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八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八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第八次考试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乙烯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B.花生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可能是由于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C.豌豆灰种皮(Aa)杂合子自交,F1代种子的种皮可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
D.小麦种子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比消耗的O2多,说明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2.酶法保鲜技术是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对食品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持食品原有优良品质与特性的技术。葡萄糖氧化酶可使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同时在反应中消耗一个氧分子,故该酶常作为除葡萄糖剂和脱氧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下列关于酶法保鲜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法保鲜技术中酶发挥作用时会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推测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和O2含量过高均不利于食品的保鲜
C.葡萄糖氧化酶与葡萄糖酸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用溶菌酶处理食品能有效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可作为一种酶法保鲜技术
3.若某雌雄异株植物的两对基因A/a、B/b均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不考虑其他基因及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这种植物种群中可存在14种基因型
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均与常染色体遗传相似,与性别无关
C.亲本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雌株与雄株性状完全相反的情况
D.雌性个体中,基因型纯合的种类数占全部基因型种类数的1/2
4.G1期是真核细胞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新生成的子细胞在该阶段开始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包含磷脂)等,特别是要合成一定量的RNA和蛋白质,为进入S期(DNA合成期)创造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参与G1期的物质合成
B.G1期合成的糖类,脂质等物质由C、H、O元素组成
C.G1期可合成DNA聚合酶、组成纺锤丝的蛋白质等为S期做准备
D.S期结束后DNA的数目会加倍,同时形成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5.下图表示口服药物进入小肠后常见的跨膜转运方式,主要包括细胞间途径(图中A)和跨膜途径;跨膜转运分为被动转运(图中B)和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而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分为摄入型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图中C)和外排型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图中D),OATP和P-gp是两种膜转运蛋白。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侧为小肠上皮细胞的膜外,乙侧为小肠上皮细胞的膜内
B.由于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联系,因此药物只能通过穿透细胞的方式运进机体
C.药物跨膜转运方式与药物本身的性质有关,蛋白质类药物可能通过C途径吸收
D.抑制P-gp的功能可缓解药物吸收障碍而造成的口服药效降低
6.研究表明,药物组合Senolytics能够在衰老小鼠中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恢复抗衰老蛋白α-Klotho基因的表达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enolytics可能通过增加α-Klotho水平来减缓细胞衰老
B.Senolytics清除衰老细胞时作用的位点可能是体内细胞都具有的靶点
C.α-Klotho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细胞出现糖蛋白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等现象
D.验证Senolytics能清除衰老细胞实验不应选择幼龄小鼠的原因是幼龄小鼠不存在衰老细胞
7.不同个体的基因具有差异性,所以有些人可以分泌ABO抗原,而有些人不能。其中可以分泌ABO抗原的人的肠道黏膜会更适宜细菌的生长,因为ABO抗原(大分子糖蛋白或糖脂)能为肠道细菌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个体间基因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B.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能够长期共存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人体肠道黏膜分泌大分子糖蛋白类ABO抗原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D.肠道细菌是异养型生物,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或消费者
8.常见的酿酒酵母有16条染色体,中国科学家创造出只有一条“16合1”染色体的酵母(M)。尽管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发生改变,但M的基因总量与野生型酵母没有差别,功能表达也完全正常。这表明只要存在着正常数量的基因,这些基因如何排列组合并不重要,如人类从黑猩猩的48条染色体变为46条染色体,但基因数量变化不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M发生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B.M与野生型酵母在基因选择性表达方面存在差异
C.只要基因数量正常,基因的排列组合方式可能不影响生物的性状
D.从黑猩猩的48条染色体变为人类46条染色体可能是染色体融合导致的
9.下图是男性下丘脑、垂体、睾丸分泌相关激素的示意图。垂体分泌的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可以作用于睾丸的相应细胞,高水平的雌二醇(雌激素)会降低男性的精子数量,而低水平的雌二醇会对男性的生精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雄激素结合蛋白(ABP)能与睾酮(雄激素)迅速结合或解离,并有效提高生精小管内睾酮的浓度,是保证精子发生所必需的一种分泌蛋白。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所有睾丸细胞都存在FSH和LH的受体,雌激素在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B.睾丸支持细胞既可以分泌ABP又可以分泌雌二醇,睾丸间质细胞在LH刺激下可产生睾酮
C.若睾丸支持细胞大量受损,精子的形成会因生精小管内的雄激素含量不足而受到影响
D.图示反馈调节机制可避免机体分泌过多的雄激素,从而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10.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体B淋巴细胞的活化依赖两个信号的作用:①抗原的直接刺激;②吞噬细胞等处理、呈递的抗原刺激辅助性T细胞,使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与细菌等直接接触后细胞表面即可发生变化
B.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是B细胞活化的信号之一
C.B细胞的增殖、分化应包含有丝分裂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
D.题示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与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相同
