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6852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6852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6852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685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685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685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
展开2022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积累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ɡ yuè( )的铁的兽脊似的。
(2)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rán( )归来。
(3)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 )!
(4)真的有“hǎi kū shí làn( )”的时候。
【答案】踊跃 翩然 大彻大悟 海枯石烂
【解析】
踊跃(yǒnɡ yuè):跳跃;欢欣鼓舞貌;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
翩然(piān rán):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彻底觉悟或醒悟,多用于形容思想观念的革新。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2.下面文段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这一夜,保尔翻来覆去地想了许多事情。他柯察金第一回参加斗争,结果很糟糕。刚迈出第一步就被捉住关起来,像只笼子里的老鼠。
他坐在那里,心神不宁地打起盹来。这时,脑海中浮现出母亲那瘦削的、布满皱纹的脸和那双熟悉的、慈爱的眼睛。他心里想:“幸亏她不在家,可以少点伤心。”
从窗口透进来的光线照在地上,映出一个灰色的方块。
黑暗渐渐退却。黎明就要降临。
A.保尔第一次参加斗争是为了解救被士兵押着的好朋友谢廖沙。
B.保尔被关起来是因为维克多告发。
C.革命之路本来就充满血雨腥风,这次的失败说明保尔的斗争经验尚浅,但革命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发芽了。
D.最后一段是环境描写。黎明就要降临,曙光就在前面,预示着保尔这次入狱有惊无险。
【答案】A
【解析】A.保尔第一次参加斗争是营救朱赫来,朱赫来被白军逮捕,保尔在大马路上协助朱赫来将押送的士兵打倒,帮助朱赫来逃走,因此保尔被逮捕。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A。
3.下列对语病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截至2020年3月21日24时为止,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800例。(去掉“为止”)
B.虽然已年近70,李大爷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C.潮剧历史悠久,据研究,至今大约有600年左右的历史。(删去“大约”或“左右”)
D.我市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
【答案】B
【解析】B.修改不正确。“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精力还很充沛,身体还很健壮”。故选B。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古人对于年龄有非常特别的表示方法,比如: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黄发指老人,因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C.“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指漏壶,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一词的意思是漏壶坏了,无法计时。
D.《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逍遥游》和《秋水》都是《庄子》中的名篇。
【答案】C
【解析】C.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的声音了,所以称“漏断”。故选C。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2+2分)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个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请你简述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的理由。
【答案】
(1)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2)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地梳理概括。
根据材料一“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可知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
根据材料一“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个课时”,材料二“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可知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2)本题考查分析理由。注意结合材料。
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6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
(2)蒹葭采采,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3)八月湖水平,__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寤寐思服 白露未已 涵虚混太清 波撼岳阳城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寤寐、已、混、撼、髫、怡”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对比阅读(15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
古之学者为已,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摘取。
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分)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修身以求进也
参考成语法:①修身养性;②修身齐家;③修身洁行;④修心养性
1__________
但能说之也
课内迁移法: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__________
行道以利世也
查阅词典法:①路,道路;②途径、方法;③道理;④学说、主张;
⑤说、谈论;⑥道家或道教;⑦引导。(《古代汉语词典》)
3__________
(只填序号)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讲 论 文 章 春 华 也 修 身 利 行 秋 实 也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开头“虽有嘉肴”一句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B.【甲】文引用《兑命》这样的权威之言,有力地证明“教学相长”的观点,强调教与学的因果关系,使道理更有说服力。
