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线上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详解)
展开吉林省实验中学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线上教学诊断检测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6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答题卡要交回,试卷由考生自行保存。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 S-32 H-1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酸雨被称为“天堂的眼泪”,会造成水土酸性化、建筑物加速腐蚀等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不会对动植物产生任何影响
B. 使用新型能源不会对酸雨的防治产生效果
C. 酸雨指的是pH小于7的雨水
D. NO2和SO2的过度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因此酸雨会造成水土酸性化、建筑物加速腐蚀、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使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遭到破坏,故A错误;
B.使用新型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酸雨的防治,故B错误;
C.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故C错误;
D.人类超量排放的NO2和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2. 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 玻璃中含有的SiO2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常用NaOH溶液雕刻玻璃纹饰
C. 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类似金刚石结构,是一种耐高温的半导体材料
D. 陶瓷、水泥、石英玻璃都属于硅酸盐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半导体,而SiO2才用于生产光导纤维,A错误;
B.用于雕刻工艺玻璃上纹饰的是氢氟酸而不是NaOH溶液,B错误;
C.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类似金刚石结构,熔点高,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一种耐高温的半导体材料,C正确;
D.石英玻璃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材料,D错误;
故答案为:C。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
B. 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无关
C. 化学反应中拆开反应物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D. 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中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断键吸收能量,故A正确;
B.物质的状态不同所含能量不同,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有关,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中拆开反应物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故C正确;
D.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
选B。
4. 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硫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B. 硫在自然界中只能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态存在
C. 硫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D. 疏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硫易形成S2、S6、S8等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硫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故A正确;
B. 硫在自然界中能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态存在,也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即自然界中有硫单质,故B错误;
C.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如SO2 ,存在于矿泉水里如硫酸盐,故C正确;
D. 疏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能形成酸雨,故D正确;
故选B。
5. 下列化学反应中起固氮作用的是
A. 由氨气制碳酸氢氨和硫酸氨
B.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 雷电使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氮的固定是指由游离态的氮即N2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故只有D项符合定义,故答案为:D。
6. 查看葡萄酒标签上的成分信息时,常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少量SO2。下列关于SO2说法正确的是
A. 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B. SO2不能作食品添加剂,不该添加到葡萄酒中
C. SO2具有还原性,少量的SO2可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
D. SO2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硫和硫酸中硫元素是相邻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A错误;
B. 葡萄酒中的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防腐、杀菌、抗氧化的作用,适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是无害的,可以添加到葡萄酒中,B错误;
C. 因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有还原性,可以抗氧化,C正确;
D.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浓硫酸能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 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腐蚀性是浓硫酸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综合体现
C.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D.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酸铜晶体中自身含有结晶水,浓硫酸吸收晶体中的结晶水,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体现了其吸水性,故A错误;
B.浓硫酸腐蚀有机物是浓硫酸先使有机物脱水炭化,生成的C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O2,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正确;
C.稀硫酸具有弱氧化性,表现为H+的氧化性,如稀硫酸与铁粉反应生成H2,C错误;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后,不能涂稀的强碱溶液,可涂上小苏打溶液;D错误;
故答案选B。
8. 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 用装置丙检验浓氨水的挥发性:
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加热才能放出氨气,不能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故不选A;
B.氨气是碱性气体,氨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不选B;
C.盐酸、氨水都易挥发,蘸有浓盐酸、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氯化铵生成,用装置丙检验浓氨水的挥发性,,故选C;
D.氨气易溶于水,若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会引起倒吸,故不选D;
选C。
9. 最近,科学家用巨型计算机进行模拟后确认,由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N60变成N2时放出巨大能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N60与N2都是氮的同素异形体
B. N60转化为N2属化学变化
C. N60的总能量高于N2的总能量
D. N60变为N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N60比N2更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N60与N2为N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都是氮的同素异形体,A正确;
