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八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93页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
难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图。
教师结合例题图说明:王阿姨的早点摊每天供应四种早点。
提问:你能说说每种早点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吗?
(2)小数加法计算。
①如果想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②0.5,0.7得多少?怎样算?
5角加7角是1元2角,0.5+0.7=1.2(元)
③0.5+0.7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教师边说明边板书:
教师结合板书提问:在计算中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加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3)小数减法运算。
①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怎样列式?
②3.4-2.8,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③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得数是0.6而不是6?
2.教学“试一试”。
(1)任意选两种食品,先求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它们价格的差。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求的是哪两种食品的价格和价格差,是怎么算的。
(3)集体交流。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你能说说是怎样算的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计算这些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读题,说说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以及要求什么。
(2)教师用玻璃杯和小棒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竹竿全长3.7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4米”的意思。
(3)学生解答。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和第(2)问,集体交流。
(2)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整理,教师选择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4.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1)学生看题,指名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找出得数比1大的算式,集体交流。
5.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1)学生读题,说说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2)求“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这“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学生解答题中的第(1)个问题,集体交流。
(3)师:根据题中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学生口答提问,集体交流。
②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道解答,集体交流。
6.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1)师:观察每一组数,你能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等差数列,公差分别是0.2、0.4、0.9)
(2)学生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接着往下写,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5+0.7=1.2(元) 3.4-2.8=0.6(元)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进一步提升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八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八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八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八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深化拓展,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