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的快慢(提高)巩固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运动的描述 巩固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 巩固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测量物质的密度(提高)巩固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 巩固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巩固练习】
一、选择
1.(2014•盐都区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2.(2016•红安县模拟)下列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①同学们唱歌发出的声音②瀑布冲击水面发出的声音③切割物体发出的刺耳的声音④青蛙鸣叫发出的声音。
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都是噪音
3.(多选)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回声的是 ( )
A.船只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录音棚内用软塑料隔音
4.(2015•衡阳县校级模拟)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速不同
D.响度不同
5.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6.(2014•桃源县校级模拟)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噪声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
7.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
8. 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 )
A.具有能量 B.穿透能力强 C.传播距离远 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9. 设想一人以和声速相同的速度离开一正在唱歌的演员,则此人离开后( )
A.始终能听到刚离开时所听到的歌声 B.能听到演员继续歌唱的歌声
C.所听到的歌声音调高低始终不变 D.不能听到演员的歌声
10. 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二、填空
11. 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 “笛子”或“笛子中的空气”)。
12. 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快。
1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 、 、 都可以发声。在空气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在同种介质中声速与 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不同介质声速一般 。
14.(2016•淄博中考)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5. 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发生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 为了安全,列车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列车速度为72km/h,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从隧道口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列车距隧道口 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7. 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8. 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木梳、音叉、乒乓球、细线、橡皮筋、鼓、纸张、小锤。请你任选器材,设计两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19. 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你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你听到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有高有低,这是靠瓶内________振动发声(填“空气”或“水”)。
20.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 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D、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1)同学们唱歌是声带在振动;瀑布冲击水面发声是水在振动;切割时的声音是切割机在振动;青蛙鸣叫声是气囊在振动。(2)四种声音的音调高低各不相同;音色是声音的本质和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3)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同学们唱歌发出的声音是乐音;瀑布冲击声,切割声,青蛙鸣叫声是噪音。归纳得出结论:图中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故选C。
3.【答案】AC
【解析】利用声纳探测鱼群是回声的利用。故A说法正确;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的快,故B说法不正确;蝙蝠利用超声波捕虫是利用了回声,C选项正确。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是因为泡沫塑料是多孔的,隔音性能好,可以吸声或减少声音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故选A。
5.【答案】C
【解析】不同的物体结构材料不同,所以音色不同,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根据音色,所以A错误;人耳的听觉频率是20HZ—20000HZ,蝴蝶飞过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听不到,B错误;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C正确;“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响度,D错误。
6.【答案】A
【解析】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A
【解析】小鸟的发声器官振动会发出声音,A符合题意;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C不符合题意;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响度变大了,D不符合题意。
8.【答案】A
9.【答案】A
【解析】因为人和声音的速度相同,除去刚离开时的声音传入耳朵,其它声音不会传播进耳朵;故人始终能听到刚离开时所听到的歌声。
10.【答案】C
【解析】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C。
二、填空
11.【答案】笛子中的空气
【解析】笛子是管乐器,管乐器的发声是管内空气柱的振动。
12.【答案】固体(大地)
【解析】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利用固体(大地)能够传声,且传播速度比空气传播快得多。
13.【答案】气体;液体;固体;声波;温度;340;不同
【解析】因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声,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4.【答案】音调;能量;153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解析】(1)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调节二胡的松紧程度,改变了弦的松紧,改变了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2)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3)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由v=s/t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31m/s×1s=1531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15.【答案】音调
【解析】青少年在“变声期”,男生的声带变厚变长,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频率就小了,发出的声音就变“粗”了,所以男生的“变声期”是音调发生了变化。
16.【答案与解析】
解:
已知:;;
2s内列车前进的距离为:
列车鸣笛后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列车鸣笛时距隧道口的距离:
答:列车鸣笛时距隧道口360m。
17.【答案】振动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8.【答案】(1)所选器材:钢尺、木梳
实验步骤:①用钢尺快速地刮木梳齿
②用钢尺缓慢地刮木梳齿,观察两次响度变化
实验现象:快速刮时声音大,缓慢刮时声音小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所选器材:音叉、细线、乒乓球、小锤
实验步骤:①用小锤轻敲音叉
②用吊着细线的乒乓球接近音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9.【答案】音调;空气
【解析】向装着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内吹气,瓶内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声,由于瓶内空气柱的高度不同,所以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也就不同。
20. 【答案】振动;转换;空气;振幅
【解析】(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把不容易看到的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现象,叫转换法。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而且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些实验仪器具有调节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浮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浮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实验探究,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压强》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压强》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实验探究,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