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1月份)含解析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1月份)含解析第1页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1月份)含解析第2页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1月份)含解析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1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1月份)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
    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1月份)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21年3月,某地疾控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苗接种做了如下说明:①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②免疫程序为2针,至少间隔21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病毒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有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活性
    B.只有正常完成免疫程序的第2针后,人体才能具备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且新冠的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检测为阳性
    C.第2次接种会刺激第1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D.在上臂三角肌接种后,疫苗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并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和一定量抗体
    2.硝酸甘油(C3H5N3O9),又名三硝酸甘油酯,是一种爆炸能力极强的炸药,受暴冷暴热、撞击,摩擦,遇明火,高热时,均有引起爆炸的危险。硝酸甘油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舌下黏膜薄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一氧化氮,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根据信息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不可能是心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刺激心脏神经导致的
    B.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昏迷跌倒危险
    C.一氧化氮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胞吐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已知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快速舒张冠状动脉﹐则单硝酸异山梨酯与一氧化氮对心脏血管壁外平滑肌的作用效果相似
    3.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B.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4.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的黄酒是中国特产,即墨老酒是黄酒中的珍品,按照“黍米必齐、曲蘗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古遗六法)酿制而成。下列关于我国传统黄酒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酒中的酒精是糖类经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
    B.“曲蘗”指酿造老酒的酵母菌,在酿造黄酒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湛炽必洁”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火剂必得”的目的是大火升温,保持高温是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酿酒的前提
    5.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是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了很多农作物种植措施,以下相关措施分析不正确的是(       )

    措施
    目的
    A
    轮作,避免重茬(重茬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种作物)
    可以充分利用光能,保持固定的营养结构
    B
    套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前一季作物生长后期,将后一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
    C
    间作是指在同一生长期内,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
    常将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间作,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利用不同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需要量不同、根系人土深度不同,均衡地利用土壤不同种类、术同层次养分
    D
    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不定期烤田(烤田指排水和曝晒田块)
    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系发达,提高作物对水的利用

    A.A B.B C.C D.D
    6.下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内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该系统内蛙种群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图1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③④⑦
    B.在图2中蛙属于消费者,它能加快该系统的物质循环
    C.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种成分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D.在图2中③所含的能量不全属于蛙的同化量,最终以热能散失
    7.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刊登了清华大学祁海、钟毅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胡霁课题组的科研团队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了迄今为止第一条明确的直接由中枢神经信号介导的适应性免疫通路,并由小鼠“孤立高台站立”(即小鼠在一个孤立的高台上站立及小范围运动)的行为刺激下免疫应答变化实验证明这条通路可以直接由行为刺激。研究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并可通过响应躯体行为刺激对免疫应答进行不同调控。有意思的是小鼠抗原接种后第二周里,每天经历孤立高台站立两次,小鼠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以增加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表明利用锻炼,甚至回忆恐怖经历等行为可能增强疫苗效果、加强人体免疫力
    B.此实验证明免疫系统可以只需要神经调节,不需要激素调节
    C.激活CRH神经元,释放递质,增强脾神经活动,使B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D.CRH神经元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8.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人为了使牛、羊多长肉、多产奶,给这些牲畜体内注射了大量雌激素,为了让池塘里的鱼虾迅速生长,添加了“催长”的激素饲料,为了促使蔬菜瓜果个大,提前进入市场,喷洒或注射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脱落酸、膨大剂等“催生剂”。这些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来自外部环境合成的化学物质,称为环境激素。以下关于环境激素正确的叙述是(       )
    A.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通过体液定向的运输到靶器官,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B.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均可通过消化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不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C.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转化成细胞的成分,为细胞提供能量,同时具备催化作用