C.【乙】文开篇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古今学者不同的学习目的,接着用“学者犹种树”设喻类比引出求学的真正意义。
D.【乙】文告诉我们求学的真正意义:可以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可以修养德性,有利做事。
11.【甲】【乙】两文哪一篇的观点和下面链接材料提到的观点更接近?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3分)
[链接材料]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健余劄记》)
【答案】
7.修养、修行 只是 ④
8.(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为社会谋利。
9.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10.B
11.示例:甲文的观点更接近。甲文和链接材料都阐述了求学问与教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两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思考和提问,还要学会向他人请教。
【解析】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修养德行以求做官。修:修养,修行。与四个成语中的“修”意思相同。
(2)句意:只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但:只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也是“只是”的意思。
(3)句意: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道:常说,主张。故选④。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自反:自我反思;困:困惑,不懂;强:勉励;
(2)之:的;为人:为了他人;行:推行;道:主张;利世:为社会谋利。
9.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句句意为:讲解谈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修身行事,就好比摘取秋果。“讲论文章”是做学问,是比喻句的本体;“春华也”,是喻体;“修身利行”“秋实也”也是比喻句,句式与前半部分相同。要求用三条“/”断句,故断为: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10.本题考查文章的分析理解。
B.甲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深化强调“教学相长”这一论点。“教”与“学”并非因果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本项中“强调教与学的因果关系”说法错误;故选B。
11.本题考查材料的比较阅读。
甲文谈的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乙文谈的是“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即做学问与修身的关系;
链接材料中“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谈到“学”与“问”的关系问题,认为“学”与“问”是相互促进的;可见甲文与链接材料的观点是相近的,即都认为“教学”“学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可见,人不能不学习,学习不能单纯地“独学”,要在与老师、学生、朋友的相互教与学中取长补短,既要“学”又要“问”,既要“学”又要“教”,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答题时扣住“教与学”“学与问”的关系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可口的美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只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修养德行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谈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养德行,以利于修身行事,就好比摘取秋果。
链接材料: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
娘子关上看飞泉
梁衡
①娘子关,雄踞在太行山东侧,正当晋、冀两省的交界。史载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奉命驻兵于此,创建城关,故而得名。盛夏七月,我们一行数人出平定县城,驱车九十里前来造访。
②我们先去看玉龙泉,泉已修一电厂,用此水来发电。过去喷水的玉龙头已不复见,只见一处很大的泉口,上加石盖,盖的东西两侧各留六孔。水从泉眼内向上喷出,直顶石盖,然后向两边穿孔而出,汇入一个大池中。我们站在石盖上,脚下砰砰然如立鼓面。水池中建有石舫,舫边另有一个石条砌就的大游泳池。难得的是这急喷横流的大水却无一泥一沙,一池碧波清若空无,这时一群顽童正在池里嬉水,他们一丝不挂,来去翕忽,宛若游鱼。
③娘子关的泉眼有一百多处,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我们转过一个山崖,只见对面山嘴上一挂飞泉飘然而下。这时人恰好与飞泉的半腰相齐,隔岸平视,看个正好。那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满是苔藓、葛藤,一层叠一层,厚重、滑腻,像一幅墨绿的挂毯。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就攀藤附葛,向谷底探去。同伴们直喊使不得,但我哪顾这些。谷底多巨石,光滑、圆润、洁白,是上游洪水冲下来的,其状如卧牛、奔象、驯羊、飞马……而深谷两峰的石壁却另是一种奇观:石形或凸或凹,石面若松针杂陈,若蜂窝相叠,石色又似白似黄,不能确指,一起构成这面千奇百怪的大浮雕。这时谷底细雾蒙蒙,仰观山岩、飞泉,如面纱相遮。我想,抽象派的艺术家,要是站在这里指石壁而言,说这是人、是兽、是车、是马,是田园村舍,你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原来这也是一种钟乳石,不过桂林的钟乳石经大水浸蚀,成柱、成林;这里的经湿雾浸润,成线、成丝。那好比是一座园林,这却如一个盆景,各得其妙。当地群众叫这种石头为上水石。石多孔,取一块置浅水盘中,水可徐徐升到石巅,若再撒些豆、麦、花籽于上,则可发芽抽绿,移青山绿水于案几之上,使室内春意盎然。
④到谷底现飞泉,不仅能默察其细微,还可领略其声威,仰望蓝天一线,两山壁立,谷中激流湍急,虎啸雷鸣。水帘后深草茂树,不知其底。传说那里面有个神仙住过的老君洞。我突然记起县志上的一首明人题咏:“娘子关头水拍天,老君洞口赤霞悬。惊雷激浪三千丈,洞里仙人不得眠。”稍近帘底,水烟雾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立时劈面盖顶。这时仰观水帘,真是银河泻地,云翻水怒。⑴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我喜滋滋地淋了一身水,退坐在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我细品着这水,她是泉,但又不是一般的涓涓细流;是瀑布,但又不是泥沙俱下的洪水。她从山顶进石而出,又飘飘落下。黄河滚滚没有她这样妩媚,长江浩浩没有她这般激越,那排空的海浪又没有这样俊美。她豪爽、多情、开朗、大方,把大把的珍珠悬空撒下,摔得粉碎,然后又在谷底,掬拢成一泓清潭,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空谷独坐,我吸着湿润润的雾,听着水在石上弹奏的歌,看着水珠在阳光中幻成的五彩的霓,任清泉在我心头静静地淌。山顶上伙伴们已招手催行了,我却一片痴情,好像对这水还有许多未说完的话。
⑤回来的路上,我问一位水利工作者,才知道这方圆几百里都是石灰岩山区。石间缝隙甚多,地面水全渗到了地下深处。太行东来,到这关前骤然下降,地层错动,于是那些经石间千过万滤的清清流水,便一起被挤出地面。这关上关下到处是大泉小水,有的老乡在家里搬起一块石板便可汲水呢。⑵这大概就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吧!
