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山东省五年(2018-2022)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01选择题知识点分类-山东省五年(2018-2022)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01选择题知识点分类-山东省五年(2018-2022)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共34页。
01选择题知识点分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共1小题)
1.(2019•新课标Ⅰ)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
A.1<<2 B.2<<3 C.3<<4 D.4<<5
二.共点力的平衡(共1小题)
2.(2020•山东)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A. B. C. D.
三.牛顿第二定律(共3小题)
3.(2020•山东)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v增大,FN>mg
B.t1~t2时间内,v减小,FN<mg
C.t2~t3时间内,v增大,FN<mg
D.t2~t3时间内,v减小,FN>mg
4.(2020•山东)我国将在今年择机执行“天问1号”火星探测任务。质量为m的着陆器在着陆火星前,会在火星表面附近经历一个时长为t0、速度由v0减速到零的过程。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0.1倍,半径约为地球的0.5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火星大气阻力。若该减速过程可视为一个竖直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着陆器受到的制动力大小约为( )
A.m(0.4g﹣) B.m(0.4g+)
C.m(0.2g﹣) D.m(0.2g+)
5.(2018•新课标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四.匀速圆周运动(共1小题)
6.(2022•山东)无人配送小车某次性能测试路径如图所示,半径为3m的半圆弧BC与长8m的直线路径AB相切于B点,与半径为4m的半圆弧CD相切于C点,小车以最大速度从A点驶入路径,到适当位置调整速率运动到B点,然后保持速率不变依次经过BC和CD。为保证安全,小车速率最大为4m/s,在ABC段的加速度最大为2m/s2,CD段的加速度最大为1m/s2。小车视为质点,小车从A到D所需最短时间t及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距离l为( )
A.,l=8m
B.,l=5m
C.,l=5.5m
D.,l=5.5m
五.向心力(共1小题)
7.(2021•山东)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一端可绕竖直光滑轴O转动,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木块相连。木块以水平初速度v0出发,恰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
A. B. C. D.
六.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共3小题)
8.(2022•山东)“羲和号”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如图所示,该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接近垂直。卫星每天在相同时刻,沿相同方向经过地球表面A点正上方,恰好绕地球运行n圈。已知地球半径为地轴R,自转周期为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羲和号”卫星轨道距地面高度为( )
A.﹣R
B.
C.﹣R
D.
9.(2021•山东)从“玉兔”登月到“祝融”探火,我国星际探测事业实现了由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已知火星质量约为月球的9倍,半径约为月球的2倍,“祝融”火星车的质量约为“玉兔”月球车的2倍。在着陆前,“祝融”和“玉兔”都会经历一个由着陆平台支撑的悬停过程。悬停时,“祝融”与“玉兔”所受着陆平台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
A.9:1 B.9:2 C.36:1 D.72:1
10.(2021•山东)迷你系绳卫星在地球赤道正上方的电离层中,沿圆形轨道绕地飞行。系绳卫星由两子卫星组成,它们之间的导体绳沿地球半径方向,如图所示。在电池和感应电动势的共同作用下,导体绳中形成指向地心的电流,等效总电阻为r。导体绳所受的安培力克服大小为f的环境阻力,可使卫星保持在原轨道上。已知卫星离地平均高度为H,导体绳长为L(L≪H),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轨道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赤道平面。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据此可得,电池电动势为( )