    D.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可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刺激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引起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9.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研究发现,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如甲图,其脑内的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表示抑制),二者相互调节会导致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受体分布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受体分布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乙图是患者经某种特效药治疗后的效果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
    B.特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使患者的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减少,a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增加,避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
    C.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D.据图可知,提升黑质细胞代谢水平和纹状体与黑质间的负反馈调节效应、以及调整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多巴胺的敏感度均能有效治疗帕金森氏病
    10.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除受到植物激素调节外,还可受到多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够感受光的受体,通过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的传导而发挥作用。某研究小组将野生型及无法合成CRY1的突变型拟南芥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MS培养基中不同的ABA浓度
    B.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CRY1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浓度的高低与种子发芽率的大小呈负相关
    D.本实验需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否则将无法证明隐花色素的作用
    11.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图,其中Ⅰ-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遗传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②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
    ③正常情况下,Ⅲ-8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子细胞可以不含致病基因
    ④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3/8或1/2
    ⑤若Ⅲ-7和Ⅲ-9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近年来,我国的干旱频率和范围不断增加,干旱已经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波动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直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抗干旱胁迫育种也由此成为水稻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寡霉素(ATP合成酶抑制剂)研究水稻抗干旱胁迫效应,实验如下: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24小时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会抑制线粒体膜对NADPH的运输
    B.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基质
    C.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喷施NaH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13.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lm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jk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hj段形成的原因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14.黑腹裂籽雀是一种非洲雀,同一种群中其喙的宽度有宽喙和窄喙两种类型,它们在处理不同种莎草种子(它们的主要食物)的效率上有差异:宽喙善于处理硬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种子,宽喙和窄喙分别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个较大的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之间自由交配,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腹裂籽雀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
    B.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黑腹裂籽雀概率为28.6%
    D.黑腹裂籽雀宽窄喙的长期共存有利于维持基因的多样性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5.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我校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西瓜的品种甲和品种乙培育无籽西瓜。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胚乳是由父本产生的一个精子和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极核遗传物质与卵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相同)融合而产生。图是相关育种流程图,①②③④⑤代表相应的过程,甲乙丙丁分别为育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育种方式结合了植物体细胞杂交交技术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B.甲乙丙丁四种育种方式培育出的无籽西瓜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过程②⑤均需要品种乙的花粉刺激才能得到无籽四瓜
    D.过程①④用到的试剂是秋水仙素,过程③用到的试剂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16.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出现肺水肿(大量组织液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呼吸困难、多器官衰竭、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低、血浆肝酶含量高等临床症状,其中多器官衰竭以肺部衰竭最为显著,这将使患者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生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症患者肺水肿症状的出现可能与肺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大有关
    B.肺水肿会导致肺部扩张不足,氧气难以入肺,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增大乳酸生成,可能引发酸碱平衡失调
    C.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增强
    D.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肝酶在血浆中将不再具有催化作用
    17.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下列关于棉花种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生长早期可喷洒适宜浓度生长抑制剂脱落酸促进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B.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防止植株过高、营养生长过盛
    C.喷洒乙烯利可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