(选自《山川如我》)
【理清“所至”】
12.阅读文章,在下方横线上补充作者游览水帘洞泉时的游踪。(2分)
转过一个山崖—— ——到谷底——稍近帘底——靠前几步——
【关注“所见”】
1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3分)
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
14.观点交锋。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2分)
小文:作者在写了水帘洞泉以后,为什么又写谷底巨石、两峰的石壁呢?我觉得有点多余。
小诸:我觉得不多余,作者这样写,是因为:
【体悟“所感”】
15.“所感”是游记的灵魂。请结合内容,体悟画波浪的两句话中所蕴含的情味。(3+3分)
(1)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
(2)这大概就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吧!
【答案】
12.向谷底探去 退坐大石上
13.运用比喻,将疾速垂下的飞瀑比作“珠帘”和“素娟”,生动形象写出了泉水的美丽动人、晶莹剔透以及轻盈飘逸;运用四字短语,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写出了泉水的舒心惬意、千姿百态、妩媚多情;表达了对泉的赞美与喜爱。
14.谷底巨石被飞泉的洪水不断冲刷,状如动物,栩栩如生。两峰的石壁在谷中被飞泉营造的蒙蒙细雾长期浸润,如“千奇百怪的大浮雕”。可见,泉因石而灵动多姿,石因泉而充满生机和艺术气息,二者相得益彰。
15.(1)这句话体现出作者对娘子关飞泉亦刚亦柔之美的喜爱与折服。站在山上平视飞泉,飞泉轻盈飘逸、温婉动人;在谷底贴近水帘仰观飞泉,则“银河泻地,云翻水怒”,气势磅礴。让人联想到驻兵于此的平阳公主的柔美与勇猛。
(2)这句话源自对娘子关一带多清泉的科学解释的感慨,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和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太行山在此骤然下降,地层错动,那些泉水被一起挤出地面,可谓“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泉水如此,人亦如此。厚积薄发是自然界的科学原理,也是适用于人与社会发展的哲理!
【解析】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体现作者游览方位的重点语句进行概括。①处,通过第③段中“我们转过一个山崖,只见对面山嘴上一挂飞泉飘然而下。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就攀藤附葛,向谷底探去”的内容可概括为:去往谷底;②处,通过第④段中“我喜滋滋地淋了一身水,退坐在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的内容可概括为:退坐大石头上。
1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从语言特点方面,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通过句子中“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的内容可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比喻为“珠帘”“ 素绢”, 生动形象写出了泉水的楚楚动人、玲珑剔透以及轻柔优美;通过句中“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的内容可知,句中使用四字短语,语言紧凑简练、语气连贯、铿锵有力、韵味无穷,生动写出了泉水的遂心适意、绰约多姿、妖娆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第③段中“谷底多巨石,光滑、圆润、洁白,是上游洪水冲下来的,其状如卧牛、奔象、驯羊、飞马……”的内容可知,谷底巨石被飞泉和洪水不断冲刷,形成了如动物一般的形状,维妙维肖;通过第③段中“而深谷两峰的石壁却另是一种奇观:石形或凸或凹,石面若松针杂陈,若蜂窝相叠,石色又似白似黄,不能确指,一起构成这面千奇百怪的大浮雕”“这时谷底细雾蒙蒙,仰观山岩、飞泉,如面纱相遮。我想,抽象派的艺术家,要是站在这里指石壁而言,说这是人、是兽、是车、是马,是田园村舍,你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原来这也是一种钟乳石,不过桂林的钟乳石经大水浸蚀,成柱、成林;这里的经湿雾浸润,成线、成丝。那好比是一座园林,这却如一个盆景,各得其妙”的内容可知,在谷中被飞泉营造的蒙蒙细雾长期浸润下的两峰石壁,像“千奇百怪的大浮雕”,又“好比是一座园林,这却如一个盆景”,妙趣横生。可见,泉因为石头最终形成的各种造型而更显生动灵巧,山石因泉水焕发出勃勃生机和艺术韵味,两者相辅相成。
15.考查句子情感和主旨分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表述即可。
(1)娘子关最早为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阳公主所筑,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所以得名娘子关。据此,联系第④段中“到谷底现飞泉,不仅能默察其细微,还可领略其声威,仰望蓝天一线,两山壁立,谷中激流湍急,虎啸雷鸣。水帘后深草茂树,不知其底。传说那里面有个神仙住过的老君洞。我突然记起县志上的一首明人题咏:‘娘子关头水拍天,老君洞口赤霞悬。惊雷激浪三千丈,洞里仙人不得眠。’稍近帘底,水烟雾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立时劈面盖顶。这时仰观水帘,真是银河泻地,云翻水怒”的内容可知,远看,飞泉飘然而下,散成一挂珠帘,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如淑女;近看,激流湍急,虎啸雷鸣,便如猛虎。因此作者说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