A. B.
C. D.
七.动量定理(共1小题)
11.(2019•新课标Ⅰ)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
A.1.6×102kg B.1.6×103kg C.1.6×105kg D.1.6×106kg
八.动能(共1小题)
12.(2018•新课标Ⅰ)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九.功能关系(共2小题)
13.(2022•山东)我国多次成功使用“冷发射”技术发射长征十一号系列运载火箭。如图所示,发射舱内的高压气体先将火箭竖直向上推出,火箭速度接近零时再点火飞向太空。从火箭开始运动到点火的过程中( )
A.火箭的加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
B.高压气体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火箭的动能
C.高压气体对火箭推力的冲量等于火箭动量的增加量
D.高压气体的推力和空气阻力对火箭做功之和等于火箭动能的增加量
14.(2018•新课标Ⅰ)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一十.热力学第一定律(共1小题)
15.(2021•山东)如图所示,密封的矿泉水瓶中,距瓶口越近水的温度越高。一开口向下、导热良好的小瓶置于矿泉水瓶中,小瓶中封闭一段空气,小瓶内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挤压矿泉水瓶,小瓶下沉到底部;松开后,小瓶缓慢上浮。上浮过程中,小瓶内气体( )
A.内能减少
B.对外界做正功
C.增加的内能大于吸收的热量
D.增加的内能等于吸收的热量
一十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共3小题)
16.(2022•山东)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热气缸内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时气缸开口向上放置,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将气缸缓慢转动90°过程中,缸内气体( )
A.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正功
B.内能减小,所有分子热运动速率都减小
C.温度降低,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减少
D.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增加
17.(2021•山东)血压仪由加压气囊、臂带、压强计等构成,如图所示。加压气囊可将外界空气充入臂带,压强计示数为臂带内气体的压强高于大气压强的数值。充气前臂带内气体压强为大气压强,体积为V;每次挤压气囊都能将60cm3的外界空气充入臂带中,经5次充气后,臂带内气体体积变为5V,压强计示数为150mmHg。已知大气压强等于750mmHg,气体温度不变。忽略细管和压强计内的气体体积。则V等于( )
A.30cm3 B.40cm3 C.50cm3 D.60cm3
18.(2020•山东)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b→c、c→a三个过程后回到初始状态a,其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三个状态的坐标分别为a(V0,2p0)、b(2V0,p0)、c(3V0,2p0)。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在a→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小于在b→c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
B.气体在a→b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在b→c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C.在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D.气体在c→a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大于b→c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
一十二.库仑定律(共2小题)
19.(2019•新课标Ⅰ)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
A.P和Q都带正电荷 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20.(2018•新课标Ⅰ)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
A.a,b的电荷同号,k= B.a,b的电荷异号,k=
C.a,b的电荷同号,k= D.a,b的电荷异号,k=
一十三.点电荷的电场(共1小题)
21.(2022•山东)半径为R的绝缘细圆环固定在图示位置,圆心位于O点,环上均匀分布着电量为Q的正电荷。点A、B、C将圆环三等分,取走A、B处两段弧长均为ΔL的小圆弧上的电荷。将一点电荷q置于OC延长线上距O点为2R的D点,O点的电场强度刚好为零。圆环上剩余电荷分布不变,q为( )
A.正电荷, B.正电荷,
C.负电荷, D.负电荷,
一十四.电势(共1小题)
22.(2021•山东)如图甲所示,边长为a的正方形,四个顶点上分别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区间,x轴上电势φ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现将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P置于正方形的中心O点,此时每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合力均为零。若将P沿x轴向右略微移动后,由静止释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释放后P将向右运动
B.,释放后P将向左运动
C.,释放后P将向右运动
D.,释放后P将向左运动
一十五.安培力(共1小题)
23.(2019•新课标Ⅰ)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知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
A.2F B.1.5F C.0.5F D.0
一十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共1小题)
24.(2018•新课标Ⅰ)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 )
A. B. C. D.2
一十七.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共2小题)
25.(2022•山东)如图所示的变压器,输入电压为220V,可输出12V、18V、30V电压,匝数为n1的原线圈中电压随时间的变化为u=Umcos(100πt)。单匝线圈绕过铁芯连接交流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为0.1V。将阻值为12Ω的电阻R接在BC两端时,功率为12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为1100匝,Um为220V
B.BC间线圈匝数为120匝,流过R的电流为1.4A
C.若将R接在AB两端,R两端的电压为18V,频率为100Hz
D.若将R接在AC两端,流过R的电流为2.5A,周期为0.02s
26.(2020•山东)图甲中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2:3,输入端a、b所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灯泡L的电阻恒为15Ω,额定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1=10Ω、R2=5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为使灯泡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调节为( )
A.1Ω B.5Ω C.6Ω D.8Ω
一十八.横波的图象(共1小题)
27.(2020•山东)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os(t),则t=T时刻的波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一十九.光的折射定律(共1小题)
28.(2020•山东)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光源S到S1、S2的距离相等,O点为S1、S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光源S发出的波长为λ的光,经S1出射后垂直穿过玻璃片传播到O点,经S2出射后直接传播到O点,由S1到O点与由S2到O点,光传播的时间差为Δt.玻璃片厚度为10λ,玻璃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为1.5,空气中光速为c,不计光在玻璃片内的反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Δt= B.Δt= C.Δt= D.Δt=