    D.机械化采收前可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18.研究发现,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能影响人体血糖水平,其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若破坏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会受影响,但不会消失。
    B.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可促进糖原合成说明胰岛素具有催化活性,能降低糖原合成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GIP和胰岛素都能降低血糖浓度,两者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不同,直接原因是不同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分布的细胞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
    D.据图所知: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血糖、GIP和神经递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9.自工业革命开始,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大气CO2浓度的升高理论上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通过田间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处理(free air CO2 enrichment,FACE)研究发现。将农作物转移到高CO2浓度环境中后,存在于初始期的光合作用增强现象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有科学家提出“源-库”调节假说: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的叶片和茎杆(“源端”)会积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不能及时将其运输到“库端”——籽粒中。碳水化合物(蔗糖、果糖及淀粉等)在“源端”的积累会抑制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光合能力下降。分蘖少、抽穗少的小麦由于“库强”不足,这种负反馈更为明显。与之相反,由于共生固氮系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有根瘤的豆科作物的光合适应要远低于非豆科作物。
    (1)小麦籽粒(白色或褐色)生长过程中,将籽粒细胞中葡萄糖分子用14C标记,若14C所在的分子参与了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则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表示),该转移途径中14C所在不同分子跨过的生物膜层数至少为_____________层。
    (2)运用“源-库”调节假说解释有根瘤的豆科作物的光合适应较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
    (3)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所带来的温室效应还会导致大气温度的不断攀升,科学家预测,气温升高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抵消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产量的促进。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做出这个预测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试图解释高大气CO2浓度导致水稻籽粒营养品质下降机制的假说中,合理的有______________。
    A.“稀释效应”:高CO2浓度条件下,作物对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速度大于其他化合物合成以及矿质元素的吸收速度,最终使得其他化合物及矿质元素的浓度表现为下降。
    B.“移动受抑”:高CO2浓度条件下,植物不再需要较大的蒸腾作用换取气孔的打开。蒸腾作用的减小降低了土壤中水分向根的方向流动,抑制了植物对可移动矿质元素的吸收
    C.“辅酶需求”:高CO2浓度条件下作物生长旺盛,作为辅酶因子参与合成代谢反应的元素(如Ca、Mg)需求量增多,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如Fe、Zn)的需求量相对少。
    D.“N素缺乏”:高CO2浓度条件下作物合成代谢速度变快,功能性蛋白需求量变大,游离氨基酸更多被用来合成与代谢相关的功能性蛋白而不是贮存蛋白。
    20.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有I型和Ⅱ型之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属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并未丧失产生胰岛素的能力,Ⅱ型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1)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包括:促进血糖进入____________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脂肪;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_______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由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常常较肥胖,有人提出Ⅱ型糖尿病是一种肠道疾病,病因是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肠道内的一些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发生变化。为研究其机制,某研究组对大鼠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造糖尿病模型鼠并检测其体内的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的水平(GLP-1主要由L细胞分泌,肠道中的L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的回肠部分)。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如图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通过Glut2转运蛋白以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经细胞呼吸改变ATP/ADP的比例,最终引起Ca2+___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促进胰岛素分泌。图2数据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回肠切除术的大鼠胰岛细胞表面的Glut2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据此,有人提出假说,认为小肠回肠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
    (3)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5组,检测血糖变化,其中部分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鼠。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编号
    1
    2
    3
    4
    5
    大鼠种类及处理
    正常大鼠

    正常大鼠+假手术
    正常大鼠+切回肠术


    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补充完整,2: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若以上五组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顺序为2>4>5>3=1,则____________(支持/不支持)该假说。
    21.蜜蜂的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为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研究发现,在嗅觉正常的蜂群中出现了部分无嗅觉的蜜蜂。现针对蜜蜂的嗅觉进行相关遗传学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上述资料可知,蜜蜂的性别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用一只无嗅觉蜂王与一只嗅觉正常雄蜂交配,产生的F1中,雌蜂均为嗅觉正常,雄蜂均为无嗅觉。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无嗅觉蜂王应为_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用F1中的蜂王和雄蜂交配,杂交结果如图所示:F2中雌雄均有四种表现型,且出现了两种新的表现型,即传统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非典型气味分子)和非典型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识别非典型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已知嗅觉正常型蜜蜂能识别传统和非典型两类气味分子。蜜蜂嗅觉的相关性状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要判断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说明相关基因位于不同的两对染色体上。
