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4章 4.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2840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4章 4.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2840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4章 4.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2840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课时练习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土壤与植物同步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土壤与植物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4章 4.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杨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2.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浸出液( )
A. B.
C. D.
3.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3种土壊分别装在相同的花盆内,然后分别种植2-3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浇等量的水,花盆放在阳光下,但不会淋到雨,进行一段时期的实验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最好的土壤是( )
A. 砂土类土壤 B. 黏土类土壤 C. 壤土类土壤 D. 都相同
4.种植西瓜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砂粒含量最多
②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动物,而这些动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③最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动土
④土壤供给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植物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通常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 矿物质颗粒的大小 B. 透水能力的大小 C. 透水程度的高低 D.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7.自然界中最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A. 壤土类土壤 B. 黏土类土壤 C. 砂土类土壤 D. 人造土
8.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B. 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 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 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9.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B. 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C.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10.2019年1月4日,“玉兔二号”登录月球背面。月球表面绝大部分月壤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 空气 B. 矿物质 C. 腐殖质 D. 水
11.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
A. 植物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 植物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 植物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 植物缺少氧气,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12.种花用的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的,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是因为( )
A. 瓦盆沙粒含量较少 B. 瓦盆保水性较好
C. 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D. 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
13.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 山坡较干的沙地 B. 湿润的黏地 C. 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 河边湿润沙地
14.如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I、Ⅱ、Ⅲ表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藻类I的数量总是最多 B. 八月份水温较高,最适宜三种藻类的生长
C. 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反应几乎相同 D. 四月份时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15.小胡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 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 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 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二、填空题(共7题;共25分)
16.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________ 而腐烂,俗称“烂根”,最有可能导致玉米“烂根”而死亡的土壤类型是 ________(选填“砂土类”“壤土类”“黏土类”)。为了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 花,可多施加一些________ 肥。
17.下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________;最适宜耕种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8.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多,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的是________,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________。
A.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
19.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________(选填“好”或“差”)。
(2)如图“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________(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3)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_。
20.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块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
A. 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
B. 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
C. 河弯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量A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________
(2)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 )
A.浇水
B.施肥
C.松土通气
D.排水防涝
21.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 __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________ 左右。
22.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________行为方式等都叫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的不同________形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7分)
23.在《植物的养护》拓展课上,某同学发现,给种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浇水,渗出的水量是不同的。同学们通过分析后,决定开展不同种类土壤保水能力强弱的探究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原理】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相同情况下,流失的水分就越________。
【器材】锥形瓶、漏斗、纱布、壤土、砂土、量筒等。
【方案】⑴实验中,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________。
⑵若通过实验得出壤土的保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⑶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保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________(选填“是”或“否”)。
24.某课外兴趣小组在某地的一块新开辟的荒地种植西红柿,发现许多幼苗与附近的土壤上长势良好的幼苗不一样,出现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的症状。兴趣小组认为可能是土壤中缺钾。于是取土壤样本带到环保部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导致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pH过低,次因是缺钾,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和附近的土壤样本的其他指标非常接近。小组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探究,部分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酸碱调节剂、钾肥、附近的土壤、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大花盆3只、长势良好且株高相近的西瓜苗若干。
过程:①将3只大花盆分为如下三组:
A组:附近的土壤+幼苗10株
B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幼苗10株+钾肥
C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细苗10株+酸碱调节剂
②各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1)“兴趣小组认为可能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得出结论
(2)为比较三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应对数据应如何处理?________。
(3)请在下图中用柱形表示B、C组的预期实验结果。
25.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株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90.8千克土壤的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水源(控制水量) | 实验次数 | 实验时间 | 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 |
普通水 | 2次 | 56天 | 126 |
普通水+少量土壤 | 2次 | 56天 | 309 |
蒸馏水 | 1次 | 56天 | 36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
A.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选用薄荷苗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C.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偶然性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以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的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________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水和空气各占 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解答】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结合模型可知B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2.【答案】 C
【解析】【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解答】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土壤,试管壁上出现水珠,该实验能够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浸出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分析】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解答】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水和空气各占 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所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分析】(1)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2)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水和空气各占 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解答】该土壤具有“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的特点,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故分析得出符合该土壤要求的是A。
故答案为:A
5.【答案】 D
【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种类的不同,构成土壤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比较是不同的;
2、土壤动物与土壤之间关系密切,土壤为土壤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土壤动物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
3、不同植物适合生长的土壤是不同的, 壤土的通气透水能力较好,而且还具有很不错的保水保温性,因此适合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多;
4、土壤与植物之间关系密切,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使土壤变得肥沃。
【解答】①土壤中砂粒含量最多,土壤种类不同砂粒的比例是不同的,在黏土中黏粒是最多的,错误;