二十.全反射(共1小题)
29.(2022•山东)柱状光学器件横截面如图所示,OP右侧是以O为圆心,半经为R的圆,左侧是直角梯形,AP长为R,AC与CO夹角45°,AC中点为B,a、b两种频率的细激光束,垂直AB面入射,器件介质对a,b光的折射率分别为1.42、1.40,保持光的入射方向不变,入射点从A向B移动过程中,能在PM面全反射后,从OM面射出的光是(不考虑三次反射以后的光)( )
A.仅有a光 B.仅有b光
C.a、b光都可以 D.a、b光都不可以
二十一.光的干涉(共1小题)
30.(2021•山东)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层透明薄膜,观察到如图所示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下列关于该区域薄膜厚度d随坐标x的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十二.氢原子光谱(共1小题)
31.(2019•新课标Ⅰ)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12.09eV B.10.20eV C.1.89eV D.1.51eV
二十三.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共2小题)
32.(2022•山东)碘125衰变时产生γ射线,医学上利用此特性可治疗某些疾病,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若将一定质量的碘125植入患者病灶组织,经过180天剩余碘125的质量为刚植入时的( )
A. B. C. D.
33.(2020•山东)氚核H发生β衰变成为氦核He.假设含氚材料中H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s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A.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C,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H的个数为( )
A.5.0×1014 B.1.0×1016 C.2.0×1016 D.1.0×1018
二十四.质量亏损(共1小题)
34.(2021•山东)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Pb,其衰变方程为→+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的衰变
C.与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
D.方程中的X来自于内质子向中子的转化
【参考答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共1小题)
1.(2019•新课标Ⅰ)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
A.1<<2 B.2<<3 C.3<<4 D.4<<5
【解析】解:逆向分析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时间之比等于1::::……:﹣可得:
==2+,故3<<4,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共点力的平衡(共1小题)
2.(2020•山东)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物块A、B刚好要滑动时,应该是物体A相对物体B向上滑动,设绳子拉力为F,对A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F=mgsin45°+μmgcos45°
物体B相对斜面向下滑动,对B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2mgsin45°=F+μmgcos45°+μ(2m+m)gcos45°
联立解得:μ=,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三.牛顿第二定律(共3小题)
3.(2020•山东)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v增大,FN>mg
B.t1~t2时间内,v减小,FN<mg
C.t2~t3时间内,v增大,FN<mg
D.t2~t3时间内,v减小,FN>mg
【解析】解:A、由于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速度增加,即乘客的加速度向下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N=ma,解得:FN=mg﹣ma,则FN<mg,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在t1~t2时间内,s﹣t图象的斜率保持不变,所以速度不变,即乘客匀速下降,则FN=mg,故B错误;
CD、在t2~t3时间内,s﹣t图象的斜率变小,所以速度减小,即乘客的减速下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解得:FN=mg+ma,则FN>mg,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020•山东)我国将在今年择机执行“天问1号”火星探测任务。质量为m的着陆器在着陆火星前,会在火星表面附近经历一个时长为t0、速度由v0减速到零的过程。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0.1倍,半径约为地球的0.5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火星大气阻力。若该减速过程可视为一个竖直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着陆器受到的制动力大小约为( )
A.m(0.4g﹣) B.m(0.4g+)
C.m(0.2g﹣) D.m(0.2g+)
【解析】解:根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
得: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火=0.4g
着陆器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对着陆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0.4mg=ma
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2018•新课标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解:设物块P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mg=k x0,
以向上为正方向,木块的位移为x时弹簧对P的弹力:F1=k(x0﹣x),
对物块P,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1﹣mg=ma,
由以上式子联立可得,F=k x+ma。
可见F与x是线性关系,且F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x=0时,kx+ma=ma>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四.匀速圆周运动(共1小题)
6.(2022•山东)无人配送小车某次性能测试路径如图所示,半径为3m的半圆弧BC与长8m的直线路径AB相切于B点,与半径为4m的半圆弧CD相切于C点,小车以最大速度从A点驶入路径,到适当位置调整速率运动到B点,然后保持速率不变依次经过BC和CD。为保证安全,小车速率最大为4m/s,在ABC段的加速度最大为2m/s2,CD段的加速度最大为1m/s2。小车视为质点,小车从A到D所需最短时间t及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距离l为( )
A.,l=8m
B.,l=5m
C.,l=5.5m
D.,l=5.5m
【解析】解:小车在圆周轨道中有:a=,代入数据解得:vBC=m/s,vCD=2m/s,小车保持速率不变依次经过BC和CD,所以为保证安全,小车的速度为v=2m/s,从A到B,根据运动学规律有:﹣v2=2ax,将a=2m/s2代入解得:x=3m,则小车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最长距离l=8m﹣x=8m﹣3m=5m,小车在AB段减速所用时间为t1=,匀速所用时间t2=,在圆周轨道运动时间为:t3=,则小车从A到D所需最短时间t=t1+t2+t3,联立代入数据解得:,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五.向心力(共1小题)
7.(2021•山东)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一端可绕竖直光滑轴O转动,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木块相连。木块以水平初速度v0出发,恰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
