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前复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考前复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鉴赏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一)默写(6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6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两只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B.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C.在辛苦劳顿、险象迭生的探险路上,她像男人一样坚强。
D.一时间,保健品市场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局面。
7.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D.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8.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鉴赏与文言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3分)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诗人________(人名)。(1分)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 (2)良朋辄至( )
12.翻译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8题。(14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 )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 ),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5.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坚持 商酌 一如既往 B.坚持 咨询 一以贯之
C.坚决 咨询 一如既往 D.坚决 商酌 一以贯之
16.请简要概括第①段所叙述的叶圣陶先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件。(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4分)
(1)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选文末尾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怎么看待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记叙文,完成19-23题(14分)
一起去看球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③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跟父亲说:“还记我们的仇呢,那回不让他去电影院看《沙器》,他自己跟同学一起去看了。”父亲说:“岂有此理!《沙器》讲的可是儿子杀老子的故事!”停了停说:“都是你惯的!”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④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裁判生气。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⑤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当时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⑥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⑦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⑧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⑨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⑩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20.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文章以“一起去看”为线索,写了父子俩多次看球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变化。请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父子俩关系变化的过程。(4分)
父亲带儿子看球,儿子依赖父亲,父亲教儿子足球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子互邀同去看球,但各有己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⑦段中,儿子要带父亲看球,“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请简析当时父亲复杂的内心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起去看》通过父子俩看球经历的变化,能够表现出儿子从懵懂、叛逆到懂得体谅和尊重的成长过程。
B.《一起去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一位慈爱、宽容、在家庭里时刻起着协调作用的母亲形象。
C.《一起去看》真实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及一位父亲的变化,对彼此的内心和情感充满人文的关怀。
D.《一起去看》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断, 主要表现了三口之家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23.题目“一起去看”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作用显著、意蕴丰富。请简析题目的作用和含义。(3分)
⑴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总认为我们小,需要管住我们才放心,我们觉得自己在长大,总想摆脱父亲才开心。学了这篇文章,面对这种青少年成长中的父子冲突,你觉得怎样处理才是可取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5分)
古语云:“仓廪实,天下安。”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安天下之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勤俭这个传统美德在一部分的思想中正日渐淡化,甚至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摆阔奢侈。现在,粮食安全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议题。许多学校开展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25.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这项活动中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2分)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_____,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2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 多多点菜,才够热情; 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 , ; , 。
五、写作(40分)
28.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 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__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一)默写( 6分 )
1.何人不起故园情
2. 念天地之悠悠
3.决眦入归鸟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二)基础知识(6分)
6.D(“参差不齐”的意思是物件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用在句中形容“保健品市场”的局面不恰当,可改为“良莠不齐”。)
7.D(前两个逗号都改为顿号 )
8、(1)① 将“泛滥”和“滋生”调换位置。
(2)③ 在“校园”后加“活动”
二、古诗鉴赏与文言文阅读(15分)
9、.宋 陆游
10、.D
11.(1) 空闲,闲暇 (2)就
1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1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4.安贫乐道。刘禹锡面对陋室发出“何陋之有”的感慨,郑板桥面对三间茅屋表现出“适适然”的态度,体现了他们的安于清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俗客不来,良朋辄至”则表现出他们高洁的志趣。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8题。(14分)
15.D
16.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
17 (1)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2)“非常”表示程度之深,“真”是确实如此的意思,这两个词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未能接待客人的行为的自责程度之深、态度之真诚,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关爱、热情,以及待人宽、对己严的个性。
18.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19.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
(二)阅读记叙文,完成19-23题(14分)
20.⑵父亲欲带儿子看球未果,父子各自看球,儿子追求独立,父亲内心无法接受;
⑷儿子带父亲看球,父亲自尊独自前往,儿子体谅尊重父亲。
21.一是从“唔了一声”中可以体会到对儿子要和他一起去看球的认可和高兴;二是从“淡淡”中又可以体会到有对儿子“带你去看场球”这一说法的略微不满,儿子认为他无法独立活动是伤了他的自尊心。
22.D(D项错在记录这个家庭的生活片断不是主要表现他们的温馨和幸福,而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彼此的体谅尊重。)
23.⑴“一起去看”是串起全文情节的线索;⑵“一起去看”中的“一起”表现出两人看球的平等,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尊重。
24.①平等相处,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尊重。②学会沟通,共同面对成长中困难。
四、综合性学习 (5分)
25.示例:粮食来之不易,大家共同珍惜。
26.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定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7.示例:按需点菜,亦显热情,光盘净碗,尽显文明。
五、写作(40分) 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冲刺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考前复习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鉴赏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卷试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根据下面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