11.早期的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牙齿发达,臼齿突出;而现存大熊猫牙齿发生了彻底性转变,很多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99%的食物是竹子,也会捕食竹鼠。目前发现大熊猫已有两个亚种(某种生物由于分布在不同地区,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方面发生变化,但不构成两个物种)群体——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早期大熊猫相比,现存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野外大熊猫属于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
C.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之间只存在地理隔离而不存在生殖隔离
D.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红树林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树种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招潮蟹是红树林的常客,公蟹胸前有一对大小悬殊的螯,退潮时会跑到泥滩上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宣誓领土主权和吸引异性注意。招潮蟹取食藻类,也能吞食泥沙以摄取其中的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裸滩草地到红树林的过程发生了次生演替,红树林种群在湿地中呈现随机分布
B.红树林树种的根系发达可适应缺氧的环境,有助于细胞呼吸和抵抗风浪冲击
C.招潮蟹是一种消费者,其宣誓领土主权和吸引异性注意的过程能传递行为信息
D.红树林树种具有耐盐特性,在红树林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但不存在水平结构
1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释放等量CO2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3
B.颤藻和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外界环境中的O2只需要穿过1层生物膜即可参与反应
C.油菜种子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会出现消耗O2比释放CO2多的情况
D.在密闭容器中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时,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可以判断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4.抗原决定簇是位于抗原表面或其他部位的大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能与相应抗体或免疫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下图是两种类型的抗原决定簇示意图,T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均为线性抗原决定簇;B细胞既能识别线性抗原决定簇,也能识别空间抗原决定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性抗原决定簇常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其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等处理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
B.空间抗原决定簇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空间抗原决定簇
C.线性抗原决定簇和空间抗原决定簇被彻底水解后会生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D.B细胞和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决定簇后细胞周期变长
15.下图是红细胞在血浆pH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细胞中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
B.CO2生成H2CO3是在血浆中完成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碳酸的分解
C.图中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包括pH等理化性质及成分的恒定不变
16.多巴胺(DA)是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类能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并激活其功能的药物。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中的一些神经元变性,导致该神经末梢内多巴胺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A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DA分泌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理论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PD的症状
D.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分子构象上可能同多巴胺相似
17.下图是稻—鱼—蛙共生生态农业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底栖生物在此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作为分解者,禽、畜、鱼存在竞争关系
B.图示生态系统比单纯水稻田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图示生态系统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D.及时清除稻草可以让水稻中的能量高效地全部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8.一个含有2n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细胞,其染色体中DNA的两条链都被标记,在不含标记的原料中进行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4n条带标记的染色体
B.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个细胞中有2n条带标记的染色单体
C.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有4n条带标记的染色体
D.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有的子细胞中可能不带有标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9.下图是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向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产生的_____在图示中_____(用图中文字表示)过程中被利用,科学家发现此过程时用到的研究方法为_____。已知玉米植株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不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由此推测玉米为_____(填“C3”或“C4”)植物。
(2)据图可知,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细胞中所具备的_____对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催化CO2和C3结合,从而把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固定下来。C4会集中到_____中供其利用。
(3)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含有许多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内含有正常的叶绿体,推测C4植物光反应的场所为_____细胞。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与其邻近的叶肉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相连,其作用是_____。当C3植物的RuBP羧化酶活性突然下降时,细胞中的ATP含量会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_。
20.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长翅和残翅、灰体和黄体为三对相对性状,其中眼色基因用A/a表示,翅形基因用B/b表示,体色基因用C/c表示。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表现型
F1
甲组
灰体长翅(♀)×黄体残翅(♂)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灰体长翅(♂):灰体残翅(♂)=1:1:1:1
乙组
灰体长翅(♂)×黄体长翅(♀)
M
丙组
灰体红眼残翅(♀)×黄体白眼长翅(♂)
灰体红眼长翅
(1)三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仅根据甲组杂交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