B.N60和N2为不同的物质,N60转化为N2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B正确;
C.N60变成N2时放出巨大能量,说明N60的总能量高于N2的总能量,C正确;
D.N60变为N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N2的能量更低,则N2更稳定,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 关于铵盐的叙述:①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②铵盐中氮元素均为价;③绝大多数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⑤常用的铵态氮肥有碳酸氢铵、硫酸铵等。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少数铵盐难溶于水,故①正确;
②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价,如NH4NO3中N元素化合价为-3、+5,故②错误;
③绝大多数铵盐受热易分解,如氯化铵受热分解氨气和氯化氢,故③正确;
④NH4HCO3既能跟氢氧化钠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故④错误;
⑤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常用的铵态氮肥有碳酸氢铵、硫酸铵等,故⑤正确;
正确的有①③⑤,选C。
11. 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稀释浓硫酸 | 制备并检验气体 | 用该装置制备少量白色的沉淀 | 吸收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稀释时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故A错误;
B.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生成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备并检验SO2气体,故B正确;
C. 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排出装置内空气,关闭C,使硫酸亚铁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可用该装置制备少量白色的Fe(OH)2沉淀,故C正确;
D. NO2+NO+2NaOH=NaNO3+NaNO2+H2O ,可吸收NO2,故D正确;
故选A。
12. 类推思想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故硝酸与镁反应也生成氢气
C 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 ,故铁与I2反应生成FeI3
D.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和铝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和铝钝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与KMnO4反应,故A错误;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B错误;
C.氯气的氧化性强于Fe3+,所以铁与氯气反应可生成FeCl3,而I2的氧化性弱于Fe3+,所以铁与I2反应生成的是FeI2,故C错误;
D.浓硫酸与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室温下,都能使铁和铝发生钝化,故D正确;
答案选D。
13.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则丁可能是 B. 若甲为溶液,则丁可能是
C. 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 若甲为,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为,则丁可能是O2,则乙为S,丙为SO2,SO2与反应得到S,符合转化转化关系,故A正确;
B.甲为溶液,丁为,则乙为碳酸铵,丙为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氨水发生反应得到碳酸铵,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
C.甲为Fe,若丁是盐酸,生成的乙为FeCl2,FeCl2不能再与盐酸继续反应生成丙,故C错误;
D.甲为,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乙为NaHSO3,丙为Na2SO3,Na2SO3与、水反应得到NaHSO3,符合转化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 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制造芯片的高纯硅(Si)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iO2和SiCl4中Si的化合价均为+4
B. 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SiO2和C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利用产物的沸点不同实现由粗硅到高纯硅的提纯
【答案】C
【解析】
【详解】A.SiO2中氧元素-2价,Si为+4价,SiCl4中Cl是-1价,Si为+4,A正确;
B.反应①SiO2被C还原、反应②Si被Cl2氧化、反应③SiCl4被H2还原,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
D.SiCl4常温下是气体,沸点低易从粗硅杂质中分离,产物HCl易挥发,从高纯硅中分离,均是利用产物的沸点不同,实现由粗硅到高纯硅的提纯,D正确;
故答案选C。
15. 某混合酸中,为,为。向其中加入铜粉,待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混合气
B. 反应后铜有剩余,加盐酸铜不会溶解
C. 反应中转移电子
D. 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在某100 mL混酸中,硝酸的物质的量n(HNO3)=0.1 L×0.4 mol/L=0.04 mol,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H2SO4)=0.1 L×0.2 mol/L=0.02 mol,所以n(H+)=0.04 mol+0.02 mol/L×2=0.08 mol,铜粉的物质的量为 =0.04 mol,依据方程式,可知氢离子不足,故反应应该根据H+计算, n(Cu2+)=×0.08 mol=0.03 mol。
A.反应中硫酸为稀硫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故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得Cu有剩余,溶液中含有剩余的NO,加入盐酸后,形成了硝酸,会与铜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中消耗的Cu为0.03 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故C正确;
D.c(Cu2+)==0.3 mol/L,故D错误;
故选C。
16.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其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三种物质中B最稳定
C. A与C的能量差为 D. A→B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A的能量小于B的能量,说明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说明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的能量最低最稳定,B错误;
C.A与C的能量差为,C错误;
D.A→B为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D正确;
故选D。
17.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 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原溶液中一定有
B. 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有
C. 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
D. 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原溶液中含有或等,故A错误;
B.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有或Ag+,故B错误;
C.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原溶液中含有,故C正确;
D.碳酸钙、碳酸钡都是白色沉淀,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或Ba2+,故D错误;
选C。
18.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B.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C. 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
D. 氢氧化亚铁溶于过量稀硝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水合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氢氧化亚铁溶于过量稀硝酸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选C。
19.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 烧杯中溶液的:甲增大,乙不变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构成原电池,甲烧杯中铜片是正极,发生反应2H++2e-=H2↑,铜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甲构成原电池,铜是正极;乙没有形成闭合电路,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两烧杯中都发生反应,溶液的均增大,故C错误;
