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四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三框 母亲河优质课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课时《母亲河》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
1、教材分析
《母亲河》是《山川秀美》中的第三课时,《山川秀美》着重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方面介绍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点。
本课时主要介绍黄河和长江的概况,分析出她们不仅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孕育了中华文明,是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2、学情分析
《历史与社会》是综合学科,内容丰富,教学中需从多角度、全面把握教材,体现“综合”特点。
我执教的学生对《历社》非常感兴趣,但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巧妙设计教学来刺激学生兴奋点,吸引注意、提高教学实效性。
孩子学习内容多,课后复习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将教学内容高度概括、提纲挈领,利于学生理解性记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母亲河”的基本概况和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难点:黄河、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它们的治理和开发。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地图、图片和资料提前掌握“母亲河”相应的知识要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看图、读图和分析资料能力,做到“胸有成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启发、滚动复习、问题解决和课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出“母亲河”对经济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
(2)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理清课与课间的逻辑关 系,建立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重,树立“理性爱国”思想。
(2)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母亲河” 的利弊影响。
二、教材处理:从四个方面进行教材处理
1、整合教材,四字概述
整合教材内容,用“恩、美、颂、殇”四个字来概述所学内容,既符合学情又利于教学重点的解决。
2、读图探究,滚动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读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讲授新知识时顺带滚动复习已学知识,分析内在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树立学科“综合、联系”的思想,建立知识体系,达成能力目标。
3、情中含理,辩证解决。
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中要包含理性思维,用辩证、全面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教学目的不仅要符合《课程标准》,达到考试要求,更要强调综合实践、联系生活,讲求时效性,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解决教学难点,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特色和优势。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龙的传人》FLASH
学生:准备配套地图册、练习册,完成课前预习单《知识对比表》。
四、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三)理解探究
(四)综合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收集资料,课前探究
(二)导入环节:情境感悟,引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教师引导,新课教学
(四)理解探究:治理母亲河
(五)综合运用:感受身边的母亲河
具体过程:
(一)课前准备:收集资料,课前探究
1、预习教材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黄河、长江的相关地理知识内容,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单《母亲河知识对比表》。(对比表见“三、教学准备”)
2、了解的黄河、长江的历史和现状。
设计思路: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设计两个课时或一节大课来完成教学设计。让学生预习教材,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提前熟悉新课内容,起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上课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导入环节:情境感悟,引入新课
1.师生共赏:张明敏版本《龙的传人》FLASH。
2.问题思考,导入新课。
设置两个问题:A.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象征?”
B.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内容《母亲河》。
设计思路:1.张明敏版《龙的传人》的FLASH,是学生没有听过的,比较新鲜易引起学生注意,而且曲风更加清新抒情配合动画效果,有更好的视听效果,可激发心中爱国激情。为避免学生“不了解、不理解、欣赏不了”等情况发生,教师提前做好预案。 2.设计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复习所学内容,启发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长江、黄河成为“中国象征”的原因。提出第二个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层次思考“母亲河”的由来,从而导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教师引导,新课教学
1、根据学生对《母亲河》由来的各种回答,教师提出“母亲之恩”。
2、启发学生归纳母亲河对我们的恩情有哪些,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A.历史: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中华文明
母亲之恩: B.地理: 哺育中华儿女
C.经济:发电、航运、灌溉、旅游
设计思路:1.用恩、美、颂、殇四个字描述“母亲河”的特点,简单易懂。2.“恩”中的地理、经济方面是本课重点内容,结合预习作业单和地图,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新课学习和知识点理解性记忆,最后完成知识表格,强化所学内容。
3、感受“母亲之美”
游历“黄河”(重要景观) (澎湃壮美)
母亲之美
游历“长江”(重要景观) (婀娜秀美)
设计思路:1.以“游历”方式欣赏黄河、长江的图片,重点对教材列出的重要景观进行详细观看和理解,并在地图上找到位置,抓住重点。 2.以“美”来感知“母亲河”可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也利于对比记忆黄河长江。3.“地上河”是重要景观,虽放在“美”的方面中提,但要强调当地人饱受“地上悬河”之苦,实则是种灾害,为后面埋下伏笔。
4、通过对“恩”、“美”的学习,来“颂扬”母亲。
母亲之颂:背诵赞美黄河、长江有关的诗句,欣赏歌曲(取决于时间)
设计思路:加强学生的文史知识,密切各学科间的联系,也助于调节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5、由“地上河”引出“母亲之殇”
a.黄河之“失”:水土流失
母亲之殇
b.长江之“泪”:洪 涝
设计思路:1、“失”、“泪”高度概括黄河、长江的灾害,利于理解记忆。 2、这段教学内容要着重体现“辩证”思维,理解“母亲河”是有利有弊的。
小结:新课讲授环节,重点用“恩、美、颂、殇”四字来讲解知识,贯穿始终。
(四)理解探究:治理母亲河
1.结合刚才已学的地理知识,用辩证思维分析母亲之“殇”的原因。
自然原因
殇
人为原因
- 总结归纳治理黄河和长江的措施——治沙、防洪。
(五)综合运用:我们身边的“母亲河”——深圳的河流
1、深圳河流图片展示,感受我们身边的“母亲河”现状。
2、布置周末实践活动:探访学校附近的“清水河”。
3、课后作业单:
六、板书设计:
历史
恩 地理
经济
黄河 澎湃壮美
母亲河 美
婀娜秀美
长江
颂 诗词、歌曲
失→治沙
殇
泪→防洪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微课文本,地形复杂多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综合探究六 区域的变化一等奖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综合探究六 区域的变化一等奖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三框 众多的人口优质第三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三框 众多的人口优质第三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过程,家乡的人口现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