(2)若控制长翅的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翅形基因与体色基因独立遗传,则表中“M”为_____。
(3)丙组的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N为整数),若基因A/a和C/c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N=_____,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_(填“A/a”“B/b”或“C/c”),判断依据是_____。
表现型
灰体红眼长翅
灰体白眼长翅
黄体红眼长翅
灰体红眼残翅
灰体白眼残翅
黄体白眼长翅
雌性
4
0
N
N
0
0
雄性
2
N
1
1
1
1
21.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菜豆幼苗去顶后在较大侧芽(远离顶端的侧芽)中生长素(IAA)及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植物的顶端优势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据顶端优势的机理推测施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侧芽生长。
(2)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的对照组不同于实验组的处理为_____。在去顶后4~24小时内较大侧芽内IAA含量较对照组_____,较大侧芽内ABA含量比对照组_____。
(3)侧芽的生长主要靠细胞_____。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也参与顶端优势的调控,施用外源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多种植物的侧芽生长。一般认为从根部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在侧芽部位与生长素作用_____(填“协同”或“拮抗”),从而调节侧芽生长。
22.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草原退化、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和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通过建立围栏、实施对畜牧业的分区轮放制度实现对草场的合理利用,这属于_____保护。
(2)草原被不断开垦扩充为农田,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是_____。
(3)人们通过引入粘液瘤病毒来控制草原中某种兔的种群数量,这属于_____防治,引入粘液瘤病毒后兔的基因库与引入前相比,主要区别是_____升高。
(4)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达到平衡时,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碳的速率与_____大致相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能会引起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是_____。大量植树造林减少CO2的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3.啤酒发酵是指啤酒酵母,醋酸菌,乳酸菌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麦汁中的有机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时,产生代谢产物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麦汁主要能为微生物繁殖提供_____(只答一种即可),三种微生物均为_____(填“自养”或“异养”)型。培养乳酸菌时,所用培养基还需要额外添加_____。醋酸菌与乳酸菌在同一容器中发酵时,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产生醋酸和乳酸,原因是_____。
(2)从环境中分离纯化啤酒酵母时常用的方法有_____,进行菌落计数时通常选用后者。
(3)上述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均可使发酵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
24.中国科研人员在新冠病毒的检测,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下图为该技术的基本流程,其原理是PCR过程中加入与特定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再通过检测产物的荧光信号即可确定是否为阳性。
图中酶A为_____,生成杂化双链的过程还需要_____作原料。酶B能水解杂化双链中的_____,酶C起作用时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模板。PCR过程需要先根据靶标区域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_____以及能与靶标区域互补的荧光探针。
PCR过程中荧光探针会和DNA模板链结合,若每个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强度为1个单位,据此推断阳性被检测者样本中的一个DNA分子经过n次PCR循环后,检测到的荧光强度是_____个单位。
(2)新冠病毒重组疫苗是将病毒的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经诱导表达出RBD,再通过纯化得到的疫苗。新冠病毒RBD基因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重组到CHO中,原因是_____。
(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新冠疫苗,需要的基本工具有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1、赤霉素可以诱导大麦产生α-淀粉酶,促使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
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需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A错误;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萌发初期吸水后利用水中的O使脂肪转化成糖类导致干重增加,B正确;
C、豌豆灰种皮杂合子(Aa)自交,F2代种皮可表现出3 : 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
D、小麦种子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比消耗的O2多,只能说明其进行了无氧呼吸,但不能排除存在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
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
B、葡萄糖氧化酶可作为除葡萄糖剂和脱氧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因此推测细胞中的葡萄糖和O2含量过高均不利于食品保鲜,B正确;
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因此葡萄糖氧化酶与葡萄糖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错误;
D、用溶菌酶处理食品,可有效地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起到防腐保鲜作用,D正确。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题意分析,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不考虑交叉互换,则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现象,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
A、正常情况下,这种植物种群中可存在26种基因型的个体,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Xab,共10种;雄性个体的X和Y染色体上均可携带AB、Ab、aB、ab基因,共16种基因型,A错误;
B、这两对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表现与性别有关,B错误;
C、亲本杂交组合若为XabXab×XABYab(或XabYAB),杂交子代会出现雌株与雄株性状完全相反的情况,C正确;
D、结合A项分析可知,雌性个体中基因型为纯合的种类数占全部基因型种类数的4/10=2/5,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一个细胞周期由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构成,其中分裂间期又分为G1、S和G2期,其中G1进行有关蛋白质和RNA的合成,为进入S期做准备,S期进行DNA分子的合成,G2期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进入M期做准备。
【详解】
A、G1期细胞不合成DNA,因此DNA聚合酶不参与G1期的物质合成,A错误;
B、G1期合成的糖类、脂质(包含磷脂)等物质由C、H、O、N、P组成,B错误;
C、G1期可合成DNA聚合酶等为S期做准备,(G2期)合成组成纺锤丝的蛋白质是为分裂期做准备,C错误;