A. B. C. D.
【解析】解:因为细杆为轻质细杆,又因为其一端绕竖直光滑轴O转动,所以杆对球的力沿杆,即杆对球不做功,对小球完成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2πL=0﹣,解得摩擦力f=,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六.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共3小题)
8.(2022•山东)“羲和号”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如图所示,该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接近垂直。卫星每天在相同时刻,沿相同方向经过地球表面A点正上方,恰好绕地球运行n圈。已知地球半径为地轴R,自转周期为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羲和号”卫星轨道距地面高度为( )
A.﹣R
B.
C.﹣R
D.
【解析】解:卫星每天在相同时刻,沿相同方向经过地球表面A点正上方,恰好绕地球运行n圈,可知卫星运行的周期T'=,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R+h)
在地表附近,任意物体所受到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有:=mg
联立解得:h=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2021•山东)从“玉兔”登月到“祝融”探火,我国星际探测事业实现了由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已知火星质量约为月球的9倍,半径约为月球的2倍,“祝融”火星车的质量约为“玉兔”月球车的2倍。在着陆前,“祝融”和“玉兔”都会经历一个由着陆平台支撑的悬停过程。悬停时,“祝融”与“玉兔”所受着陆平台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
A.9:1 B.9:2 C.36:1 D.72:1
【解析】解:在星球表面,根据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
=mg
解得:g=
故==9×=
悬停时,两车均受力平衡,即F=mg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2021•山东)迷你系绳卫星在地球赤道正上方的电离层中,沿圆形轨道绕地飞行。系绳卫星由两子卫星组成,它们之间的导体绳沿地球半径方向,如图所示。在电池和感应电动势的共同作用下,导体绳中形成指向地心的电流,等效总电阻为r。导体绳所受的安培力克服大小为f的环境阻力,可使卫星保持在原轨道上。已知卫星离地平均高度为H,导体绳长为L(L≪H),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轨道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赤道平面。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据此可得,电池电动势为( )
