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7] 第三章 第7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展开[练案7]
第7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A组 基础必做题
1.(2022·海南海口月考)《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对此段话的说明中肯定错误的是( B )
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
B.绿矾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C.“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
D.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
[解析] 绿矾在加热时会溶解在结晶水中,然后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Fe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S由+6降低到+4,所以绿矾分解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综上所述B不正确。
2.(2022·山东济宁月考)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 |||
现象 |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触后,其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Ⅰ中红棕色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Fe+6HNO3===Fe(NO3)3+3H2O+3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还原
[解析] Ⅰ中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再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A项错误;Ⅱ中现象说明Fe在浓硝酸作用下Fe表面因钝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阻止进一步反应,B项正确;稀HNO3的氧化性弱于浓HNO3,C项错误;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D项错误。
3.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后组员之间的交流不合理的是( C )
A.甲同学认为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点燃,且产生淡蓝色火焰
B.乙同学认为试管a中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为四氧化三铁
C.丙同学认为将少量还原性铁粉放入试管中,加适量的水,加热也可实现该反应
D.丁同学认为用盐酸溶解固体生成物所得溶液有颜色
[解析] 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H2,可点燃,且产生淡蓝色火焰,A项正确;试管a中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为四氧化三铁,B项正确:铁与水不反应,应该是水蒸气,C项错误;用盐酸溶解固体生成物得到含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溶液带有颜色,D项正确。
4.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A为Fe,B为FeO
B.C、D物质的溶液颜色分别为浅绿色、棕黄色
C.⑤的离子方程式:Fe+Fe3+===2Fe2+
D.④的离子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F为红褐色固体,可知F是Fe(OH)3,从而得出A为Fe,黑色晶体B与HCl能够生成C、D,C、D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同时A能够直接生成C、D,E与O2能够反应,说明E为还原性物质,因此B为Fe3O4、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Fe,B为Fe3O4,故A项错误;FeCl2溶液颜色为浅绿色,FeCl3溶液颜色为棕黄色,故B项正确;⑤反应可通过FeCl3溶液与Fe反应实现,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C项错误;④反应是FeCl2转化为FeCl3,可通过通入Cl2实现,D项错误。
5.实验小组研究二价铁的还原性,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 实验方案 | 现象 |
Ⅰ | 现象a: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 | |
Ⅱ | 现象b: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 |
(1)实验所用的FeSO4溶液由Fe2(SO4)3溶液和足量铁粉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2Fe3++Fe===3Fe2+__。
(2)实验Ⅰ中沉淀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
__4Fe(OH)2+2H2O+O2===4Fe(OH)3__。
(3)关于实验Ⅱ中白色沉淀的组成,小组同学展开研究。①已知Fe(HCO3)2在水中不存在。对沉淀组成做出如下假设,请补充完整。
假设a:依据NaHCO3溶液显__碱__性,推测白色沉淀可能为Fe(OH)2;
假设b:白色沉淀可能为__FeCO3__。
②研究白色沉淀组成的实验如下:
ⅰ.取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ⅱ.向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
ⅲ.向ⅱ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由此说明,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__Fe2+和CO__(填离子)。
③研究过程中发现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比实验Ⅰ中所得的Fe(OH)2__难__(填“难”或“易”)被空气氧化。
[解析] (1)Fe2(SO4)3与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2)实验Ⅰ中的沉淀为Fe(OH)2,其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3)①NaHCO3为小苏打,溶液显碱性,故可推测沉淀可能为Fe(OH)2;另一种猜测是生成了FeCO3沉淀。②由于溶于H2SO4后产生无色气泡,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加入H2O2后变红,则证明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Fe2+和CO。③由于白色沉淀久置后才变红褐色,故该沉淀难被空气氧化。
6.一定量的铁粉在氯气中充分燃烧,将所得固体完全溶解于稀盐酸,制得溶液A。
(1)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2Fe+3Cl22FeCl3__。
(2)推测A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①只有Fe3+;②只有Fe2+;③__含有Fe2++Fe3+__。甲同学为探究溶液的组成,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 | __溶液变血红色__ | 假设②不成立,假设①或③成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Fe3++3SCN-===Fe(SCN)3__ |
(3)乙同学继续探究溶液A的组成。
查阅资料: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实验过程:另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KMnO4溶液紫色褪去,实验结论:__ab__(填字母)。
a.可能有Fe2+ b.可能无Fe2+ c.一定有Fe2+
根据你选择的实验结论,简述理由:__因为还原性Fe2+>Cl-,逐滴加入酸性KMnO4溶液,Fe2+将MnO还原为Mn2+,使紫色褪去,故可能含有Fe2+;若溶液中无Fe2+,Cl-也能将MnO还原为Mn2+,紫色褪去,因而溶液中也可能无Fe2+__。
B组 能力提升题
7.(2022·南昌模拟)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虚线框处的装置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Fe+2Fe3+===3Fe2+)( C )
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
B.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甲
C.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
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解析] 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故A错误;B.虚线框C处验证生成的为氢气,其密度小于空气,应该选择装置乙,故B错误;C.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生成的氢气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单质铜,则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故C正确;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Fe3+,若铁粉过量时可能不含有Fe3+,故D错误。
8.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A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离子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A |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 2Fe2++Cl2===2Fe3++2Cl- | Fe2+具有还原性 |
B |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 Fe2++Zn===Fe+Zn2+ | Fe2+具有还原性 |
C |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 Fe3++Fe===2Fe2+ |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
D |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 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 2Fe3++Cu===2Fe2++Cu2+ | Fe3+具有氧化性 |