D、S期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因此,S期结束后DNA的数目会加倍,同时出现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详解】
A、图示细胞为小肠上皮细胞,甲侧应为肠腔,乙侧为靠近体内组织的一侧,不代表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据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间虽然是紧密联系的,但是药物也可以通过细胞间途径(图中A)的方式运进机体,B错误;
C、药物跨膜转运方式与药物本身的性质有关,但是蛋白质类药物不可口服,不可能通过C途径吸收,C错误;
D、P-gp可以把药物从上皮细胞中排出到肠腔,限制药物的吸收,减少药物的入血量,从而造成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抑制P-gp的功能可缓解药物吸收障碍而造成的口服药效降低,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由题意可知,α-Klotho是人体内一种抗衰老蛋白,Senolytics能够恢复α-Klotho的表达水平,因此推测Senolytics可能通过增加α-Klotho水平来减缓细胞衰老,A正确;
B、Senolytics能够在衰老小鼠中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因此Senolytics清除衰老细胞时作用的位点不可能是体内细胞都具有的靶点,应该是衰老细胞特有的靶点,B错误;
C、糖蛋白减少是细胞癌变的特点,而α-Klotho是恢复抗衰老蛋白基因,C错误;
D、幼龄小鼠也存在衰老细胞,D错误。
故选A。
7.C
【解析】
【分析】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病毒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属于分解者。
【详解】
A、个体间的基因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
B、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能够长期共存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人体肠道黏膜分泌大分子糖蛋白类ABO抗原的过程是胞吐,该过程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
D、肠道细菌是异养型生物,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或消费者,D正确。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在真核生物的体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
【详解】
A、由题意可知,M的出现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
B、M的基因总量与野生型酵母没有差别,功能表达也完全正常,因此M与野生型酵母在基因选择性表达方面不存在差异,B错误;
C、M的出现表明只要基因数量正常,基因的排列组合方式可能不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
D、从黑猩猩的48条染色体变为人类的46条染色体可能是某些染色体融合导致的,D正确。
故选B。
9.A
【解析】
【分析】
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
【详解】
A、睾丸间质细胞存在LH受体,睾丸支持细胞存在FSH受体,雌激素在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起促进还是抑制作用由其浓度决定,A错误;
B、由图可知,睾丸支持细胞既可以分泌ABP又可以分泌雌二醇,睾丸间质细胞在LH刺激下可产生睾酮,B正确;
C、由题意可知,ABP能有效提高生精小管内睾酮的浓度,是保证精子发生所需要的一种分泌蛋白,因此若睾丸支持细胞大量受损,精子的形成会因生精小管内的雄激素含量不足而受到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当睾酮分泌的雄激素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这称为负反馈调节,这种反馈调节机制可避免机体分泌过多的雄激素,从而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
【分析】
1、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2、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同时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在接受两个信号后,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吞噬细胞等处理、呈递的抗原刺激辅助性T细胞会使其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不是辅助性T细胞与细菌等直接接触,A错误;
B、辅助性T细胞不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错误;
C、B细胞的增殖是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B细胞的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C正确;
D、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依靠的是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与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不同,激素是靠血液运输到靶细胞起作用的,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早期的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牙齿发达,臼齿突出,而在进化为现存大熊猫后,它们的牙齿发生了彻底性转变,因此与早期大熊猫相比,现存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正确;
B、目前很多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99%的食物是竹子,也会捕食竹鼠,因此野外大熊猫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B错误;
C、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因此二者之间只存在地理隔离而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12.B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
A、由裸滩草地到红树林的过程发生了次生演替,红树林属于群落不属于种群,A错误;
B、红树林树种的根系发达可适应淤泥细致而缺氧的环境,有助于细胞呼吸和抵抗风浪冲击,B正确;
C、招潮蟹取食藻类,也能吞食泥沙以摄取其中的有机物,因此招潮蟹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其在宣誓领土主权和吸引异性注意的过程中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能传递行为信息,C错误;
D、红树林树种能在海水中生长,具有耐盐特性,在红树林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的ATP,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也产生少量的ATP,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该过程没有能量产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
A、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分解一分子的葡萄糖,产生6分子的二氧化碳;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一分子的葡萄糖,释放2分子的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释放等量CO2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3,A正确;
B、颤藻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时O2只需要穿过细胞膜即可参与反应,B正确;
C、油菜种子富含脂肪,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C和H多,故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会出现消耗O2比释放CO2多的情况,C正确;
D、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既不消耗O2也不释放CO2,密闭容器中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时,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不能判断其是否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14.AB
【解析】
【分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
