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古人的诗句和谚语或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C.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染绿春水的是藻类植物
D.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
2. 概念框架图可以形象的反映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如图是某同学画的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概念框架图,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 系统、细胞、组织 B. 细胞、组织、系统
C. 组织、细胞、系统 D. 细胞、器官、系统
3. 某同学在学习了与动、植物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后,做了以下实验,其中理解和操作正确的是( )
A. 图一装置中,烧杯①内溶液为酒精,目的为溶解叶绿素
B. 图二装置可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 图三广口瓶中为萌发的种子,则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图四用湿棉絮的目的是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并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4. 董家草莓个大味甜,深受市民喜爱。为进一步提高大棚草莓的产和品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在大棚中放养蜜蜂促进传粉
②勤通氧气,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③适当多施有机肥
④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
⑤喷洒膨大剂,让草莓更硕大
⑥阴雨天利用日光灯增加光照
A. 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5.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⑤是叶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 ②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④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均匀分布在上下表皮
D. 制作叶的临时切片需要用碘液染色
6. 下列有关动物特点和所属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涡虫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B. 河蚌身体柔软,依靠斧足运动,属于软体动物
C. 海蛇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鳞片,属于鱼类
D. 水螅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辐射对称,属于腔肠动物
7. 如图表示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屈肘动作时,2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
B. 引体向上完成屈肘运动时1收缩,2舒张
C. 完成屈肘到伸肘的转换时,关节起支点作用
D. 1和2需配合完成运动,因此一方收缩时另一方必然舒张
8.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天蚯蚓爬出地面,是因其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B. 鲫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C. 家鸽有发达的胸肌,这是其适应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之一
D. 蜘蛛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因此属于昆虫类
9. 以下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①旱獺“哨兵”为同伴放哨
②大群蝗迁飞
③“猴王”争霸
④狼群集体捕猎
⑤夜晚水边聚集的大群萤火虫
⑥大马哈鱼成群洄游回产卵区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④⑤⑥
10. 如图为几种微生物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可以寄生在甲内,属于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B. 甲、乙、丙、戊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C. 戊能用孢子进行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D. 甲、丙均为单细胞生物,因此甲、丙的亲缘关系比丙、乙近
11. 以下是几种常见植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蕨无输导组织,因此植株矮小,叶片下有孢子囊
B. 葫芦藓依靠根固着在土壤中,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
C. 海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藻类,富含碘质
D. 向日葵和油松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12.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达到增产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 白天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C. 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农作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增强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13.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在②处
B. 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 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D.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消化液过少
14. 人体的健康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供应,下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营养物质
含碘的无机盐
含钙的无机盐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缺乏症
甲亢
骨质疏松症
夜盲症
神经炎
可补充的食物
海带
牛奶
动物肝脏
糙米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当阻塞物阻塞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C. 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 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16. 如图表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人1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他可能患有贫血症
B. 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2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C. 图中3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 1、2、3所示的三种血细胞中只有[1]没有细胞核
17. 如图为人的心脏工作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
B. 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②和③
C. 和①④相连的血管是静脉,和②③相连的血管是动脉
D. ②是左心室、壁最厚,为体循环动力起点
18. 如图是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b 表示某物质或血液,M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表示脂肪,b表示脂肪酸和甘油,则M表示胃
B. 若a表示蛋白质,b表示氨基酸,则M表示口腔
C. 若a、b均表示静脉血,则M可表示小肠
D. 若a、b均表示动脉血,则M可表示肾小球
19. 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甲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A处是肺循环的肺部毛细血管
B. 乙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情况,B和C分别是胃和小肠
C. 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DE表示肾小管
D. 若丁中y表示肺容积,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20. 玫瑰花开艳丽,小红喜欢不已,伸手采摘,却不料被刺,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 如果4断裂,她会感觉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C. 3是神经中枢,疼痛感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D.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5→4→3→2→1
21. 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均衡饮食,营养全面,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
B. 与艾滋病患者一般接触(如握手),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C. 遇到外伤出血,若血液呈暗红色并缓缓流出,则需要在远心端包扎
D. OTC表示处方药,必须凭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
22. 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如图),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小曼因近视做了此手术,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曼手术前后,她的视觉感受器都是视网膜
B. 植入的ICL晶体会使小曼眼球的晶状体变凸
C. 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 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