(2)联系第⑤段中“回来的路上,我问一位水利工作者,才知道这方圆几百里都是石灰岩山区。石间缝隙甚多,地面水全渗到了地下深处。太行东来,到这关前骤然下降,地层错动,于是那些经石间千过万滤的清清流水,便一起被挤出地面。这关上关下到处是大泉小水,有的老乡在家里搬起一块石板便可汲水呢”的内容可知,“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是作者对娘子关一带多清泉的科学解释发出的感慨之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探究。因为地壳运动和板块碰撞,太行山在此处突然下降,众多泉水一块被从地下挤出,体现出厚积薄发的道理,同时揭示了人与社会发展同样需要慢慢积蓄力量,然后喷薄而出。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
莫让睡眠被偷走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感觉真好。可如今,这却成了很多人的奢望。
②《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晩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③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两方面。近日,一篇名为《毎天2点睡觉,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晩期》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毎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最拼的一次是连续工作7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像他这祥熬夜晩睡的人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另外,睡眠质量差的人,有许多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者。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差。同时,有四分之一的人失眠是因为玩手机。
④我们的大脑中有个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即中枢时钟。这个中枢时钟毎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它的角色就是总监工,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到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其中,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黒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作出反应。要在黑暗坏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出褪黑素,帮助入睡。当太阳升起,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侍逆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⑤太阳光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目前市面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线基本上属于蓝光。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天亮了,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疾病。
⑥睡眠不足会影响容颜。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⑦睡眠不足还会损害人的注意力。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重特大伤亡事故中约40%是疲劳驾驶造成的。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⑧睡眠“负债累累”,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将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増加,甚至提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风险。
⑨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減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可见睡眠已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试金石。提高警惕,莫让你的睡眠被偷走!
