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赤铁矿 B. 矿泉水 C. 石灰石 D. 液态氧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B. 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
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 D. 铜丝用作制导线
3. 下列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
A. 煤气泄漏,点火查看 B. 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C. 农村田地上的秸秆焚烧处理 D.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4. 下列归类说法不正确的( )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常见的碱
氨水、纯碱、苛性钠
B
营养物质
淀粉、维生素、蛋白质
C
氧化物
冰、生石灰、氧化铜
D
人体微量元素
铁、碘、锌
A. A B. B C. C D. D
5. 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粗盐水 D. 蒸干滤液
6.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法将硬水软化 B. 用浓硫酸干燥NH3
C. 用托盘天平称取5.32g氢氧化钠 D. 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棉花
7.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Mn元素的化合价:
B. 物质的溶解性:
C. 溶液的pH:
D. 元素的含量:
8.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
A. 金属铝放置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B.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C.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Cu+2AgCl=CuCl2+2Ag
D. 镁粉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CO2+Mg=MgO+C
9.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碘化钾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黑色沉淀
C.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
D. 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
10. 二氧化氯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
B. 整个转化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 转化2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1. 在航天飞船中常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发射时,点燃的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下列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H2O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反应过程中共有3种单质
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2. 如图为NaHCO3分解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内固体逐渐消失
B. 石灰水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CO2
C. 充分加热后的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变红
D.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13.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B. CaCl2溶液
C. D. NaOH→HNO3NaNO3→KClKNO3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蔗糖溶液和蛋白质溶液
鉴别
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观察现象
B
NaCl溶液是否混有MgCl2
检验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铁粉中混有铜粉
除杂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D
KNO3和Ba(NO3)2的混合溶液
分离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15. 一种提纯白磷样品(杂质不参与如图反应)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Ⅰ中,P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B. 过程Ⅱ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C. 过程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3(PO4)2+6SiO2+10C=6CaSiO3+10CO↑+P4
D. 理论上,通过本提纯工艺不会产生白磷损失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失去电子可以得到阳离子
B. 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 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D. 向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气泡,则NaOH溶液未变质
17.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3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K2CO3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恢复至30℃,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K2CO3的溶解度曲线
B. t1应介于50℃∼60℃
C. 30℃时,饱和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D. 30℃时所加入的K2CO3和KNO3质量m应满足22.9g
A. KClKNO3 Na2CO3 Na2SO4
B. BaCl2 Na2SO4 Na2CO3 NaCl
C. AgNO3 HClNaClHNO3
D. CuCl2 NaOHHClMgCl2
19. 在M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先后加入8%的NaOH溶液、BaCl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m时,MgSO4、H2SO4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a点时溶液的pH<7
B. m=150
C. BaCl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3.4%
D. 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加入BaCl2溶液已过量
20. 在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9.6g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7.2g固体和滤液,滤液中加入100g16%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蓝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7.2g固体是纯净物
B. 滤液比原混合溶液中铜元素质量小
C. 原混合溶液中Cu(NO3)2、AgNO3的质量比是141:85
D. 使蓝色沉淀完全溶解至少需加入9.8%的稀硫酸100g
2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水银 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______;
(3)2个亚铁离子 ______;
(4)儿童缺少______元素,严重时会得侏儒症。
22.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硝酸铵 B.武德合金 C.硝酸钾 D.活性炭 E.纯碱 F.石灰石 G.熟石灰 H.维生素
(1)可做冰箱除味剂的是 ______;
(2)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______;
(3)可用作电路保险丝的是 ______;
(4)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碱”是 ______;
(5)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______;
(6)用于制造水泥、玻璃的矿石是 ______。
23. 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 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的化学式是 ______。
2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CO2过度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______。(选填序号)
A.植树造林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D.提倡绿色出行