[解析] 氯气能够将Fe2+(浅绿色)氧化为Fe3+(棕黄色),A项正确;B项得到的结论应该是Fe2+具有氧化性;C项的离子方程式错误;D项的实验现象应该是铜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
9.(2022·河南南阳联考)将一定量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加入240 mL 2 mo/L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1.344 L(标准状况下)NO气体,往所得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无明显现象。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与相同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充分反应,能得到铁的质量为( B )
A.6.72 g B.7.84 g
C.8.96 g D.13.4 g
[解析] 根据题中现象可说明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3,标准状况下1.344 L NO为=0.06 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确定Fe(NO3)3中NO的物质的量为0.24 L×2 mol/L-0.06 mol=0.42 mol,即Fe(NO3)3的物质的量为×0.42 mol=0.14 mol,由铁元素守恒可知,得n(Fe)=0.14 mol,其质量为0.14 mol×56 g/mol=7.84 g。
10.(2022·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设计如下工艺流程,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标号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标号③处加入的相应物质是稀硝酸
C.标号①处发生的离子反应最多有三个
D.铁红的化学式为Fe2O3,工业上常用作红色颜料
[解析] 标号①处发生的反应为Fe+2H+===Fe2++H2↑,2Fe3++Fe===3Fe2+,Cu2++Fe===Cu+Fe2+,2Au3++3Fe===2Au+3Fe2+,②处发生的反应是Fe+2H+===Fe2++H2↑,③处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故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标号③处利用金不溶于硝酸的性质将铜与金分离开,加入的相应物质是稀硝酸,故B正确;标号①处发生的离子反应有Fe+2H+===Fe2++H2↑,2Fe3++Fe===3Fe2+,Cu2++Fe===Cu+Fe2+,2Au3++3Fe===2Au+3Fe2+,故C错误;Fe2O3是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工业上常用作红色颜料,故D正确。
11.(2022·福建南平质量检测)绿矾(FeSO4·7H2O)外观为半透明蓝绿色单斜结晶或颗粒,无气味,受热能分解,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Ⅰ.医学上绿矾可用于补血剂甘氨酸亚铁[(NH2CH3COO)2Fe]颗粒的制备,有关物质性质如下:
甘氨酸(NH2CH2COOH) | 柠檬酸 | 甘氨酸亚铁 |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两性化合物 | 易溶于水和乙醇,有强酸性和还原性 |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
(1)向绿矾溶液中缓慢加入NH4HCO3溶液,边加边搅拌,反应结束后生成沉淀Fe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Fe2++2HCO===FeCO3↓+CO2↑+H2O__。
(2)制备(NH2CH2COO)2Fe:往FeCO3中加入甘氨酸(NH2CH2COOH)的水溶液,滴入柠檬酸溶液并加热。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经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①加入柠檬酸溶液一方面可调节溶液的pH促进FeCO3溶解,另一个作用是__防止二价铁被氧化__。
②洗涤操作,选用的最佳洗涤试剂是__B__(填序号)。
A.热水 B.乙醇
C.柠檬酸
Ⅱ.绿矾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验证其分解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将装置内空气排尽(或隔绝空气或防止Fe2+被氧化)__。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的现象为__白色粉末变蓝__。
(3)C装置和D装置能否调换__否__(填“能”或“否”)
(4)样品完全分解后,残留物全部为红棕色固体,检验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2O3的方法是__取少许固体粉末置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有Fe2O3__。
(5)该装置的缺陷是__没有尾气处理装置__。
Ⅲ.测定绿矾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
称取m g绿矾样品置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硫酸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如图2所示(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8H+===5Fe3++Mn2++4H2O)。该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含m、c的式子表示)。
12.(2022·天津高三检测)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产生的现象是__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红色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将带有两端止水夹K1和K2的石英玻璃管(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对装置A进行称重,结果记为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球形干燥管__。
②实验操作步骤:a.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b.点燃酒精灯,加热→c.熄灭酒精灯→d.!!!______###→e.关闭K1和K2→f.称量A。d的操作为__待固体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__。
③重复②的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个数x=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将a、b的操作次序颠倒,则使x__偏小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并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物质为红色粉末。
已知:装置C用于检验和吸收分解得到的气体产物之一——SO3。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c__、__a__(填标号)。
a.品红 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硫酸
C、D中有气泡冒出,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有白色沉淀产生__、__品红溶液褪色__。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FeSO4Fe2O3+SO2↑+SO3↑__。
③在方框中画出尾气吸收装置并注明所用试剂。
____
[解析] (1)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Fe2+被氧气氧化成Fe3+,与SCN-结合成Fe(SCN)3,溶液变为红色。(2)①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②实验时,为避免亚铁离子被氧化,应先通入氮气,冷却时注意关闭K1和K2,待固体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则步骤d的操作为待固体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③重复②的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应为FeSO4和装置的质量,则m(FeSO4)=m3-m1,m(H2O)=m2-m3,则n(H2O)=,n(FeSO4)=,结晶水的个数x==;实验时,为避免亚铁离子被氧化,应先通入氮气,若实验时将a、b操作次序颠倒,会导致硫酸亚铁被氧化,则固体质量偏大,测定结果偏小。(3)①根据题意,分解得到的气体产物之一是SO3,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物质为红色粉末,说明生成Fe2O3,则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硫元素化合价应降低,则一定生成SO2,由此可知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可生成Fe2O3、SO3、SO2,则C为氯化钡溶液,用于检验SO3,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D为品红溶液,可用于检验SO2,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据此选择C、D中的溶液;C中氯化钡溶液吸收了SO3产生白色沉淀,SO2不与氯化钡反应,逸出后与品红溶液反应并使之褪色;②据以上分析可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SO4Fe2O3+SO2↑+SO3↑;③SO2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同时要防倒吸。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课练7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课练7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案7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7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案7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7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7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7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