A. B.
C. D.
【解析】解: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v=,
根据右手定则可知,导体绳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当于上端为正极的电源,其大小为:E′=BLv,
因导线绳所受阻力f与安培力F平衡,则安培力与速度方向相同,可知导线绳中的电流方向向下,即电池电动势大于导线绳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可得:E总=E﹣E′,F安=BIL,I=,F安=f,
联立得:E=BL,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七.动量定理(共1小题)
11.(2019•新课标Ⅰ)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
A.1.6×102kg B.1.6×103kg C.1.6×105kg D.1.6×106kg
【解析】解:以气体为研究对象,设t=1s内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可得:
Ft=mv﹣0
其中v=3km/s=3000m/s
解得:m==kg=1.6×103kg,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八.动能(共1小题)
12.(2018•新课标Ⅰ)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解析】解:A、因列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v=at,而动能表达式Ek==,可知动能与所经历的时间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
B、依据动能定理,则有:F合x=,可知,动能与它的位移成正比,故B正确;
C、由动能表达式Ek=,可知,动能与它的速度平方成正比,故C错误;
D、依据动能与动量关系式,Ek=,可知,动能与它的动量平方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B。
九.功能关系(共2小题)
13.(2022•山东)我国多次成功使用“冷发射”技术发射长征十一号系列运载火箭。如图所示,发射舱内的高压气体先将火箭竖直向上推出,火箭速度接近零时再点火飞向太空。从火箭开始运动到点火的过程中( )
A.火箭的加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
B.高压气体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火箭的动能
C.高压气体对火箭推力的冲量等于火箭动量的增加量
D.高压气体的推力和空气阻力对火箭做功之和等于火箭动能的增加量
【解析】解:A、火箭加速过程中,所受合力为0时,即加速度为0时,速度最大,此时动能最大,故A正确;
BD、火箭所受高压气体的推力做功转化为火箭的动能、重力势能与摩擦生热的热能,则高压气体的推力和空气阻力和重力对火箭做功之和等于火箭动能的增加量,故BD错误;
C、根据动量定理可知高压气体的推力和空气阻力和重力的总冲量等于火箭动量的增加量,故C错误;
故选:A。
14.(2018•新课标Ⅰ)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解析】解:由题意知水平拉力为:F=mg;
设小球达到c点的速度为v,从a到c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3R﹣mgR=
解得:v=;
小球离开c点后,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小球从c点达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则有:t==;
此段时间内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2R,
所以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小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3R+2R=5R,
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增量为:△E=FL=mg×5R=5mgR。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一十.热力学第一定律(共1小题)
15.(2021•山东)如图所示,密封的矿泉水瓶中,距瓶口越近水的温度越高。一开口向下、导热良好的小瓶置于矿泉水瓶中,小瓶中封闭一段空气,小瓶内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挤压矿泉水瓶,小瓶下沉到底部;松开后,小瓶缓慢上浮。上浮过程中,小瓶内气体( )
A.内能减少
B.对外界做正功
C.增加的内能大于吸收的热量
D.增加的内能等于吸收的热量
【解析】解:A、由题,越靠近瓶口水的温度越高,则小瓶上升靠近瓶口的过程中温度也升高,则气体的温度升高,由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仅与温度有关,可知小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大,故A错误;
B、设大气压强为p0,瓶内气体的压强为p,瓶内气体下侧到水面的高度差为h,则瓶内气体的压强:p=p0+ρgh,其中ρ为水的密度;小瓶上升的过程中瓶内气体下侧到水面的高度差减小,则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小瓶上升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体积一定增大,则小瓶内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故B正确;
CD、气体的内能增大,则ΔU为正,气体对外做功,则W为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气体增大的内能小于气体吸收的热量,故CD错误。
故选:B。
一十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共3小题)
16.(2022•山东)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热气缸内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时气缸开口向上放置,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将气缸缓慢转动90°过程中,缸内气体( )
A.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正功
B.内能减小,所有分子热运动速率都减小
C.温度降低,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减少
D.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增加
【解析】解:初始时气缸开口向上,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气缸内外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差与活塞的重力平衡,设初始时气缸内的压强为p1,活塞的面积为S,则有:p1S﹣p0S=mg,气缸在缓慢转动的过程中,气缸内外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差大于重力沿气缸壁的分力,故气缸内气体缓慢的将活塞往外推,最后气缸水平,缸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B、气缸、活塞都是绝热的,故缸内气体与外界没有发生热传递,气缸内气体压强作用将活塞往外推,气体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气体内能减小,故缸内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减小,并不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速率都减小,故AB错误;