(2)2022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循环制冰技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完成制冰。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选填序号)
A.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3)煤、石油和 ______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在煤中加入X可有效防止煤燃烧时生成的SO2对大气造成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______。
(4)科学家研究利用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反应制取CH3OH,理论上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
25. 某兴趣小组回收废旧锌锰电池制备皓矾晶体(ZnSO4⋅x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可用 ______(选填序号)。
A.稀HCl
B.稀H2SO4
C.稀HNO3
(2)操作I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玻璃棒、烧杯。
(3)操作Ⅱ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洗涤时不可选用的试剂为 ______(选填序号)。
A.冰水
B.ZnSO4饱和溶液
C.热水
26. 观察如图实验,回答问题:双隔膜电解池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利用铅蓄电池电解Na2SO4溶液可以制取H2SO4和NaOH。
(1)装置中电能转化为 ______能;
(2)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______(H2SO4和NaOH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27.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发生装置为 ______(选填序号,下同),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为F,优点是 ______。
(4)某同学为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可能是 ______。
②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甲表示 ______(填“块状碳酸钙”或“碳酸钙粉末”)的反应。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选填序号)。
A.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28.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
中为Ca(HCO3)2澄清溶液,则浑浊消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取少量Ca(HCO3)2溶液缓缓加热,发现其很快变浑浊,说明Ca(HCO3)2的热稳定性比CaCO3______(填“强”或“弱”)。
【实验二】加入一定量NH4Cl溶液后加热锥形瓶,完全反应,瓶内出现浑浊且有气泡放出。
(1)V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在V中烧杯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______,说明还生成了NH3。
中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3g,将滤液蒸发得CaCl2固体1.11g。
结论:①加入NH4Cl溶液前中Ca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g;
②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拓展】如实验二改加入过量NH4Cl溶液加热,则锥形瓶中有气泡放出且不变浑浊,其余现象与实验二相同,此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9. 现有一包不纯的Na2SO4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NaCl、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_____。
(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l,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_____,固体溶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_____。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Ba(NO3)2溶液,静置,再滴加 ______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还含有NaCl。
30.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铁的应用
(1)如图1,市售“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______。(选填序号)
A.铁单质
B.铁原子
C.铁元素
(2)加铁酱油的包装中不含有的材料是 ______。(选填序号)
A.合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金属材料
(3)某面粉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铁粉与胃酸反应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已知在酱油中添加了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xH2O,C10H12FeN2NaO8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7),铁锈味弱、铁吸收率高,是适宜于酱油中食用的理想补铁剂,它属于 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已知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中铁的质量分数约为13.3%,则X≈______(保留到整数)。
(二)黄钾铵铁矾的制取
黄钾铵铁矾[KNH4Fex(SO4)y(OH)z]不溶于水和稀硫酸,制取黄钾铵铁矾的示意图如图2:
(1)在实验室中可以用铁红(Fe2O3)来制取Fe2(SO4)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溶液X是 ______。(选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石灰水
C.氨水
(3)加入溶液X后反应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______。
(4)检验黄钾铵铁矾已洗净的方法是 ______。
(三)黄钾铵铁矾组成确定
称取9.81g黄钾铵铁矾,用如图3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KNH4Fex(SO4)y(OH)z在300℃分解生成NH3、SO3和水蒸气(NH3与SO3分子数之比为2:1),此时A中剩余固体为KFe(SO4)2、Fe2O3、Fe2(SO4)3;提高温度至550℃继续分解产生SO3,并得到Fe2O3和K2SO4。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 ______。
(2)分别控制温度在300℃、550℃对A中固体加热。
①控制温度在300℃加热,实验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1.57g,C装置质量增加0.17g。
②控制温度在550℃,加热至反应完全,B装置质量又增加2.4g。
300℃时,需缓缓通入N2,其目的是 ______。
(3)反应完全后,将A装置中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洗涤,烘干,得固体和滤液,将滤液蒸干得0.87g固体(不含结晶水),则550℃时完全反应后A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 ______g。
(4)黄钾铵铁矾的化学式是 ______,300℃时黄钾铵铁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答案】C
【解析】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其物理性质,故错误;
B.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是利用了液氮的物理性质,即液氮汽化时吸热,故错误;
C.铁粉用于食品保存,是利用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的性质,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铜丝具有导电性,故用作导线,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A.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据此解答;
B.液氮汽化时吸热,据此解答;
C.铁粉用于食品保存,是利用铁与氧气和水反应,据此解答;
D.铜丝具有导电性,据此解答。
本题难度系数不大,考查学生对物理性质的应用。
3.【答案】B
【解析】解:A、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点火查看,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故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节约资源,故B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垃圾分类回收、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公共场合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4.【答案】A
【解析】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说法不正确;
