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1
展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这话谁说的?出自哪?
(梁启超)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清末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将顾炎武这段话,归纳成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认为,朝代的更替是君与臣统治阶层的事,国对他们而言,代表着君臣权力与地位,以及对财富分配的规则。 保天下,保的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权力,以及民族文化伦理的延续,那是民族中每一个布衣匹夫的权力和责任。 《日知录》是顾炎武从青年时代开始积累资料,花了30多年心血完成的读书笔记。 集中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去领略其中的真味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转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高论百王,不如宪章当代”---徐孚远“经邦弘化,康济艰难”---朱舜水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顾炎武(1613—1682),昆山(今属江苏)人。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 曾游历山东、河北、山西诸边塞,考察山川形势。晚年定居华阴,卒于曲沃。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
无稽(jī)之言 剿(cha)袭 奸佞(nìng) 庶(shù)民 命途多舛(chuǎn) 菑(zī)畲(shē)装潢(huáng) 潦(lǎ)水 襟裾(jū) 摭(zhí)谈
明确:明治乱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
① 简述“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
② 文章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有益之文: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无益之文:“怪力乱神”之事; 无稽之言;剿袭 之说; 谀佞之文
《文须有益于天下》一文,强调文以载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正面立论,从反面申述,旗帜鲜明地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子部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1、著书之难,难在何处?作者推崇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著书难在自成一家之言。 著书原则: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 2、作者强调著书之难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引用《资治通鉴》《文献通考》为例? 议“著书之难”意在强调“著述贵创新”的观点。 引用古例借以与当代著书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李树喜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 抄袭官司。 李树喜称被告黄书元所著《察贤辩才》一书一共16.8万字,其中14.4万字均来自自己所著《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抄袭量占83.6%。 《察贤辩才》一书素材来源于《国史镜鉴》一书, 最后证明:《国史镜鉴》、《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察贤辩才》三本书的素材基本相同 但求速成,不怕速朽。
《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真正文人:识经术,通古今韩愈诗:经训乃菑畲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经训是学问根本,博古通今是治学基石)刘挚训:以器识为先(重器量见识,轻文采华章)扬雄、黄庭坚:仅赏其文辞,则助长华而不实的风气陆文裕所记言:刘健重义理、典故,轻诗歌创作欧阳修语: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对政事的关心,要经世致用)
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日知录》三则,检查预习,文意概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求谏 课件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求谏 课件1,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求谏》之唐太宗,原文朗读,梳理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2: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2,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日知录》三则,明顾炎武,著书之难,三读明宗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