②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动物,而这些动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叙述正确;
③最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土,不同植物适合生长的土壤是不同的,壤土适合较多植物的生长,叙述错误;
④土壤供给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植物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叙述正确;
所以 ②④ 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促使土壤形成结构,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条件,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缓冲性能,同时它本身又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如碳、氮、磷、硫等。因此,要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必须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解答】由分析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所以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 砂土类土壤 、 黏土类土壤 和 壤土类土壤 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 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黏土类土壤;透水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最强的是黏土类土壤,最弱的是砂土类土壤。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因为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接近1:1,而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大于水分,黏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小于水分。黏土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因为其 粉粒、黏粒多,黏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透水能力弱。
【解答】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因为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接近1:1,所以自然界中最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壤土类土壤,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解题。
【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因此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但是植物光合作用是进行在植物叶绿体内,所以不能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故答案为:D
9.【答案】 A
【解析】【分析】(1)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2)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
【解答】A、 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外还有气体,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腐殖质,腐殖质越多, 土壤越肥沃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 B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水、矿物质等,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成团,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解答】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水、矿物质等,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需要提供,A不符合题意;月球上没有水也需要补充,D不符合题意;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成团,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也需要补充,C不符合题意; 月壤 中本身就富含物质,所以无需补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 D
【解析】【分析】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解答】土壤板结后,土壤的透气性急剧下降,导致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较少,植物的根无法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时间长以后会导致根部腐烂,进而造成植物死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解答】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颗粒,烧制完成后颗粒之间存在缝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 D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A C.较干的沙地和干旱的黏土地对于甘蔗来说水分不足,不适合甘蔗生长;故A C错误;
B.湿润的黏地中透气性较差,不适合甘蔗的生长;故B错误;
D.河边湿润的沙地,水分充足且透气性较好,适合甘蔗的生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知识、结合图形解题。
【解答】解:A、据图可知,藻类I的数量在4月份达到顶峰,然后迅速减少,在6月至11月,明显低于藻类Ⅱ,故A错误;
B、据图可知,最适宜三种藻类生长的时间是4月份,八月份最适宜藻类Ⅱ的生长,而不适宜藻类I和Ⅲ的生长,故B错误;
C、据图可知,6到8月份,藻类藻类Ⅱ的数量增加,而藻类I和Ⅲ的的数量下降,故C错误;
D、据图可知,最适宜三种藻类生长的时间是4月份,4月份时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的条件,包括水分、土壤以及植物的感应性。
【解答】 A、由图表中可以发现只存在一株幼苗,所以当然不能探究生长是否需要水,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因此无法观察幼苗根的数量,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表中可以发现幼苗的左边是干土,并且右边是湿土,变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C符合题意。
C、根除了向地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由于根的下面是干土,因此向地性不明显,那么根表现出的是向水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答案】 有氧呼吸;黏土类;P
【解析】【分析】土壊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壊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差。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一般;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砂土类土壊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壊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壊是土壊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壊。 为了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 花,可多施加一些磷肥。
故答案为:有氧呼吸;黏土类;P
17.【答案】 A;B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不同种类土壤类型,其空气、水、矿物质颗粒比例的了解。
【解答】A.水含量最多,空气含量较少,矿物质颗粒含量居中,属于粘土类土壤,粘土类土壤保水、保肥性较好;
B.空气和水含量基本相同,且矿物质颗粒含量居中,属于壤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最适宜植物的生长;
C.空气含量较高,矿物质颗粒含量也较多,属于砂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透气性、透水性较好;
故答案为:A;B。
18.【答案】 C;B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答案为:C;B。
19.【答案】 (1)好
(2)砂粒
(3)壤土类
【解析】【分析】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解答】(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好。
(2)含有较多的砂粒的土壤,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排水透气性能好。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最有利于大部分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1)好;(2)砂粒;(3)壤土类
20.【答案】 (1)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2)D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解答】(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量A地(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说明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2)经过分析,可知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而我国南方多雨,所以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排水防涝。
故答案为:(1)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2)D
21.【答案】 微生物;动物;植物;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有情况进行回答。
【解答】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等,总体上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占95%左右。
故答案为:微生物;动物;植物;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
22.【答案】 行为;表现
【解析】【解答】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行为方式等都叫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分析】本题考查性状及相对形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行为方式等都叫性状。如人的眼皮单双、耳垂、皮肤的颜色,这些属于形态特征。人的血型、植物见光后产生叶绿素,这属于生理特征。大雁南飞属于行为方式。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兔的白毛与黑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 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甲瓶中渗出水量少于乙瓶;否
【解析】【分析】(1)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2)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 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相同情况下,流失的水分就少。
(2)除了要研究的土壤的种类相同以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
(3)土壤的保水性能好,流失的水分就少,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水就少,所以如果观察到甲瓶中渗出水量少于乙瓶,就可以得出壤土的保水性能好的结论。
(4) 不同小组之间在浇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1)少;(2) 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3) 甲瓶中渗出水量少于乙瓶 ;(4) 否
24.【答案】 (1)B
(2)对每组内的幼苗株高求平均值
(3)解: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1)对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的猜想与假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
(2)实验中每组使用了10株幼苗,在比较生长情况时可对它们的平均生长情况进行比较;
(3)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pH过底,次因是缺钾,所以在实验B、C组中加入钾肥和酸碱调节剂时长势会有改变。
【解答】(1)“兴趣小组认为可能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B选项正确;
(2)每组中选用了长势相似的10株幼苗,在对生长情况进行比较时,对每组内的幼苗株高求平均值;
(3)A组使用了附近的土壤不存在问题,幼苗长势良好。新开辟荒地的土壤会使幼苗长势不良,由题中信息可知,主因是pH过低,次因是缺钾。C组实验中改善了主因pH过低的问题,但仍存在缺钾的次因,所以C组的幼苗长势比A组的差些。B组实验中改善了次因缺钾的问题,但主因pH过低没得到改变,所以B组实验中的幼苗长势较B组要差。
故答案为:(1)B;(2)对每组内的幼苗株高求平均值
25.【答案】 (1)B,C,D
(2)土壤
(3)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薄荷苗生长快,实验时间可以缩短;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控制变量,可以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选用不同水源重复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植物的质量增长率最大。
【解答】(1)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可以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因此,选项A的表述是错误的。(2)实验数据表中显示,伍德沃德实验不仅用了水,还有土壤,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有关。(3)实际上,植物增重主要是因为吸收了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
故答案为:(1)BCD;(2)土壤;(3)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科学华师大版第3章 阳光3 阳光的组成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操作,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空气的成分 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空气的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空气的存在 课时练习,促使空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因素是,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