23. 生命的演化不可逆转,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生命的诞生、物种的进化等种种谜团,正在被逐步揭开。下列有关生物演化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B. 米勒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小分子物质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D. 玫瑰的刺和仙人掌的刺属于同源器官,证明两者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24. 人类从哪里来?尽管历史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正在为此勾画出日益清晰的轮廓,根据所学请判断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错误是( )
A.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古猿
B. 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C. 古人类化石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
D. 森林大量消失是促使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重要原因
25.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面粉中加入酵母菌后用开水和面,面发的比较快
B. 水果晾晒后储存,果干中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生存,不易腐烂
C. 新鲜蔬菜放在冰箱里冷藏,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D. 将鸭蛋放进煮沸并冷却后的盐水中浸泡,鸭蛋不易变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0分)
26. 如图一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二是小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和生物体部分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图一所示显微镜对光时,最后转动的是[______]______,直至出现明亮的视野。观察物像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甲为洋葱根尖细胞,其中多个细胞处于分裂状态,这些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要先经过 _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图二中的乙属于 ______组织。
(3)图二中的丙为草履虫,与甲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若此草履虫正向左方游动,为使其留在视野中,则应向 ______方移动装片。
(4)图二中的丁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图中②为 ______血管,判断依据是 ______。
27. “新冠肺炎”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尽快普及疫苗的接种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如图一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血液中抗体量与接种次数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结构上,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最大的不同点是没有 ______。疫情初期,为确定所发现的冠状病毒是否为一种新型病毒,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的结构应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
(2)健康人、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人、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新冠病毒分别属于 ______。
①传染源
②传染病
③病原体
④传播途径
⑤易感人群
A.④⑤③②①
B.⑤②①③④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①④③
(3)注射疫苗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______。
(4)人体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部分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从而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获得免疫。这种免疫属于 ______。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部位有损伤,由 ______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6)从图二可知,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针次或3针次,请结合“疫苗接种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 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8. 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植物名录已于2021年颁布。下列几种动植物均为新增或提升保护级别的种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版植物名录修订首次增加了苔藓类。此类植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 ______的分化(填器官名称),用 ______进行繁殖。
(2)君主绢蝶体表有 ______,能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又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黄唇鱼体内贯穿着一根长长的“鱼骨”,因此被归类为 ______动物。
(4)巫溪树蛙成体用 ______呼吸,湿润的皮肤可以辅助呼吸。求偶时雄性树蛙会发出悠长的鸣叫吸引雌性,属于 ______行为(先天性/学习)。
(5)猎隼的飞行速度可达180千米/小时,其飞行时特有的呼吸方式为 ______。
(6)若根据生殖方式将图中动物分为两类,则B、C、D、E共有的生殖方式为 ______。比较分析以上动物类群的生活环境,可归纳总结出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为 ______。
2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环节表达了对各国友人的送别情谊,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隽永浪漫。柳树也是济南的市树,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我市新培育的两种柳树做了以下研究。
(1)图一中,a、c点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此时叶肉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均来自图二中的 ______(填细胞结构)。如果图二中仅有过程⑤⑥发生,此时对应图一中速生柳和无絮柳曲线上的点分别是 ______。
(2)图三是无絮柳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停止供水后,B点较A点光合速率下降,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 ______;同时 ______细胞失水使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吸收的 ______减少。
(3)我市培育的新品种速生柳和无絮柳是良好的绿化树种。由图一可知,若要两种植物均可正常生长,则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______点。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为e时,单位时间内,______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较多(填柳树品种)。
(4)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环境温度升高,图一中相对应的a、c点会 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3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合理膳食和有氧运动是人们追求的积极生活方式。如图是人体部分新陈代谢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②③表示人体的器官或系统,a~g表示部分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合理膳食利于健康。图中e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血液流经该器官后会变成含 ______丰富的静脉血。
(2)人们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外界空气中的氧气经a过程进入①是通过 ______实现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 ______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骨骼肌,参与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个过程中氧气至少要经过心脏 ______次。
(3)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就像精密的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尿液的形成需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______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这两个过程,再通过f过程排出体外。图中人体排出无机盐的途径有 ______(填字母)。
(4)在a~g表示的生理过程中 ______(填标号)属于内分泌腺的分泌过程。
31. 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的基本能力,济南市中小学定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安全演练过程中,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请结合下面部分人体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安全逃生演练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开始有序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______]______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①上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2)各班同学在按照指定路线疏散时,指示牌上“安全出口”反射的光线,主要经过眼球中 ______的折射作用,在 __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①的 ______形成视觉。