    22.绿色植物因其独特的代谢类型在寻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过程中被寄予厚望,实验证明成熟森林在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提升碳储存方面的能力明显。
    (1)森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存储在____________中,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
    为研究乔木丰富度与森林碳存储能力间的关系,我国科学家选取42种乔木,在一片约600亩的空地上设立了566个面积为1亩的样地,每个样地中随机种植植株数量相同,物种数目不同的乔木,连续5年测定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2)图1中各年份调查结果均显示,乔木丰富度越高,____________,且这种差异随年份的增加逐渐增大。生物量的年增量与生物量总量随乔木丰富度水平变化的趋势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本研究表明,增加乔木丰富度可以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尝试用图3来解释上述结果出现的部分原因,请选取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在图3中1-5对的位置上,以使图3的逻辑符合你所掌握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

    a.样地乔木丰富度水平高                                        
    b.各类资源利用更充分
    c.不同生长周期的乔木搭配                                 
    d.喜阴与喜阳的乔木搭配
    e.相对较高的乔木与相对较矮的乔木搭配             
    f.时间利用更充分
    g.垂直空间利用更充分                                        
    h.水平空间利用更充分
    i.树种间存在“优势互补”的效应
    你所选择的1-5对应位置上的选项依次是____________
    A.a、c、f、h、b B.a、f、c、b、h
    C.a、h、c、f、b D.a、c、b、f、h
    23.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是通过向岩土中注入某种微生物以及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溶液),利用该微生物将尿素水解为铵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形成碳酸钙晶体,从而将岩土原位固化。某研究人员对该种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并在最适生长条件(温度35℃,摇床转速200r/min)下测定了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所示。

    (1)此研究中的微生物能合成_______________,从而将尿素分解。被该种微生物分解后的胶结液pH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导致NA-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的溴甲酚紫呈紫色,从而有利于挑取出该种微生物。
    (2)本研究中的NA-尿素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培养基。在其灭菌过程中,需用到的设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检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研究初期,需将土样置于选择培养液中培养24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若将此研究过程中的摇床转速由200r/min增加为250r/min,则达到生长曲线中的A点对应的细菌浓度所需的培养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缩短”或“延长”)。
    (5)通常在培养末期细菌的数量会显著减少,但实验人员实际测得的细菌浓度(OD600)下降较慢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该菌体和胶结液进行岩石工程原位加固时,还需向深层的岩土介质补充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24.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的两条途径,其中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利用____________寻找HSA基因的位置并进行扩增,PCR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碱性磷酸酶能除去核苷酸末端的5’磷酸,构建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用该酶处理Ti质粒,但HSA基因不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条件下DNA连接酶可以使HSA基因和Ti质粒之间形成_____个磷酸二酯键。
    (3) 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______进入植物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
    (4) ③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采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还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实现转化。
    (5) 为检测HSA 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受体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__,用抗血清白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在肌肉细胞间接种疫苗,疫苗会直接进入内环境刺激人体免疫反应,一次接种后会产生效应B、效应T、记忆B、记忆T等细胞,二次接种时,会比第一次更快产生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完成2针疫苗后,在人体获得免疫力的同时,人体内有少量的新冠病毒抗体,此时的抗体检测为阳性。
    【详解】
    A、全病毒灭活疫苗是将病毒通过化学方法失去感染力和复制力,但仍保持该疫苗的抗原特性,注射到人体内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
    B、未接种疫苗前,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线对新冠病毒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正常完成免疫程序的2针后,人体才具备对新冠病毒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力,B错误;
    C、一次接种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产生记忆细胞,在二次接种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多抗体,应对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C正确;
    D、在上臂三角肌接种后,疫苗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并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一定量抗体,记忆B细胞在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引起预防作用,D正确。
    故选B。
    2.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信息“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一氧化氮,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答题。
    【详解】
    A、心肌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A正确;
    B、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一氧化氮,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因此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头部缺氧昏迷而跌倒,B正确;
    C、一氧化氮是气体,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自由扩散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
    D、已知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快速舒张冠状动脉,则单硝酸异山梨酯,导致血液流通加快,与一氧化氮(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对心脏血管壁外平滑肌的作用效果相似,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分析】
    碳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详解】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的循环形式是CO2,A正确;
    B、碳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具有全球性,“碳中和”是全球性的,不是单独的生态系统,B错误;
