魔。
    D.小说借助一件真实的疫病事件,虚构出一个“我”不怕牺牲、与死神对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
    1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让虚幻的死神拥有了生动的形象特征,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小说虚构却真实的特点。
    B.作者为了凸显小说叙事张力,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手法,刻画“我”亲身经历的疫病肆虐的场景,以小见大,揭示主题,震撼人心。
    C.小说的结尾部分交代“我”的牧师身份,既点明了标题的来源,又呼应前文多处细节,如“我”期待上帝指引和救助等,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D.文章开头采用虚写,中间详细交代“我”为了战胜疫病而全力以赴的情节,展示了疫病在英国蔓延的过程,结尾又回到现实,呼应开头。
    12.本文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小说中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这一特征的?请结合文本从情节、手法、主题上作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课内文言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外文言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召权知开封府。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六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不积跬步  跬:古代指半步。
    B.风雨兴焉 兴:起兴。
    C.驽马十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14.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蟹六跪而二螯
    B.而神明自得
    C.而寒于水
    D.吾尝终日而思矣
    15.下列成语中的“备”字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德才兼备      B.有备无患
    C.攻其不备 D.求全责备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17.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端土产砚”,端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B.“朋党”指精诚团结的朋友与同侪。古人倡导君子应该胸怀修齐治平的理想,广结朋党,同心同德,为国尽忠。
    C.“龟鉴”即龟甲和镜子,龟甲可以卜吉凶,镜可以辨美丑,以龟作镜纽,借喻借鉴前事,为人做事要履于“正中”。
    D.龙图阁,宋代阁名,本是宋真宗纪念宋太宗的宫殿。收藏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室名册、谱牒等。又先后置待制、直学士、直阁等官。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故民间戏曲小说中以“包龙图”称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包拯为官清廉,刚正直谏。他任端州知州期满后不拿一方砚台回家;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劝谏天子要爱惜人才,避免大兴土木等。
    B.包拯敢于改革弊政,一心为民。旧时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他却打开官署正门,让人们到公堂前陈述是非曲直,使官府小吏不敢再欺瞒。
    C.包拯忠于职守,心系朝廷。任谏议大夫时,他询问皇帝迟迟未立太子的原因,引起皇帝的疑问,之后皇帝理解他是为国家长远考虑,表态将慢慢商议此事。
    D.包拯家风朴实淳正,不尚奢华。他要求后代子孙当官决不能贪污,否则不允许放归本家,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他在地位显贵时,衣食用具依然如布衣时一样。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⑵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0~21题。
    饮酒(其十七)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①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②。
    [注]①萧艾:杂草。②鸟尽废良弓: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点明幽兰的环境和品性:生长在前院,饱含着芳香,等待着清风。
    B.三四句暗含对比,写在清风吹拂下,含香的幽兰与萧艾等杂草区别明显。
    C.五六句写作者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却失意,感到出仕顺其自然或许能走通。
    D.最后“鸟尽弓藏”的典故政治寓意深刻,也表明作者“觉悟当念还”的缘由。
    21.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自省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广纳贤才的胸襟的句子是: , 。
    (3)《归园田居》中“ , ”诗人用鸟和鱼来比喻,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四、语言表达(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七百多个洞窟,__________地分布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建造的结构独特,上下排列呈现五层,高低__________,远远看去就像是镶嵌在山中一样。洞窟内的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__________的,莫高窟中的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了珍贵的形象史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
    色彩鲜明的壁画,是敦煌莫高窟那么出名的真正原因。壁画的内容较为完整,最令人震撼的就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光,壁画依旧__________,色彩鲜亮,这样的技艺堪称一绝。敦煌莫高窟很有研究价值,(                ),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上的瑰宝,绝无仅有的瑰宝!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星罗棋布 错落有致 争雄 栩栩如生
    B. 星罗棋布   有条不紊   媲美    惟妙惟肖
    C. 鳞次栉比 有条不紊   争雄   惟妙惟肖
    D. 鳞次栉比 错落有致 媲美 栩栩如生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
    B. 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
    C.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
    D. 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
    2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联合国由此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
    B. 由于它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
    C. 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
    D. 由于它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联合国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