B、六大类营养物质有:糖类(淀粉)、油脂、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故B说法正确;
C、冰、生石灰、氧化铜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D、人体内的常见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锌、硒,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进行分析;
B、根据六大类营养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人体内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碱和盐的特点,六大类营养素,氧化物的特点,人体内微量元素。
5.【答案】C
【解析】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粗盐的初步提纯的言论、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NH3,故选项说法错误。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32g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棉花,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的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
D、根据羊毛和棉花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羊毛和棉花的鉴别方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4=0,则y=+7价;氧元素显−2价,设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2)×2=0,则z=+4价,故错误;
B、硝酸钾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正确;
C、氯化钠显中性,pH等于7,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显碱性,pH大于7,故错误;
D、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B、根据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亚硫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SO2=Na2SO3+H2O,故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9.【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错误;
B、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碘化银沉淀,生成黄色沉淀,故B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故C错误;
D、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所以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进行分析;
B、根据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碘化银沉淀,生成黄色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转化1是ClO2和水反应生成HClO,转化2是HClO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乙是HClO,光照条件下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因此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故A正确;
B、转化1是ClO2和水反应生成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成+1价,转化2是HClO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成−1价,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转化2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氯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为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反应过程中共有氮气、氯气、氧气3种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解:A.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固体会减少不会消失,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石灰水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CO2,故B正确;
C.充分加热后的固体是碳酸钠,溶于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为了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溶于水溶液呈碱性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答案】C
【解析】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错误;
B、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故错误;
C、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能实现,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硝酸钠和氯化钾不能发生反应,故错误;
故选:C。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14.【答案】A
【解析】解:A、饱和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析出,该选项正确。
B、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检验NaCl溶液是否混有MgCl2,该选项不正确。
C、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去了原物质铁,该选项不正确。
D、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硝酸钾和硝酸钡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A、饱和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析出。
B、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C、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D、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D
【解析】解:A、过程Ⅰ中白磷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Cu3P、H3PO4,P元素化合价升高,Cu和P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P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A正确;
B、过程Ⅱ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所以过程Ⅱ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过程Ⅲ是Ca3(PO4)2和二氧化硅、碳反应生成硅酸钙、一氧化碳和白磷,故C正确;
D、过程Ⅰ中有白磷损失,有磷化铜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过程Ⅰ中白磷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Cu3P、H3PO4,P元素化合价升高,Cu和P元素化合价降低进行分析;
B、根据过程Ⅱ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图可知过程Ⅲ是Ca3(PO4)2和二氧化硅、碳反应生成硅酸钙、一氧化碳和白磷进行分析;
D、根据过程Ⅰ中有白磷损失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转化,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流程中的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A
【解析】解:A、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可以得到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也可能氮肥,如是尿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向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滴加几滴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气泡,不能说明NaOH溶液未变质,应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盐的检验方法、碱的化学性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A错;
B、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t1℃时,硝酸钾、碳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由溶解度表可知,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60℃∼80℃,故B错;
C、30℃时,饱和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g100g+45.8g×100%≈31.4%,故C错;