A、由图分析可知,线性抗原决定簇常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被T细胞直接识别,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等处理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A正确;
B、空间抗原决定簇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而B细胞既能识别线性抗原决定簇,也能识别空间抗原决定簇,因此,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空间抗原决定簇,B正确;
C、抗原决定簇是抗原表面或其他部位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据此 不能推测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因此线性抗原决定簇和空间抗原决定簇被彻底水解后可能生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或其他小分子物质,C错误;
D、B细胞和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决定簇后会增殖、分化,导致细胞周期变短,D错误。
故选AB。
15.BD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
A、组织细胞中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分别是线粒体膜2层、组织细胞细胞膜1层、血管壁细胞细胞膜2层,A正确;
B、据图可知,CO2生成H2CO3是在血浆和红细胞中完成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碳酸的合成,B错误;
C、图示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占到88%,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包括pH等理化性质及成分的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BD。
16.ACD
【解析】
【分析】
据电镜观察,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构成突触前膜部分的神经元轴突末梢呈球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内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小泡内贮存有神经递质。递质是神经末梢释放的、具有传递信息功能的特殊化学物质。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相应递质相结合的受体。该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
【详解】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与突触后膜,而DA作为神经递质也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
B、DA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分泌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过程发生在突触前膜上,B错误;
C、帕金森病(PD)患者的某些神经末梢内多巴胺减少,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类能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并激活其功能的药物,据此可推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PD的症状,C正确;
D、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分子构象上可能同多巴胺相似,这样才能够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起到相应的作用,D正确。
故选ACD。
17.ABC
【解析】
【分析】
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底栖生物可以获取由粪便等形成的肥料中的能量,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禽、畜、鱼之间竞争糠和稻草,A正确;
B、图示生态系统比单纯水稻田的物种丰富度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同时可以将粪便、稻草、糠中的能量再利用,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
C、图示生态系统的群落存在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具有垂直结构,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C正确;
D、及时清除稻草可以让水稻中的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能量并没有被人类全部利用,D错误。
故选ABC。
18.AB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
A、含有2n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细胞,其染色体中DNA的两条链都被标记,在不含标记的原料中进行有丝分裂,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原理可知,则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n条染色体,且均带标记,A正确;
B、第二次分裂开始时,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中均为一条链带标记而另一条链不带标记,DNA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因此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有2n条带标记的染色单体,B正确;
C、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每个细胞中有2n条带标记的染色体,C错误;
D、由于有丝分离后期含有标记的姐妹染色单体随机分向两极,故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有的子细胞中可能不带有标记,D正确。
故选ABD。
19.(1) ATP和[H] 卡尔文循环 同位素标记法 C4
(2) PEP羧化酶 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
(3) 叶肉 实现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合理即可) 增加 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时,C3生成量减少,ATP消耗量减少,因此ATP含量增加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
(1)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图示卡尔文循环过程中被利用,卡尔文循环过程是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的。据图可知,C4植物暗反应的场所为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而玉米暗反应过程的场所与图示的C4植物相同,因此玉米属于C4植物。
(2)
据图可知,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叶肉细胞中所的PEP羧化酶对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把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固定下来,并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被利用,因而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3)
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含有许多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叶肉细胞内含有正常的叶绿体,而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基质)上,据此推测C4植物光反应的场所为叶肉细胞。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与其邻近的叶肉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相连,这为实现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提供了专门的通道,从而实现了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当C3植物的RuBP羧化酶活性突然下降时,则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下降,C3生成量减少,因此ATP消耗量减少,而光反应速率基本不变,即还原氢和ATP的生成速率基本不变,因此ATP含量增加。
【点睛】
熟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掌握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0.(1) 灰体、红眼、长翅 不能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无论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都会出现甲组的杂交结果