(3)疏散过程中,有些同学会紧张或者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 ______系统的调节,但也受 ______调节的影响。
(4)疏散过程中某同学脚被踩,会迅速抬脚而后感觉到疼。从反射类型来看,脚被踩迅速抬起和听到警报声离开教室,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需要 ______参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体现了生物有遗传现象。错误。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正确。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染绿春水的是藻类植物,正确。
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正确。
故选:A。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①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②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器官。植物体直接由器官构成,而动物体由器官构成③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归纳如下图:
掌握好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图一装置中,烧杯②内溶液为酒精,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叶片变成黄白色,A错误。
B、向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小蜡烛熄灭。该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B错误。
C、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三广口瓶中为萌发的种子,释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C正确。
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前,需用湿润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分包裹起来,并露出尾部。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正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D错误。
故选: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4.【答案】A
【解析】解:①蓝莓授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提高授粉率,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通过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授粉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从而提高产量。正确;
②适当提高氧气浓度,有机物大量流失,不利于提高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错误;
③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利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原因是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
④白天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低温度,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减弱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减慢。总的来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正确;
⑤喷洒膨大素,草莓单重大幅增加,但是可能危害身体健康,错误;
⑥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阴雨天增加光照,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正确。
故选:A。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①上表皮、⑤下表皮,合称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②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正确。
C、④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C错误。
D、绿叶都具有颜色,在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用碘液染色。D错误。
故选:B。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⑤下表皮。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涡虫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正确。
B、河蚌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和贝壳,依靠斧足运动,属于软体动物,正确。
C、海蛇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错误。
D、水螅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辐射对称,属于腔肠动物。正确。
故选:C。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分类依据,能灵活地对动物进行分类。
7.【答案】C
【解析】解:A、屈肘时1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2肱三头肌舒张,错误。
B、引体向上完成屈肘运动时1肱二头肌收缩、2肱三头肌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错误。
C、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完成屈肘到伸肘的转换时,关节起支点作用,正确。
D、1和2需配合完成运动,因此一方收缩时另一方不一定舒张,如引体向上完成屈肘运动时1肱二头肌收缩、2肱三头肌收缩,错误。
故选:C。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1肱二头肌,2肱三头肌。
明确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错误。
B、鲫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正确。
C、家鸽发达的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这是其适应飞行的内部形态特征之一,错误。
D、蜘蛛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分节,属于节肢动物的蛛形纲,错误。
故选:B。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鲫鱼属于鱼类,家鸽属于鸟类,蜘蛛属于节肢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
9.【答案】C
【解析】解:①旱獺“哨兵”为同伴放哨,表明旱獭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②大群蝗迁飞,没有组织也没有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③“猴王”争霸体现了群体内有明显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
④狼群集体捕猎,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⑤夜晚水边聚集的大群萤火虫,没有组织也没有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⑥大马哈鱼成群洄游回产卵区属于迁徙行为。
所以属于社会行为的是①③④,C正确。
故选:C。
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考查了对社会行为的特征的认识,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A正确。
B、甲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乙、丙、戊都属于真菌,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B错误。
C、戊属于多细胞真菌,能用孢子进行繁殖,C错误。
D、甲、丙均为单细胞生物,乙、丙、戊都属于真菌,所以甲、丙的亲缘关系比丙、乙远,D错误。
故选:A。
图甲是细菌,乙是青霉菌,丙是酵母菌,丁是病毒,戊是蘑菇。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征。
11.【答案】C
【解析】解: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因此植株高大。不结种子,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用孢子繁殖后代,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B错误。
C、海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藻类,富含碘质,C正确。
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油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种子外无果皮包被。D错误。
故选:C。
图中: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油松属于是裸子植物。
熟练掌握图中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分析图中各植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正确的分类。
12.【答案】D
【解析】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正确;
B、向温室中冲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正确;
D、农作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错误。
故选:D。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据此解答。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二者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②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A正确;
B、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B正确;
C、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C错误;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D正确。
故选:C。