    五、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早年在《乡土中国》的第六章《家族》里指出:“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关系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
    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中:zhònɡ;B.暴:pù;D.跂:qì。
    2.答案:B【解析】 存:问候、探望
    3.答案:A【解析】 B.列:通“裂”C.生:通“性”D.知:通“智”
    4.答案:C【解析】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其余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5.【答案】C 【解析】 都是定语后置
    6.(3分)C。夏承焘研究日本的词人以及作品并非因为研究苏轼的诗词“并作诗加以称道”,强加因果。
    7.(3分)B。B项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后期作品趋成熟”也不合文意。
    8.(3分)C 解析: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佛教思想影响苏轼旷达的性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9.(4分)(1)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2)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
    评分标准:共4分;每条2分,特点、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B“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说法有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不是为了展现品格,而是以小见大,展现人性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斗争过程的真实状态,为主题服务。
    11.【答案】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说法有误,刻画死神没有涉及心理细节。故选A。
    12.【答案】①运用幻想、想象,虚构了现实中没有的人物、离奇的情节。如小说中的死神不是出现在梦里,而是出现在真实的世界里,这一情节就是离奇荒诞的。而文中有大量关于疫病灾害的幻想,让小说具有浓重的预言色彩。②文章多处运用了夸张、强烈的对比等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死神和善的外表和黑暗内心的对比使形象更鲜明,疫病前后景象的对比渲染了恐怖的气氛,③在主题的突显上,运用象征手法使各要素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死神象征着邪恶的诱惑,威廉则象征着坚定地领导者和先驱者;其他的人们则象征着灾难到来之时动摇犹疑的人民大众。
    13.【答案】 B(兴:起。)
    14.【答案】 A(A和例句都是“并列”,B是承接,C是转折,D是修饰。)
    15.【答案】 A(题干和A都当“具备”讲,B准备,C准备,D完备。)
    16.B
    17.B
    18.A
    19.(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及强劲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饮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
    20.答案:C;
    21.①表达出自己对高洁情操的坚守;②表达出对官场黑暗的不满;③表达出希望过顺应自然的隐逸生活。
    解析:20.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五六句写作者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却失意,感到出仕顺其自然或许能走通”理解错误。原诗中说的是,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隐居之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通。故选C。
    2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本题,要求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完成。“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意思是: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诗人在前四句中说要像幽兰一样自始至终保持芳洁的品质,绝不像萧艾那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流,表明自己对高洁情操的坚守;“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意思是: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前两句用行路受阻来写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表达出希望过顺应自然的隐逸生活;后两句是说既然醒悟就应当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结合注释可知,这里使用《史记》中的典故,这是对仕途险恶的警戒以及官场黑暗的不满。
    2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3. D (“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星罗棋布”,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罗列、分布着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媲美”可以用 于人或物,“争雄”只用于人;“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24.A(错误有三,一是反应,二是语序不当,三是“体现……篇章”搭配不当。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
    25.C(主语一致的原则。)
    26.【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费孝通的话体现了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而齐尔格特•鲍曼的“陌生世界”体现了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导致人们之间相互陌生、人性冷漠、自我封闭的现状。两种“社会”各有利弊。“熟人社会”强调人治,重视人情,但它也是一个“关系社会”,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在这里责、权、利的界线较为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陌生人社会”缺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缘和地缘纽带被斩断,人与人缺乏交流沟通,表现为冷漠、封闭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任靠制度或契约来维系。
    可参考以下立意:①熟人是把双刃剑,帮你也会害了你或害了陌生人。②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一种进步。③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④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需重构社会信任。⑤在规则与人性交融中书写公平/用人情看守心灵,用规则看守公平。⑥陌生的熟人和亲近的陌生人/远近、亲疏、陌生和熟悉,剪不断,理还乱。
    【佳作展台】
    熟悉的陌生人
    有一首诗写道:“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若即若离之感,着实令人玩味。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如这般,总免不了时而陌生,时而熟悉。生活在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渴望与投缘之人交往,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熟悉的深入能真正避免陌生。
    我们不能将熟悉与陌生完全割裂开,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有相交之处且相互转化。熟悉是建立在陌生基础上通过深入了解而产生的心理作用,陌生是由于不了解所产生的一无所知或部分空白,也是熟悉背后的不熟悉。二者对立统一,因为陌生,所以有距离感,增添神秘感,便由此而生求索熟悉的欲望;因为熟悉,所以更了解对方是一本永远看不完的书,便无可避免产生短暂或长期的陌生感。
    当然,我们绝不能消极地认为,既然人的心灵之间无法真正熟悉,便无须去交往了解。我们必须懂得,人的灵魂拥有独立性。周国平说过:“每个人的内在世界都是孤独的。”相互之间思想必然有矛盾甚至相悖之处,但真正的君子之交应是和而不同,其淡如兰,其闻也芳。我们应在包容理解中淡化陌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情谊,穿越了千年的历史烟尘,牵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杨绛写《我们仨》,以柔和的形象润泽一个家庭,传统“婆媳”之间的矛盾,杨绛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将之避免;沈从文写《边城》,茶峒之中淳朴的民风,友好的邻里情,虽无血缘之亲却更显真挚。当陌生的我们相遇,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碰撞,以同甘共苦的心境、包容的姿态、乐善的态度处之,岂不是最妙的熟悉之道?
    与人相处,留白的艺术不可谓不精深。“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使双方皆得其完满。正如孔子与老子这两位稀世之才,如同秋水与长天,思想与学说的巨大差异予以恰到好处的留白,却使他们站在同一境界,成为千古的知己。
    放眼当今,随着科技时代冰冷机械的运转,有多少人因为所谓的陌生而对灾祸、血案不以为意,甚至幸灾乐祸?当心底麻木的“拍客”多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仁人志士少了;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少了,时代将走向何方?勿再将不熟悉为借口,身处社会,我们应当以理解包容的态度对待所有人,增强彼此间的熟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人与人之间必将更和谐,看似陌生的世界必能充溢温情。
    【点评】 文章辩证地分析阐述了“熟悉”与“陌生”的对立统一关系。恰当地引用了名人名言和名篇名句作为论据,论证有力,论述充分。

    相关试卷

    2021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现代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鉴赏,理解性背诵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鉴赏,理解性背诵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连城县一中高一上学期开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