(2)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2:1:2:1或灰体长翅:灰体残翅=2:1
(3) 2 A/a F2中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眼色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2、由丙组杂交结果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灰体、红眼、长翅。乙组灰体长翅(♂)与黄体长翅(♀)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2:1:2:1或灰体长翅:灰体残翅=2:1。
(1)
由丙组杂交结果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灰体、红眼、长翅。仅根据甲组杂交实验不能确定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C/c)无论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都会出现甲组的杂交结果。
(2)
由丙组可知,控制长翅的基因为显性,且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翅形基因与体色基因独立遗传,则“M”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2:1:2:1或灰体长翅:灰体残翅=2:1。
(3)
若A/a和C/c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中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的性状分离比之和为16,则4+N+N+2+N+1+1+1+1=16,即N=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A/a,判断依据是F2中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眼色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21.(1) 能 促进
(2) 未去顶 高 低
(3) 伸长和分裂 拮抗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2、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的对照组处理为未去顶。在去顶后4~24小时内较大侧芽内IAA含量较对照组高,ABA含量比对照低。
(1)
植物的顶端优势表明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生长,因此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据顶端优势的机理推测施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能促进侧芽生长。
(2)
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的对照组处理为未去顶。在去顶后4~24小时内较大侧芽内IAA含量较对照组高,ABA含量比对照低。
(3)
侧芽的生长主要靠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也参与顶端优势的调控,施用外源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多种植物的侧芽生长。一般认为从根部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在侧芽部位与生长素作用拮抗,从而调节侧芽生长。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顶端优势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22.(1) 速度与方向 就地
(2)农田生态系统物种过于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3) 生物 抗粘液瘤病毒基因的基因频率
(4) 所有生物释放碳到大气中的速率 全球气候变暖(或温室效应) 间接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通过建立围栏、实施对畜牧业的分区轮放制度实现对草场的合理利用,属于就地保护。
(2)
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物种过于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3)
人们通过引入粘液瘤病毒来控制草原中某种兔的种群数量,这属于生物防治。引入粘液瘤病毒后,抗粘液瘤病毒的兔增加,兔的基因库与引入前相比,主要区别是抗粘液瘤病毒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
(4)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达到平衡时,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碳的速率与所有生物释放碳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能会引起的全球生态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大量植树造林减少CO2的同时可以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及生态系统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23.(1) 碳源 异养 维生素 不能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不能存活,而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存活
(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分别为乳酸和醋酸,会使发酵液呈酸性;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也会使发酵液pH适当变低而呈酸性
【解析】
【分析】
1、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
(1)
麦汁主要为微生物繁殖提供碳源,三种微生物都是利用有机碳源,故三种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均为异养型。培养乳酸菌时,所用培养基还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醋酸菌与乳酸菌在同一容器中发酵时,不能同时产生醋酸和乳酸,原因是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不能存活,而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存活。
(2)
从环境中分离纯化啤酒酵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时通常选用后者。
(3)
上述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均可使发酵液呈酸性,原因是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分别为乳酸和醋酸,会使发酵液呈酸性;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也会使发酵液pH适当变低而呈酸性。
【点睛】
本题考查啤酒发酵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24.(1) 逆转录酶 (4种)脱氧核苷酸(dNTP) RNA 需要 (两种)引物 2n+1-2
(2) 不能 RBD基因需要先构建表达载体才能导入受体细胞;新冠病毒为RNA病毒,不能直接与CHO中的DNA重组(答对一点即可)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
图中①过程是利用RNA逆转录得到DNA,因此需要逆转录酶催化、以及4种脱氧核苷酸(dNTP)为原料。②过程是对DNA分子进行PCR扩增,需要先根据靶标区域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两种引物以及能与靶标区域互补的荧光探针。一个DNA分子经过n次PCR循环,新形成了2n-1个DNA分子,共新产生2n+1-2个脱氧核苷酸链,由于每新合成一条DNA链,就会产生一个单位荧光,则共有2n+1-2个单位的荧光信号。
(2)
新冠病毒为RNA病毒,不能直接与CHO中的DNA重组;RBD基因需要先构建表达载体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因此新冠病毒RBD基因不能直接重组到CHO中。
(3)
基因工程技术需要的基本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
【点睛】
本题考查疫苗、基因工程、PCR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生物pdf、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生物答案和解析docx、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生物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生物答案和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生物,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