观图可知: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解答即可。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吃海带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A错误。
B、缺乏含钙的无机盐,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适量喝牛奶可预防骨质疏松症。B正确。
C、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可预防夜盲症,C正确。
D、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神经炎,适量吃粗粮、糙米可预防脚气病、神经炎,D正确。
故选:A。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表: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比较记忆。
15.【答案】C
【解析】解: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故选:C。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
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牢记呼气和吸气过程、场所,注意吸气、呼气时肋骨、膈肌的运动状态。熟记吸气、呼气过程中肺内气体组成、含量和气压的变化。
16.【答案】D
【解析】解:A、1是红细胞,血液内红细胞的数目过少就会贫血,故A正确。
B、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和异物,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2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故B正确。
C、3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故C正确。
D、1红细胞、2白细胞、3血小板中,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故D错误。
故选:D。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图中1是红细胞,白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少、个体最大的,有细胞核,图中2是白细胞,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图中3是血小板,4是血浆。
此题考查了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数量和功能。
17.【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A正确;
B、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流的是静脉血,因此,①②流的是动脉血,③④流的是静脉血,B错误;
C、①左心房连通肺静脉,④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②左心室连通主动脉,④右心室连通肺动脉,C正确;
D、心脏四个空腔中,⑨左心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最强,为体循环动力起点,D正确。
故选:B。
心脏的结构如图: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室、④右心房。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不能倒流。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
18.【答案】D
【解析】【解答】
A、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若a表示脂肪,b表示脂肪酸和甘油,则M应是小肠,A错误;
B、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若a表示蛋白质,b表示氨基酸,则M应为小肠,B错误;
C、血液流经小肠,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若M是小肠,则a流动脉血,b流静脉血,C错误;
D、肾小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里面都流动脉血。若a、b均表示动脉血,则M可表示肾小球。D正确。
故选:D。
1、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肾小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里面都流动脉血。
掌握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及排泄等各种生理活动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人体的呼吸运动的相关内容。
1. 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 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 呼吸运动是依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的。
【解答】
A. 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若甲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 A 处应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A 错误;
B.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所以,乙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情况, B 和 C 分别是胃和小肠, B 正确;
C.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 x 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 DE 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 C 正确;
D.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所以,若丁中 y 表示肺容积, ab 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D 正确。
故选 A 。
20.【答案】B
【解析】解:A、图中1是感受器、5是效应器,A错误;
B、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如果手受到针的刺激,会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反应,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原因是传入神经正常,神经冲动可以通过白质的神经纤维向上传导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能产生感觉;如果既不感到疼痛又不会缩手,可能是传入神经受损,原因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B正确;
C、3是神经中枢,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
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D错误。
故选: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反射及反射弧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21.【答案】D
【解析】解:A、合理膳食要求每日均衡的吃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一日三餐,按时进餐,营养全面,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A正确。
B、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B正确。
C、若血液呈暗红色并缓缓流出,是静脉出血。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脏,因此,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在远心端压迫止血,C正确。
D、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D错误。
故选:D。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22.【答案】B
【解析】解: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A正确;
B、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植入的ICL晶体不会改变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
C、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正确;
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因此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D正确。
故选:B。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如图:
关键是理解近、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措施,可从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方面来切入。注意识别近视、远视的成像图及矫正图。
23.【答案】D
【解析】解:A、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A正确。
B、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B正确。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因为由于地质作用可能把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粉碎后变质成较新的地层,常见的是沉积岩,因此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C正确。
D、玫瑰的刺是茎上的一部分,仙人掌的刺是变态的叶,所以玫瑰的刺和仙人掌的刺不属于同源器官。D错误。
故选:D。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24.【答案】B
【解析】解: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B错误。
C、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正确。
D、森林大量消失是促使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重要原因,D正确。
故选:B。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2)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5.【答案】A
【解析】解:A、制作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用开水和面,会杀死酵母菌,A错误;
B、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将水果制成果干储存--果干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在无水条件下生存,B正确;
C、把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从而可延长储存时间,C正确;
