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2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2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2,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孟子其人其书,文言知识积累,艺术特点,拓展延伸,补充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难点

       儒道的对立和互补。

    一、导入:以孔子的话导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教师明确:在孔子的心目中,就是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孟子对”“的解说有新的发挥: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意思是人心应该居于,人的行为则应该以为准则。也就是说,蕴涵在内心为,而发之于外则为。这样,孟子把的内涵和要求简明化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孟子是怎样高举仁义的旗帜,如何去游说诸侯的。(板书课题)

    二、孟子其人其书  

     因为学生并非是第一次接触孟子,所以对孟子生平的介绍、孟子其人的思想、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对后世的影响、《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等的掌握,教师都应该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三、文本内容讲析

    1疏通字词,翻译全文文章较短,为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学生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翻译应该没问题。

    2把握文章的章法和语言特点文章开头,梁惠王一看到孟子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从梁惠王的问话中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君呢?重利、直率孟子见梁惠王给他开出什么治国良药?

    答案:仁义。    

    仁是蕴藏在内的,义是发之于外的 为什么?

    因为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用铺排手法,破对方观点,先破后立

    A文章的章法:梁惠王问:何以利于国?孟子答:提出仁义,当头挡住上下交征利,而国危也危险何在?身死国灭!标举仁义,大义凛然!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B语言特色:善于铺排,句式整饬,语意连贯,斩截痛快!

    四、文言知识积累  

    1.   读音  叟( sǒu ) (shù )人 万乘(shèng) (shì)其君 不夺不餍(yàn)  B.重点字词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  上下交征利(互相求取利益)  弑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苟为后义而先利(后、先:以……为后;……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不夺不餍(餍:满足)  

    C. 成语和格言  上下交征利 不远千里 

    D.文言句式  何以利吾国? 何以利吾家? 何以利吾身? (何以介词宾语提前句)  

    E.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其书,了解庄子其人其书;有条件的同学,全文或者部分阅读《孟子》全书,把握孟子的义利观

    五、艺术特点

    1.文章的章法:

    A.问答式

    梁惠王问:何以利于国?

    孟子答:提出仁义,当头挡住上下交征利,而国危也危险何在?身死国灭!标举仁义,大义凛然!

    B.首尾呼应

    2.语言特色:善于铺排,句式整饬,语意连贯,斩截痛快!

    3.说理方法: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学生学习时可从论证方法入手,分析其论证效果。

    六、拓展延伸

    问题设计: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相机点拨!)

    教师明确:在孟子看来,只追求利益,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合宜的准绳。在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上下交征利,国君失国,大夫失家,臣民犯上作乱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出于对永不满足的私利的追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利对人的诱惑是十分巨大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家的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好处的;国家所追求的,也应该符合人民大众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指的是权力金钱等,很多人获取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是精神空虚,甚至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忽略精神层面的追求,忽略道德品质的完善。对这样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话,无疑是一味清醒剂;同时,孟夫子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也很有借鉴意义。重义只是以义为上、先义后利、以义求利,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

    在孔孟看来,只顾追求利,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追求,使行动失去准绳。在春秋战国时代,犯上作乱多,原因是对私利的追求。而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私利理解宽泛些: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国家集体利益方向大体一致,追求就没错。不过在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利在人们心目中多指物质利益,同时忽略了精神追求,忽略了道德完善,这样虽有钱,但精神空虚,甚至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学学孔孟对利的理性认识,并适应时代的需要,用道德约束人们对利的追求。

    七、补充资料: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2019.6.12

    相关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介绍教学目标,课外延伸阅读,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教学设计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教学设计1,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中国文化》教学设计2: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中国文化》教学设计2,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