    C、实现“碳中和”,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者的数量,提高生产者对二氧化碳的消耗,C正确;
    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D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
    A、黄酒中的酒精是糖类经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酒精,正确;
    B、在黄酒制作过程中同样需要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而后经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据此可推测,“曲蘗”,即酿造老酒的酵母菌,在酿造黄酒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
    C、避免杂菌污染是酿酒过程中的必要措施,因此,“湛炽必洁”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C正确;
    D、“火剂必得”是指控制适宜的温度保证酵母菌发酵所需,通常为18~25℃,D错误。
    故选D。
    【点睛】
    5.A
    【解析】
    【分析】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
    同一种或同一科作物在同一块地连续种三茬或三年以上在栽培学上称为“重茬”。(一年叫新茬,二年叫迎茬)。重茬是导致许多农作物生长势弱、病害加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详解】
    A、由于不同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需要量不同,合理轮作,避免重茬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A错误;
    B、合理套作能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B正确;
    C、间作是指在同一生长期内将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间作,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利用不同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需要量不同、根系入土深度不同,均衡地利用土壤不同种类、不同层次养分,C正确;
    D、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不定期烤田(烤田指排水和曝晒田块)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系发达促进植物主动运输吸收矿质营养,进而促进根细胞渗透吸水。D正确。
    故选A。
    6.C
    【解析】
    图1表示碳循环,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丁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图2中,①表示蛙的同化量,②表示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③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④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详解】
    A、C在③生产者到消费者、⑦生产者到分解者、④消费者到分解者之间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传递,A正确;
    B、蛙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甲、乙、丙、丁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一起够成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了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C错误;
    D、在图2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两部分:未分解的来自上一级的能量(青蛙的粪便)和青蛙死亡后的遗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
    7.A
    【解析】
    【分析】
    1、实验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同时实验证明,相应躯体行为对免疫应答有调控作用。
    2、免疫系统工作时,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3、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4、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相同。
    【详解】
    A、通过实验发现,小鼠抗原接种后第二周里,每天经历孤立高台站立两次,小鼠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以增加70%,说明锻炼、回忆特定经历等行为可能引发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从而增强疫苗效果、加强人体免疫力。A正确;
    B、此实验只能证明该调节过程有神经调节,并不能说明免疫系统没有激素调节,B错误;
    C、激活CRH神经元,释放递质,增强脾神经活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但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C错误;
    D、CRH神经元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相同,D错误。
    故选A。
    8.D
    【解析】
    【分析】
    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2、据题意可知,“环境激素”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进入人体后,会与相应“受体”结合,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详解】
    A、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通过体液不能定向的运输到靶器官,A错误;
    B、据题意可知,环境激素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进入机体后,人体内缺乏对应的酶不能将其分解,会与相应“受体”结合,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干扰人体内分泌,会对机体造成伤害,B错误;
    C、环境激素起调节作用,不能作为组成细胞的成分,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也不能起催化作用,C错误;
    D、据题意可知,“环境激素”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进入人体后,会与相应“受体”结合,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
    【详解】
    A、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是兴奋的表现,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A正确;
    B、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和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B正确;
    C、大脑的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正确;
    D、图甲中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故为正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本题探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的影响,图中显示本题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添加不同浓度ABA的培养基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由于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故该实验应在适宜的光下进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添加不同浓度的ABA的MS培养基与不添加ABA的MS培养基相比,添加了ABA的种子的萌发率都有降低,说明ABA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率。
    【详解】
    A、图中显示本题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添加不同浓度ABA的培养基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A符合题意;
    B、在添加了ABA的实验组中,可看到野生型种子比无法合成CRY1的突变型种子发芽率高,可推测CRY1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添加0.5及0.8mol/L浓度范围的ABA的MS培养基与不添加ABA的MS培养基相比,种子萌发率都有降低,且ABA浓度高的种子萌发率降低幅度更大,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浓度的高低与种子发芽率的大小呈负相关,C不符合题意;