16.文章由关于睡眠指数的调查报告说起,依次介绍了睡眠不足的____________、睡眠不足的生理原理以及睡眠不足的____________,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3分)
17.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2分)
(1)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毎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
(2)睡眠“负债累累”,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18.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19.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中枢时钟将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它细胞协调工作和休息。
B.蓝光是一种不良光线,它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
C.皮质醇过量就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D.青少年如果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降低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近期睡眠严重不足。
【答案】
16.原因(写好几个词不给分,如写成现象和原因,人群和原因) 危害(坏处、影响、结果都可以) 逻辑(或者由现象到本质)
17.(1)“几乎”表示大部分情况,说明刘凌峰大部分情况下是凌晨两点以后睡觉,但不是每天都如此。语言准确严密。(“几乎”解释成大部分、差不多、大多数都可以)
(2)“负债累累”表示欠债多,说明睡眠严重不足。语言生动(或者有趣味性)。
18.打比方、列数字,把晚睡晚起和晚睡早起的人群比作“猫头鹰”和“蜂鸟”,并用17.5%的数字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入睡困难”的普遍性。
19.B
【解析】
16.本题考查说明内容及说明顺序。
第②段写睡眠指数的调查报告;
根据第③段“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两方面”可知,介绍了睡眠不足的原因;
第④⑤段睡眠不足的生理原理;
根据第⑤段“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天亮了,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疾病”,第⑥段“睡眠不足会影响容颜”,第⑦段“睡眠不足还会损害人的注意力”,第⑧段“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将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増加,甚至提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风险”,第⑨段“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減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可知,介绍了睡眠不足的危害;
本文先由睡眠不足的现象谈起,接着说明其原理及危害,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行文,运用了逻辑顺序。
17.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1)“几乎”有“差不多,接近”之意,在此指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如此;在此指刘凌峰绝大部分情况都是两点以后睡觉,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负债累累”原指人欠债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人的睡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睡眠严重不足就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说明方法:根据语句中“六成以上”“17.5%的人”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句“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将晚睡晚起和晚睡早起的人群比作“猫头鹰”和“蜂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且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第②段“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的内容,即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入睡困难”的普遍性,是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
19.B.根据第⑤段“太阳光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天亮了,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可知,本项缺少限定词“在天黑以后”,强调蓝光只有危害,表述与原文不符;故选B。
三、习 作(40分)
20.作文。
生活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一道风景,天真无邪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的行为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请以“这一道美丽的风景”为题作文。
要求:(1)选材新颖,写作角度独特;(2)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3)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4)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5)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这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风景,树林。小溪。山河。大海。问我最美的风景是哪道?那非武侯祠莫属!
板砖的缝隙中,一株株野草茂盛地生长,台阶十分古老,上面都泛青了,抬眼望,只见青石板上大大地刻着“武侯祠”三个大字,让人看着望而生畏。向里走去,只见一尊大大的诸葛亮的雕像,望着这个雕像,我不禁浮想联翩:
大风呼呼地吹着,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从天而降。刘关张三人骑着三匹褐色的高头大马,到城外山上的一所茅屋里,来拜见诸葛亮。“咚——咚——”刘备轻轻的敲门,一个小童前来开门。刘关张三人进了小茅屋,只见,诸葛亮正坐在竹垫上看书。刘备道:“刘关张三人特地前来拜见。”诸葛亮抬起头来,说:“请坐吧!”两人高谈阔论,诸葛亮道:“当局,东有孙权在握,北有曹操把守,现如今,只有南方蜀地可攻。”刘备听后觉得很对,后来时机成熟使人攻占了蜀地。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杜甫在《蜀相》中所写的的:“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刘婵都是他一手帮助才开创帝业的。还记得七擒孟获之时,诸葛亮讨伐南方的一个部落,部落的首领孟获,七次被抓,又七次被放,最后,终于顺从了诸葛亮。你是多么善于用计,本知孟获性格难以驯服,便用此计,使他不得不低下了头。又忆,你在北伐,那营帐中,整夜不灭的灯光,彻夜通明,那个倒映在墙壁上的影子,不停地舞动,手一刻也没有停过,你是多么认真地审阅文件。值夜班的卫兵送来了一个火盆,诸葛亮只是拿手在上边烤了一下,便说:“把它送到卫兵的营帐里去吧!”你是多么伟大。
500年后,唐代大诗人杜甫来到了武侯祠,当他看到你的雕像时,不仅老泪纵横,不禁吟诵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此后一直被后人传颂着。
啊,靓丽的风景不是武侯祠,而是你,你将会永远成为中国历史上那颗璀璨的明星!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关键词“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根据材料“生活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一道风景,天真无邪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的行为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也是一道风景……”的提示,本题即可理解为自然的风景,如西湖、黄山等,也可理解为人文现象,如助人为乐的行为、辛勤的身影、埋头苦学的样子等。“美丽”意思是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选材上,需选择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能让人产生视觉享受的材料。“一道”限制了数量,不能写成两道以上。“这”指示代词,指称比较近的人或事物,本题有强调作用。根据“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的提示,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蕴含欣喜、热爱、陶醉、向往等情感。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和自己熟悉的材料,确定“这”的内涵是什么,如抗疫志愿者的红马甲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然后,叙写与之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自己对“这一道美丽的风景”的赞叹和热爱之情,也可进一步表达“这一道美丽的风景”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升华主题。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02 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02 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docx、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02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期中模拟试题02(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期中模拟试题02(原卷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02(原卷+解析),文件包含期末综合检测02-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x、期末综合检测02-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