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化学一轮练习系列——知识训练(含答案解析)
【23版一轮练习系列】(二十) 化学反应速率
展开
这是一份【23版一轮练习系列】(二十) 化学反应速率,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一轮练测—01老高考化学(二十) 化学反应速率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顺义模拟)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其浓度数据如下:
N2(g)+3H2(g)2NH3(g)
起始浓度/(mol·L-1) 1.0 3.0 0
2 s末浓度/(mol·L-1) 0.6 1.8 0.8
当用氢气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其速率为( )
A.0.4 mol·L-1·s-1 B.0.6 mol·L-1·s-1
C.0.9 mol·L-1·s-1 D.1.2 mol·L-1·s-1
【详解】B 2 s内氢气的浓度变化量=3.0 mol·L-1-1.8 mol·L-1=1.2 mol·L-1,故2 s内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0.6 mol·L-1·s-1。
2.(2021·锦州模拟)某温度下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6.5 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 mL 2.5 mol·L-1的稀硫酸溶液,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0~10 s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50 mL(折合成0 ℃、101 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题述中的稀硫酸改为浓硫酸,生成H2的速率变快
B.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 mol·L-1·s-1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3 mol·L-1·min-1
D.可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测定反应速率
【详解】A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生成H2,故A错误;0 ℃、101 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 mL,即0.002 mol,则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到关系式:Zn~H2SO4~ZnSO4~H2,n(ZnSO4)=n(H2SO4)=n(H2)=0.002 mol,则用H+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v(H+)===0.01 mol·L-1·s-1,故B正确;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用Zn2+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v(Zn2+)==0.005 mol·L-1·s-1=0.3 mol·L-1·min-1,故C正确;在反应过程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故可以通过测定溶液pH来测定反应速率,D正确。
3.(2021·太原模拟)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R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5 ℃时,10~30 min 内,R的分解平均速率为0.030 mol·L-1·min-1
B.对比 30 ℃和 10 ℃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对比 30 ℃和 25 ℃曲线,在0~50 min内,能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对比 30 ℃和 10 ℃曲线,在50 min时,R的分解率相等
【详解】B 根据v=,代入R在10~30 min内的浓度变化,解得v==0.030 mol·L-1·min-1,A正确; 对比30 ℃和10 ℃的曲线,同一时刻浓度不同,因此不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错误;根据v=计算出当温度为25 ℃时,0~50 min内分解平均速率为0.026 mol·L-1·min-1,当温度为30 ℃时,0~50 min内分解平均速率为0.032 mol·L-1·min-1,C正确;在50 min时,无论10 ℃还是30 ℃均无R剩余,因此分解率均为100 %,D正确。
4.(2022·昆明模拟)为了探究温度、不活泼金属杂质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方案
编号
纯锌粉
0.2 mol·L-1硫酸体积
温度
硫酸铜固体
Ⅰ
2.0 g
10.0 mL
25 ℃
0
Ⅱ
2.0 g
10.0 mL
t ℃
0
Ⅲ
2.0 g
10.0 mL
35 ℃
0.2 g
Ⅳ
2.0 g
10.0 mL
35 ℃
4.0 g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选择Ⅱ和Ⅲ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t=25
B.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大
C.根据该方案,可以探究浓度、温度、固体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根据该实验方案得出反应速率大小可能是Ⅲ>Ⅱ>Ⅰ>Ⅳ
【详解】D 根据控制变量原理,Ⅰ和Ⅱ实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Ⅱ和Ⅲ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控制Ⅱ实验的温度为35 ℃,A错误;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小,B错误;题述方案只能探究温度、硫酸铜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稀硫酸浓度和锌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均相同,C错误;同条件下,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得出反应速率Ⅱ>Ⅰ,实验Ⅲ中构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大大增加,实验Ⅳ中,硫酸铜的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大量铜覆盖住锌,阻止反应的进行,D正确。
5.一定温度下,向10 mL 0.40 mol·L-1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Fe3++H2O2===2Fe2++O2↑+2H+,②H2O2+2Fe2++2H+===2H2O+2Fe3+,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t/min
0
2
4
6
v(O2)/mL
0
9.9
17.2
2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3×10-2 mol·L-1·min-1
B.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反应2H2O2(aq)===2H2O(l)+O2(g)的
ΔH=E1-E20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均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详解】B 整个反应分为三个基元反应阶级,①NO(g)+NO(g)=== ΔH=+312 kJ·mol-1;②+CO(g)===CO2 (g)+N2O (g)
ΔH=-513 kJ·mol-1;③CO2 (g)+N2O(g)+CO(g)===2CO2 (g)+N2 (g) ΔH=-356 kJ·mol-1;可知反应②放出的能量更多,生成物更稳定,则比N2O更容易与CO发生反应,A错误;由图可知,第一个反应阶段活化能最大,为451 kJ·mol-1,B正确;由盖斯定律可知,由①+②+③可得2NO(g)+2CO(g)N2(g)+2CO2(g),ΔH=+312 kJ·mol-1+(-513 kJ·mol-1)+(-356 kJ·mol-1)=-557 kJ·mol-1,则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3版一轮练习系列】(二十六)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版一轮练习系列】(二十五) 盐类的水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版一轮练习系列】(二十四)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