D、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30℃时,K2CO3的溶解度是114g,50g水中最多溶解57g,所以30℃时所加入的K2CO3和KNO3质量m应满足22.9g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无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Cl2溶液与Na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AgNO3溶液与HCl、NaCl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CuCl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Cl,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9.【答案】B
【解析】解:A、在M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8%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与硫酸镁反应,由图像可知,a点时,硫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MgSO4=Mg(OH)2↓+2H2O;Na2SO4+BaCl2=BaSO4↓+2NaCl,
设50g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硫酸钡沉淀质量为x
2NaOH∼BaSO4↓
80 233
50g×8%x
80233=50g×8%x
x=11.65g
设m−50g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为y,生成硫酸钡沉淀质量为z
2NaOH∼∼∼BaSO4↓∼∼∼Mg(OH)2↓
80 233 58
(m−50g)×8%zy
80233=(m−50g)×8%z
z=(m−50g)×8%×23380
8058=(m−50g)×8%y
y=58(m−50g)×8%80
40.75g=11.65g+(m−50g)×8%×23380+58(m−50g)×8%80
m=150g
z=23.2g
故B正确。
C、设氯化钡质量为n
Na2SO4+BaCl2=BaSO4↓+2NaCl
208 233
n23.3g
208233=n23.3g
n=20.8g
BaCl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8g350g−150g×100%=10.4%
故C错误。
D、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于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能证明加入BaCl2溶液已过量,故D错误。
故选:B。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结合图像及题干数据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C
【解析】解:设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为y,生成银的质量为z,生成硝酸铜的质量为w,则:
Cu+2AgNO3=2Ag+Cu(NO3)2 固体质量增重
64340216188216−64=152
xyzw17.2g−9.6g=7.6g
64x=340y=216z=188w
x=3.2gy=17gz=10.8gw=9.4g
剩余铜的质量为9.6g−3.2g=6.4g
A、由以上分析可知,17.2g固体是10.8g银和6.4g铜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因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所以滤液比原混合溶液中铜元素质量大,故B错误;
C、设与100g16%NaOH溶液反应需要硝酸铜的质量为n,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a,则:
Cu(NO3)2+2NaOH=Cu(OH)2↓+2NaNO3
188 80 98
n100g×16%a
188n=80100g×16%=98a
n=37.6ga=19.6g
原混合溶液中Cu(NO3)2、AgNO3的质量比是(37.6g−9.4g):17g=141:85,故C正确;
D、设与19.6g氢氧化铜完全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为b,则:
Cu(OH)2+H2SO4=CuSO4+2H2O
98 98
19.6gb
9898=19.6gb
b=19.6g
则需加入9.8%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9.6g÷9.8%=200g,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铜的活动性大于银,铜能置换出金属银,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HgH2O2Fe2+ Zn
【解析】解:(1)水银是液态汞,化学式为Hg,故答案为:Hg;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答案为:H2O;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2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故答案为:2Fe2+;
(4)儿童缺锌严重时会得侏儒症,故答案为:Zn。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D C B E H F
【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做冰箱除味剂,故选:D;
(2)硝酸钾可用作复合肥料,故选:C;
(3)武德合金可做电路保险丝,故选:B;
(4)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碱”是纯碱,故选:E;
(5)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故选:H;
(6)用于制造水泥、玻璃的矿石是石灰石,故选:F。
(1)根据活性炭相关性质分析;
(2)根据复合化肥分析;
(3)根据金属的用途分析;
(4)根据侯氏制碱法分析;
(5)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元素分析;
(6)根据碳酸钙相关性质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3.【答案】化学 H2O
【解析】解:(1)步骤①的转化中生成新物质乙烯,属于化学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的化学式是H2O。
故答案为:(1)化学。
(2)H2O。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4.【答案】温室效应 ABD A 天然气 CaCO3 22:3
【解析】解:(1)CO2过度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温室效应;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B、推动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D、提倡公民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温室效应;ABD;
(2)液态二氧化碳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体积均保持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二氧化碳分子仍然运动;
故选:A;
(3)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可以看出,反应后Ca、S、O、C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12、2,反应前Ca、S、O、C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2、6、2,因此2X中含有2个Ca、2个C、6个O原子,故X为CaCO3;故答案为:天然气;CaCO3;
(4)由题意得,,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44:(2×3)=22:3;故答案为:22:3。
(1)根据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危害以及有利于碳中和的措施分析;
(2)根据物理变化的微观实质分析;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5.【答案】B 漏斗 降温结晶 C
【解析】解:(1)流程中回收废旧锌锰电池制备皓矾晶体,所以试剂X可用稀硫酸,故选:B;
(2)操作I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3)操作B得到的是固体和溶液,需要将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
(4)不能用热水洗涤,否则会导致硫酸锌溶于水,故选:C。
故答案为:(1)B;
(2)漏斗;
(3)降温结晶;
(4)C。
(1)根据流程中回收废旧锌锰电池制备皓矾晶体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3)根据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洗涤过程中应该减少硫酸锌的溶解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6.【答案】化学
【解析】解:(1)该装置是电解池,能量变化为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2)在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在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化学;
。
电解Na2SO4溶液可以制取H2SO4和NaOH,并得到H2和O2,根据图知,左侧为阳极时,电极上H2O失电子生成O2和H+,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原理的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根据外加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根据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离子交换膜,注意把握题目中给出的信息,题目难度中等.