    D、由于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故该实验应在适宜的光下进行,否则将无法证明隐花色素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1.C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仅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但由于有女患者,因此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I-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
    ①由于Ⅰ-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而且Ⅱ-4和Ⅱ-5均为患病的女性,说明该遗传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①正确;
    ②结合对①的分析可推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在人群中,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相同,②错误;
    ③由于Ⅱ-3是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个体,正常情况下,Ⅲ-8是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产生含显性致病基因和含隐性正常基因的两种配子,即产生的子细胞可以不含致病基因(不含显性致病基因),③正确;
    ④Ⅱ-3、Ⅱ-6和Ⅲ-9均是正常个体,据此可知Ⅲ-7是杂合子,Ⅲ-10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7(Aa)和Ⅲ-10(Aa)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3/4×1/2=3/8;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7(XAXa)和Ⅲ-10(XAY)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④错误。
    ⑤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7(Aa)和Ⅲ-9(aa)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7(XAXa)和Ⅲ-9(XaY)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⑤正确。综上所述,A、B、D均错误,C正确。
    故选C。
    12.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寡霉索(ATP合成酶抑制剂)研究水稻抗干旱胁迫效应,实验的自变量有水稻的种类[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喷施的种类(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是否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结合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柱状图分析答题。
    【详解】
    A、已知寡霉素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则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会抑制线粒体内膜上NADH的传递,而NADPH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辅酶,A错误;
    B、由于ATP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应该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
    C、对比分析(W+H2O)与(T+H2O)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对比分析(W+寡霉素)与(T+寡霉素)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可以减缓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错误;
    D、对比分析(W+H2O)、(W+寡霉素)与(W+NaHSO3)的实验结果可知:喷施NaHSO3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h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暂时加倍;kl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
    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图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丙中的gh段,B错误;
    C、图乙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而图丙中的 jk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jk 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正确;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hj段,形成的原因都是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D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所以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
    B、黑腹裂籽雀这种喙长度的差异是食物差异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种群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40%,所以BB为36%,Bb为48%,所以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黑腹裂籽雀概率为48%÷(36%+48%)÷2=28.6%,C正确;
    D、根据题干,宽喙和窄喙之别是由单个等位基因的差异造成的,而中等大小喙的个体的鸟存活至成年的比例要低于宽喙鸟和窄喙鸟。这说明经自然选择得到了很多的表现类型,根本上保留了多种基因,有利于维持其等位基因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
    15.B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秋水仙素处理过程,②⑤是用花粉刺激,③是生长素处理得到无籽西瓜的过程,④是聚乙二醇诱导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甲属于单倍体育种,乙属于多倍体育种,丙丁都是利用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获得无籽西瓜过程。
    【详解】
    A、由图示可知,甲育种方式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A正确;
    B、甲乙两种育种方式培育出的无籽西瓜都有染色体数目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而丙丁两种育种方式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错误;
    C、由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②⑤需要品种乙的花粉刺激才能得到无籽西瓜,C正确;
    D、由图可知,④是聚乙二醇诱导体细胞杂交过程,用到的试剂是聚乙二醇,D错误。
    故选BD。
    16.A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
    A、新冠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肺水肿,A正确;
    B、肺水肿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肉疲劳,当呼吸肌收缩时,其肺部扩张不足,氧气难以入肺,进而使身体得到的氧气减少,同时肺泡内渗出液增多,使得肺泡壁增厚,影响了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无氧呼吸比例增强,可能引发机体酸碱平衡失调,B正确;
    C、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引起的,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将导致血浆钾离子浓度过高,会导致神经细胞钾离子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C错误;
    D、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酶在细胞内、外,机体内、外均具有催化作用,故肝酶在血浆中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AB。
    17.BCD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3、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详解】
    A、棉花生长早期可喷洒生长抑制剂脱落酸,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破坏顶端优势,从而增加侧枝数量,A错误;
    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防止植株过高,B正确;
    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C正确;
    D、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可以促进叶片脱落,从而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D正确。
