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五章 数列5.3 等比数列5.3.2 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教学设计
展开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目标】
1.会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
中知道三个数求另外两个数的一些简单问题
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公式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回忆一下前几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即:=q(q≠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3.{}成等比数列=q(,q≠0)
“≠0”是数列{}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5.等比中项:G为a与b的等比中项。 即G=±(a,b同号)。
6.性质:若m+n=p+q,
7.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公式法
8.等比数列的增减性:当q>1, >0或0<q<1, <0时, {}是递增数列;当q>1, <0,或0<q<1, >0时, {}是递减数列;当q=1时, {}是常数列;当q<0时, {}是摆动数列;
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时, ① 或 ②
当q=1时,
当已知,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 q, 时,用公式②。
10.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①当q=-1且k为偶数时,不是等比数列。
②当q≠-1或k为奇数时, 仍成等比数列
二、例题讲解
例1 已知等差数列{}的第二项为8,前十项的和为185,从数列{}中,依次取出第2项、第4项、第8项、……、第项按原来的顺序排成一个新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
解:∵ , 解得=5, d=3,
∴ =3n+2, ==3×+2,
=(3×2+2)+ (3×+2)+ (3×+2)+……+(3×+2)
=3·+2n=7·-6.(分组求和法)
例2 设数列为求此数列前项的和
解:(用错项相消法)
①
②
①②,
当时,
当时,
例3等比数列前项和与积分别为S和T,数列的前项和为,
求证:
证:当时,,,,
∴,(成立)
当时,
∵,
∴,(成立)
综上所述:命题成立
例4设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前项之和为80,前项之和为6560,且前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54,求此数列
解:由题意
代入(1), ,得:,从而,
∴递增,∴前项中数值最大的项应为第项
∴
∴,
∴,
∴此数列为
例5求和:(x+(其中x≠0,x≠1,y≠1)
分析:上面各个括号内的式子均由两项组成,其中各括号内的前一项与后一项分别组成等比数列,分别求出这两个等比数列的和,就能得到所求式子的和。
解:当x≠0,x≠1,y≠1时,
(x+
三、练习:
设数列前项之和为,若且,问:数列成等比数列吗?
解:∵,
∴,即
即:,∴成等比数列
又:,
∴不成等比数列,但当时成,
即:
四、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熟练求和公式的应用
【作业布置】
1.三数成等比数列,若将第三数减去32,则成等差数列,若将该等差数列中项减去4,以成等比数列,求原三数(2,10,50或)
2.一个等比数列前项的和为前项之和,求(63)
3.在等比数列中,已知:,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3.2 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3.2 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 具,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3.2 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3.2 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五章 数列5.3 等比数列5.3.2 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五章 数列5.3 等比数列5.3.2 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