27.【答案】长颈漏斗 水槽 A2KMnO4−△K2MnO4+MnO2+O2↑Zn+H2SO4=ZnSO4+H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挥发出HCl气体或石灰水变质了 碳酸钙粉末 B
【解析】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为F,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可能是盐酸浓度太大,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也可能是石灰水变质了;
②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比块状碳酸钙快,分析 a、b点可知,相同时间内,曲线甲反应快;曲线甲表示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③A.碳酸钙的质量相同,只是颗粒的大小不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样,故A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气压相同时,甲所需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即碳酸钙粉末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B正确。
故答案为:
(1)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A;2KMnO4−△K2MnO4+MnO2+O2↑;
(3)Zn+H2SO4=ZnSO4+H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①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挥发出HCl气体或石灰水变质了;
②碳酸钙粉末;
③B。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①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进行分析;
②根据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进行分析;
③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8.【答案】CaCO3+H2O+CO2=Ca(HCO3)2 弱 CO2 变蓝 1.64Ca(HCO3)2+2NH4Cl=3CaCO3↓+5H2O+5CO2↑+2NH3+CaCl2 Ca(HCO3)2+2NH4Cl=2H2O+2CO2↑+2NH3+CaCl2
【解析】解:【实验一】(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
(2)取少量Ca(HCO3)2溶液缓缓加热,发现其很快变浑浊,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说明Ca(HCO3)2的热稳定性比CaCO3弱;
【实验二】(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V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生成了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前钙元素质量等于反应后钙元素质量,加入NH4Cl溶液前中Ca元素的质量为3g×40100×100%+1.11g×40111×100%=1.6g;
②碳酸氢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钙、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Ca(HCO3)2+2NH4Cl=3CaCO3↓+5H2O+5CO2↑+2NH3+CaCl2;
【拓展】实验二改加入过量NH4Cl溶液加热,则锥形瓶中有气泡放出且不变浑浊,其余现象与实验二相同,则碳酸氢钙与过量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2NH4Cl=2H2O+2CO2↑+2NH3+CaCl2。
【实验一】(1)CaCO3+H2O+CO2=Ca(HCO3)2;
(2)弱;
【实验二】(1)CO2;变蓝;
(2)①1.6;②4Ca(HCO3)2+2NH4Cl=3CaCO3↓+5H2O+5CO2↑+2NH3+CaCl2;
【拓展】Ca(HCO3)2+2NH4Cl=2H2O+2CO2↑+2NH3+CaCl2。
【实验一】(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实验二】(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结合化学式进行计算;
②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拓展】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答案】Fe(NO3)3 Ba(OH)2 CaCO3+2HCl=CaCl2+H2O+CO2↑MgCl2 AgNO3
【解析】解:硝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原固体一定不含Fe(NO3)3;
(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l,固体完全溶解,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Ba(OH)2,固体溶解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MgCl2;
(4)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Ba(NO3)2溶液,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还含有NaCl。
故答案为:(1)Fe(NO3)3;
(2)Ba(OH)2;CaCO3+2HCl=CaCl2+H2O+CO2↑;
(3)MgCl2;
(4)AgNO3。
