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登高ppt、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登高doc、登高朗读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及创作背景。
2.学习借助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品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词语的含义。
渚(zhǔ):萧萧:常作客: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
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风吹落叶的声音。长期漂泊他乡。极恨,极其遗憾。苦,极。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近停止。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
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 流落四川8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称为诗圣。代表作品《兵车行》、《登高》、《蜀相》、《春望》、《北征》、“三吏” 、 “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有《杜工部集》。
杜甫从48岁到58岁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8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这是56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而写成的。
沉郁: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顿挫:语言的刚健遒劲, 音调的铿锵有力, 章法的曲折变化。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登高》是如何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请大家从诗歌找出最能够概括诗人情感的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写出漂泊之远,从空间角度来写。一悲漂泊他乡,远离万里。 “常作客”表明长年飘泊之苦。“百年”时间上写,与自然的无穷尽对比。二悲生命短暂,三悲孤苦伶仃。
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万里”与“百年”相对,“悲秋”与“多病”相对,“常作客”与“独登台”相对,不但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如此深广,而且表现出广阔的诗歌意境,从而表现出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思乡之情难以割舍,因而“独登台”以此慰藉自己。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诗人登到高处看到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悲秋的?
四悲:悲秋景物(意象):首联:风、天、猿、渚、沙、鸟。
颔联:落木、长江。
这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点?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给人什么感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诗人放眼长天,从远处的山中,传来一阵比一阵急促风,不时还夹杂着哀啭的猿鸣声;俯视江面,水中的小洲清晰可见,江边的沙滩白茫茫的一片,还有几只水鸟沙滩上在盘旋地飞着。这是诗人眼前所见所闻。“猿啸哀”是说猿猴声音凄凉,有“猿鸣三声泪沾裳”之感,从声音的角度营造氛围。
“鸟飞回”,到了傍晚时分,鸟儿低飞盘旋,而诗人此时却漂泊他乡,这些典型秋景,使人如临其境,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通过环境的烘托,正面表现出诗人的凄凉之感。 这两句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节奏感极强。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14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
落木 长江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的树叶萧萧而飘落,俯视奔流不息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无边”是从时间上写,表明一年将尽。从落叶中感受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顿生凄凉之感。“不尽”的江水,从空间上写江水的没有尽头,昼夜不停。在如此阔大的背景之下,让人既感到个体的渺小,又有历史悠远而人生短暂,从而生出壮志未酬的惆怅。 叠词的使用是诗歌富有节奏又有气势。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结合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这里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情感?
“艰难苦恨”在这里既指个人的身世的艰难,生活的困难,也指社会现实的动乱。(五悲)“繁霜鬓”是说头发很白很白,如同霜一样。这里,表现出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为“国难家愁”而忧郁,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不能喝酒,本应借酒消愁,却有无法喝酒,因而悲愁更难排遣。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而此时却国事难为。
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参考: 纵、横颠倒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登高”或者“登台”都有着思乡寄情之意。《汉乐府民歌•悲歌》中写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意思是说,想回家没有办法,心中悲痛,因而暂时用悲歌代替哭泣,用远望代替回乡。可以说,这首诗歌通过登高对所见所闻的秋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单之愁。
一悲漂泊他乡二悲生命短暂三悲孤苦伶仃四悲深秋萧瑟五悲身世艰难六悲生活困苦七悲社会动乱八悲愁苦难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归园田居其一ppt、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归园田居其一doc、归园田居其一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与地坛第一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与地坛第二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与地坛第一课时doc、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与地坛第二课时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2* 哦,香雪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高一必修一哦香雪ppt、部编版高一必修一哦香雪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