    故选BCD。
    18.AC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
    【详解】
    A、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破坏,会影响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血糖、神经递质和GIP均可作用于胰岛细胞来参与血糖调节,因此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不会消失,A正确;
    B、胰岛素作用是调节血糖使血糖含量降低,不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
    C、GIP作用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胰岛素作用的对象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两种受体分布的细胞不同,因此靶细胞不同,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血糖升高、小肠K细胞分泌的多肽GIP和下丘脑分泌的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ACD。
    19.(1)     葡萄糖→丙酮酸→CO2→C3(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8
    (2)豆科植物共生生物固氮系统进行固氮时,叶片和茎杆(“源端”)的光合产物运输到“库端”——根部的根瘤,来满足氮固定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从而避免了“源端”碳的积累,使豆科植物保持了较高的光合速率。
    (3)①气温上升,导致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产量不增反降
    ②气温上升,蒸腾作用剧烈,导致气孔关闭,大气CO2浓度虽然升高,但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③气温上升,可能导致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上升,有机物消耗速率上升,作物产量下降(有其一即可得分)
    (4)ABC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发生的反应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发生的反应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反应是[H]和O2生成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O2,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1)
    葡萄糖参与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过程:先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穿过线粒体两层膜进入线粒体基质与水生成CO2,CO2跨双层膜出线粒体,再跨细胞膜出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参与暗反应阶段生成C3(三碳化合物),C3(三碳化合物)再还原成葡萄糖(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故14C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C3(三碳化合物)→葡萄糖,至少穿过8层膜。
    (2)
    在CO2浓度升高时,“源端” 会积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非结构性光合化合物在源端积累最终导致光合能力下降,有机物的形成减少,而豆科植物共生生物固氮系统进行固氮时,叶片和茎秆(“源端“)的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输到“库端”---根部的根瘤,来满足氮固定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从而避免了“源端”碳的积累,使豆科植物保持了较高的光合速率。
    (3)
    温度升高会影响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导致碳反应速率降低,产量不增反降;气温上升,蒸腾作用剧烈,导致气孔关闭,大气CO2浓度虽然升高,但胞间CO2浓度降低,导致碳反应速率降低,产量不增反降;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上升,有机物消耗速率上升,作物产量下降。
    (4)
    A、碳水化合物积累的速度大于其他化合物合成以及矿质元素的吸收速度,导致其他化合物和矿质玩素的吸收减少,导致水稻籽粒营养品质下降,A正确;
    B、蒸腾作用需求减少,影响了矿质元素的吸收,导致水稻籽粒营养品质下降,B正确;
    C、Fe也是植物体内必需的元素,它是植物体内铁氧还原蛋白的重要组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如Fe、 Zn)的需求量相对少,最终也会导致水稻籽粒营养品质下降,C正确;
    D、高CO2浓度条件下作物合成代谢速度变快,功能性蛋白需求量变大,游离氨基酸更多被用来合成与代谢相关的功能性蛋白不是贮存蛋白,因而导致水稻籽粒营养品质下降,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
    本题以“源-库”调节假说为素材,考查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同时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20.(1)     组织细胞     肝糖原
    (2)     协助扩散     内流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造模组的CLP-1水平越来越低于对照组
    (3)     糖尿病模型大鼠     正常大鼠+切回肠术+GLP-1     支持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1)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一方面表现在促进血糖的去路,如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表现在抑制血糖的来源,如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
    葡萄糖通过Glut2转运蛋白进入胰岛B细胞为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经细胞呼吸改变ATP/ADP的比例,最终引起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出去。图2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高糖高脂饮食后,小鼠肠道L细胞分泌的GLP-1含量下降。
    (3)
    假设认为,小肠回肠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模型组的CLP-1含量降低,说明GLP-1能降低血糖。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5组,1组做空白对照组,2组为高糖高脂饮食模型组,3组为正常小鼠进行假手术组,4组为正常大鼠进行切回肠术处理,5组为正常大鼠进行切回肠术处理后再注射CLP-1激素,处理相同时间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GLP-1能降低血糖,则第2组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最高,第4组切回肠术处理后,CGlut2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则血糖浓度也较高,而第5组,切回肠术处理后又注射了GLP-1激素,能使小鼠血糖浓度降低,1组和3组均为正常大鼠,则血糖浓度正常,即测定的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为2>4>5>3=1,则支持该假说。
    【点睛】
    本题考查糖尿病形成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1.(1)     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组数)     嗅觉正常     纯合子     子代雄峰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亲代蜂王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即蜂王为纯合子
    (2)     两     观察F2中雄峰(或雌蜂)的表现型及比例     雄峰(或雌蜂)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
    【解析】
    【分析】
    雄蜂是由亲本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峰的种类反映了蜂王卵细胞的种类,雄蜂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和雄蜂基因型一致。由于蜂王为无嗅觉型,而F1中雄蜂均无嗅觉,说明亲本蜂王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即蜂王为纯合子;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于亲本蜂王为纯合无嗅觉型,雄蜂为嗅觉正常型,而F1雌蜂嗅觉均正常,故嗅觉正常对无嗅觉为显性。
    (1)
    由上述资料可知,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组数)决定的,染色体为2n=32的是雌性,染色体为n=16的是雄性。据分析可知,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嗅觉正常。由于子一代雄峰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亲代蜂王只产生一种卵细胞,故蜂王为纯合子。