CD、气体内能减小,缸内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减小,故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减小,C正确,D错误。
故选:C。
17.(2021•山东)血压仪由加压气囊、臂带、压强计等构成,如图所示。加压气囊可将外界空气充入臂带,压强计示数为臂带内气体的压强高于大气压强的数值。充气前臂带内气体压强为大气压强,体积为V;每次挤压气囊都能将60cm3的外界空气充入臂带中,经5次充气后,臂带内气体体积变为5V,压强计示数为150mmHg。已知大气压强等于750mmHg,气体温度不变。忽略细管和压强计内的气体体积。则V等于( )
A.30cm3 B.40cm3 C.50cm3 D.60cm3
【解析】解:以5次充气后,臂带内所有气体为研究对象,初态:P1=750mmHg V1=(V+60×5)cm3
末态:P2=750mmHg+150mmHg=900mmHg V2=5V
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
代入数计算可得V=60cm3,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2020•山东)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b→c、c→a三个过程后回到初始状态a,其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三个状态的坐标分别为a(V0,2p0)、b(2V0,p0)、c(3V0,2p0)。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在a→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小于在b→c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
B.气体在a→b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在b→c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C.在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D.气体在c→a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大于b→c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
【解析】解:A、根据p﹣V图象的面积表示气体做功,得气体在a→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Wab==,b→c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为:Wbc=•(3V0﹣2V0)=,所以气体在a→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等于在b→c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故A错误;
B、气体在a→b过程中,因为a、b两个状态的pV相等,所以Ta=Tb,即△Uab=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Qab=;气体在b→c过程中,因为c状态的pV大于b状态的pV,所以Tb<Tc,即△Ubc>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在b→c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Qbc=△Ubc+,则有:Qab<Qbc,故B错误;
C、在c→a过程中,气体等压压缩,温度降低,即△Uc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故C正确;
D、因为Ta=Tb,而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气体在c→a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等于b→c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故D错误。
故选:C。
一十二.库仑定律(共2小题)
19.(2019•新课标Ⅰ)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
A.P和Q都带正电荷 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解析】解:由图可知,两小球均在电场力和库仑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由于库仑力为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两小球受到的电场力也一定方向相反;因此两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则P球所受库仑力向右,Q球所受库仑力向左。
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故正电荷受电场力向右,其受库仑力一定向左,故Q带正电荷,P带负电荷,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018•新课标Ⅰ)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
A.a,b的电荷同号,k= B.a,b的电荷异号,k=
C.a,b的电荷同号,k= D.a,b的电荷异号,k=
【解析】解: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且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可知,a,b的电荷异号,
对小球C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因ab=5cm,bc=3cm,ca=4cm,因此ac⊥bc,那么两力的合成构成矩形,
依据相似三角形之比,则有:==;
而根据库仑定律,Fa=k,而Fb=k
综上所得,=,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一十三.点电荷的电场(共1小题)
21.(2022•山东)半径为R的绝缘细圆环固定在图示位置,圆心位于O点,环上均匀分布着电量为Q的正电荷。点A、B、C将圆环三等分,取走A、B处两段弧长均为ΔL的小圆弧上的电荷。将一点电荷q置于OC延长线上距O点为2R的D点,O点的电场强度刚好为零。圆环上剩余电荷分布不变,q为( )
A.正电荷, B.正电荷,
C.负电荷, D.负电荷,
【解析】解:因为电荷在细圆环上均匀分布,所以弧长为ΔL的小圆弧上所带的电荷量为:
Q'=
在ΔL足够小时,可以将取走的部分看作点电荷,细圆环带正电,根据圆环的对称性,可以得到取走A、B处两段弧长均为ΔL的小圆弧上的电荷后,细圆环在O点产生的电场如图:
根据库仑定律及矢量的叠加可知细圆环在O点产生的合场强大小为:
E'=E=,方向水平向右
将q置于OC延长线上距O点为2R的D点,O点的电场强度刚好为零,所以点电荷q在O点产生的场强应向左,大小等于E',故q为负电荷
根据库仑定律有:E'=
解得: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一十四.电势(共1小题)
22.(2021•山东)如图甲所示,边长为a的正方形,四个顶点上分别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区间,x轴上电势φ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现将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P置于正方形的中心O点,此时每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合力均为零。若将P沿x轴向右略微移动后,由静止释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释放后P将向右运动
B.,释放后P将向左运动
C.,释放后P将向右运动
D.,释放后P将向左运动