D、将鸭蛋放进煮沸并冷却后的盐水中浸泡,盐水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鸭蛋不易变质,D正确。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6.【答案】4 反光镜 3 物镜 复制 输导 细胞壁 左 毛细 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解:(1)显微镜的对光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因此显微镜对光时最后转动的是4反光镜。观察物像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3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2)图二中甲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新产生的子细胞就会具有与母细胞一样的遗传物质,保持细胞中新形成的子细胞与遗传物质细胞的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和稳定性。图二中的乙是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图二中的甲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由于处于分裂期,没有液泡,另外也没有叶绿体。丙图是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因此与甲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显微镜下观察,若草履虫往左方游动,为防止其游出视野,应将装片往左方移动,草履虫才会向右方移动,防止游出视野。
(4)图二中的丁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①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③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②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故答案为:(1)4反光镜;3物镜。
(2)复制;输导。
(3)细胞壁;左。
(4)毛细;红细胞单行通过。
图一示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反光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图二中:甲示根尖分生区细胞;乙图示导管的结构;丙图示草履虫;丁图示小鱼尾鳍结构,①小动脉;②毛细血管;③是小静脉。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胞的分裂过程、结构层次及血管类型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细胞结构 2 遗传物质 D 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免疫 皮肤和黏膜 第二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接种两次以上产生的免疫力才会更强
【解析】解:(1)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是靠的内部的2遗传物质(核酸)是进行繁殖的,因此进行基因测序,检测的结构应是图一中的2遗传物质。
(2))健康人属于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属于②传染病、新冠肺炎病人属于①传染源、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属于④传播途径、新冠病毒属于③病原体。故选:D。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注射疫苗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新冠疫苗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从免疫类型看,接种新冠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只针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对其它疾病无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回家后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6)从图二可知,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第二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接种两次以上产生的免疫力才会更强。
故答案为:
(1)细胞结构;2;遗传物质。
(2)D。
(3)切断传播途径。
(4)特异型免疫。
(5)皮肤和黏膜。
(6)第二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接种两次以上产生的免疫力才会更强。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此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利用坐标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
28.【答案】茎和叶 孢子 外骨骼 脊椎 肺 先天性 双重呼吸 卵生 从水生到陆生
【解析】解:(1)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茎中没有输导组织,用孢子进行繁殖。
(2)君主绢蝶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又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黄唇鱼体内贯穿着一根长长的“鱼骨”,这是脊柱,因此被归类为脊椎动物。
(4)巫溪树蛙属于两栖动物,成体用肺呼吸,湿润的皮肤可以辅助呼吸。偶时雄性树蛙会发出悠长的鸣叫吸引雌性的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5)猎隼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6)B、C、D、E共有的生殖方式为卵生,F的生殖方式是胎生。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及生活环境等,可归纳总结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故答案为:
(1)茎和叶;孢子
(2)外骨骼
(3)脊椎
(4)肺;先天性
(5)双重呼吸
(6)卵生;从水生到陆生
图中A属于苔藓植物,B属于节肢动物,C属于鱼类,D属于两栖动物,E属于鸟类,F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注意灵活答题。
29.【答案】呼吸作用 线粒体 bd 原料 保卫 二氧化碳 b 速生柳 下移
【解析】解:(1)a、c点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d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正好被呼吸作用利用,叶肉细胞不向外界释放氧气;
(2))停止供水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另一方面是因为保卫细胞失水收缩,部分气孔关闭,导致进入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的另一原料二氧化碳减少;
(3)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速生柳和无絮柳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e时,速生柳和无絮柳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速生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无絮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速生柳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无絮柳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速生柳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无絮柳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e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速生柳多于无絮柳;
(4)若大棚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会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多,因此图二中的A点就会下移。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线粒体;bd
(2)原料;保卫;二氧化碳
(3)b;速生柳
(4)下降。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正确识图。
30.【答案】吸收 小肠 营养物质 气体交换 血红蛋白 1 过滤 f、g d
【解析】解:(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分子的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中e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由于大量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所以血液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经a过程进入①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肺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骨骼肌,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3)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图中人体排出代谢废物无机盐的途径有:f、g。
(4)胰腺分泌胰液,胰岛分泌胰岛素,其中c属于外分泌腺的活动,d属于内分泌腺的活动。
故答案为:(1)吸收;小肠;营养物质。
(2)气体交换;血红蛋白;1。
(3)过滤;f、g。
(4)d。
图示中:a吸气,b气体扩散作用,c分泌胰液,d分泌胰岛素,e吸收,f排尿,g排汗,①肺,②肾脏,③皮肤。
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
31.【答案】⑧ 鼓膜 ⑤ 耳蜗 晶状体 视网膜 视觉中枢 神经 激素 大脑皮层
【解析】解:(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人在紧张或兴奋的情况下,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4)脚被踩迅速抬起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听到警报声离开教室,其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⑧鼓膜;⑤耳蜗。
(2)晶状体;视网膜;视觉中枢。
(3)神经;激素。
(4)大脑皮层。
图中①是大脑,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上行神经纤维,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8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