    (2)
    若嗅觉相关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控制,据分析可知,Р无嗅觉蜂王(aa)与嗅觉正常雄蜂(A)交配,F1雌蜂基因型为Aa,嗅觉正常,F1雄蜂基因型为a,无嗅觉。用F,中的蜂王(Aa)和雄蜂(a)交配,F2雄蜂有两种类型:嗅觉正常(A)和无嗅觉(a);F2雌蜂有两种类型:嗅觉正常(Aa)和无嗅觉(aa)。而由题可知:F2雌雄蜜蜂有四种表现型,假设与题意不符,假设不成立。由题可知:F2雌雄蜜蜂有四种表现型,由F2雄蜂有四种表现型,可知F1蜂王产生了4种卵细胞,故嗅觉相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设为A/a、B/b)控制的,F1蜂王基因型为AaBb,F1雄蜂基因型为ab。若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两对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蜂王会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卵细胞(AB、Ab,aB,ah),F1雄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b,故F1蜂王和雄蜂交配,F1雌雄蜜蜂均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雌雄蜜蜂比例不为1:1∶1:1。故要判断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F2中雄蜂(或雌蜂)的表现型及比例,若雄蜂(或雌蜂)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说明相关基因位于不同的两对染色体。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性状的显隐性,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基因的位置。
    22.(1)     (生物)群落     生产者     有机物
    (2)     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相对值)越大     相同
    (3)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力,且这种效果会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
    (4)A
    【解析】
    【分析】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2、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3、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
    森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存储在有机物中,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故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2)
    图1中横坐标为乔木丰富度,纵坐标是干重相对值,各年份调查结果均显示,乔木丰富度越高,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相对值)越大,且这种差异随年份的增加逐渐增大。生物量的年增量与生物量总量随乔木丰富度水平变化的趋势一致。
    (3)
    本研究表明,增加乔木丰富度可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力,且这种效果会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
    (4)
    分析题图结合所给模型可推测:a样地乔木丰富度水平高导致i树种间存在“优势互补”效应,即c不同生长周期的乔木搭配、d喜阴与喜阳的乔木搭配、e相对较高的乔木与相对较矮的乔木搭配,c不同生长周期的乔木搭配使f时间利用更充分,d喜阴与喜阳的乔木搭配使h水平空间利用更充分,e相对较高的乔木与相对较矮的乔木搭配使g垂直空间利用更充分,即b各类资源利用更充分。
    1-5对应位置上的选项依次是a、c、f、h、b,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生态系统成分和物种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1)     脲酶(分解尿素的酶)     升高
    (2)     鉴别     高压蒸汽灭菌锅
    (3)在NA-尿素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无菌水,培养并观察有无菌落的生成
    (4)     对该尿素分解菌扩大培养,使尿素分解菌的浓度增加     缩短
    (5)死亡菌体蛋白质核酸没有分解
    (6)溶解氧
    【解析】
    【分析】
    由于细菌分解在尿素的过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可以用检测pH的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指示剂变红。
    【详解】
    (1)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所以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以合成脲酶;根据分析:分解后溶液pH升高。
    (2)根据题意可知,pH升高“使NA-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的溴甲酚紫呈紫色,从而有利于挑取出该种微生物”,因此本研究中的NA-尿素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培养基的灭菌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3)为检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应该设置空白对照,即在NA-尿素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无菌水,培养并观察有无菌落的生成。
    (4))研究初期,需将土样置于选择培养液中培养24h,目的是对该尿素分解菌扩大培养,使尿素分解菌的浓度增加;若将此研究过程中的摇床转速增大,提供的氧气量增多,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因此需要更短的时间即可将微生物培养到生长曲线中的A点对应数量。
    (5)通常在培养末期细菌的数量会显著减少,但可能由于死亡菌体蛋白质核酸没有分解,导致实验人员实际测得的细菌浓度(OD600)下降较慢。
    (6)根据题意可知,该微生物属于需氧型,因此使用该菌体和胶结液进行岩石工程原位加固时,还需向深层的岩土介质补充溶解氧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     引物     dNTP     防止Ti质粒发生自接     2     T-DNA     无色物质K     显微注射技术     动物病毒     蛋白质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②表示将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物,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③⑤表示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过程,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法。
    【详解】
    (1)在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利用引物寻找HSA基因的位置并进行扩增,PCR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即dNTP)。
    (2)防止Ti质粒发生自接,构建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用碱性磷酸酶处理Ti质粒,但HSA基因不用碱性磷酸酶处理;由于在上述条件下,碱性磷酸酶除去了质粒核苷酸末端的5’磷酸,所以DNA连接酶可以使HSA基因和Ti质粒之间只能形成2个磷酸二酯键。
    (3)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让T-DNA进入植物细胞;由于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所以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无色物质K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还可以使用动物病毒作为载体,实现转化。
    (5)为检测HSA 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提取受体细胞的蛋白质,用抗血清白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点睛】
    图示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解决这一类题目,需要考生对各种生物工程的应用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归纳,做到熟练掌握。

    相关试卷

    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生物pdf、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教案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同步练习docx、SectionB1cmp3、SectionB1dmp3、b42709f484b4b75687a5253b23a40007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并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