D.甲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所以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故D正确;
选D。
20. 已知,氢气和气态溴完全反应生成溴化氢气体时会放出热量,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 |||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 436 | a | 369 |
则表中a为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放出的热量=生成溴化氢放出的热量-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a=369kJ×2-436kJ-102kJ=200kJ,故选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30分
21. 已知X和Y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元素,其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己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D均为含X的化合物,且A和F的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则:
①F的化学式为_______,A的电子式为_______。
②将铜粉与一定量的D的浓溶液反应,当铜粉完全反应时收集到气体(标准状况),则反应消耗的D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若A、B、C、D均为含Y的化合物,其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的摩尔质量为,则:
①将铜粉与D的浓溶液反应所得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将溶液滴加到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中,有黄色沉淀生成,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在该反应中若有被还原,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答案】(1) ①. H2O ②. ③. 0.11
(2) ①. CuSO4 ②. ③. 2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A、B、C、D均为含X的化合物,X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且A和F的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则X为N元素,A是NH3、E是O2、B是NO、C是NO2、F是H2O、D是HNO3。
①F的化学式为H2O,A是NH3,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
②将铜粉与一定量的硝酸的浓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水,铜粉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是,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根据氮元素守恒,则反应消耗的D的物质的量为(0.03×2+0.05)=0.11。
【小问2详解】
若A、B、C、D均为含Y的化合物,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Y是S元素,其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的摩尔质量为,A是H2S、E是O2、B是SO2、C是SO3、F是H2O、D是H2SO4。
①将铜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所得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物质为CuSO4。
②将溶液滴加到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中,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S2-被氧化为S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该反应中,次氯酸钠中Cl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1,若有被还原,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2. 根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理论上,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Fe3+=2Fe2++Cu2+”设计一种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填化学式),发生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是___(填化学式)溶液。
(2)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
(3)若导线上转移的电子为1mol,则消耗的金属铜的质量为___。
II.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稀硫酸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NaOH溶液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写出甲中的现象:___。
(5)乙中作负极的是___,写出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
(6)如果甲同学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时,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由此他们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依据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A. 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B. 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
C. 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
D. 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答案】(1) ①. Cu ②. 氧化 ③. Fe2(SO4)3(或FeCl3)
(2)Fe3++e-=Fe2+
(3)32 (4)镁片逐渐变薄,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5) ①. 铝片 ②. A1-3e-+4OH-=AlO+2H2O (6)CD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Cu+2Fe3+=2Fe2++Cu2+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u作负极,正极上,Fe3+得电子生成Fe2+,电解质溶液需要提供Fe3+,故电解质溶液是Fe2(SO4)3溶液或FeCl3溶液;
【小问2详解】
正极上,Fe3+得电子生成Fe2+,电极反应式Fe3++e-=Fe2+;
【小问3详解】
根据Cu+2Fe3+=2Fe2++Cu2+可知,转移1mol电子,消耗0.5mol Cu,则消耗的金属铜的质量为;
【小问4详解】
金属活泼性:Mg>Al,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Mg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g2+,Al作正极,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故甲中的现象为镁片逐渐变薄,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小问5详解】
Al能和NaOH溶液反应,而Mg不和NaOH溶液反应,则乙中,Al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1-3e-+4OH-=AlO+2H2O;
【小问6详解】
A.镁的金属性大于铝,但失电子难易程度与电解质溶液有关,A项错误;
B.该实验说明电解质溶液性质影响电极的正负极,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使用价值,B项错误;
C.根据甲、乙中电极反应式知,原电池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C项正确;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与条件有关,电极材料相同其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项正确;
答案选CD。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学习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学习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台州书生中学高一4月线上教学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台州书生中学高一4月线上教学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酸的是,下列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到表示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