【解析】解:因为每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合力均为零,对最上边的点电荷,其他三个电荷给它的受力分别是F1=F3=,F2=,因为F1、F3大小相等,所以F1、F3的合力是,而Q对最上边点电荷的库仑力是k,则根据受力平衡有:+=k。解得:Q=。由图乙可知,在区间,电场方向向左,所以电荷量是﹣Q的点电荷P将受向右的电场力,P将向右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一十五.安培力(共1小题)
23.(2019•新课标Ⅰ)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知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
A.2F B.1.5F C.0.5F D.0
【解析】解:由已知条件可知MLN边的有效长度与MN相同,等效后的电流方向也与MN相同,边MLN的电阻等于边MN的电阻的两倍,两者为并联关系,设MN中的电流大小为I,则MLN中的电流为,设MN的长为L,
由题意知:F=BIL,
所以边MLN所受安培力为:=F,方向与MN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
故有:,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一十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共1小题)
24.(2018•新课标Ⅰ)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 )
A. B. C. D.2
【解析】解:设圆的半径为R,金属杆从Q到S的过程中:△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1==
设回路的总电阻为r,第一次通过线圈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1=I1△t1==…①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的过程中设时间为△t2,△Φ′=
第二次通过线圈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2=I2△t2==…②
由题,q1=q2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一十七.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共2小题)
25.(2022•山东)如图所示的变压器,输入电压为220V,可输出12V、18V、30V电压,匝数为n1的原线圈中电压随时间的变化为u=Umcos(100πt)。单匝线圈绕过铁芯连接交流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为0.1V。将阻值为12Ω的电阻R接在BC两端时,功率为12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为1100匝,Um为220V
B.BC间线圈匝数为120匝,流过R的电流为1.4A
C.若将R接在AB两端,R两端的电压为18V,频率为100Hz
D.若将R接在AC两端,流过R的电流为2.5A,周期为0.02s
【解析】解:A、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220V,
根据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单匝线圈的匝数比为
将U1=220V,n2=1,U2=0.1V代入解得原线圈匝数为:
n1=2200,
原线圈的交流电的电压与时间成余弦函数关系,故输入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Um=U=220V,故A错误;
B、当在BC间接入12Ω的电阻时电功率为12W,由功率表达式可得:
故流过R的电流大小为
再由,解得BC间的匝数为nBC=120,故B错误;
C.根据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之间的关系可知,原线圈电压和匝数固定时,副线圈的匝数越多,输出的电压就越大,BC间的输出电压为12V,AC间的输出电压应为30V,故AB间的输出电压应为18V。所以当R接在AB间时两端电压大小为18V。
因为变压器不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所以副线圈的频率等于原线圈的频率,根据原线圈的电压表达式可求得输入电压的周期为:
故频率为:,故C错误;
D.若将R接在AC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
由C选项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T=0.02s,故D正确。
故选:D。
26.(2020•山东)图甲中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2:3,输入端a、b所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灯泡L的电阻恒为15Ω,额定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1=10Ω、R2=5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为使灯泡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调节为( )
A.1Ω B.5Ω C.6Ω D.8Ω
【解析】解:输入端a、b所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可知,输入电压U1=220V,依据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关系式:,且n1:n2=22:3
解得:U2=30V
由于灯泡L的电阻恒为R=15Ω,额定电压为U=24V.因能使灯泡正常工作,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I==A=1.6A
那么定值电阻R1=10Ω两端电压为:U′=U2﹣U=30V﹣24V=6V
依据欧姆定律,则有通过其的电流为:I′==A=0.6A
因此通过定值电阻R2=5Ω的电流为:I″=1.6A﹣0.6A=1A
由于定值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定值电阻R1并联,那么定值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R′==Ω=6Ω
因定值电阻R2=5Ω,因此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为:R滑=6Ω﹣5Ω=1Ω
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一十八.横波的图象(共1小题)
27.(2020•山东)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os(t),则t=T时刻的波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解:AB、因x=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os(t),当t=T时刻,x=λ处质点的位移为:y=Acos(×)=0,
那么对应四个选项中波形图x=λ的位置,可知,AB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B错误;
CD、再由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依据微平移法,可知,在t=T的下一时刻,在x=λ处质点向y轴正方向振动,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一十九.光的折射定律(共1小题)