根据硝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0.【答案】CCFe+2HCl=FeCl2+H2↑有机物 3Fe2O3+3H2SO4=Fe2(SO4)3+3H2OC防止氨水受热分解(或防止氨水受热挥发)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加BaCl2(或Ba(NO3)2)溶液,无沉淀(或无现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使A中生成的SO3、H2O、NH3依次被B、C完全吸收,减小误差 5.67KNH4Fe6(SO4)4(OH)12 2KNH4Fe6(SO4)4(OH)12−300℃2KFe(SO4)2+4Fe2O3+Fe2(SO4)3+2NH3↑+SO3↑+13H2O
【解析】解:(一)(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市售“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元素,故选:C;
(2)加铁酱油的包装中塑料瓶塞属于合成材料,玻璃瓶身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C;
(3)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xH2O,C10H12FeN2NaO8)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13.3%=56367+18x×100%,x≈3;
(二)(1)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由流程图及黄钾铵铁矾的组成可知,X为氨水,故选:C;
(3)加入氨水后反应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氨水受热分解(或防止氨水受热挥发);
(4)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检验黄钾铵铁矾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加BaCl2(或Ba(NO3)2)溶液,无沉淀(或无现象);
(三)(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置B中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三氧化硫、水,装置C吸收氨气,故300℃时,需缓缓通入N2,其目的是使A中生成的SO3、H2O、NH3依次被B、C完全吸收,减小误差
(3)KNH4Fex(SO4)y(OH)z在300℃分解生成NH3、SO3和水蒸气,此时A中剩余固体为KFe(SO4)2、Fe2O3、Fe2(SO4)3;实验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1.57g,C装置质量增加0.17g。装置B吸收三氧化硫和水,即三氧化硫与水质量为1.57g,装置D吸收氨气,即氨气质量为0.17g,NH3与SO3分子数之比为2:1,设三氧化硫质量为x,则0.17g:x=(17×2):80,x=0.4g;提高温度至550℃继续分解产生SO3,并得到Fe2O3和K2SO4。加热至反应完全,B装置质量又增加2.4g,即生成三氧化硫质量为2.4g,故550℃时完全反应后A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9.81g−0.17g−1.57g−2.4g=5.67g。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故KNH4Fex(SO4)y(OH)z氮元素质量为0.17g×1417×100%=0.14g;铁元素质量为(5.67g−0.87g)×112160×100%=3.36g;硫元素质量为(2.4g+0.4g)×3280×100%+0.87×32174×100%=1.28g,硫酸根的质量为1.28g×9632=3.84g;氢元素质量为0.17g×317×100%+(1.57g−0.4g)×218×100%=0.16g,则氢氧根中氢元素质量为0.16g−0.14g÷414=0.12g,则氢氧根质量为0.12g×171=2.04g;则14:56x:96y:17z=0.14g:3.36g:3.84g:2.04g;x=6,y=4,z=12,则化学式为KNH4Fe6(SO4)4(OH)12;300℃时黄钾铵铁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H4Fe6(SO4)4(OH)12−300℃2KFe(SO4)2+4Fe2O3+Fe2(SO4)3+2NH3↑+SO3↑+13H2O。
故答案为:
(一)(1)C;
(2)C;
(3)Fe+2HCl=FeCl2+H2↑;有机物;3;
(二)(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C;
(3)防止氨水受热分解(或防止氨水受热挥发);
(4)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加BaCl2(或Ba(NO3)2)溶液,无沉淀(或无现象).;
(三)(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使A中生成的SO3、H2O、NH3依次被B、C完全吸收,减小误差;
(3)5.67;
(4)KNH4Fe6(SO4)4(OH)12;2KNH4Fe6(SO4)4(OH)12−300℃2KFe(SO4)2+4Fe2O3+Fe2(SO4)3+2NH3↑+SO3↑+13H2O。
(一)(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
(3)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二)(1)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2)根据流程图及黄钾铵铁矾的组成分析;
(3)根据氨水受热分解(氨水受热挥发)分析;
(4)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三)(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装置作用分析;
(3)根据题干数据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式进行计算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市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市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