28.(2020•山东)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光源S到S1、S2的距离相等,O点为S1、S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光源S发出的波长为λ的光,经S1出射后垂直穿过玻璃片传播到O点,经S2出射后直接传播到O点,由S1到O点与由S2到O点,光传播的时间差为Δt.玻璃片厚度为10λ,玻璃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为1.5,空气中光速为c,不计光在玻璃片内的反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Δt= B.Δt= C.Δt= D.Δt=
【解析】解:由于玻璃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为n=1.5,则光在该玻璃中传播速度为:v=
光从S到S1和到S2的路程相等,设光从S1到O点的时间为t1,从S2到O点的时间为t2,O点到S2的距离为L,则有:
t1=+
t2=
光传播的时间差为:△t=t1﹣t2=+﹣
代入v=可得:△t=,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十.全反射(共1小题)
29.(2022•山东)柱状光学器件横截面如图所示,OP右侧是以O为圆心,半经为R的圆,左侧是直角梯形,AP长为R,AC与CO夹角45°,AC中点为B,a、b两种频率的细激光束,垂直AB面入射,器件介质对a,b光的折射率分别为1.42、1.40,保持光的入射方向不变,入射点从A向B移动过程中,能在PM面全反射后,从OM面射出的光是(不考虑三次反射以后的光)( )
A.仅有a光 B.仅有b光
C.a、b光都可以 D.a、b光都不可以
【解析】解:当两种频率的细激光束从A点垂直于AB面入射时,激光沿直线传播到OO点,经第一次反射沿半径方向直线传播出去,光路如图1。
保持光的入射方向不变,入射A点从A向B点B移动过程中,如下图可知,激光沿直线传播到CMCO面经反射向PPM面传播,根据图像可知,入射点从AA向B移动的过程中,光线传播到PM面的入射角逐渐增大,如图2。
当入射点为B点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及几何关系可知,光线传播到PM面的PP点,此时光线在PPM面上的入射角最大,设为α,由几何关系得α=45°
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得
sinCa==
sinCb==>
两种频率的细激光束的全反射的临界角关系为Ca<45°<Cb
故在入射光从A向B移动过程中,a光能在PM面全反射后,从OM面射出;b光不能在PM面发生全反射,故仅有a光。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十一.光的干涉(共1小题)
30.(2021•山东)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层透明薄膜,观察到如图所示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下列关于该区域薄膜厚度d随坐标x的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解: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层透明薄膜,从透明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反射的两列光是相干光,发生干涉现象,出现条纹,所以此条纹是由上方玻璃板的下表面和下方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形成的,其光程差为透明薄膜厚度的2倍,当光程差△x=nλ时此处表现为亮条纹,即当薄膜的厚度:d=时对应的条纹为亮条纹,在题目的干涉条纹中,从左向右条纹的间距逐渐增大,结合干涉条纹公式对应的厚度公式可知从左向右薄膜厚度的变化率逐渐减小,则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十二.氢原子光谱(共1小题)
31.(2019•新课标Ⅰ)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12.09eV B.10.20eV C.1.89eV D.1.51eV
【解析】解: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所辐射光子能量最小值为:E=﹣3.40eV﹣(﹣13.6eV)=10.2eV>3.10eV,
故可知要产生可见光,氢原子吸收能量后,最起码要跃迁到n>2能级;
由于E'=E3﹣E2=﹣1.51eV﹣(﹣3.40eV)=1.89eV,有1.63eV<E'<3.10eV,
故可知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氢原子最起码应该跃迁到n=3能级。
则氢原子吸收的最小能为:Em=E3﹣E1=﹣1.51eV﹣(﹣13.6eV)=12.09eV,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十三.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共2小题)
32.(2022•山东)碘125衰变时产生γ射线,医学上利用此特性可治疗某些疾病,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若将一定质量的碘125植入患者病灶组织,经过180天剩余碘125的质量为刚植入时的( )
A. B. C. D.
【解析】解:根据m'=m=×m=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3.(2020•山东)氚核H发生β衰变成为氦核He.假设含氚材料中H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s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A.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C,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H的个数为( )
A.5.0×1014 B.1.0×1016 C.2.0×1016 D.1.0×1018
【解析】解: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该段时间内产生的电荷量为:q=It=5.0×10﹣8×3.2×104C=1.6×10﹣3C
根据衰变方程得:→+,可知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H的个数为:==1.0×1016,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十四.质量亏损(共1小题)
34.(2021•山东)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Pb,其衰变方程为→+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的衰变
C.与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
D.方程中的X来自于内质子向中子的转化
【解析】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A=210﹣210=0,电荷数为82﹣83=﹣1,可知X是电子,故A正确;
B、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只与自身有关,故B错误;
C、与的质量差等于电子的质量与质量亏损的和,故C错误;
D、方程式中的电子来自于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同时生成一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五年2018-2022高考物理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38-电学实验(含解析),共7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2018-2022高考物理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8-功和功率(含解析),共7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1选择题知识点分类-湖南省三年(2020-2022)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